必彰的天道-史威登堡(瑞登堡)与神的拨乱反正

 瑞登堡著作学习心得系列

刘广斌 (20190310)

对于基督徒来说,瑞公的著作不仅新颖,而且与传统的基督教思维有很大的差别。于是不断有人对其发出各种质疑和批评,认为瑞登堡的著作是异端邪说,不认同瑞公所讲的圣经有灵义,说瑞公混肴视听,把人们的心性引离圣经真道,而关注于瑞公自己,等等。

我们所读所信的是真还是假,这是攸关生死的要命问题,所有相关的批评必然会激起思考,促使我们认真追究,尽可能地寻求答案或者合理的思路和立场。

我说说自己几年来结合圣经学习瑞公著作的体会。

大约7年前的一段时间里,我心里有一股强烈的冲动,迫切想寻找一些资料,了解此生结束后,我们到底去哪里,去的地方是个甚麽样子。虽然几乎所有身边的基督徒和牧者都告诫我说:圣经既然没有说,就是神不要我们为此担心,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探索。对此说法我不愿接受,既然我们信仰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身后我们去哪里,为甚麽去那里,那里是甚麽光景?是神真的不想让我们知道,还是没有到该告诉我们的时候,抑或人的认识有误?

终于,我找到了瑞公的著作之一:《天堂与地狱》。初读时,心中忐忑,为甚麽?因为被禁锢的思维作怪,怕是异端邪说。再读,多年淤积于心的许多疑惑找到了答案,甚慰甚喜。重读,云开雾散,心灵豁然开朗,恨不相逢十年前,从此爱不释手。

现在,回头看看我接触瑞公著作的时间,和当时的心态,可以说是恰逢其时。这,我不得不说,除了神的恩典,还是神的恩典。祂让我这个顽固的无神论者找到了祂,在信仰的路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又不失时机地把瑞公的著作介绍给我,让我这个干渴的心灵被甘霖浇灌!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你既然已经信神了,又常常读圣经,祷告与神交流,应该感觉到圣灵对你的浇灌,心灵充实才对呀,为甚麽还会感觉心灵干渴呢?信神这么多年来,我对于传统的教义,教会的教导,始终心存隔阂感,始终有各种各样的质疑,我信的很艰难。

当时你如果问我为甚麽这样,我回答不上来,读了瑞公的书后,才逐渐开始醒悟:因为传统的教义里面有许多谬误,我虽然不能清楚的分辨它们,但心里却很难认同。瑞公的书不但使我开始明白世上众多难理解的现象,也对人的心性有了明白的认识。

简单地说,瑞公的书我是越读越想读,越读越喜欢。人生太有限了,我时常懊悔:为甚麽我没有早十年,二十年看到瑞公的书?那样说不定我可以获得更全更深的领悟。可是转念又想到,若那时我真的看到了瑞公的著作,会不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答案是:很有可能!

因为那时的我,对圣经,对信仰的真谛理解十分浅薄,甚至对于信仰的追求都是十分随意,任性的。如果那时的我读到了瑞公的著作,我极有可能根本不会在意,与之擦肩而过,也许就永远失之交臂了!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我深陷正统,失去了开放的心灵,固步自封于传统的教义,墨守成规,吹毛求疵。如果那样,即使我接触到了瑞公的书,仍然会扬长而去。

现在我想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上帝差瑞登堡,向世人揭示圣经层真理?

我们先看看约翰福音16章12和23节中主所说的话:“我还有很多话要对你们说,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换句话说,还有更多的“天国的奥秘” 需要说给世人,但那时人们理解不了。马太福音13章11节中,耶稣向12位门徒解释了一些神秘的事,但又说祂不能对大众这样做,因为他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很明显,还有很多东西要教导和解释,但是人类还没有做好准备,领受不了。

我们知道,耶稣在世的时代,人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还有宣讲和传播的能力都很有限。而属天的永恒真理是极为深刻奥妙的,需要有众多领域的知识做基础,才能够多多少少有些理解,才能似懂非懂地讲述一二。因而在上帝降世,揭开新约圣经的封印,再过大约一千五百年后,人类的知识有了相当的积累,上帝才拣选合适的器皿,向世人揭示更深层次的真理。

大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到了1600年代,基督教陷入了越来越深的危机,神权深涉政治、战争和侵略征服,由国王和皇帝操纵,通常由非常腐败的神职人员领导,掌握着对人们的生杀大权,人类被谬误的教义引入灵性的沙漠。在这样的状态下,新教改革开始了,这必然招致罗马天主教的坚决反对与压制,从而开始了一场该信甚麽,不该信甚麽,谁对谁错的旷日持久的辩论。

这场辩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基督徒的心智,使得他们每当遇见稍微不同的东西时,在头脑里首先问到的就是:这是否符合我的教义?至于基督徒生命的深刻而简单的真理,爱神与爱人,却大多被置于次要的地位,甚至置诸脑后。

此外,一个被三位一体的教义模糊了的宇宙之主的形象,一个被有限的人类头脑误解或甚至曲解了的圣经内容,以及因此建立起的误导性的教义,对于当今无神论的盛行,对于每况愈下的人类灵性,甚至对于人类社会千年来的冲突,仇视和苦难,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这样的僵化思维熏陶下,主流宗派的神职人员(牧师主教等)不合适担此重任,因为他们已经在教会的虚假神学方面受过熏陶,从而形成了封闭的心智。

上帝清楚人类的有限,清楚人类心性的缺陷,清楚向人类揭示圣经深层灵意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祂要在合适的历史节点上采取行动!

上帝召唤一位杰出的、受过高度教育的科学家。他不应该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和被僵化教义束缚的心智。他应该是一个非常细心的观察者,可以“跨越”两界 (物质界和灵界),并终其一生寻找关于人类灵魂和上帝本相的答案。

在当时的人类社会背景下,可以说以马内利·瑞登堡是应时而生。神令瑞登堡出入灵界27年,亲历亲闻无数见证,甚至经历无数试探挑战与责难后,才终于将更深层次的属天真理公之于世。

作为服侍上帝,启示世人的工具,瑞登堡有甚麽特点呢?

  • 他是一个信徒,有教会的背景。瑞登堡从小在敬虔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他的父亲是神学教授,兼瑞典国家大教堂的主任牧师,后荣膺主教,同时晋升为贵族,并担任王室的专职牧师。与众不同且十分重要的是,瑞登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没有被僵化的教义束缚心智。
  • 他是一个从年轻时就开始寻找真理的人。瑞登堡从小就有足够的机会和家人,以及神职人员就信仰和生活上的问题交流看法。在家里,一家人时常在就餐或聚会时谈论宗教话题。多年后,当他回忆儿时所受的宗教影响时,他写道: “我时常思想神、救恩、人类灵性上的痛苦等问题……”。
  • 他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观察者和研究者。1699年才11岁的他,就凭着良好的知识积累,早早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就学。他虽然主修哲学,但他同时涉猎了其它许多领域,包括自然科学、数学和法律。他还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后来在研究和旅行的过程中又掌握了英语、荷兰语、法语和意大利语。

完成大学的正规教育以后,他到国外深造。涉及物理、天文和很多其它自然科学。他研究机械学习制表、书籍装钉、雕刻等技艺。又学习镜片研磨的技术,后来又研究宇宙学、数学、解剖学、生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冶金学、矿物学、地质学、采矿工程学和化学。

虽然他沉浸在自然科学中,却始终遵循父亲的谆谆教诲: “务要敬神爱神,高于一切。没有敬畏神的心,所有训练、学习、研究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相当有害的。”

  • 他能够以理性和物质的方式解释属灵真理。从1720年到1745年,他在宇宙学和人类灵魂的本质这两个方面,不断研究、写作并发表文章。现代科学已证实瑞登堡在宇宙学方面的诸多猜测。现代众多杰出学者提出的宇宙创造的理论,早已出现在瑞登堡的著作中。

瑞登堡认识到,以纯粹物质的观点解释宇宙不能让人信服,神才是宇宙万事万物背后的主宰和动力。

  • 瑞登堡对扬名自我没有任何兴趣。他是一个谦卑的人。从瑞登堡蒙主召唤前的出身成就名誉和地位,人们十分清楚地看到,他没有必要而且确实不追求出名。自从蒙主呼召后,他离群索居,潜心探索灵界,记录灵界经历,行事为人十分低调,如此的大学者却是如此谦卑,根本就不是一个孜孜汲汲于名利的人。

瑞公许多著作都是他身后别人发表的,而他生前发表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匿名,直到他去世前4年,才发表少数几本署名著作,但都是出于客观情势不得已为之。他一生也没有组织建立任何教会,或以任何方式以领袖自居。后世以瑞公名字命名的组织,如瑞登堡基金会瑞登堡读书会等,都是后人的作为。并不符合瑞登堡的本意。他只希望帮助人们认识真理,而绝对不期望任何人记住他的名字。

  • 他因为真理而热爱真理。关于这一点,凡是用心读过瑞登堡一两本著作的人,都能清楚的感觉到,他处处强调,为真理而爱真理乃真信仰的重要基点。
  • 他终身未婚,这使他得以心无旁骛地,有充足时间承担这项使命,在灵性世界中观察和见证。
  • 瑞登堡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生前他自己出全资印刷出版他写的这些书,免费邮寄赠送。所有这些物质层面上的条件装备了他,帮助他完成写作和出版。

瑞登堡被选为实现启示的工具的原因还有很多,在此无必要详加罗列。

1766年,瑞登堡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作为一个哲学家,我为什么被选中?”其原因是,必须向人类揭示的属灵真理,如今可以从物质的角度、理性的角度被教导和理解了。因为属灵的真理与物质的真理是对应一致的。正因如此,我首先被引入自然科学中,在此得到充分预备。事实上从1710年到1744年,当天堂向我敞开时…上帝进一步赐予我能力,以属灵的方式热爱真理,而那是为了真理本身。因为那为真理而热爱真理的,耶和华就赐给他领悟。

说到这里,有必要指出,以上论述的目的是针对世人对于瑞登堡的偏见和误解,而不是要过分赞美瑞登堡的美德。我们要避免陷入像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那样的思维陷阱,十分关注在天堂得到甚麽荣耀。或像天主教会一样,关注彼得的权力,并将这一思维定势传递给历代教皇。

有些反对瑞公的人依据启示录22章18-19节:“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他们批评说,瑞公给圣经添加了那麽多东西,违背了神的警告。

瑞公揭示圣经的深层灵意,是不是给圣经添加或删减了任何东西?这是个大课题,本文限于篇幅暂不讨论。

但我想提请大家注意,在旧约中有两处类似的教导,“申命记”4章2节:“所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好叫你們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12章32节:“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

然而在申命记之后,旧约中又加入了多少内容呢?此后,新约又被接续到旧约之后,成为现今的66卷圣经!如果按照批评者的逻辑,大部分旧约,和全部新约都违背了神的警告,不应该被列入圣经才对。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用僵化的思维,拘泥于圣经的表面字句会造成何等的荒唐。

信仰者认识的误区之一,是一方面批评把人的名字标注到理论或著作之上,认为这有抬高人的嫌疑;但另一方面却盲目的坚信名牧师神学家的原创教义,奉之为圭臬,绝不敢有丝毫的质疑和更改。我们可否再想想,圣经里面有多少书卷都是以作者名字命名的,如果标注人名就是谬误,圣经可能根本就无法站立于世上,从这一点我们再次看到世人思维认知的偏狭。

瑞登堡所有的著作都是为了引导人们对圣经有更深刻的,更多的灵性上的理解。那些批评这些著作的人绝大多数对瑞登堡一无所知,根本没有读过,也没有足够的开明去思考它们提供了什么。盲目的信仰或缺乏深刻的思想,阻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这也是许多人面对真理时,惯常表现出的理性怠惰和灵性缺陷。

他们只想要简单的方法,盲目随从大众的信仰,让别人去做显然艰苦的工作。不肯用自己的自由理性去思考分析。结果是,即使面对实实在在的真理,也由于先入为主的定见偏见,或随大流的心理而与珍宝失之交臂。

约翰福音19章20节提到,耶稣的十字架上用三种不同的文字写着“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这三种文字是:希伯来文,希腊文和拉丁文。在研究圣经和瑞公著作的学者及牧者中,有这样一个观点,说这暗示圣经是用这三种文字写的。我们知道旧约是用希伯来文写的,新约用希腊文,哪一部分是拉丁文呢?

当时没有。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麽将来必定有人用拉丁文写出圣经的续篇,今天看来,这很可能就是瑞登堡的著作。当然,瑞书中没有说这(拉丁文)意味着瑞公的著作。这是后人思考后做出的推论 。信不信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决定。我根据自己目前的阅读和理解,倾向于接受这个观点。

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在揶揄着犹太人,说他们至今仍在等待着他们的弥赛亚的到来,却拒不承认弥赛亚-耶稣基督,已经在两千年前来到了世上。而同样的荒谬在一代又一代基督徒自己身上重复着。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牧師们宣讲基督復臨巳經迫在眉睫,使得许多基督徒對此深信不疑,以至历代以来预测,预言基督何时再来,世界末日何时降临的事件层出不穷,不仅演出了一次次的人间闹剧,且催生出许多信徒邪恶的心性:切盼基督马上临到,提升自己上天堂,撇下众人下地狱。

人们用属世的心性,期盼基督骑着白马,驾着祥云再次君临世上,审判活人死人。却不愿意相信,耶稣基督已经来了,却不是以具体的人的形象,而是以深刻开释圣经中祂话语的方式,向世人揭示属天的奥秘,让人们对于信仰的真谛有一个清晰的,深刻的认识。

你可以治疗心灵的痛苦

格伦-弗雷泽尔牧师

树上的叶子是为医治万国(启示录22:2)。

新教会好在哪里呢?在新教会中,我们被教导说,不管任何人是什么宗教的一员,凡是仰望神,避开邪恶的人都可以上天堂。那么新教会好在哪里呢?如果没有救恩,成为其中的一员又有什么处呢?

好吧,这里有一个答案:幸福。或者,换一种可能更直接一点的说法:解脱痛苦!

我们都在受苦。有一个丈夫在受苦,他与通奸的念头作斗争,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在他的灵魂深处,他为那些可怕的事情而痛苦。有一个年轻的女人在受苦,她失去了纯真,或者说她的纯真被夺走了,她为她认为永远也找不回来的东西而苦恼。有一个孩子在受苦,她痛苦地思念着母亲,不知道现在已经死了母亲,她还能不能再见到

今天我们这个屋子里,有人正在感受真正的痛苦。如果就个人而言,也许你现在并没有真正的痛苦,但你过去可能遭受过痛苦,而且你很可能在未来会遭受痛苦。这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自我意识有缺陷的结果,或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时空的世界里。有些苦难是小的,有些苦难确实大。

然而,不要沮丧。有一个好消息。主以祂无限的慈爱提供了一种治的方法。这手段就在今天这个屋子里。它有两种形式,你现在可以用你的眼睛看到。

读上帝圣经。这本书充满了医治的力量它是主与我们同在。现在互相看着对方。看看你左边的人,看看你右边的人。这个屋子里的每一个人,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主慈爱中介。你们有治的能力

这种力量从何而来?我们如何都能成为医者?圣经如何使我们解脱痛苦? “树的叶子是为医治万民的”。主慈爱地赐我们的真理,我们所学的真理,对任何被假恶丑所折磨的人来说,都是医药。医治的力量就在新教会的理性真理中。

这是主在圣经中对我们说的。在两个不同的异象中,一个是旧约中的以西结,一个是新约中的约翰,我们听到一棵树的叶子有医治的能力。现在,在给新教会的新启示中,隐藏在这两个奇妙异象中的属灵意义已经向我们敞开,让我们明白了。根据我们对揭秘<启示录>》的阅读,那些医治的叶子象征着理性真理。在整本圣经中,当我们读到叶子的时候,是主在向我们谈论某种使用真理的方法。

首先,叶子是什么?

只是自然而然地想,我们对叶子有什么了解呢?首先,它们常常是绿色的。在圣经中,绿色的东西一般是指那些能给我们的智带来生命的东西使我们头脑中的认知部分活跃起来通过真理使我们的信仰成为青翠的、活生生的信仰。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问,叶子的功能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

好吧,叶子长在植物上。它们是所有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叶子,植物就不能呼吸,不能喝水,也不能获得能量。基本上,如果植物的叶子死了,它就死了在”蒸腾”的过程中植物叶子上的小孔是吸水的通道,通过根部,茎部,通过叶子汲取同样,通过这些小孔,植物通过 “呼吸作用”吸收所需的氧气。最后,通过“光合作用”整个叶子中的微小绿色细胞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将阳光转化为可储存的能量。

这告诉我们理性真理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它们,灵性生是不可能的。我们灵性构成其他部分构成我们更属灵真理花朵,构成我们善行的果实如果没有我们信仰的绿色理性真理,这一切都不可能。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是树?非常肯定的圣经中的树象征着三件事。首先,当我们读到一棵树的时候,这是主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自己的重要事情。当我们考虑到主的爱时,生命树是主的象征。其次,树是主的教会的象征。最后,每当我们在圣经中读到一棵树时,它也是主的教会中个人的象征。这就是圣经的性质。它的一切都有三个层次的意义,关联着 (1)主和的话语,(2)在天尘世的国度,(3)组成国度的人的思想和生活。

所以,树就是主,树就是教会。此外,树也是教会的每个成员。而 “树上的叶子是为了医治万民”。

万国指的是甚麽?记得我们曾读到,”万国”是指任何在错误的信仰或邪恶之爱下受苦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中间有谁不在万国之中呢?我们都会被邪恶的欲望所诱惑。错误的信仰时时毒害着我们大家。你是如此,我也是如此,你所遇到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现在,问题来了:无论我们是把主看成树,还是把自己看成树,我们如何用真理来医治自己的灵,医治身边的人?对于心灵痛苦,我们能做什么?

想想那个被奸念困扰的人,虽然他爱他的配偶,爱他的婚姻。他为什么会痛苦?这些念头是从哪里来的?主在登山宝训中教导说,用淫念看一个人,实际上就是在心里与她通奸。这个人是奸夫吗?假设这个可怜的人真的很爱他的婚姻,并且真的希望这样的想法永远不要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你可以想象这样的想法会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可怕的人,因为他有这样的想法。

但叶子的意思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为来到自己脑海中的想法负责只需要为自己如何对其反应负责。《圣治》一书很清楚地教导了这个美丽而理性的理念。它是这样说的

如果一个人相信,所有的善和真理都源于主,所有的恶和虚假都来自地狱,他就不会把善归于自己,觉得是他配得的功德也不会把恶归于自己,使自己有负罪感(320)。

你能看出这是在治疗吗?邪恶来自地狱,而不是来自我们自己。我们只对自己的邪恶思想负责,我们心甘情愿地乐享它们,并决定照着去做

失去纯真的人呢?也许她在生活中做了一些错误的选择,也许有人残忍地对待她。这可能是最近发生的,也可能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不管是什么情况,她现在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她知道纯真的重要性,并且相信,一旦失去了纯真,就再也无法挽回。这种伤害是永久的,无法弥补的吗?她会不会永远无法完全体验到,主教导我们的只有通过纯真才能获得的天伦之乐?想象一下她的痛苦吧。

好吧,这就是可以拯救她痛苦的叶子:真正的纯真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状态而是我们在灵性上的成熟所达到的状态想想过去的事重新经历,过去的痛苦也不能追抹去。然而,持续不断的痛苦,可怕的、错误的信念,认为她永远被玷污了,永远是有缺陷的人了这种谬误天堂与地狱书中明明白白教导的治性真理所取代。

……天天使的纯真…是愿意被主而不是被自己领….,但小孩子的纯真不是真正的纯真,因为还没有智慧。真正的纯真是智慧。因为只要是有智慧的人,他就喜欢被主领,或者换句话说,只要是被主领的人,他就是有智慧的(天堂与地狱341)。

是的,我们与生俱来的纯真是珍贵的,我们确实应该保护自己和孩子的纯真。然而,它只是真正纯真的模板。失去纯真可能是悲惨的、痛苦的,但获得每个天使都拥有的更饱满美好的纯真,可能我们永远都难以企及。

最后,是失去父母的孩子。如果他们不了解死后的生,他们可能会很恐惧,认为可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当涉及到关于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时,新教会能提供充分的教导甚至更多尘世损失的痛苦和悲伤无法从孩子的脑海中抹去。然而,当这个孩子知道了关于天堂的美真理,知道了那里的生活是多么充实,以及当我们自己进入天堂时如何与失去的亲人团聚时,剧痛就会减缓。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就这样发生了。如果没有这些真理治疗就无法实现。

现在记住,这树就是主。祂是这些真理的源头。另外,我们所读的启示录第二十二章的开头,是对主的新基督教会的描述。主永远在这教会中间否则就不是祂的教会了。

然而,树也可以是主以外的人。树可以是教会的一个男人或女人。如果你是教会的一员,你就是那棵树。

约翰关于新耶路撒冷的异象,包括那里的宝座、河流和树木,是对教会未来的承诺。我们都是这个未来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等待这个应许,那我们可能就犯了一个错误。主用人建立祂的教会,祂是要使用人来建立教会的。你们就是祂的手段。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手段。

所以,这不仅仅是讲我们在受苦的时候,如何转向主的真理这也是在阐释教会成员。如果你是教会的成员,如果你是新耶路撒冷的水边栽的树,那就意味着你的叶子是为了医治万民。你是一个医治的源头。叶子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主,但叶子是通过你自己的行动来发挥作用的。这就是作为教会成员的意义:不仅仅被主和的教会医治,还要作为教会的一部分,出去为你周围的世界提供医治。

这使我们又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主教导的门徒说,一棵树有叶子却不结果子,是没有益处的。同样,如果我们有很多的真理,但没有行善,我们不是良善的。一棵树的叶子的全部意义是提供空气、水和能量,以便能结出果子。我们在新教会中所得到的医治真理的全部意义,是为了让我们可以走到世界上,为别人行善。

所以,当你的心遭受痛苦的时候,要到主面前去。当你需要医治的时候,就转向的真理。到外面的世界去,落实主对世界关于的新教会的应许,结出果子,为医治万民提供叶子。这就是新教会的 “良善 之所在。阿门。

阅读:以赛亚书61:1-3、启示录22:1-5、揭秘<启示录>936

信的人将有的迹象

迈克尔-D-格拉迪什牧师的复活节布道

阅读:《马可福音》16:9-20;《启示录》706:14;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诗篇》34:8-22

在我们现在所说的复活节主日那天,主从坟墓中复活后,向在传道期间跟随不同妇女和男子显现,宽解、安慰他们,甚至教导哺育他们一次是在晚上用,另一次是在清用鱼。然后,正如我们在《马可福音》中读到的,下的所有11个门徒显现,当时他们坐在桌子周围,”责备他们的不信和心硬,因为他们不相信那些在复活后见过的人”。

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信的人必有这些迹象随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甚麽毒物,也受害。病人,病人就必康复。(马可福音16:14-18)

我们的主题是 “这些迹象及其今天对我们的真正意义。它们是为了检验我们的信仰,还是信仰合乎逻辑结果?圣经中列出的这些迹象的更深层意义是什么?

偶尔,农村区的一些教会或牧师会因为实施手捉响尾蛇而成为新闻,作为他们信仰的见证。当他们中的一个人被咬死时(就像几年前发生的那样),信徒们通常不会惧怕,只是说受害者显然没有足够的信心!(类似的说法也常见于福音派教会中,主对信者必兴盛许诺就有类似的影响:如果你不兴盛,那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信心)。

但是,所有这些事情都需要根据主的一贯教导来看待,即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是的,确实说过关于食物和衣服,如果我们先求神的国,这些东西都要加给我们 (马太福音6:33)也说过,我们不能积攒财宝甚至食物在地上,而要积攒财宝在天上(6:20),所以很明显,所说的食物是充满我们的公义,而衣服是救赎的服装(同上5:6,以赛亚书61:10)。祂的确:”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呢?” (马太福音16:26)。让我们继续讨论

问题是,主经常提到天上的祝福,好像它们是物质的或有形的东西,然而祂显然是比喻说话,也就是象征性的。例如,说如果我们有像芥菜籽一样的信心,就能移山 (马太福音17:20)。那麽这样想想:把信心比作芥菜籽只是为了说明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所以我们要用这信心移动的东西并不是实体的山,就像芥菜籽用来比喻信心一样。它指的是我们灵性生中的大障碍,通常是指我们自己的自爱。

所以来看,当主提到那些因善行而要继承国度的人,如那些帮助饥饿、干渴旅人、赤身露体者、患病和被囚(马太福音25:35),的不是那些上经历这些问题的人,祂指的是那些在灵性饥渴灵性的旅人,以及那些在灵性上赤身露体、生病或被囚禁的人也就是说,所有渴望良善与真理,或被不良谬误的东西所羁绊的人。

这样看来伴随那些相信者的象也是属灵的,而不只属世的或物质的,否则它们就不会与天国有关。因此,让我们仔细看看主复活后给出的这五个特别迹象,看看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们要奉我的名赶鬼”。

经教导门徒,赶鬼的唯一方法至少是那些非常顽固的鬼是通过祈祷和禁食 (马太福音17:21)祂指的肯定不是走走过场。不,很明显,真正的祷告是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喊。同样,禁食指的明白我们的贫乏和对生命之粮的需要,是只有主才能提供的属灵良善

我们不能假设或主张任何我们不可能拥有的能力,包括对邪灵或魔鬼的能力。(记住,一个邪灵一个通道,对我们的影响难以数计)。但是,如果我们谦卑地学习和践行来自主的善,那么魔鬼在我们这里就无处容身—事实上,们无法忍受和我们在一起,因为们无法忍受主的爱和智慧的氛围(或灵场)。

圣经中随处可见的名字代表基本的品或特征。因此,奉主的名赶鬼或做任何事,事实上就是在祂智慧的圣灵权能里做事无论我们的信心有多大,能够达到此境界的唯一途径来自的话语圣经中得出的教义或念。这自然涉及到日常不离圣经阅读和思考圣经,更不用说应用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把这些强加给别人,但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可以鼓励别人这样做。特别是以身作则,所以教导的效果主要我们自己的作为

然而我们获许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原本迎入自己的魔鬼将被赶出去。事实上,们会自愿退出,并寻找别处去发挥欺凌侮辱的作用

“他们要新方言”。

这是新约中的一个最多奇特误解的教义。再加上《使徒行传》第二章中的故事,人们以为这是世上某种新的语言,只有获得天赋的人才能理解,可以为他人解释所内容。因此,许多教会鼓励人们在敬拜时抛弃对真理的任何理性念,向他们假定的圣灵影响敞开自己,这以某种方式向他们说话,的是他们自己不理解的语言。然而,主自己说过,圣灵是真理的灵,而肯定要教人明白!

当然,我们没有人能够理解全部真理,特别是圣经的全部真理但是当你仔细看使徒行传中的故事时,你可以马上看到这神秘的讲话并不是在耶路撒冷聚会庆祝五旬节的信徒们所经历的。相反,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母语说话,而奇迹是他们都能相互理解。

那么,信徒将方言是什么意思呢?就像 “方言“是指说话或语言一样,新方言是一种新的说话方式,也就是说,从新的理解出发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联系到主和的话语。是一种新的思维和说话方式,产生于我们确信祂的教导。

例如,在我们被主改造和重生之前,我们可能会倾向于对他人说些难听的话,指责、谴责或以其他方式贬低我们的邻,崇拜我们自己的念头,轻视圣妄称主名而在我们被改造之后,我们不会再这样说话甚至思考。我们的 “新方言“,也就是我们新的说话方式将反映出我们在践行主的教导。

“他们手能拿蛇”。

蛇是普遍存在于世上几乎所有文化中的一个象征,代表着人生中的感事物。它出现在古代文明、神话和文学、现代艺术、广告甚至时尚中,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圣经中从头到尾都有文字提及,其中启示录中的飞龙也被称为 “古蛇”,此物最初在伊甸园中提到

机敏安静(大部分情况下)、匍匐地上,代表了我们生命中与尘世联系最紧密的那部分。它是以感官为主的—认为的乐趣于五种感官的愉悦:味觉、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因此,那些奇特情调的快乐,尤其是色情的快乐,经常被描绘在包括诱人的姿势和看起来很有暗示性的蛇的背景中。

但这里主在复活说,信的人将”手能拿蛇”。这意味着,当我们尊主时,首先赐予我们能力,以一种灵性上健康的方式“对待”我们的感官欲望。祂赐给我们能力去掌控制服我们的肉体冲动,使不伤害我们。事实上,主这里告诉我们真正息是,我们不需要放弃感官的快乐,只要以灵性上负责任的方式利用它们即可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拥有事物:我们可以吃得好,从事各种娱乐活动,甚至包括游戏的机会;我们可以跳舞玩耍、做很多的事;我们可以在婚姻中享受亲密关系的乐趣。贫穷或匮乏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好处。相反,主对我们的要求是,要正确地看待这些事情,让它们服从于属灵的更高原则。

那麽举例来说,虽然我们可以在美食和娱乐方面花费巨大,但我们确实应该将这些与我们在灵性生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比较。我们的计划中对教会的贡献是位于优先地位,还是我们把属世快乐置于第一位,而教会只得到剩下的部分?你和你的邻舍之间,哪个更重要?服和训练一条蛇是相当困难的。但主说,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我们可以做到,而且我们做到。

如果他们喝了甚麽毒物,也受害

圣经中,我们所喝的指的是进入我们的心灵并思考的东西,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误。所以,主祝福那些饥渴慕义的人,说他们必得饱足。而当我们喝圣餐的时,我们知道这对应的是我们希望从得到纯洁的神真理。另一方面,喝谬误的东西就是相信谎言。但如果认为我们可以喝被污染的水、煤油或硫酸而不生病,就违背了主自己的秩序法则。

特殊迹象的美好并令人欣慰之处在于,只要我们对主有信心,即使我们学和相信任何谬误的东西,不会在灵性上伤害我们。这当然看起来是违反直觉的,因为我们知道谬误解在我们的尘世生活中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在灵性上是不同的,因为主更多地是看心,也就是看我们的爱和意图。

我们都会犯错。我们都会误解。我们的理解能力都很有限。但是,如果我们爱主,爱我们的邻如同爱自己,我们在今生可能相信或经历的谬误与有害的事情将在我们的灵性命上变得无害。

例如,属天教义解释说,任何宣扬因信得救,或唯信称义的教会都可能深陷于一种本的谬误。但在这样的教会中,有些人并没有受到这种谬误的伤害,因为他们凭直觉知道,信仰的生就是仁爱,所以他们尽力按照圣经去生活。(见《诠释<启示录>》764)

同样,就个人而言,我们可能会了解并承认,在我们自己或其他人身上的一些相当错误的事情,并且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相应地安排我们的生活。但是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相信主,可以肯定,将保护我们的灵性,并在我们准备好看到真相时打开我们的眼睛。唯一的条件是,我们要尊崇祂尽力按照的话语中到的去行事

他们病人,病人康复”。

这是马可福音中给出的最后一个迹象,正如前一个迹象指的是谬误,这个迹象指的是生邪恶。然而请注意,它并没有说这些邪恶不会伤害我们,而是说我们可以恢复。

手在圣经中象征着行良善或作恶的能力。它也是传递感情的手段,如我们握住某人的手,或把手放在某人的肩上。因此,为病人按手是向一个遭受邪恶影响的人提供安慰和帮助。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把整个人看成是邪恶的就像我们把一个人的疾病看成是这个人本身一样。但是,我们怎样才能以这种方式帮助某人而不是藐视他

那麽,就像医学上的第一条原则是不行伤害那样,这意味着我们首先要解决自己身上的邪恶,以免加重别人的邪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通过对别人施以援手,传来自主的真正仁爱良善。而且这种善不仅仅通过身体的接触来传递也要通过我们所做的事更有效地传达,因为我们为那个人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最后,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主在复活列出的这五个迹象与在马太福音第十章中首次委托门徒时给他们的五个命令相似。在那里告诉他们:”(1)去传道,说:’天国近了’。(2)医治病人,(3)洁净麻风病人,(4)叫死人复活,(5)赶鬼。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给“。

我们也许可以用一整篇讲道来比较这两份单。但这里只需思考这一点:主所启示和教导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在信仰中成长,并用这种信仰来帮助他人,在地上建立的国度,如同在天上一样。

开始,就像在马太福音中样,似乎都是为了那些人:向他们传道,医治他们,洁净他们,使他们复活,赶走他们的魔鬼。但最后,就像马可福音中讲的那样,我们必须学会,只有当我们先做自己的时,我们才能帮助别人:赶走自己的鬼,用新的方言说话,控制我们的感官冲动,如果(或者说当)我们被灌下毒药(谬误)时,凭着信心请求主保护我们内心免遭其。然后,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病人按手,使他们康复。

然后,当我们奉祂的名一起工作时,主就会祝福我们所有人。然后就能在我们中间真正建立的教会,为全世界造福。

阿门

新教会价值观及其教导

马克-D-彭德尔顿牧师的布道

教导: 启示录21:1-5, 天堂和地狱1, 真实的基督教

人们有时会问:”什么是新教会?”

答案有两条,我喜欢这样做出回答:

首先: 新教会是一个无宗派的基督教会,以复活的基督—道成肉身的上帝为核心,寻求并尊重所有信仰和文化中的良善与真理,包括不可知论者和无神论者。

第二:新教会是一个以圣经为基础的基督教会,运用以马内利·瑞登堡的神学著作作为透镜去看待圣经。

以马内利·瑞登堡出生于1688年1月29日;由于他的神学著作在这个特殊标记的基督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新教会中的一些人每年都会注意到这个日期。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对瑞登堡产生美好的、赞赏的念头,也会因为主所做的工作,而对主生出美好的理念。我们也经常选择一个与瑞登堡、他的工作或这一特定标记的基督教有关的话题,作为离他生日最近的周日讲道的信息重点。

那么瑞登堡是谁?他有哪些成就?更重要的是,他所做的工作如何影响我们和周围其他人的生活,使他们受益?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要分享的第一部分内容仅仅是一种知识结构,或一种观察方式—对瑞登堡本人的信仰,以及其他人对他的接纳。但在新教会内外,也许并非所有人都会对此产生共鸣。

瑞登堡是17和18世纪的瑞典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后来成为启示者。他宣称在他生命的最后27年里,上帝打开了他的灵眼(他认为如此),使他能够在具有完全意识的情况下,同时现身于物质世界和灵性世界。

他将主的这一运作描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神迹,这使他能够根据所闻所见写下有关天堂及其盛景和地狱的详细信息。他的著作—《天堂及其盛景以及所闻所见的地狱(简称《天堂与地狱》)—是一本关于来世的权威性书籍,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

基于瑞登堡的经历和他所获得的知识—关于主的知识,关于灵性世界如何运行,主如何治理祂所创造的宇宙,人类灵性和心理的成长与进展等等,瑞登堡能够解开圣经更深的灵性层面的意义,人们一直都知道圣经里存在着这些意义,却不能完全弄明白这些意义是什么。

圣经中更深层次意义的存在和揭开,对瑞典堡来说可能并不十分惊讶。作为一个圣经学者,他知道主的预示和承诺,祂将再次来到世上: “我还有许多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翰福音16:12-13)在马可福音13:26中,我们读到人子 “有大能力、大荣耀,驾云降临。” 启示录1:7:“祂驾云而来…众目都要看见祂”。

瑞登堡理解这些事情的意义—主将再次降临,但却不是像祂第一次来时那样以肉体降临,而是以尘世上前所未见的真理体系降临:这个真理体系将驱散旧约和新约圣经中的云翳,展示上帝话语的权能和伟大荣耀,让世上所有人都能看到、理解并从中受益。

瑞登堡相信,这个由主通过天堂赐下的、建立在《圣经》基础上的启示,是主上帝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的开始。这次降临将在个人的心灵、思想和生活中发挥作用并得以落实,也将在全世界人类集体中实现,因为这个启示的真理将被全世界的人们和国家所了解并据之生活。

因为这些事情,瑞登堡把他的书称为 “主的降临”。在他赠出的几本著作《简论》中,他亲笔用拉丁文写道:”Hic liber est adventus Domini” – “这本书是主的降临。” 而在他的作品《天堂与地狱》的第一节里,他写道:

现在的教会人士(17世纪中期)对天堂和地狱以及他们死后的生活几乎一无所知. . . 事实上,许多在教会出生的人否认这一切。他们在心里问:”谁从那个世界回来过,告诉我们这些呢?”

为了防止这种消极的态度感染和败坏心地单纯与信仰单纯的人,我获准与天使相处,并与他们一个个地交谈。我也获得允许看到天堂和地狱里的事物,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若干年。现在我获得允许描述我所听到和看到的,希望能给知识匮乏之处带来光明,并清除怀疑的态度。

这个直接的启示之所以发生在今天,是因为这就是主再来的意义。(天堂与地狱1)

瑞登堡在他神学著作里所信奉的内容是真的吗?有可能吗?主实现再来的途径和形式,有可能完全不同于许多世纪以来大多数甚至所有基督教所期待的那样吗?

大多数基督教会都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 “不可能!” 毕竟,耶稣说: “要小心假先知,他们披着羊皮到你们这里来,内里却是贪婪的狼。” 在其他地方,祂说 “假基督和假先知要起来,显出大神迹和大奇迹,如果可能的话,甚至要欺骗选民。在《启示录》中我们读到 “若有人在这些事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

按照传统上对这些教导的理解,通过瑞登堡这样的人写出的一套书或信息不可能是主的第二次降临的开始。

但是,当类似于《启示录》中的声明出现在《申命记》第4章中:”我所吩咐你们的,你们不可加添”,我们该怎么想呢?而在第12章:”凡我所吩咐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这可能意味着,当耶稣基督在旧约圣经中加入更深层次的真理—那些在旧约时代人们还没有准备好吸收的真理时,祂自己就打破了这一命令。这些同时存在于新旧约圣经中的警告和命令一定有不同的含义。

有意思的是:当瑞登堡在去世前几周被托马斯-哈特利质问时,”他所写的一切是否都在严格意义上是真实的,或者是否有任何一部分或几部分应该被排除在外,”他回答说: “我写的都是真实的”。

而当阿维德.费利乌斯(Arvid Ferelius)牧师在瑞登堡去世前一两天拜访他并向他提供圣餐时,他问道: “瑞登堡先生,你是为了获得名誉,还是为了其他什么原因,才写下你的各种著作的呢?如果是这样,请撤回它们。你已经够出名了,如果你说了谎话,还将其留传下来,你就不能得救。”

瑞登堡回答说: “正如你眼中看到的我一样,我所写的一切也是真实的。当你进入永恒时,你将看到这一切,那时你我将有很多话要讨论。” (我想知道有多少熟悉瑞登堡和他的著作的人,如果受邀返回他们原初的信仰或对事物的看法时,会作出类似的反应)。

我想指出的另一件事是:当主第一次降临时,在以色列拥有既定希伯来信仰的人们,当面对耶稣可能是应许的弥赛亚时,尤其是当这种降临的性质与他们几个世纪以来的预期不同时,他们必然是怎样的心情与反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23亿人—也就是世界人口的31%—已经相信耶稣基督就是应许的弥赛亚,从而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以祂的名字命名。

按照这个思路,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和比较:1,你是在新教会中出生和长大的,2,你是在别的基督教信仰中出生和长大的,那麽当你面对这样的教导,即主的第二次降临可能是以瑞登堡描述的方式开始的,你的感受会有多大的反差?而且,正如在传统基督教中发生的那样,瑞登堡坚持认为,最终新教会——不是以这个名字命名的教会组织,而是基督教的一个新时代—有一天会遍及全世界,不管以什么方式发生,也不管它将采取什么形式。

但是说到这里,这些信息只能是提供一个认识上的操练—提供一种特定的信仰或观点,让我们了解瑞登堡是谁,以及他完成的工作。那又怎样呢?更重要的问题是:瑞登堡所做的工作如何能够,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周围其他人的生活,使他们受益?熟悉他与世界分享的教导有什么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感知到有用和感知到价值是个人的事情—就像对音乐、艺术品和装饰品的鉴赏一样。我们知道,在我们的世界上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它们的存在都是主的旨意的一部分,针对不同人的个性、倾向和心态产生吸引力,无论人处于何种环境,主都努力引导其追随者的生命走向良善、真实和有益有用。

作为一般规则,我们可以说,你不可能爱上你不知道的东西。例如,除非你知道考拉的存在,否则你不可能爱上可爱的考拉。而你对考拉了解得越多,你就会越爱它们。对你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或事物也是如此。你对妈妈或爸爸、姐妹或兄弟、祖父母、朋友等了解越多:他们喜欢什么,关心什么,在生活中渴望什么,他们主张什么,希望什么,憧憬什么—你就能更深地爱他们。

同样,你越多地了解主、死后生命以及人的灵性如何才能更加丰盛,你就越能欣赏和热爱主、人和天堂。你越多地了解主如何掌管和温柔地引导我们走属灵的道路,你就越能更好地努力引领和指导你自己的孩子,或影响你周围其他人的生活,使之向善。

你越多地了解导致真正幸福的生活,你就越能更好地接受这种生活,并自动照着去生活。你对信仰的了解越多,越明白信仰成长和进展的历程,你就越能更好地与主合作,促进你自己信仰的成长和进展。你对婚姻了解得越多,知道什么是美好、幸福的婚姻关系,你的婚姻就会越幸福、越有成效。

你对上帝的话语了解得越多,你就地信靠并接受作为生活的指南,你从中得到的祝福就你越明白其真理,你的思想和生活选择就越少被误导,你就越少被谬误的理念所伤害。

那么,以马内利-瑞登堡发出的教导有什么价值呢?让我用一系列的问题来回答:

知道天堂唯有一位我们都敬拜的上帝—爱与智慧的上帝,祂亲自来到世上只有一个目的:走我们都要走的灵性道路,做我们都必须做的属灵选择,使人类在善与恶、对与错之间做出选择的能力能够永远存留下来,这价值不重要吗?

这重要性就在于:知道主在世上的教会既是普世的,也是特殊的—这意味着主的教会无处不在—从而人们有可能被提升、得”拯救”,摆脱邪恶和罪性的影响。这不仅仅适用于一群采取特定心态的人,而且适用于全世界所有相信上帝,并按照真正的属灵真理原则规划其生活的人。任何人只要在心里、头脑里和生命中有良善和真理,主就与他同在。

知道死后生命将继续—既有天堂也有地狱—知道天堂里的美妙、景观、植物和动物是什么样的,以及天堂里的生命每日到底都经历什么,这价值不重要吗?

知道在这个世上的美好婚姻并非必然在坟墓里结束,而可以在另一个世界永远继续和加深。知道那些在今生仍然单身的人,如果愿意并如此选择的话,他们将在另一个世界找到合适的伴侣和灵魂伴侣,这价值不重要吗?

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死去的孩子—无论是什么信仰或文化,也不管是否接受了基督教信仰的洗礼—他们并没有被排除在天堂的任何部分之外,而是在天堂由天使抚养,直到他们自己结婚并找到自己在天堂的家园,这价值不重要吗?

清楚地认识到新旧约圣经中的十条诫命并没有过时,也没有被废除,而是坚如磐石的永恒原则。如果明白这些并落实在今世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想像会在生活中导致人间的关系实现各种形式的良善、仁爱、智慧和真理。这价值不重要吗?

知道真正的信仰不是接受你尚未认识和理解的事理,而是采纳你认识并理解的事理,并对其他的事物保持开放态度,直到你能够理解它们。这价值不重要吗?

知道在我们生活的细微末节上都有主的圣治在运行,除非能使我们从中获益,否则任何事,无论好坏主都不会允许发生;凡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无论如何悲哀或快乐,都有益于我们永恒的福祉和幸福。这价值不重要吗?

知道人若对主无知(即不了解祂),也不知道祂盼望我们如何生活,他在灵性上尚可宽宥;知道有一些身心疾病,以及我们可能经历的伤害,都会暂时阻碍我们在灵性上的选择自由。如果我们今生经历了任何这类事件,当进入来生后,我们的平衡就会恢复,那时我们就可以做出在尘世时无法做出的选择。这价值不重要吗?

知道我们不可能判断另一个人在永恒里的状态—也莫论我们自己。因为要想这样做,我们需要知道这个人从出生开始,一直到他在这个尘世上生命的结束,进而在永恒里的所有灵性、情感和生命状态。而只有主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主知道所有人的心。这价值不重要吗?

知道悔改不是一个已经老旧过时的词,而是一个上帝设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帮助我们在实现最美好的盼望和梦想的道路上,践行并维持我们想要或需要的任何生命改变。这价值不重要吗?

知道灵性重生(或”再生”)不是为了达到完美。相反,它是一个在主里学习和成长的每日进程,其间既有退步更有进展,还要对付复杂的动机等等。以致于最终我们不仅像爱自己一样爱我们的邻舍,甚至比爱自己更爱他们。而且这个进程不会在这个世上终结,却将一直持续直到永远,从而个人不断变得更加明理,获得更深程度的幸福。这价值不重要吗?

好吧,根据主通过瑞登堡传达的大量属灵知识和信息,还有源于《圣经》的信息,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从字面上看,这样的例举将无止境。

那么,在这一切中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我相信压倒一切的价值是生活中、与别人的关系中和我们这个世界中的爱、仁慈、平安和良善。人不可能去爱他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全心全意地追求一个目标,而此目标并未向我们清晰或充分地说明和描述。

我们对上帝上帝的话语、尘世生命和来世生命所拥有的知识越多,越准确,我们就能深地去爱。我们拥有的属灵知识越多、越准确,我们自己、我们关心的人、以及全人类就越少受到那些根本不真实,或不完全准确理念的伤害。谬误的理念会造成伤害,损害个人生命和相关的人。

所有知识和所有真理的目的是生活和关系中的仁爱和良善。如果它们不指向并导致生活和关系中的仁爱和良善,那么它们就不是真的,或者最多只是部分真实。耶稣说:”你们要认识真理,真理会使你们自由”。

真理是主从起初就盼望赐予我们的。但出于祂的爱和智慧,祂知道只能分阶段向人类传达—首先是旧约,然后是祂第一次降临和新约圣经,最后并且最完全的就是祂的第二次降临。

“我还有许多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约翰福音16:12-13)

阿门。

马可.彭德尔顿牧师是伊利诺伊州格伦维尤新教会的牧师,他与妻子艾伦(德特维勒)住在那里。

联系方式:markp@glenviewnewchurch.org

秩序改变生命的能力

菲利普-B-施纳尔牧师的讲道

功课:约翰福音12:20-32;《属天的奥秘》10659.3;《真实的基督教》852

凡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着我的救恩。(诗篇50:23)

想象一下。您急着出门去赴一个重要的约会。但是您的车钥匙不见了。您在后门附近的老地方找了找,但钥匙不在那里。您在杂乱无章的备用钥匙碗中翻查,寻找您觉得曾在那里见到过的备用钥匙,但什么也没找到。真是令人沮丧。就在您准备放弃的时候,您的配偶说:“亲爱的,我想我昨晚在车库里见过你。”没错,您在那里找到了它们。

我们物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有条理和一定程度的秩序,这样才能运行良好。如果物品没有位置,我们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去寻找它们,额外增加的精神压力和焦虑,也很容易引发内心恶劣的情绪,甚至导致与周围人的冲突。解决办法是什么?您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吗?”一物一处,各归其所!”

因此,请想一想:如果仅仅让我们的物质家园更有秩序,就能大大改善我们的尘世生活,那么如果更深层面的自我、我们的心灵—我们灵性的家园也能得到同样妥善的处置,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我们在灵性家园的内苑招待客人,会有何等舒适和轻松的感觉呢?让我们思考:在规整我们世界的这个隐私部分上,主是如何帮助我们成长的!

在主的圣言里,我们在每卷福音书的结尾处,都能看到主在世上最后时光里的故事和教导。在这里,我们见到主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秩序安排过程提供了最好的范例。在这个大舞台上,主通过写下的福音书,设定了如何清理灵性混乱的模式,祂称之为 “得荣耀”。

在约翰福音中,我们读到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12:23)然后,”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神既因人子得了荣耀,神也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地荣耀他。”(13:31-32)然后,”耶稣说了这些话,就举目望天,说: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你的儿子也荣耀你;正如你曾赐给祂权柄管理一切肉身,叫祂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祂的人。。。父啊,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17:1,5)

虽然听起来很抽象,但主的荣耀实际上是一个灵程,与整我们自己园息息相关。当主在世的时候,的荣耀是整个人类灵性规整的核心。事实上,主的荣耀赐予了我们规整自己生命的手段。如果我们充分做好自己的本分,就不仅会在我们的尘世生活中 “点燃喜乐”,而且会给我们的灵性生命带来 “丰盛的内在喜乐”,直到永恒。

那么,什么是 “荣耀的进程”,它如何改变我们的生命呢?“荣耀”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觉得抽象且充满神学感。我们很少听到对它的讨论,而且荣耀这一概念很容易被误解。你可能会认为荣耀是指对上帝所行之事的外在敬奉和崇拜—例如上帝死在十字架上等类似的事件。但这不是贯穿圣言和属天教义的关于”荣耀”的基本教导。(见《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300》)。

在继续我们的讨论之前,必须认识到,在这有限的篇幅里,我们不可能深入讨论这个主题。因此,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荣耀进程的系统顺序上,并了解这对我们个人灵性之旅的帮助。

简而言之,或总体而言,主在世上的整个生命都致力于重组和重建与人类之间的生命联结从出生一直到十字架上的受难,主的使命是恢复祂内在的神圣灵魂与人类之间有序的、功能性的以及爱的联结。这种联结已被严重破坏,几近崩溃的边缘。纯粹自我的物质利益追求以及掌控他人的爱,已经超越了爱上帝和爱邻舍的灵性价值。坦白地说,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

从创世之初,上帝就为人们设计了系统、有序的规划,使他们的心与灵能够接受属天的爱和智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重点发生了转移。他们不再仰望上帝,也不再向外关注其邻舍,而是把注意力转为向下和向内。到主降临的时候,尘世之人的属世心性几乎不再接受从造物主发出的神性之爱和智慧。

必须安排一场被称为灵性审判的大规模重组规划,这就是主的荣耀所要成就的。祂打击了地狱的敌对势力,重组了整个灵界旧的沟通渠道;祂将道路重整一新,从而祂的生命流入能够与正在寻求祂的人们重新联通,尤其那些愿意被祂改变并将秩序导入其生命的人。

在新教会教义中,我们了解到: “当主脱去祂得自马利亚的人身时,祂穿上了神性人身。。。因此,祂恢复了天堂和地狱的秩序,祂是一步一步地恢复的,直到祂完全荣耀了自己。主最后的试探—”十字架的受难”,使一切 “恢复了秩序”。主来到世上是为了荣耀祂的神性人身,是为了使万事万物永远井然有序。(见《属天的奥秘》2159:2, 4075, 10659:3)。

“保持万物有序以至永恒”。这听起来很神奇,也许还有点超然冷静!然而其实并非如此。这是一个重大的、繁难困扰的、充满冲突的过程,步步都涉及人性的激烈和神性的调处。从良善中挑选出不良,并对其做出判断或裁决,这在任何秩序规整的过程中都必不可少。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乱和麻烦。但在主的生命中却是一个非常清晰有序的进程。

祂展现的是掌控邪恶和谬误混乱的终极历程,从而恢复了祂自己与人类之间爱的联结。当听到复活的故事时,我们能感受到荣耀进程在十字架上完成时的最本真情感:当这规整的过程达到结局时,主降世所成之人身在肉体和情感上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但那是当时之事,而现在我们能从主的荣耀中学到什么?主用《属天的奥秘》中的教导帮助我们理解:

圣言中任何意指人的重生之处也意味着主之人身的荣耀;因为人的重生是主的荣耀之形象。(3138, 3212, 3296, 3490, 4402, 5688)

因为人认识重生比认识主的荣耀更容易,所以要通过人的重生来说明主的荣耀。(8353)

荣耀的密切关联着我们自身必须经历的荣耀顺序—即我们上帝联结。在新教会中,我们经历的这个顺序笼统地称为人的生或灵性生。

当一个人重生时,较低层事物就会成为较高层事物的附属和仆从,也就是说,外在事物成为仆人,内在事物成为主人(同上,5161)。

换句话说,重生要求我们顺序建立一套道德和灵性的优先次序。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开头关于规整物质环境的比喻。

现在有一种时尚,使用所谓的 “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系统”来规整家中物品。这种方法总体上非常简单。首先,把你的东西置于明处,使之一目了然,这样你就知道了要规整的范围。然后,你把每件物品单独拿出来问自己: “它有多大用处,是否能给我的生活带来快乐?” 接下来做甚麽呢?接下来要作出一个判断:放下不再有用的东西,把那些对你未来生活有用的东西集中起来。如果你同意的话,这就是一种归拢,或者说是分类。

在近藤系统中,有许多可类比灵性规整的精彩之处。然而,即使我们把物质家当整理得井井有条,也并不能保证我们会变得更善良、更真实、更有智慧,或简而言之,成为 “重生”之人。心怀善意和恶意的人同样可以把生命的外在属物整理得井井有条。于是,我们来到灵性的、内在的排序过程之关键所在,使我们与主的荣耀并行之要点…

对于重生的人来说,当顺序被规转时,新的状态就开始了。当内在的事物支配外在事物,外在的事物开始服侍内在事物时,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既包括认知的理念,也包括意志的欲念。(《属天的奥秘》2159:3)

安排好我们的优先事项和外在环境,对于执行属灵任务会有很大的助益。但归根结底,对我们的认知和意志进行内在的重新排序更为重要,因为它们将成为器皿,使我们接受主并与祂联结。

请注意”当顺序被规转时,新的状态就开始了”这句话。救赎不是一蹴而就的!重生是一个缓慢的清洁和净化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我们的欲念和动机的完全重新排序不会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当我们开始认真对待与主的灵性联结时,微妙的转变就开始发生了。

我们可以开始有规律地与上帝对话:聆听上帝的话语,阅读并思考祂的圣言,也可以像祷告时那样与上帝交谈。与他人讨论主和祂的教导,也有助于我们对其思辨,探索其内在的一致性,然后让其支配我们的决定和生活方式。

改变我们混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往往会让人感到痛苦。但是,摈弃那些对我们不利的陈陋习性,会使我们感受到解脱。我们要记住,在这努力中,主正在为我们灵性家园深处既激烈又自由的排序作业注入动力。

另一个有用的,在灵性上清理内舍和建立秩序的策略是,不时地总结一下我们在想什么,这是自我省查的一种方式。我们有上帝赐予的反省能力,能让我们爬到堆积物之上,从高处观察我们心灵里正在发生的事情。从这个提升的视角,我们可以用更高的光照来看待我们的思维过程,并不断优化整理下面这堆东西的能力。例如,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在我们的思绪堆里,经常会有对朋友或配偶不友善的批评。现在是时候了,该承认它们的存在,请求主的帮助把它们弃置一旁。

让我们的灵性家园井然有序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留意我们往往把生命中的混乱归咎于谁。寻查原因是人类的天性,但我们需要谨慎,避免把自己罪性的责任归咎于他人,因为这导致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想要负起责任去规划他人的道德和灵性生活,通常也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不属于我们的管辖范围。

主的圣言处处可见灵性自我完善的程和方法,但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我们都很清楚那就是培养对主的信和属灵信心。祂以肉身降临,为我们的灵性自由进行了激烈的征战,祂亲身经历了我们正在经历的过程,成就了祂自身的荣耀(《属天的奥秘》4352-3)。祂赐予我们能力能够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马太福音 6:33)。对我们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正如诗篇所讲: 

“好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他的道路,耶和华也喜爱。”(诗篇 37:23)

阿门

菲利普-施纳尔牧师已退休,在布林艾瑟恩教会学校教授宗教课程。他和妻子 Terry (Frazee) 居住在布林阿瑟恩。

联系方式 Philip.Schnarr@brynathynchurch.org

旧约的问题

迈克尔-D-格拉迪什牧师

在利未记中,我们被告知 “头的周围不可剃,胡须的周围也不可损坏。不可为死人用刀划身,也不可纹身。我是耶和华”。(利未记19:27-28)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旧约中的教导似乎与现代生活—尤其是属灵生活—完全不相关。对许多人来说,这些古卷的问题在于,那里要求的许多事情在今天看来无关紧要。例如,这些教义的一个忠实信徒不得吃猪肉(申命记14:8)、兔子、螃蟹或龙虾(利未记11:6,12),不得食用任何动物的血或脂肪,不得穿任何羊毛和亚麻混合的衣服,不得用牛和驴同轭耕作或用混合种子播种(同上,19:19)。他还被禁止许多其他普通的、世俗的事情,当然,如果是男性,必须接受割礼。

这些对我们来说可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可以简单地忽略它们,说它们已经过时,或者认为它们只是象征着在灵性层面适用于我们的规则。保罗本人在他的书信中明确表示,这些东西对于基督徒的生活来说是不必要的。(罗马书3:28)但对许多人来说,麻烦在于,如果我们搁置这些内容,或者把它们当作纯粹的象征,那么在逻辑上就暗示着可以同样方式对待所有其他教义。

那麽举例来说,有各种律法规定如何对待契约仆人,如何处理伤了男人或女人的牛的主人,还有关于避开麻风病人的普遍规则。一些法规要求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埃及记21:24;利未记24:20;申命记19:21),当然,像通奸这样的罪行是要用石头砸死的。从字面上看,很难看到这些规则如何关联着或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生活。生活在西方文化的千百万人中,谁还有一头牛或驴呢?在今天的美国,谁还见过麻风病人呢?现在谁还会有用石头砸人的想法呢?

旧约中其他不近情理的教义包括所有关于献祭、洁净仪式的规则,以及今天我们称之为种族灭绝的内容—彻底消灭敌国人民。谁认为他们应该用动物做祭品?除了极为邪恶的人,还有谁认可种族灭绝呢?

但我们不应该断然否定这些教义所涉及到的任何一个原则。因此,虽然任何形式献祭的理念在今天并不流行,但它仍然很重要。而关于麻风病,自然是要避免传染,这也是我们大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尤其是在近几年。此外,难道这里说的仅仅是消灭敌人吗?这里说的敌人是谁呢?肯定不是亚玛力人或非利士人,但清除邪恶和虚伪的原则仍然适用。我们知道,如果不这样做,它们就会回来毁灭我们。(民数记33:55,约书亚记23:13,真实的基督教436,511,604)。

然后是关于什一奉献(将收入的10%奉献给主)的教义。在新教会中,我们知道十一奉献代表的是全心全意的贡献(十或十分之一的意思是 “全部”),但如果我们把字面上的10%视为无关紧要,就很可能忽视对其可能含义的真实、仔细的分析,那就是即使收入有限,也要支持灵性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助益。

诚然,应该落实这些教义的”原则”,而不是其字面所指。但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例子之一是字面上的禁止同性结合(利未记18:22,20:13,申命记23:17,士师记1:22-25,列王记14:24)。所以我们需要仔细思考。今天,人们,甚至是新教会的人,经常例举那些不再适合我们的其他规则,以它们都脱离了当代观念而不予理会。

在属天教义中,我们找到了对所多玛罪恶的解释,教义里有这样一段话:”虽然所多玛似乎是指卑劣的通奸形式的邪恶,然而在内在意义上,它实际上意味着源于自爱的邪恶。” (属天的奥秘 2220)。有许多人说,索多玛甚至指的不是同性恋!但这段话不是这么说的。相反,它只是说在字面上是指一件事,在灵性层面上是指另一件事。它当然没有说鸡奸不是通奸的一种形式。

同样的,鉴于许多人觉得同性恋可以被归类于完全可以忽略其字面意义的其他教义中,那麽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类教义呢?

首先,我们确实不应忽视这些教义中的任何一条。既然它们是主的话语的一部分,我们就有责任关注它们,并思考为什么要把它们交给犹太人—以及交给我们。当我们这样做时,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什么坚持字面意义不再是必要的,甚至不再是合理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知道它们为什么是必要的和合理的。性和婚姻的律法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我们越多审视真正的婚姻与人体、男性和女性的所有对应关系法则,我们就越能理解和体会同性恋的谬误。

这只是我们在旧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一些例证。其他经文表明,神是愤怒和报复性的,在判断上反复无常,祂对人的要求也不一致。祂经常显示出要为一个或几个人的罪过而诅咒整个家庭甚至部落—甚至毁灭他们所拥有的一切。然而,对于那些祂赋予特殊使命的人,祂似乎会容忍或原谅他们最严重的罪行。

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可能有千百万人因为这些问题而直接嫌弃或不理会旧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新约圣经也出现了类似的挑战。例如,在福音书中主明确地说:“如果你的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如果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挖出来丢掉。”(马太福音5:29-30)祂说,如果我们有哪怕一点儿信心,我们就能移山(同上,17:20),在水上行走(同上,14:29),治病,赶鬼,手拿蛇和喝毒药,都不会有任何伤害。(马可福音16:17-18)顺便说一下,新约书信也谴责同性恋【1】。其中一些感觉很像我们读到的激进伊斯兰教,或者大多数人根本无法遵循的那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再者,新教会的人可能会简单地说,这些东西都是按照对应关系写的,对今天的我们来说,真正的价值是在灵性意义上。但我们需要小心,不要无视字面意思的重要性。例如,虽然理解 “杀人”或 “谋杀”【2】在属灵或属天层面上的含义很重要,但这些教义清楚地表明,不得杀人的戒律在今天与字面意义上的戒律同样重要。这不仅适用于此条诫命,也适用于所有十条诫命和紧接着十诫之后的章节中所提到的许多其他律法和法规。

为了明确这一点,“属天的奥秘”9349里有一段特别的经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圣经的字面意义是神圣和有权威的,因为其内有灵性含义。这意味着虽然今天不一定要全面遵守其字面意义,但字面意义仍然是其基础,因此要依教导尊重,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对字面意义要 “遵守并践行”。事实上我们读到,这些法律和法规分三类:

从内在教会目前的应用来看,其中一些已经被废除了。然而,有一些是这样的性质,即如果人们愿意,仍然可以发挥其功用。而还有一些则应完全遵守和执行。【3】

如果查找那些仍然适用于我们的,你会发现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讲述,比如:”行邪术的女人,不可容她存活”。(出埃及记22:18)基于这种理念过去发生过很多伤害,但不允许巫婆存活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人不应该被赋予从事巫术的自由。顺便说一下,这在某些文化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另一个例子: “打自己父母的,必要把他处死”(出埃及记21:15)。这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完全不合理,但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打’这个词,不是简单的打脸,而是彻底的打,在战斗情况下,它可能意味着彻底屠杀。

也就是说,虽然教义中没有明确讲述要取消(或摈弃)圣经字面上戒绝同性恋等的教导,也没有说要保留这些教导,但有几十处解释了为什么同性恋是错误的【4】。

因此按照启示,尤其在新教会中,我们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我们是否有勇气和耐心仔细考查那些与我们当代文化相悖的教义,我们的品性是否能落实那些按字面意思仍然适用的教义—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即使不是在我们所尊崇和敬重的其他人中?

当然,许多人会说(我们在新教会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如何相信远不比如何生活重要,而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基本原则已经明示在马太福音的珍贵信息中,主在那里说: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最大的,且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也如此,就是要爱邻如己。这两条诫命是一切律法和先知书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属天的奥秘7262)  

“所以,你要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马太福音7:12)

毫无疑问,字义上这就是真理!【5】这是基督教的一条根本原则,和其他基督徒一样,我们归根结底领受的是,整本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都在教导关于爱主和以仁爱待邻舍,别无它义。因此,正如我们在新教会著作中反复读到的那样,当我们以这一原则为出发点时,其他一切字面上的事物就能够以更高的光照来看待,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其内在或属灵含义。【6】但是,爱主和爱邻舍意味着什么呢?请记住:没有智慧就没有真正的爱,没有真理就没有真正的善,离开了圣经—整全圣经的教导—就没有真正的益用。问题只是我们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些教导。

因此,例如在诗篇中,我们读到这样的讲述:“信靠耶和华而行善。。。祂就将你心里渴望的给你”(诗篇37:3-4)。但这里的意思显然是,要相信主在我们生命中开辟了祂运行的空间,所以按照祂的圣治,”主使我们能祈求,以及为何祈求”(揭秘<启示录>376)。换句话说,我们不会得到随心所求的东西,我们该求主要赐予我们的。

同样在各福音书中,我们读到这样的讲述:我们在祷告中无论求什么,只要相信,就必得着。【7】但这依然是同一个理念:如果我们相信主,我们就会求祂的旨意成就。因此,如果我们与祂合作—这就是真诚求告的意思—我们就会得偿所求。

回到同性恋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象征着我们生活中某些灵性的事物,但如果以为字面含义不影响我们尘世生活的行为,就忽视了关于两性区别、这些区别的功用和目的以及夫妻关系真正性质等关键教义。当然,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爱是合法的(和美丽的),但正如那些天使向瑞登堡解释的那样: “这样的爱……并没有深入到内心,而只是停留在外表,只是互相触摸而已。因此,这样的爱并没有使两人的内心结合起来”。(婚姻之爱55:6)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看起来千差万别—“著作”确认,两个男人或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加强了相关个人的智识或情感特征,却未将他们内在地结合起来。事实上,全部著作都讲到关于自然发生在男人之间的竞争,以及女人之间可能存在的天然亲密。然而,同性之间的爱情关系实际上确认和加强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而没有实施省察或补充。这就是为什么,如前述教义告诉我们的,同性恋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自爱的形式【8,9】。这也是为什么性关系—两个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无论如何也不适合两个同性的重要原因。

最后,回顾基督教关于爱邻舍的基本原则,重要的是要注意,上述讨论并不是要评判,更不是要谴责任何人。而只是阐述了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的内容,并进一步证明这样一个原则:圣经字面上的教导往往在字义和灵义上都适用于我们,尽管在我们今天的文化中它们可能看起来并无关连。

注释:

【1】 罗马书1:27,哥林多前书6:9-10,提摩太前书1:9-10,裘德书1:7。这些字面的教导在属天教义中也得到了确认,例如,在《新教会教义的圣经确认》101中。

【2】这条戒律的字面意义在《真实的基督教》309和407,《诠释<启示录>》1012和《教义之仁爱篇》164-165中有解释。

【3】 在AC9349我们读到:”必须总体遵守和执行的条例记载在20章:3-5、7-8、12-17节和23章;21章:12、14-15和20节;22章:18-20和28节;23章:1-3、6-8、24-25节和32章。(需仔细读全讲述)

【4】 例如,见威拉德-海因里希斯牧师在“新教会生活”1993年第397-407页和第442-453页所写的 “圣经与同性恋”。在2017年6月的牧者委员会会议上,杰里米-西蒙斯牧师还提交了一份长达33页的关于同性婚姻的 “四个迷思”的论文,其中引用了许多经文详细说明这种行为的问题。最近的,也可参见“新教会生活”2021年9/10月中的几篇文章,2021年11/12月布拉德-海因里希斯牧师关于 “怜悯与真理”的文章,以及我们的执行主教的文章:2022年1/2月号的 “拥护婚姻”。

【5】 见《属天的奥秘》1799, 1834, 《教义之生命篇》1, 和《圣治》101:3,其中明确指出: “在每个人死后进入的灵性世界里,没有人问他的信仰甚麽,也不问他的教义如何,只问他的生命状态如何。也就是说,他的生命状态是这样还是那样。因为人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如何,他的信仰也如何,甚至他的教义也一样;因为生命为自己建立教义,也为自己建立信仰。”

【6】 例如,《属天的奥秘》7233:3就是这许多讲述之一,显示了这个基本原则:”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圣经的字面陈述,特别是那些与理性思维相矛盾或似乎支持自私或残忍的陈述,实际在灵性上有相当不同的含义,所有这些都与我们的灵性生命有关,而不一定与我们尘世生活的环境有关。

【7】 马太福音21:21-22,马可福音11:24,约翰福音16:24,etc。

【8】 《属天的奥秘》2220, 2322, 婚姻之爱(手稿)86,等等。

【9】 参见《圣爱与圣智》47,关于无私之爱的特性

迈克尔 D. 格拉迪什牧师退休后与妻子维吉尼亚(de Maine)居住在布林阿瑟恩。他是美国东南部的区域牧师。

联系方式:mdgladish@gmail.com

想想罗得的妻子

弗雷德里克-查宾牧师的布道

当那日,人在房上,器具在屋里,不要下来拿;人在田里,也不要回家。要想想罗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 31-32)

跌倒是整个基督教界的一个常用词。它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基督徒生活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后来却恢复了邪恶的习惯或生活作风。在新教会的圈子里不常听到跌倒,也不常一般性的谈论恢复以前生活作风的问题。然而,我们决不能被带入错误的安全感。无论我们在灵性成长方面取得了多大的进步,都很有可能重新退回我们以前的生活方式。对于这种非常真实的可能性,主在经文中向我们发出警告:”要想想罗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32)

主所讲的是《创世纪》中非常有名的事件。在这个故事中,罗得和他的家人正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中逃出来。他们被明确地警告不要回头看城市被烧毁的状况。然而,在他们逃亡的时候,罗得的妻子回头看了一眼,结果变成了盐柱。

史公著作解释说,罗得妻子往后看,展示的是一个人只关注真理,不关注良善。 这样的人专注于教义,而不是良善本身。因此,这样的人更多地处于顺从的状态,而不是处于爱的状态。其重点不在生命的品质上,而主要在信仰的教义上,这是一种跌倒。不是出于对主和他人的爱而过慈善的生活,而主要是为了顺服自己信仰的教义教规。

这样的人就会成为 “盐柱”。 在希伯来语中,”柱子”这个词的意思是停滞或静止。描述人对真理仅仅是空洞的理解,不会向前进展。说空洞是因为他里面没有真正的爱,没有与主联结的愿望或意图,也不愿意真正服务他人。对真理的理解仅限于知道事实而已,遵守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自我利益或害怕后果。

著作解释说,我们可以通过放下自我和尘世的一切,特别是通过爱主高于一切来防止这种灵性退缩。如果对什么东西的爱比爱主更多,那么在理解真理方面就会出现生命膨胀或空虚。这就是主曾经说过的意思:”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马太5:13)如果真理中没有良善的爱,表现出来就是这样。

新教会的教义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灵性上的成长有两种方式。 第一,通过顺从真理。 第二,通过热爱良善而行良善。 第一种方式的顺从,是为了使人进入出于情感而喜欢仁爱的生活。起初,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正确的事。然而,我们需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们行良善是出于服务和造福他人的真诚愿望,这是第二种方式,也是贯穿永恒的常久状态。

一旦我们的灵性成长达到某个程度,就喜欢真理的教导,而不会退回到仅仅服从真理的状态。相反,我们必会更加殷切地渴望去行良善和做益用的事情,并越来越少地觉得是被迫去做这些事情。著作解释说,在灵性发展中不倒退的关键是始终厌恶邪恶事物。我们越感觉到厌恶邪恶的欲望和做法,我们就越不需要强迫自己不做这些事。一旦我们厌恶某个邪恶,就必须小心不再去感觉它的诱惑。

著作还给出了另一个重要教导,即当我们摈弃邪恶的情感和欲望时,它们会怎么样?它们呈现出与我们分离的状态。我们似乎不再受它们的折磨了,它们不再与我们有任何交流了。但我们被清楚地告知,我们过去的邪恶依然与我们相连。当我们因为邪恶的情感是对主犯罪而拒绝放纵时,它们就被排斥到了我们心性的边缘。当它们被排斥到边缘时,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静。随着它们变得越来越不活跃,在我们看来,它们不再伴随我们了。然而,我们必须警醒自己,尽管外表如此,其实这些过去的邪恶状态仍然粘附着我们。

值得庆幸的是,著作也给了我们一些教导,以确保我们此前的邪恶保持静止,不会再次活跃起来。著作中有一处告诉我们,当邪恶之爱处于我们生命的外围时,它们也一定是向下沉降的。如果它们沉渣泛起,就会活跃起来,试图恢复其在我们生命中心的位置。著作解释说,当我们有了欲望,觉得仍然可以按照我们以前的作风去生活时,那么我们的不良习气就会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这是它们的警讯,说明我们仍然对其持有欲望。

但当我们发现它们可恶,并认识到它们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它们就会成为我们灵性外围的脚垫。于是当我们因为良善而喜爱良善时,主就把良知灌输给我们。 每当我们意欲恢复旧习气时,我们的良知会产生内疚的悔意。然而,如果我们无视这悔愧的感觉,坚持这样的旧习,内疚的感觉就会减少,终将发现自己又回归旧习气了。这就是为什么有必要看到,旧日的邪恶确实仍存在我们里面,而且我们可能为其创造机会,使之重新回到我们内心,成为有活力的生命,这一点极其重要。

保持我们免遭旧日邪恶挟持的一个关键,是努力使自己始终渴望良善。著作明白指出,渴望背后的能量是爱。如果我们想一想,当我们爱某事或某人时,通常会被渴望推动和激励。这渴望是保持爱的愉悦和振奋的力量。然而,如果我们对良善的爱失去了憧憬,那么行善的热情就会逐渐消退。如果这发生在婚姻中,我们会不再渴望使配偶快乐,从而婚姻中的快乐很快就会消散。如果发生在工作中,我们就不再渴望成为一个诚恳、富有成效的员工,很快就会对工作不满意。同样地,在我们的灵性成长中,如果不再持久地向往要出于对良善的爱去行事,我们行善的乐趣就会衰减,因此就易于回归旧日的生活作风。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完全清楚,我们遵从教义的规定,是出于顺从还是出于爱。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个关键步骤,努力确保我们过慈善的生活是出于爱,那就是不去推论真理是否必要。如果我们的灵性生命达到了某个境界,从而对他人行良善全然出于自觉帮助他人的愿望,那就绝无退缩之理,也无需去思考和推理: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否在行正道?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正在犹豫,是否应该继续努力为周围的人做善事,那就要想想罗得的妻子。我们必须努力坚持,决心真诚地敬拜主并保持永远成长,以真正慈善对待每一个接触到的人。如果我们面临旧日的恶行死灰复燃,就必须记住:如果我们涉足其中,结果将会导致不义和无情。这提醒我们要始终确保仰望天堂的心态,而不可低头看尘世。

顺服和自我约束的状态在每个人的灵性成长中确实占据重要的地位。每个人都必须首先经历一个顺服主的诫命的自我约束期,然后才会发展出对主的教诲的热爱。然而,我们要从被迫的状态中走出来,过一种仁爱的生活。我们不能始终不变地保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必须逐渐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我们做善事、展现尊贵的行为,首要目的是给他人带来福祉和利益。著作中指出,要使我们超越被迫行良善的状态,一个方法就是不为自己的善行寻求回报。在过仁爱生活的过程中,求个人回报的因素越少,我们的善行和努力就越是真诚。我们越是发现求回报的想法正悄悄地成为行善的条件,就越要记住罗得的妻子。

在出现跌倒,或真理被破坏的背景下说到盐时,它是一个负面的象征。然而,在为良善的缘故而生活良善的背景下,盐也可以象征良善。盐以其连结能力而闻名。于是,这里表达的是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当这种结合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在灵性上就会强大并有效益。我们不能回过头来把两者分开,这样主的话语就会变得空洞,我们的属灵生命就会成为盐柱。相反,当行善的愿望融入我们对真理的理解,我们就会得到医治。圣经对医治的一个定义是个人生活中良善与真理的结合。

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坚定不移地不走回头路,而是不断地在生命中走向与主更紧密的结合,那么我们就能够宣告诗篇中的这些话:“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要向耶和华歌唱,称颂祂的名。天天传扬祂的救恩。在外邦中述说祂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祂的奇事。”(诗96:1-3)

道成肉身

布赖恩-W-基思牧师的(圣诞节)讲道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14)

当一天的喧嚣消失时,夜晚是一个安静的时刻;当我们做好了安睡的准备时,它是一个疲惫的时刻。夜晚也是一个黑暗和寒冷的时刻。我们的眼光有限,我们寻求火和家的温暖。

夜晚在主的诞生中起着显著的作用。正是在晚上的梦中,天使向约瑟显现,告诉他为甚麽应该娶马利亚。在后来的夜里,警告他希律的危险,最后又告诉他,到了回以色列地的时候了。就在夜里,主降生了,牧羊人找到了去马槽的路。同样在夜里,智者看见东方的星,然后被星引导他们从耶路撒冷来到伯利恒,星就停在圣婴所躺的房子上方。

主的诞生和祂早期周围的夜景,描绘的是遍布世界的黑暗。已经有几百年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他们的上帝—耶和华了。没有祂,他们没有了舵手,迷失了方向。除了维持古老的仪式之外,他们对祂是谁,以及他们该如何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感觉。由于一切良善被混乱和扭曲,使得人心越来越冷。

即使是古教会的少数后裔,具有一些和智者类似的知识,但也只有微弱的光亮。也许古人中唯有那些智者看到了那颗星。当然,它的光芒并不强烈。所以,即使在古人那里,对于主是谁也只有些许了解。仅存的少许真理被严重地遮蔽了,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主只是一个象征,而不是在荣耀里的上帝(见SS 99)。

但我们对主诞生的印象和记忆,并不全集中在黑暗状态。相反,我们记得众多天軍照耀牧羊人,星辰引导智者,以及西缅举起幼主,称颂上帝,亚拿向众人宣告祂的荣耀。因为主的降临带着光和生命。“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满有恩典与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耀,正是父独生子的荣耀

圣诞节的一个奇妙之处在于,主在混乱黑暗的生命状态中,带着光明诞生。当我们看到的只有阴暗和无望的时候,祂来到我们身边,用祂的手握住我们,滋养我们内心盼望的感觉,使我们可以忍受和战胜。然后,在清晨的光中,祂与我们完全同在,使我们能够认识到祂是谁,以及我们如何走在祂的道路上。这就是为什么早晨的光和温暖与主的降临相对应(见AC 22,4240e;SS 99)。

因为主来了,如同世界的光。这就是祂的荣耀。我们可以从祂的降临所带来的真理中看到对我们的照耀。因为在主道成肉身为一个柔弱的婴孩之前,先前对祂的所有概念充其量都是模糊的(见SS 99)。所有的真正观念,如古人就存在的关于婚姻的观念、生命穿过今世的面纱延续下去的观念,以及祂的圣治如何引导我们等,都只是它们可能是什么的模糊影像。因为所有的真理都经过了天堂的滤过,依赖于天使的有限把握,主的荣光在这个世界上的照耀变得越来越暗,直到最后几乎失去了对祂的觉察。籍着祂的降生,主取得了属世层面的生命。当祂披戴着这层生命并逐渐使之达成神性的时候,祂爱的温暖和祂智慧的光辉就立刻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主的降临就是新天地的光,为人类预示了黑暗中的光明,导向光辉灿烂的白昼。当我们反思自己的觉醒状态时,就可以领悟到这些。不过不是在睡眠不足的早晨,也不是被闹钟的喧声粗鲁地唤醒,匆匆忙忙准备赶去上班的早晨;而是当我们在安静的早晨醒来,听着鸟儿的歌声,知道耀眼的阳光预告大地的温暖时,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了。此刻的光有一种特殊的品性,它的清晰使我们能看到周围最简单事物的美,使我们能感觉到天国的亲近,主降临的亲近,因为我们的灵被提升到新的天地(见AC 7844:2)。

由于道成了肉身,主的荣耀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平安。不是像傍晚准备休息时的宁静,而是一种满足和信心的平安。正如属天的教义所指出的,这种平安是”从主发出自天堂降下的极其神圣的真理,它普遍地影响那里的所有人,使天堂成为天堂。因为平安里面有对主的信心,相信祂引导万事,供应万物,并相信祂会导致美好的结局。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时,他就处于平安之中,因为他会什么也不怕,也没有对未来之事的忧虑会扰乱他”(AC 8455)。当我们有这样的保证,知道祂掌管着我们,无微不至地引导着我们的每一步时,主话语的荣耀就会照亮我们。

这就是天使们的状态。他们对人间不愉快的记忆已被抛弃。他们没有跃进未来的欲望。相反,他们充分享受当下,感受到主目前赐予他们的一切美好。因为他们信靠祂,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祂都在带领和照顾他们。

当我们庆祝主的降临或在早晨醒来时,我们可能会多少领略到这天使般的平安。不过,随着我们抛开尘世事物:对未来的担忧,太过关注尘世乐趣和便利,以及自私的冲动和欲望等,我们就会越来越多地进入这平安。只要不把这些尘事看成最重要的,我们就能享受世间的快乐;只要我们服务他人时,不总是考虑我们将从中得到什么,那麽平安就能进入我们的生命。那时,我们才会深信主的光是真光,我们所经历的大部分问题和烦恼都会消散。那时,我们才能瞥见主,经历祂的平安,祂在我们生命中的降临。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理念并没有什么惊人的新意或不同。事实上,它是如此简单,如此基本,几乎不需要解释。道成肉身对我们的影响,伴随着神性充盈我们已知的一些简单真理。这也是主降生世上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使神性良善与我们已有的,关于祂的常识和简单理念结合起来(见AC 2554)。

主的降生本身并没有揭示任何以前没有的根本性的新信息。事实上,直到三十年后,当主开始祂的公开传道时,才有了真正的教导。但祂的降生标志着所有人得救的开始。祂通过降临到我们中间,用祂的良善来充满我们,宣示祂的同在,和祂对我们所有人的爱。

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圣诞故事揭示了祂的荣耀,祂神性人身的光辉,从而使我们可以认识祂、热爱祂。神性本体是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和感情的,即使对古人来说也是如此。所以,主的诞生是为了让我们能看到祂的特性,并经此照亮我们的生命,给我们信心,信任祂永远与我们同在,永远引领我们走平安的道路。

当我们关于真理的有限且简单的观念被祂的同在充满,向我们显示祂的爱时,主就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里面了。因为主进入我们的生命,并不是简单地让我们感觉良好。是的,主使我们常常体验幸福和喜乐的状态,最终在天堂永远如此。虽然祂出生时我们可能正处于黑暗状态中,但祂的完全降临是在祂话语的真理之光中向我们显现,这真理可以充满我们的心灵。每当我们认识到一个理念是神性的,是来自祂的,要引导我们的心灵回到祂的爱和慈悲时,祂的降临就发生了。然后,道就为我们活生生的成了肉身,使我们受到感动,得到启迪,获得增强(见AC 8792)。

这就是我们看见的主,和祂在我们中间的降生。给我们带来光明,给我们带来温暖。我们可以拥抱这光,这有关神性的新洞见,并用以认识和遵循祂的教导(见TCR 774)。于是平安的真理就是我们的了。

所以,让这个圣诞节早晨的快乐感召我们。当它的光给我们的一天带来新的光明,当它的温暖在我们的生命中激起新的热度,让我们感受到主对我们的亲近。祂降生在地上,就是取了肉体的生命形态,使我们可以认识祂、看见祂、爱祂。当我们不再过度关注尘俗事物和挂心之事时,祂就能更亲近我们,带给我们黎明的平安。这平安里面有对祂的真理、对祂的引导的充分信心,以及对建成来自人类的天堂的充分信心。

这就是祂来触动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心性的原因。祂为我们道成了肉身,永远如此。让我们看到祂的荣耀,充满了恩典和真理。

阿门。

功课:路加福音2:1-7;约翰福音1:1-18;AC 8455。

属天的奥秘 8455

“营地周围有露水沉积”。这表示平安的真理与自己相邻,从”露水”指的是平安的真理可以看出这一点(第3579节)。”露水”表示平安的真理,因为在早晨,露水从天而降,像细雨一样出现在草地上,而且还在其中储存了比雨水更多的甜美或喜悦。据此,草和田里的庄稼都感受到欢欣。”早晨”表示平安的状态(n.2780)。平安是什么(见2780、3696、4681、5662节)。它像大地的黎明,使人们的心灵普遍感到喜悦。而平安的真理就像黎明的光。这真理被称为”平安的真理”,是来自天堂出于主的属天真理,它普遍地影响着那里的所有人,使天堂成为天堂;因为平安里面有对主的信心,祂引导万事,供应万物,祂引导人走向美好的结局。当一个人处于这种信心中时,他就处于平安之中,因为他就什么也不怕,对未来的事情也没有任何忧虑使他不安。一个人进入这种状态,与他对主的爱成正比。

所有的邪恶,尤其是自持,都会夺走平安的状态。人们认为,当一个邪恶的人处于喜悦和安静之中时,他就处于平安之中,因为他所有的事情都成功了。但这不是平安,而是利欲的喜悦和安静,是伪装的平安状态。由于这种喜悦本与平安的喜悦相反,到了来生就会变成不悦,因为它原先隐藏着。在来生,外在的东西甚至是最内在的东西都相继展开,而平安是位于一切喜悦最内的,甚至位于良善之人不喜欢的事物中。因此,只要他抛弃了外在的东西,就会显出平安的状态,就会洋溢着满足、福气和快乐,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主自己。

关于天堂中普遍存在的平安状态,可以说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来描述的。而且,只要人在这个世界上,平安也不能通过来自世俗的任何理念进入人的思想和感知中。于是,它是超出一切感觉的。宁静的心态、满足感和因成功而产生的欣喜相比来说不算什么,因为这些只影响到他的外在。而平安则影响到人的所有首要物质、原初物质的最内在的东西,并由此将自己扩散和倾注到实体和衍生物中,并以愉悦影响它们,以满足和幸福影响思想的生发,进而影响到人生命的终点,从而使人的心灵形成天堂。

准备接受主

阿兰·M·考利牧师

然后我约翰,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示录21:2)

这个世上的生命是一件令人称奇的事情,不是吗?我们有时会经历艰难、痛苦和沮丧。但当我们的生活幸福的时候,我们感觉生命是美好的。上帝希望我们幸福!我们被赋予生命和圣经就是为了我们的幸福。同样为了人类的幸福,上帝赐予每种文化某种形式的神圣经文。和其他宗教的经文一样,圣经是一本通往幸福的指南。然而也存在一个地狱,极其顽固地阻碍我们通过这条道路看到神圣的启示。这个地狱竭力勾引人们彼此隔离,怂恿他们之间的冲突。

当今世上,有数百种,甚至数千种宗教。每一个都声称是唯一真正的宗教。每一个都在辩解为什么他们的教义或生活方式比其他人的更好,并以他们是上帝所拣选的选民而自豪。历史上,我们新教会也曾堕落为这种人类傲慢的牺牲品。这种来自地狱的影响渗透到了所有的信仰和教义中,竭力使人与上帝分离,并在人类之间滋生仇恨。

我们不必远眺就能看到这对我们生命的影响。它可能从一个简单的真理开始:“我相信一个真正的上帝!”。无可否认地,这其实是在间接地表明,其他人的上帝都是假的。这已经开始造成紧张,但如果我们从这里出发更进一步发挥,那麽每个人不仅有自己所信的上帝,他还有从那位“上帝”而来的,适合于他自己的教义。

想想看吧,有多少不同的基督教教派都好像在崇拜同一个神,主耶稣基督,但他们在理解耶稣的教导上意见相左。他们不关注如何使人们联合,相反却聚精会神于如何制造分裂。

无神论者也有上帝,尽管他们不这样称呼它。他们就像宗教人士一样,同样声称:“我是对的,而你错了。”他们的神更世俗,无论是一种特定的道德守则、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甚至是他们自己,每个人都有上帝。这个意义上的上帝,仅仅是每个人的认知里存在的最重要的东西,他的终极真理。每个人的“教会”就是从他的“上帝”而来的相关的教导体系,根据这些教导而采取的生活,就是对那位“上帝”的敬拜。

那么,哪个教会是真正的呢?也许一个都不是!唯一真正的教会不是任何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唯一真正的教会是属于主的。这就是约翰所看见的:“由神那里从天降下”的教会。(启示录21:2) 这是神的帐幕:“看哪,神的帐幕与人同在。”(启示录21:3)

新教会在6月19日庆祝教会的诞生。这一天标志着这种基督教形式的开始,但请思考,这种没有任何组织束缚的新教会是什么?试想一下这是何等的光景:远离了谁是谁非的争执,眼见着来自主的新耶路撒冷从天降下,成为祂在万民心中的居所。

从这一角度看,教会不是我们的所属物,而是上帝与我们的同在。我们不能声称自己是蒙拣选的;我们只能追随祂的生命,准备好接受上帝,因为只有经由生命的顺服,我们才能进入祂的门。经过这样的预备,我们才使自己在爱里与上帝联合。

这是一个多层面的个人旅程,没有人可以替代我们。没有任何特定教会,人去了就能保证得拯救。主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加福音17:20-21)。

唯一真正致力于拯救我们的教会,不是一个人去的地方,而是每个人内在和心中所关注的与神的关系。去教堂做礼拜很好且有益。在这里,我们能得到属灵旅程上的教导、帮助、鼓励和陪伴,但没有一个组织敢声称它能提供救赎。救赎唯独来自主。

约翰关于新耶路撒冷从天降下的异象,描述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象征,我们必须为之做好准备。他说圣城“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示录21:2)。这个象征在圣经话语中并不是新的词语。世上主的教会与主的关系经常以婚姻来描述。

圣经还经常描述这种关系的败坏形象。根据人们对待上帝的关系,不同城邦和民族被称为妓女和通奸者。而在这些例子中,我们以非常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主的新娘。这是一个关于新教会的预言,一个“准备成为新娘”的预言。描述主以一种非常美丽的方式为祂的教会发出的旨意。这教会是上帝想在我们每一个人之内建立的,是美丽、纯洁、贞洁和欢乐的完美样式。

想一想,一个满脸红晕的年轻新娘在为她的婚礼做准备。她和她的准丈夫会花费无数小时来规划每一个细节:买特别的衣服,邀请客人,准备食物。这对夫妇也应该花时间一起规划他们的未来,相互学习,并专注于如何成为一体。

这对夫妇为订婚和结婚所做的准备,就像我们每个人为走近主而作的准备一样。这是一个自省的过程,反思我们需要如何做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成为更佳的伴侣。这是一个改变我们品性的消极方面的过程。

主告诉我们:“停止作恶,学会行善。”(以赛亚书1:16-17) 祂也告诉我们“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3:2)  除了省察我们生命和意欲中的不洁和邪恶,恳求神赐下与之作战的力量,停止具体的恶行,开始新的生活之外,悔改还会是别的什么吗?除了从上帝赐予我们的圣经中学习明辨何为良善,何为邪恶,何为真,何为假之外,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

回到婚礼当天新娘的形象上:我们是否像新娘那样认真而周密地做好了准备?有没有想过,我们必须为上帝召唤我们上天堂的那一天做好准备?我们期盼的死后生命样式是怎样的?那时生命将会不同和更好,但我们是否已经活在那样的生命中?要知道: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进入来生时,我们不会魔术般地变成另一个人。树必然躺在它倒下的地方。我们准备得如何了?

上帝联结我们的目的是使我们幸福。祂说:“我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伤,哭号,疼痛。以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启示录21:4) 祂愿意为所有爱祂的人如此行。主在对新教会的教导中说,14万4千人被封印为新天堂的一部分,“象征着所有承认耶和华为天地之神,并接受圣经中出自主的,爱之良善教义治理的人。”(启示录揭密348)

这新天和新地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大门从来没有关闭过!为了与主相连,我们必须努力去爱祂所爱的。他爱人们!

上帝的本质有二:爱与智慧。而祂爱的本性包括三个特征,即爱自己之外的他人,渴望与他人相合为一,并从自身赐予他们祝福。(真正的基督教43)

与主的结合并不是因为正确,也不是因为争论不同的教义而导致的人间分裂。爱祂所做的事,在仁爱里与他人相合,这既是天堂的全部特征,也全然是教会应有之义,也是将我们联结于主的要义。这就是新耶路撒冷。

只要是出自圣经的,任何教义都不会被拒绝。只要拥有这些教义的人持守仁爱的生命,上帝就接受他们,因为圣经中的每一事物都联结着这样的生命。但是圣经的内在特性才与这样的生命相连,即发自仁爱的内在良善的生命。(天国的奥秘3452)

只要有对耶和华的爱和对邻舍的仁慈,这是良善生命的基础,那麽无论有多少教堂,都会成为一个教会,所有这些都会在主的国度里合一。(天国的奥秘2982)

当我们从主学习祂教导的良善生命时,新教会就在我们心中成长。当我们调适自己的生命,摈弃与良善作对之事时,主就会帮助我们热爱良善。祂为每个愿意的人如此行。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成为这美丽城市 – 新耶路撒冷的一分子!

艾伦·M·考利牧师是佛罗里达州博因顿海滨社区的牧师,也是佛罗里达州博尼塔泉的访问牧师。此前他是英国伦敦迈克尔教堂的牧师。他和妻子苏珊住在佛罗里达的海帕鲁克索。

Contact: pastor@newchurchboyntonbeach.org

自由

瑞登堡学说中最难应对也最多挑战的主题 

大卫-莫法特牧师

 

马太福音13:24-30:“祂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他的田里,当人们睡觉的时候,他的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家主的仆人来对他说:先生,你不是撒好种在你的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他对他们说:是一个仇敌做的。仆人对他说:你要我们去把它们拔出来吗?但是他说:不必,恐怕拔稗子,连麦子也和它们一起被连根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拔出来,捆成捆,留着烧;唯有麦子要收进我的仓里。”

属天的奥秘3854(2):说到一般的预知和圣治,预知更多是关乎人,圣治更多是关于主。主从永恒中预知人类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会是什么样子,而且邪恶会一直增长,所以最后人自己会一头栽进地狱。有鉴于此,主不仅提供了使他有可能脱离地狱并被引向天堂的途径,而且还在祂的圣治里一直在皈转和引导他。主还预见到,离开了自由,任何良善都不可能在人内扎根,因为凡不在自由中扎根的,一遇邪恶和试探,就会被驱散。主预知到了这一点,也预见到了一个事实,即人根据自己的自由做事,将走向最深的地狱。既然如此,主规定,如果人不愿自己在自由中被引向天堂,他仍然可以被引向较温和的地狱。但如果他愿意自己在自由中被引向良善,他就可以被引向天堂。从这些考量人们可以看到什么是预知,什么是圣治,以及为预知的事情做出的适当规定。

讲解

我们都渴望自由。在过去的300年里,自由已经成为现代西方社会的基础。在这个国家里许多新的自由已经被确立,它们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分性别和种族的平等投票权,废除奴隶制和绝对君主制。自由是瑞登堡神学的核心:事实上,可以认为瑞登堡的著作历史性地激励了这种种自由。

然而,自由还有更为困难的另一面:如果我是自由的,那么你也是自由的,尽管我可能不喜欢你想做的、说的、相信或提倡的所有事情。当思考如何管理我们的教会组织时,这就成为一个特别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群体、社区和国家。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做他想做的事,秩序将如何维持?如果我们为了维持秩序而放弃某些自由,那麽如何决定是哪些自由?谁来决定?这些问题是现代民主的核心,但也解释了我们对民选政府的诸多不满。

让我们略加回顾,看看自由对于我们生活许多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在友谊中自由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个例子,我想起两个我曾经视为朋友的人。这两个人都曾经与我有愉快的、令人振奋的交谈,我很喜欢他们两人的陪伴,虽然我们在很多事情上意见一致,但也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上有分歧。尽管我们有分歧,一个人继续把我当作朋友,而另一个人却因为这些分歧而坚决谴责我。显然,如果我想享受真正的友谊,就必须允许别人能自由地持有与我不同的观点。如果友谊不自由,那它就是虚伪的。如果友谊没有自由,那么呈现在我称之为 “朋友”之人身上的,实际上只是我爱自己的形象而已。

在婚姻中自由也是必不可少的:

“任何一方若喜欢控制另一方,都会彻底破坏婚姻之爱及其天伦之乐。。。因为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只希望在对方身上实现自己的意志,而不想接受对方意志中的任何成分作为回报。。。 如果一方愿意或喜欢另一方所做的,那么双方都有自由,因为所有的自由都源于爱。然而,当有控制的时候,双方都没有了自由,一方只是奴仆而已。控制者也是如此,因为他或她如同奴仆一样受控制的欲望驱使”。(天堂与地狱380)

同样的自由对我们的灵性生命也是至关重要的。耶稣说:”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为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要称你们为朋友…” (约翰福音15:15)

我们在瑞登堡的著作中发现了一些关于重生的有趣理念。重生的本质就是自由,从被自我和自我欲望奴役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选择而不是盲目顺从肉体的欲望和本能。通过重生,我们给予他人自由。正如瑞登堡在《天堂与地狱》那段讲述所观察到的:”只要有控制,任何人都没有自由。一方是奴仆;而控制之人也是如此,因为他或她就像奴仆一样被控制的欲望所驱使。” 重生之前所呈现的是表面的自由,因为那感觉好像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所以我称自己是自由的。尽管身受限制,但我必须从这般的自由中开始重生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由达到有效、真实。主预备了我们的重生,并引导我们走向重生,但祂不会违背我们的自由,因为那会使我们的救赎没有真正或持久的效果。我们在《马太福音》13章24-30节关于麦子和稗子的比喻中读到这个教导。

“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同章第37节)。是主将良善和真理植入我的生命之田里。当我清醒地生活时—即当我灵性成熟时—我对此有了认识,并且每天都在确认。当我向主流入的生命开放时,当我敞开自己去体验时,当我欣赏每一个活生生的瞬间时,这一切都很容易接受:生活,尽管有困难,但却是那麽美好!

然而,这并不是我起初的状态。那时我的灵性生命实际上更多地是处于沉睡中,习惯于以无意识的、自动的方式过我的尘世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我对他人和周围环境所做的反应,就好像是他们 “迫使”我以某种方式行事。我觉得我身体的化学反应 “驱动”我的欲望,我盲目地跟随着这些欲望。你可以看到,这不是自由的状态,尽管我们很容易接受这就是自由的说法,因为我们仅仅知道这一种状态。就好像我们被 “程序化”了,在我们尘世肉体的监狱里终生服刑,很少意识到外面的世界,也没有欲望去体验它。

在这样的”睡眠”中,稗子被播种到我的田里。在这种麻醉状态下,我接受了许多既不美好也不真实的东西。认为我所思所想,反映的是我的环境或我周围人的真实特性,这个简单的信念就是此类谬误。从这个简单的谬误中,我可以推演出各种邪恶,并为之辩护。因此,我们发现自己内心涌现并成长着一种混合物—并存着良善与真实的东西(值得赞赏和享受的祝福)与邪恶和虚假的东西(不利于我的灵性成长和欣赏生命)。

没有人像我一样对自己的缺点如此盲目。你能比我自己更清楚地看到我的邪恶,就像我能看到你的邪恶一样。有时候,把你对某人的看法完全告诉他,这难道不是很诱人吗?难道你不是很想列出来所看到的某人的缺点,只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实际状况,让他们知道这些对你的影响吗?这样做可能有很多原因:你可能因为说过或做过的事情而受到伤害,你可能有些担忧你朋友的遗憾状态。这反映在仆人对主人的提问中:”那你要我们去把稗子拔出来吗?”(28节)然而主人的回答是:”不必,恐怕拔稗子,连麦子也和它们一起被连根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长,等到收获。”(第29-30节)。

“收获”是指我开始看到自己的错误,当它们自己向我展示真实本性时(它们不可避免地会这样做)。至此时刻,我认识到它们对我和我周围人的真正影响,并且学会恨恶它们的本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承担起责任对付它们,并很高兴摆脱它们。在它们达到这般火候之前,要想根除它们很难做到完全。除非我自己认识到它们,否则任何清除都注定是半心半意的。我可能只是为了作秀,或者感到不得不这样做,或者我可能认识到有这个问题,但没有认识到它的真正根源,而坚持继续爱我的邪恶。我可能不会憎恶内心的邪恶,反而会恨恶你! 简而言之,问题将继续存在,只是真相被埋藏得更深了。

主的目的是让我们得到收获。祂不是想延长我们的邪恶,而是要让我们认识到这些邪恶,并将其完全清除,同时在我们内里保存良善。”容这两样一齐长,等到收获”(第29-30节)。祂保护我们所拥有的一点点自由,无论那是多么虚妄(因其来自地狱-译者),因为祂知道 “除非处于自由之中,否则没有人可以被改造”(属天的奥秘2876)。祂坚持守护,时刻警惕着,准备在时机到来时促动我们。在圣经多处对此有很好的表达,比如在创世故事中说:”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世记1:2)。主在那里,就像母鸡孵蛋一样,保护着我,等待着我认识自己的混乱状态(属天的奥秘19)。

“人生于邪恶之中,除非他有做恶或不做恶的自由,否则不可能得到救赎”。(属天的奥秘8700:3)

“主从永恒中预知人类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会是什么样子,而且邪恶会一直增长,所以最后人自己会一头栽进地狱。有鉴于此,主不仅提供了使他有可能脱离地狱并被引向天堂的途径,而且还在祂的圣治里一直在皈转和引导他。主还预见到,离开了自由,任何良善都不可能在人内扎根,因为凡不在自由中扎根的,一遇邪恶和试探,就会被驱散。主预知到了这一点,也预见到了一个事实,即人根据自己的自由做事,将走向最深的地狱。既然如此,主规定,如果人不愿自己在自由中被引向天堂,他仍然可以被引向较温和的地狱。但如果他愿意自己在自由中被引向良善,他就可以被引向天堂。(属天的奥秘3854:2)

所有这些都对教会开展事工的方式有很大影响,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一直到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我们自己的灵性状态)。

首先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如果我配合主的重生事工,我除了自己之外,根本不能强迫任何人。任何这样做的企图都会使重生变得不真诚、不完整和无效。尽管基督教会过去一直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强迫认罪或改变信仰来施行拯救,但我们现在知道这种信念的谬误。尽管如此,除了用枪指着别人的头,还有更多的方法施加逼迫。这些事情我们都是无意识地,或者以 “捍卫信仰”的名义做的。社会性地排斥、扼杀建设性的辩论和倍增信仰的”信条”,这都是一些人仍然在使用的武器的例子。

“牧师必须教导人们,引导他们过良善的生活。但他们仍然不能强迫任何人,因为不能强迫任何人相信与他心目中的真理相反的东西。任何信仰与牧师不同的人,只要他不制造麻烦,就应该与他和平相处”。(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318)

主可以通过天使运用全能力来引导人达到良善目的但这却会生命从这个人身上夺走,因为他的生命之爱完全与这些目的相反。因此,让人处于自由状态是上帝不能违反的法则当他处于自由状态而绝不是被逼迫下,良善和真理,或仁爱和信仰,才能够被植入。因为在强迫状态下接受的东西不会留终将散去。 (属天的奥秘58542)

敬拜也必须在自由中进行。我们在敬拜中通过唱歌来表现这一点,因为 “唱歌”表示情感,从心底表达感谢和赞美(见《诠释<启示录>》326)。我们在圣经的中心读到诗篇,即犹太人的诗歌书。但这只代表自由的敬拜。它指出应该如何敬拜。

“… 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当自由地敬拜主时,人们看起来是发自内心做的,也就是说,他所做的源本属于他自己;但当被迫敬拜时,人就不是发自内心,而是被一些外部影响或其他原因强迫去做的……在强迫下进行的敬拜根本不是敬拜”。(属天的奥秘2880)

最后,如果我们强迫别人,其实展现的是我们自己的状态。回顾《天堂与地狱》对婚姻的评价:

“当有控制的时候,(伴侣)双方都没有了自由,一方只是奴仆而已。控制者也是如此,因为他或她如同奴仆一样受控制的欲望驱使”。(天堂与地狱380:2)

“所有的奴役都来源于自爱和爱世界的情感,而所有的自由都来自于爱主和爱邻舍的情感。……第一种情感是从地狱进来的,是强暴的霸道;而第二种感情来自于主,祂不是统治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属天的奥秘6390)

“邪恶和谬误所施行的能力与良善和真理所施行的能力完全相反。邪恶和谬误的能力是盼望奴役所有人;良善和真理的能力则盼望解放所有人。邪恶和谬误的能力盼望毁灭所有人,而良善和真理的能力则盼望拯救所有人。”(属天的奥秘1749:3)

请注意在马太福音13:27-28中,是家主的仆人注意到了邪恶,并要求把它们拔除,而不是家主的朋友(再回顾约翰福音15:15)。当我们仍然是 “仆人”时,凭借我们对主做事方式的有限属世知识,我们很可能会愿意关注别人的缺点。但这只是自我为核心的策略,转移了对我们属灵任务真正性质的关注:那就是在我们自己的田地里等着我们收获的果实。

“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拔出来,捆成捆,留着烧;唯有麦子要收进我的仓里。”(马太福音13:30)

阅读圣言

布赖恩-W-基思牧师的讲道

读经出埃及记24:3-7;申命记17:18-20;真实的基督教238

人们与这个新教会建立联系并不需要很久,就会知道人应该阅读圣言—旧约、新约和新教会的属天教义。教会的成员们或多或少都会这样做,我们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让人们自己去读圣言。

这个根源可以追溯到圣经的起始。十诫和其余的律法都是定期向人们宣讲的(出埃及记24:7;约书亚记8:34)。为王者被告知要每天阅读圣经以了解主,遵循其教诲,并保持谦卑(申命记17:19-20)。而当主在世上时,至少有六次当祂被质疑或挑战时,一开始祂就说。”你们没有读过圣经吗?” (马太福音12:5,19:4,21:16,21:42,22:31;马可福音12:10)。祂希望他们读过祂的话语,并从中有所收获。 

于是在新教会中,我们有这样的训谕:”读经,信主,你就会明白建构你信仰和生命的真理”(揭秘启示录224:3)。而且我们被告知:”凡读经并由此认识主的教会,就如同祂王国的心和肺”(教义之圣经篇105,110;真实的基督教268,270;亚他那修信经2;圣经的字义和灵义17)。从本质上说,我们皈向并阅读圣言是教会的基础–无论在整体上还是我们的个人生命中。

如果我们的视力或许不如年轻时那么清楚,那麽聆听读经也同样有益用。因为 “读”也包括听。因此,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个短语: “听到或读到的真理”(属天的奥秘2701, 5340; 教义之圣经篇76; 揭秘启示录881; 最后的审判(遗稿)338; 诠释启示录545:3, 546:3, 547, 721:8; 也参阅:属天的奥秘10604:3, 圣经的字义与灵义7:2)。这意味着,在教堂里听读圣言或听录音,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我们经常听说,我们应该为天使的缘故去读圣言。这是真的—正如属天教义的许多段落所指出的那样(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59;天堂与地狱306;白马10)。但这效应不仅仅是某种模糊的 “天使喜欢如此”。相反,是以具体的方式影响着他们。

首先,当我们阅读圣经时,与我们相接的天使会学到新的真理(属天的奥秘2249:3)。想象一下吧—我们竟然可以与天使分享!而且不仅仅使他们学到新的东西:每当我们阅读圣经时,就会使他们澄清思想,能够抛开以前的错误观念和模糊理解(同上2249:3)。我们当然意识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当我们读到尘世上的故事时,因为天使是在灵性上感知这些的。但这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为天使做的事情。

我们读经影响天使的另一种方式是触动他们的情感。正如属天教义所指出的:”有一道从主而来的圣洁流入与读经的人同在的善灵。” (属天的奥秘9419:2, 8972:2)。不仅仅是一知识的书蕴含着所有来自主的良善,所有可能存在的关爱情感和积极的感。实际上,我们阅读时,为主提供了一个灌输天使的管道,提升他们的灵性

阅读圣经影响天使的另一种方式是,使他们眼前产生出征象来。看看瑞登堡曾经的经历:

当我读约书亚记第三章关于过约旦河的内容时,许多灵被强烈的欲望驱使,想要彼此描绘过约旦河的情景,因为迦南地象征着天堂,所以他们要进入天堂。于是他们获得这个机会,在整整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里,描绘出他们与家人和财产一起渡过约旦河的情景,约柜走在他们前面,停留在约旦河中间直到他们渡过约旦河。所有这些细节的描绘都极其美丽的展现在他们眼前……我时时感觉到他们是如何努力和急切的想渡过去,而当他们渡过之后,心中又是何等欢喜(灵界经历2289)。 

他们想要实践这个圣经故事的愿望,被瑞登堡阅读圣经激励起来。因此,当我们读到经文的一些内容时,就会为灵们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更充分地融入圣经。

这导致了我们为天使读经的最后一个益用:这会使他们快乐!我们得知,这会使他们 “处于快乐的属天状态”(属天的奥秘3690:2,5398:3, 5249)。是的,天使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很多的快乐和幸福。但是,每当我们阅读圣经时,我们可以切切实实地加添这幸福,给他们一些他们本来没有的东西。

因此,阅读或聆听圣经的简单行为对我们周围的和天使有巨大的价值。但对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影响。

很明显,我们在这样做时可以学到新的真理(属天的奥秘10400:2)。这可能是对我们以前以为自己知道的事物的新认识,或者是看到我们以前忽略的东西(诠释启示录941:2)。我们以前拥有的真理也会得到肯定或加强。否则,为什么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或6月19日再次听到这些故事,或者听到珍贵的诵读会让人如此高兴?

定期阅读圣言可以成为我们的指南,一次又一次地将我们引向主对我们生命设立的目的。这种不断的细微调整可以使我们坚守正道,提醒我们什么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而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麻烦,尽管可能看起来如此巨大,但在主的宏伟计划中确实是小事。

不仅如此,我们还得知:”那些得到光照的人读经时就会看到主”(属天的奥秘9411; 教义之圣经篇57)。是的,我们在新约故事中非常明白地看到了主,在旧约和整个新教会著作中也同样如此。事实上,圣言中的所有真理 “都是反映主的不同镜子”(真实的基督教508(6), 6:2, 11:3; 揭秘启示录938:2; 新教会的邀请41) 。每一个最细小理念都反映了主的某些方面,以及如何在我们的生运行有什么祂的话语中看到祂更能感受到与祂的亲近

这里的助益是:圣经在我们、天使和主之间建立起联结!我们得到教导说:

每个人都有天使相伴,他们感知他的思维。当他读经时,他们在灵义上理解经文,来自主的圣洁通过天使流入。于是,通过天使把天堂与人联结起来,归根结底是主通过天堂与人的联结(属天的奥秘10137:2, 5247:7) 。

这种联结也有利于我们的重生。虽然仅仅阅读圣言不能在我们内心建造天堂—这需要不断的悔改和每天的自我节制—但这是主在我们内心灌输良善的另一种方式。我们得到教导:”当人阅读圣经并从其中汲取真理时,主就会把良善附于其中”(婚姻之爱128)。当我们阅读圣经时,我们的 “内在或属灵心性看向主,于是主将其朝向自己提升。而与之相伴的低层或属世心性,便从我们的自我退离”(诠释启示录177:3,714:10) 。

还有更多的!如果我们带着一颗开放的心来到圣经面前,渴望学习圣经的真理,成为更好的人,那麽“著作”指出:”当我们阅读圣经时,一切邪恶和虚假都会被驱除,因为主此时启迪我们,引领我们”(属天的奥秘10638:2; 诠释启示录176:4)。仅仅阅读圣经就能消除根深蒂固的优越感、情欲或其他严重的邪恶,这是值得怀疑的。但这可以改变它们,减轻它们对我们生命的影响。因此,在帮助我们灵性成长上,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方式啊!

令人惊的是,这需要很的努力或时间。我们被鼓励”每天读,一到两章”(诠释启示录803)这需要多长时间?是洗澡的时间,还是浏览头条新闻的时间?花费很小的时间和努力,回报可能是惊人的不仅仅对天使对于天使和我们自己都有益对于那些由于身体的困难而觉得自己不那么有用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方法,可以使他们的生命以及灵和天使的生命产生真正的改变!

诚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主如何运行其间。我们得到教导说,圣经的真理 “带着天堂之光,流入人们的心灵,即使他们对此事实一无所知”(教义之圣经篇41)。令人惊奇的是! 主触动了我们的灵性,提升我们的属灵生命,而我们似乎只做了一件简单的事情:每天花几分钟时间读经,并未觉察到明显的不同。

这也解决了我们在阅读中要理解多少圣经的问题。当然,经就让人理解。如果我们看到其中对我们的生有意义的真理,就不会去读。当然也以其作为与我们沟通的主要方式。但是我们都发现有些部分很难,甚至不可能明白所发生的事情。

先知们谈到的一些城邦、人物或事件远离我们的经历,或者出埃及记和利未记中看似微不足道的法律,或者著作中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圣爱和圣智中叙述的离散层级,或者属天的奥秘中重生的微妙光景,都会使我们怀疑自己是否理解其中的内容。然而,我们得到保证:”光照射进来并带来启迪,尽管人不知道”(属天的奥秘10551:2;3480:2,1871,5466)。

因此,虽然我们可能倾向于阅读更容易理解的圣言部分,如诗篇、福音书或天堂与地狱,但确实值得去全部阅读,即使是那些也许我们读时很不明白的部分。我们不应回避偶尔读一读以赛亚书或属天的奥秘,一则扩大我们的视野,还能让主通过这些来引领我们。

真正需要的是带着谦卑的灵性和学习的意愿来学习圣言那麽主的圣洁就会流入我们,使我们环绕的爱

当然这不是一剂 “万能药”,并非无论我们有怎样的生命和爱都能拯救我们。

但这确为良善的生命提供了一个基础,为陪伴我们的天使和我们自己带来难以计数的各样具体益处。因此,让我们通过阅读和聆听,把圣言的宝库抱在怀里,然后把它投向天堂,使之到达天使,为他们和我们提供无价的珍宝。

阿门!

远程治疗

格兰特-H-奥德纳牧师

迂夫译

“百夫长回答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马太福音8:8)。

虽然这个故事非常简短,但却描绘了这位百夫长的形象,他不是犹太人,而是一个罗马人,一个外邦人。他是一个军官,正如他的头衔百夫长所暗示的那样,是一百个士兵的指挥官。他是一个有等级和尊严的人,而且薪酬丰厚。在迦百农这样的小城,他确实是个重要人物。

鉴于这些情况,他有一些异乎寻常之处。首先,他愿意把他的疑难带到耶稣这个犹太拉比和先知面前,这令人惊讶的。对于压迫他们的罗马人,犹太人不仅没有爱,避之唯恐不及。而罗马人对骄傲顽固的民族主义犹太人也是非常鄙视。这说明这位百夫长是一个思想开的人。否则,为什么他愿意考虑相信耶稣的大能,去向求助呢?诚然,他可能已经绝望了,但仅绝望似乎不太可能克服一个罗马百夫长和一个犹太先知之间的巨大社会隔阂

百夫长显然是一个谦卑的人。他不仅愿意找耶稣,恳求耶稣,他知道自己不配。他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 

这位百夫长还有一个非常显著之处。他来的目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为了他的仆人。并没有义务勉强自己以如此的关怀来一个奴隶的福祉。毫无疑问,他这样做部分是出于信誉和正义感,但进一步说,很显然他也确实关心他,他的痛苦而感到悲伤。他恳求说:主啊,我的仆人患病在家,快要死了”在这个故事里路加明白描述了仅有的暗示:仆人是他所宝贵(路加福音7:2)。

所以我们对这个百夫长的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个良善之他高而谦卑一个有权柄的人,不仅在他的世俗上,而且在对神的重上,都把自己置于权柄之下。他相信存在超越自己的处事权能,相信主耶稣基督的权能。正如主所说的,他有 “大信心”

这个故事的基本信息是,对主耶稣基督和祂的能力有信心的人,不管在我们眼中他们身份如何(如是否教会人),都能获得医治,并被主邀请到天国里 “坐“。我们也知道,有如此信心的人,会寻求祂的帮助,对同胞心存善,在同胞眼中他们是谦卑的。这其实是整个新约圣经的基本信息。因此也是这个故事教导的一个重要的道理。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小心,不要刻意忽略圣经字面故事,或者费尽心思剖析字句,以寻找更高的意义。我们可能很想这样做,因为我们确实相信圣经中的每一个字都有比表面更深的意义,确实存在层层进深的意义。但我们要记住,字面之义更高之义的基础面故事传达的是基本的、通常的观念和感。更高之义通过关键细节来充实这些通常观念感,这些细节在通常意义上闪射光辉,使之丰富。但既然通常意义是更高之义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先理解它,使其进入心里,才能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们正在讨论的故事正是如此。我们是否承认这样一个普遍真理:得救需要谦卑,需要努力近主,需要对主的大能有极大的信心我们是否感这个真理?我们应该在这个基本信息中找到力量和喜悦的感觉。只有当我们感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看见更深的意义从中受益。

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通过更详细地考察故事描绘的”大信“概念,从而继续深入 “内义”

圣经的内义比字面义更抽象。在内意义上,我们不把人、地、事、物、行为作我们外部的具体事物,而把它们看为我们事物。例如,主角通常代表我们自己心性中的不同部分或力量。在当下的故事中,有三个主要人物:百夫长、他的仆人和耶稣。我们来看看他们在灵性上分别代表什么。

百夫长是我们的 “内在之人”,是觉悟灵性事物挑战的高级部分。我们的内在人是内的良心之声,其职责是维护我们心和生的秩序,保护我们防范属灵敌人,实施戒勉,引导我们走良善和有益之路。我们部分应该做主,执行更高的主人主的意志,就像百夫长所描述的那样。

我在权柄之下,也有兵在我以下,我对一个说:去!他就去;对另一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做这事!他就去做”(马太福音8:8)

百夫长恰如其分地刻画了我们的 “内在人”。

他的仆人描绘的是我们本性的较低部分“外在人”我们的体和感官,我们的世俗冲动,我们的自我保护本能,我们世俗享乐、财产和舒适安逸的热爱这些属于我们的”外在人”,我们的外在心。它们本身并,但应当侍奉我们的内在人。当内在之人获得力量和权柄时,就会使外在顺服自己,从而就可以流入并运行

(还提到了百夫长的士兵,刻画的也是外在内在的事奉。更具体地说,它们代表着真理,或关于真理的知识,它们协助将秩序带入我们的心捍卫和保护心灵

现在的状况我们本性的较低部分(”仆人”)容易受到地狱的影响。结果被扭曲的不是我们对主或对邻舍的爱,而是对自己和满足自己的事物、以及对世俗物质享乐的爱。我们对这些低级事物的爱会被煽动和激发,从而离开本该的位置,凌驾于我们对主、对他人、对公共福祉的爱之上。

百夫长的仆人病了。这描述的是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下,我们外在离开它的应当位置,因恶而致病。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地狱把我们的注意力套牢在自私世俗观念和关切及消极性。然后,我们内在的关注和愿望就很难在生中发挥作用。结果我们的外在人,就会实际上变得瘫痪,无法事奉当这种状态发生时,我们需要主拯救。

现在,百夫长我们本性(我们的良,我们的属天部分),感觉到了我们外在人的病态。它感觉到低的无能和 “痛苦折磨”。我们内在人爱我们外在部分;它爱外在的快乐知识以及为它服务的世俗事物外在部分当作一个有用的仆人爱护和重视,并渴望它恢复健康。

请注意,邪恶造成的病痛和烦愁,既被我们外在部分体验,也我们内在部分体验到。此时感知美好天国的内在觉知感受到了邪恶所致苦恼。我们在之人向往天堂,也因为不能有力地、满意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感到失落。

例如,以说别人坏话的恶行为例。这种邪恶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外在人,在于对自我的爱。当使自己的骄傲和自义之感超越爱邻时,我们就会通过贬低他人,说他们的坏话来抬高自己。

这种邪恶使我们的外在人 “生病”。它之所以痛苦,是因为通过说别人的坏话,得到的却是愁烦的后果使自己与听到我们说话的人疏远失去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或者担心造成这种损失)。邪恶给我们的外在心带来许多不信任和不平和的情绪,使其罹患

同时,我们更高的自我也在受苦,因为它渴望真实,渴望感受对他人的爱,渴望服务和建他们。它为外在自我的病痛而悲伤的同时,也有一种失落感因为在我们外在人说话之后,它不马转过身来,毫无虚伪和羞耻之感地表达任何热望不感到某种空虚,感到缺乏喜悦和满足,不感到无力行良善

回到我们的故事。百夫长向耶稣求助。这代表了我们最终认识:只有主才能使我们的外在心恢复健康。这个领悟觉醒了我们内在人。只有我们内在人才能觉察到需要主,并有效地向主求助。换句话说,只有从对主爱和对邻舍出发,我们内在人的主导爱才能使我们转向主。我们里面唯独这种爱是谦卑的,愿意接受祂的帮助。

所以百夫长带着 “大信心 “转向耶稣,他的仆人也在同一时间得到了医治。我们内在怀着信心转向主,我们外在人就到了医治。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这么简单,但我们从内在意义上观察、了解涉及医治的更具体内容。

百夫长的 大信心在于他相信耶稣的话语可以医治他的仆人。耶稣不需要声势浩大地来到他仆人的床边,把手放在他身上。的话语,远远传来,就有能力。

在福音书中,耶稣(或通常所说的 “人子”)代表主的道。在世上的时候,就是道。这就是为什么祂称自己为 “道路”、”真理”、”世界的光”、”道成肉身”。祂来揭示 “父”,就是来揭示上帝爱和善。所谓真理就是揭示爱和善,将其带到人面前,照亮人心。真理也使我们能够爱,告诉我们必须如何行、如何改变才能接受爱或觉知到爱。此外,爱籍着真理拯救我们;爱因真理而权能

所以信 耶稣人子,就是信祂的话语及其真理。这意味着认识到救赎是通过真理来完成的,祂的话语是上提供的医治我们外在人的途径相信耶稣的话”也代表着服从祂的话并落实在生活。没有一个真信仰不落实在行动上。如果我们在能够行动时却不作为,怎么能说我们有信心呢?

百夫长主在远方用话语医治他的仆人,并确定仆人是否得医治下欣然离开耶稣。他回才知道医治确已发生。从我们看到的事实来看,这象征话语的医治是间接的,并非立竿见影就显出效果。我们必须对有信心,也必须在生活中践行祂的教导。我们必须尝试遵行在生才能从中更好地理解,进而在我们自己的状况里发挥作用。这样的医治只能我们不懈的努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坚持按着祂的话语生活的过程,就象征性地描绘在百夫长 “走自己的路”,向着他生病的仆人走回去的过程中。

这种通过话语的间接医治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与我们在自由中寻找主的盼望相和谐,使我们在救赎中发挥意义的作用。它让我们在重生中即使明白是主在做工,也会拥有”属于我“的感觉。我们经历一个如此的改变过程,从中能够逐渐认识,并在不断深化认识的同时更加影响生命。如果我们瞬间得到医治,而不需要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一切就不可能发生。

这个故事的内在意义深化了我们在属灵病痛与健康方面的观念,让我们接触到了关于生命的不同要素:我们的内在之人和外在之人,让我们明白所面对的心理问题的本质。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之间的这种区别,使我们能够识别并认同自己的内在渴望,并在自己的心态与内在之”我”作对时,质疑自己的心态。内在意义丰富了我们的认知。

这个故事的内在意义也加深了我们对主和的”话语”有”大信的理解。它使我们反思“话语”的本质,以及主为什么我们通过“话语”逐渐的,而不是瞬间得救。它使我们自由认识到,有大信心并非仅仅对主有情感上的感觉(我们无法靠期望去维持这感觉而是指相信我们努力按着主的话语生活,祂就会给我们的生带来改变赐予我们新的感觉祂会使我们的外在生恢复健康和秩序,从而使我们内心所关怀之事,我们所向往、有时尝过的无私理,在我们的生再次成为现实。相信这个应许,耐心地过好这一生,就是”大信“。

但愿我们有这样的信心!相信主的爱,相信主的能力,相信主带领的智慧。愿我们以百夫长谦卑的灵性说:主啊……只要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阿门。

经文:申命记9:1-5;7:17-23;马太福音8:5-13;圣治172。

《圣治》172

既然圣经唯独来自主,所论述的也主,那么,当一个人从圣经受教时,他就是从主受教因为圣经是神性的。除主自己,谁能传神性并将其植入故圣经唯独出自主,并且主是其唯一主题。因此,当主说到自己与门徒的结合时,说他们应该 “住在里面,的话语也住在他们里面”(约翰福音15:7)。祂的话语是 “灵和生命”(约翰福音6:63)。祂与那些遵守话语的人同住(约翰福音14:20-24)。因此,从主的角度思考,就是依据圣经也就是祂的话语去思考……。

关于主就是道,祂在约翰福音中这教导我们“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翰福音1:1,14)。由于这段经文至今只被理解为神通过圣经来教导人,因此认为这不过是夸张的表达而已,暗示主不是圣经本身。因为人们不知道圣经就是出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或换言之出自神性仁爱神性智慧……。

每个人之为人不是因为他的容貌和身体,而是因为他的爱之良善和智慧真理,因为个人这些而成为人的所以每个人是他自己的真理和他自己的善,或他自己的爱和他自己的智慧,没有这些他就不是人。但是,主是善本和真理本,或者换句话说祂是仁爱本和智慧本体。这些就是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肉身”的意思

因此接受圣经的,就是亲自教导虽然这教导通过讲道间接实现并不破坏直接的特性。圣经的教导只能间接地由父母、教师、传道人、书本,特别是通过读圣经来实现。然而,这教导却并非他们做的,而是主运行在其间。这一点也符合传道人的认知。他们说,他们不是从自己说的,而是从灵说的,一切真理,以及一切善,都是从神来的。他们确实能够宣讲圣经,使许多人建立认识,但却不能领进任何人的心认识若入人的内心就会消失。进入心里的意思是进入人的爱。从这些思考可以看出,人唯独受主的指引和教导,当这些教导是经由圣经运行时就立即受到主的教导。这就是天使智慧的心真理(奥秘)。

轻省的轭

泰瑞-施纳尔牧师

迂夫 译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因为我心里柔和谦卑;这样,你们的魂必找到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28-30)。

主的轭是容易的,主的担是轻的。当我们跟随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是容易的,是轻当我们不跟随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沉重、烦难累。

主是一位爱、慈、怜悯的创造者。创造我们是要让我们享受生活,而不是要让我们生活艰难和繁。我们为自己制造生活的艰难困累,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做主

教义教导我们:”要过通往天堂的生活,并不像人们设想的那样困难”(《天堂与地狱》528)。但为什么看起来这么难呢?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向圣经寻求指导,于是使变得困难。

主在世上时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翰福音12:32)。如你所知,征服了死亡,并被提升上去。在这个过程中,祂征服地狱,使其处于祂的掌控之下如今祂有权柄掌控那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地狱用这权柄我们进入天堂。

去地狱比去天堂更难因为要去地狱,你就必须对抗主带领你走向天堂的权柄。祂拥有世上的一切权柄因此,违祂的权柄比违地狱的权柄更难。

有些人认为主的轭很困难,主的担子很重因为他们“将之理解为放弃世俗的利益,特别是名利荣誉,终日虔诚地默想上帝、救恩、行走永生之路,必须终生专心祈祷阅读圣经及虔诚书籍。这就是他们对‘离弃世,活在灵里而不肉体里信念”《天堂与地狱528)。这确是沉重的负担,然而这是对于如何达到属灵的错误理解

如此行的人其实过的是一种悲哀的生活,无法领受天的喜乐因为他们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和别人的阴暗面、邪恶和误上。他们往往长于论断我们读到的事实是“要接受天堂的生命,人当尽心尽力活在现实生活中,参与其中,尽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于是,通过道德、文明的生活,灵性的生命在人心里逐渐成形。舍此途,灵性生命无法在人内形成,他的灵也无法为天堂做好准备”(《天堂与地狱》528)。

只有两件事对于天堂生命是必的: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属灵的生命包括正确的思想,文明和道德的生命包括正确的行为。如果一个人正确,但没有相应的行动,那么他就不真正具备性生命。如果一个人行良善是为了自己,这样行如何对自己有利,那么他的思就是属世的,而不是属灵的。

上天堂就像遵守十条诫命一样容易。前三条诫命关乎属灵生命与正确思想。我们在耶和华面前不可有别的神;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轻慢祂的话语;我们要守安息日,在此日专注于耶和华而来的真理。

这三条诫命告诉我们如何思考告诉我们要先想主,而不是先想自己。它们告诉我们要把主所教导事务记在心上,常常祂的话语铭记于心,而不是每周只在嘴巴上念叨一次。它们告诉我们,要通过祷告和读主的圣经,特别是在主日,不断地与主交流,并且要尊重别人身上属于主的东西。换句话说,前三条诫命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何等的心态主、对他人、对自己。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我们的态,我们很容易地训练自己正确地思考。

后七条诫命教导我们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依照这七条诫命描述的文明和道德去生活的。然而,我们中些人这样生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无视前三条诫命。如果我们犯了忽视前三条诫命的罪,就不是属灵人,所过的生活就无法把我们引向天堂。我们过的文明道德生活,只不过是建立在自私的态度之上,只是为了文明和道德的原因,而不是因为这是上帝的命令

属灵人也过着文明和道德的生活,他生活中的行为与纯粹文明道德人的行为没有区别但属灵人按照这些律法生活,因为这些是上帝律法。他的态度是,上帝总是在关注着他,总是关注着导致他行为的思想。

具有良好道德人和属灵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动机。属灵人信主,凡事以主为念,而不是以自己为念。良好道德想的是自己,过文明道德的生活也是自己。

因为一个属灵人在做事有意识地想到主的爱和圣经真理,这样他就与天天使有了沟通不知不觉中他的心性就与他们相联,并且开放接受他们的影响。达此境界只需通过正确的思想,思想主和祂的话语、以及主在各样事物上的真理和良善。

思念带来临在,这是一个属灵的规律。当我们想主的时候,主就会走近我们。当我们挂念自己的荣誉和名时,地狱就会向我们靠拢。当我们思想主话语所启示的属灵真理时,活出这些真理的天天使就会向我们靠于是当我们思想属灵真理,并使心念专注其中时,主和天使就会靠近我们激发我们去热爱这些事,并渴望为他人的缘故而行动。我们读到“这是一条确立不移的法则若走近主,主也就近人”。

有人认为必须先熟知主和一切教导,才会有正确的思想。这是不对的。我们读到“主要求人知道多少就出多少“(AC 6706)。

当人按照前三条诫命的要求过属灵生活,并将这种生活态度和思想落实到他的公民道德生活中时,他的灵思就被打开,经由天使受主圣灵的影响。于是,圣灵就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他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他的良爱和开悟的思如此温柔地关照人,不给他造成任何负担也不勉强他于是人在的属天喜乐之中被引导

另一方面,人若过着文明和道德的生活,与此同时却没有属灵的生活,他的心就会对天使和圣灵的影响闭合。原因很简单。他不仰望主和祂话语引导,而是信靠自己。他满怀自以为是的骄傲,宁愿忽略或否认主和祂的话语。在此状况下天使被拒之门外,来自地狱的邪灵被允许进入人内。们用自和自恋催他膨胀,诱惑他走向满足自我之爱和世俗欲望的方向。悄悄潜入,开始掌控驱使他。不关怀他,只关心让他做坏事,从而可以与他沆瀣一气去获得一些自私乐。尽其所能地试图奴役他,所作所为与天使的领完全相反。于是,犯罪的人就会成为罪的奴隶。

然而即使如此,这人的况也并非毫无希望。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回到主身边,学习主的话语,在日常生活操练自己思考属天事物我们读到:“人所需要做的,就是从圣中学习真理,并按照真理生活(AE790:14)。只要人愿意更新外在,主就会重生他的内在。

帮助每个人战胜身上的邪恶,就像在世时通过自身战胜它们一样容易。我们读到:“如今,主以同样的神性权能,在每个正在重生之人里面与地狱争战。地狱以凶残的愤怒攻击所有这样的人,若非主抵挡并制服地狱,他们就不得不屈服”(真实的基督教123:6)。人只要避开一邪恶欲念或态度,继续这样坚持下去,就能得救。我们读到:若视邪恶为罪并与之斗争,从而在世上获得任何属灵成就,无论何等微小,他都能得救。此后他的效用成长就像一粒芥子长成那样”圣爱17:5)。

天堂的影响与地狱的力量在我们的心性里运行,主维持着它们之间平衡或衡。我们具有自由能够掌控我们思维的对象我们读到:“来自地狱的邪恶和谬误注入人的思想中,又排泄出去。这些东西不能玷污人,因为它们被排泄出去了。一个人无法脱离恶念,但摈弃恶行”(AC 8910:3)。换句话说,我们无法阻止恶念进入我们的头脑,但可以把它们遣送出去。这只不过是个心约束的问题,一个习惯。

养成这个习惯,首先通过阅读和学习圣经,使你明白那些来自地狱的邪恶。其次,通过每天数次的祷告,求主帮助你识别来临的恶念,渐渐地这个习惯就形成了。最终,下面这段话描述的状态就会成为常态。

当人心中产生任何他明知是不诚实、不公正的意念时,他只需清楚此事不可为,因神性诫命相悖。如果他时常如此思想,就会养成一种从而逐渐与天相连。只要与天堂相连,他心的高打开。只要这些层面打开,他就能识别任何不诚实和不公正的东西只要他认出这些邪恶,它们就能被驱散。因为在被认出之前,任何邪恶都不能被驱散。人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状态,是因为他自由,难道人能如此自由地思考吗?此外,当人有了开端,主就会催动他里面的一切善,使他不仅看到恶,而且约束自己愿邪恶,最后远离(HH 533)主所说的:“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就是这个意思。

还说: 我们当知,如此思维并禁绝恶的难度,将随着人故意沾染恶的程度而增加,这一点很重要。事实上,人若习惯了造作恶事,最终他将对恶视而不见。然后,他必迷恋恶,找借口满足自己的欲望,以各种自欺的理由,将之合理化,称之为善。从青年时代就毫无节制地沉迷于各种恶,同时从心里否认神的人,即是如此(同上)。

主的轭是容易的,主的负担是轻的。如果生活对你来说是劳苦负担,就到主那里去,主会使你安。你要负起祂的轭,听从祂。

祂是温柔慈爱的,会给你平安。平安被描述为:“一种心灵和灵魂的祝福,来自于主与天堂和教会的结合,又来自于良善和真理与其中之人的结合。从此,不再有邪恶和谬误与良善和真理的斗争,于是产生了平安”(AE 365:18)。

主说:“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

阿门。

课程:以西结书34章,马太福音11:28-31章,HH 359章

天堂与地狱359节:

外在的行为可以彼此相似,只要心里承认神,愿意服务人,大可成为富者,衣食住行样样讲究,使之与身份职业相称,也大可以享受快乐,为职业、事业、身心健全的缘故,参与世间事务。由此可见,行天堂之路,并不像许多人想像的那么难。唯一的困难在于,寻抵挡己欲物欲(爱自己和爱世界)的能力,防止此二欲得势,因为一切邪恶的根源。主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29-30)

即表示行天堂之路,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难。主的轭是容易的,祂的担子是轻省的,因为我们若抵挡从己欲和物欲所涌出的罪恶,就为主所引导,非为己所引导。那时,主就在我们心里,抵挡并除去一切恶。

从天地对应看新冠病毒疫情

迈克尔-格拉迪什牧师1

迂夫译

从新教会的著作中,我们得到的教导说:”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无论在总体上还是细节上,都象征着主的国度。因此,宇宙及其所有的星座、大气层和三个界别(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译者注),只不过是彰显主在天国荣耀的一个舞台。在动物界,不仅仅人,而且每一种具体的动物,甚至是最渺小最低等的,都是这样的象征”。(《属天的奥秘》3000)

此外,我们读到: “在整个自然界及其三个界别的每一个事物中,都有从灵性世界而来的内在积极力量;如若不是这样的话,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不具有因果关系,从而任何事物都无法产生。位于自然界事物之内的,源自灵性世界之能量,称为创造之初植入的力量。此力量是一种动力,在它停止时,行为或运动就停止了。因此我们说,宇宙的可见世界是代表灵性世界的一个舞台”。(同上5173:2)

不幸的是,这也适用于地狱所煽动的邪恶和谬误(同上7384),它们是物质世界中一切有害和消极因素的真正根源。在《圣爱与圣智》的一节里对此做了这样的论述:

凡存在于行为中的良善都叫做功用,凡存在于行为中的邪恶也叫做功用,但后者是恶功用,而前者是善功用。既然一切良善都来自主,一切邪恶都来自地狱,于是除了善功用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东西是主所创造的。而恶功用则是从地狱产生的。可以根据对功用的这种特别定义,去理解在世上看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用途。对人有益用的动物和植物来自主,对人有危害的动物和植物则出自地狱。同样的,来自主的功用指一切能完善人的理性,使人从主获得属灵恩赐的事物。

而所谓的恶功用,就是指一切破坏理性,使人无法成为属灵的事物。这些对人有伤害的东西之所以被称为功用,是因为它们被邪恶者用以作恶,却也有助于吸收恶毒,从而治疗恶毒。(《圣爱与圣治》336)

因此,”世上的恶功用是指动物界和植物界,也包括矿物界的一切有害之物”(《圣爱与圣治》338)。”对于人来说,基于他的情感、欲望和由此产生的思想,以及据此产生的良善或邪恶的行为,使得他不是被天堂天使环绕,就是被地狱魔鬼纠缠。既然世上的这些事物也存在于天堂和地狱,于是当环境条件合适时,来自那里的灌输就会直接导致这些结果的发生。因为所有出现在灵性世界的事物,无论是在天堂还是在地狱,都是情感或欲望的对应,因为它们在那里的存在就是源于对应。因此,当本属灵性的情感或欲望遇到世上的同质或相应事物时,就会有灵性和物质的呈现,其灵性的呈现是灵,而物质的呈现就是物体。同时,任何灵性事物都有一个内在倾向,要以物体来包裹自己。地狱就在人的周围,因而与世间直接相联,因为灵性世界不在空间中,而存在于相应情感之处。” (《圣爱与圣智》343,下划线为后加)

在上述《圣爱与圣治》336节的结尾处,提到这些 “恶功用 “的一个积极意义,说它们 “有助于吸收恶毒,从而治疗恶毒”。我们下面还将讨论这个问题。

相形之下,这阴毒的冠状病毒是怎么回事,它的灵性源头又可能是什么?

首先,由于它遍布世界各地,不受任何社会的、灵性的或政治的限制,它似乎关联着人类的根本邪恶和/或谬误,具有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据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的医生说,”病毒不是一个活的生命体,而是被脂质(脂肪)保护层覆盖的核糖核酸分子(RNA),被眼、鼻、口腔黏膜细胞吸收后,在细胞内繁殖,引起“细胞因子风暴”,或称“细胞风暴”,导致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系统的大面积损伤。”

既然脂肪对应着纯真(《属天的奥秘》3994:3)或爱之良善(《诠释<启示录>》167:6等),这保护层似乎暗示着一种良善的外表或表象良善,其作用是防止病毒被宿主排斥。这相当明白的显示,无论某些伪善或者是幼稚,都使人易于被邪恶观念侵袭。

至于分子本身,我想到了 “迂回”这个词,因为史公著作中描述了谬误如何将其自身 “迂回”进入我们的思想中,穿透直达我们灵性生命的核心。就像矛尖穿透球体一样,而这里的球体就是我们的认知。

在这一点上,我们想到《灵界日记》715节的讲述: “千方百计用诡计和欺骗使自己迂回潜入天堂的邪灵 “。此外,还有一个关于海妖“塞壬”的教导(《灵界日记》2963),牠们是特别阴险的灵。史威登堡写道:

我曾与灵界之人谈论过海妖是什么。我通过天使得知,海妖是指那些偷偷潜入他人的激情、愉悦和感情的灵,潜入过程中所用方式使陷入的人不知道背后有邪恶或欺骗。于是,他们就会和其他同伴一起沉迷于享受之中。然而,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但时机到来时,一些邪恶意图还是会自己显现,或者是想得到他们的财物,或者就是欺骗,或者要杀死他们,等等。

不过,作为一种非生命的分子,病毒似乎对应的是一种谬误,而不是一种邪恶的爱。但很显然这种谬误在我们人类的本性中是相当普遍的。那会是什么呢?

– 观念:我们本具生命,或者说生命是自己的。

– 观念:我们自己可以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善恶知识树)。

– 观念:仅仅相信某些事物,无需按照它去生活,就能滋养我们的灵性生命。

你如何看?

专家还说:”由于病毒不是生命体,而是一个核酸分子,所以无法被杀死,而是会自行分解。崩解的时间取决于温度、湿度及其位处的是何种物质”。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知道,谬误本身并没有能力。

灵性世界的一切能力都属于来自良善的真理,来自邪恶的谬误没有任何能力。之所以全部能力都属于来自良善的真理,是因为天堂的神性本体就是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故所有的能力都属于上帝。(《天堂与地狱》539)

在某种程度上谬误似乎有能力,那是因为它伪装成真理,或者说实际上是被扭曲和篡改的真理。想想看,如果你确实知道某件事情是谬误,它就对你没有任何能力;但你若认它为真,你就会受到严重伤害。

上面提到的“温度、湿度和物质类型”显然关联着人周围的整个灵性氛围。这氛围是赞同此谬误呢,还是抵制这谬误?我们和谁 “混在一起”或者让怎样的观念和态度来包绕自己,这重要吗?是的,是的,这很重要,非常重要。

联系起来,病毒性疾病的无症状状态也非常有趣。简而言之,我们甚至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患病。这不就是各类谬误所用的手段吗?这就是为什么经文中读到的,谬误产生实际影响的所有四种方式(《圣治》154)是如此重要。如果任凭我们自己的思维和偏见,我们必然会被感染,甚至一无所知。于是我们就会成为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他人。这个过程非常值得关注且具有对应性。例如,下面这段关于我们目前处境的几乎令人毛骨悚然的预言性评述中,我们读到:

这就是与那里的恶人交往的后果。这一点因以下事实变得明显:人若与小偷或海盗交往一段时间,最后就会变得和他们一样;人若与奸夫淫妇生活在一起,很快就认为行淫没什么大不了;人若与不法之徒混在一起,很快就会毫无顾忌地对他人使用暴力。一切邪恶都是会传染的,它们就好象瘟疫,仅仅通过呼吸或身体的臭气就能传染。(《真实的基督教》120)

但科学又告诉我们。”病毒是非常脆弱的,唯一能保护它的是一层薄薄的脂肪。这就是为什么各种肥皂或洗涤剂都是最好的补救措施,因为泡沫剂能破坏脂肪(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揉搓这么久—20秒或更长—使得产生大量泡沫)。脂肪层被溶解后,里面的核酸分子会自行消散并分解。”

在这里,我们又一次象征性地看到了谬误是何等脆弱,及其如何被某些良善,或某些看似良善的事物维护起来。但是,一旦这“良善”瓦解,从而谬误被揭露出来时,它就不再能危害,”自行散去”。

那么,肥皂又是对应的什么呢?著作中很难找到相应的讲述,但作为一种洁净剂,它显然意味着一些良善或真实的事物。《诠释<启示录>》475:11里说,它是使人得洁净的良善。这样看来可以确定,谨慎运用圣经教导的真实良善,会产生打破表面良善的效果,从而使谬误暴露出来,促使其自我毁灭。

说到这里,我们想到了发酵的过程,酵母对应的是败坏真理的谬误,导致试探。但试探的正面效果是灵性得以净化,具体的代表就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酒精最终杀死了酵母。

而且,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生说:”酒精或任何超过65%的酒精混合物能溶解任何脂肪,特别是病毒的外层脂质层。” 现在我们再回来说说对良善,或者伪善的影响,而不是直接对谬误的影响。但有意思的是,酒精代表着经过蒸馏、纯化后的对于真理的理解,有能力通过破坏那些称作纯粹属世良善的保护层来揭露伪善。当然,普通的发酵不会产生65%的酒精。但原理很清楚,似乎很有指导意义。而蒸馏只是将酒精浓度提高。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当病毒不受控制时,会发生什么。我们知道,它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攻击肺部,导致无法呼吸。这是多么直白的象征啊! 心脏对应的是意志,肺脏对应的是认知。如果认知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不能处理进入我们的真理,我们就会死亡。

同时,这种疾病将通过肺和口所呼出之气雾(我们对此几乎没有意识)进行散播,传染他人。这些细微的雾滴显然代表着能使他人陷入危险导致堕落思想的谬误。然而,防止这种传播需要行使“社交距离”甚至社区隔离,这与作为属天生命基础的群体精神完全相反,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见《天堂与地狱》第268和399页)。

人们甚至被迫要戴上口罩以防止传染,这似乎反映的是孤立隔离的灵性信条,也证明了我们与属天生命已经渐行渐远,尤其是当我们知道,天使们是通过面部表情进行交流的。

很想阐述一下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公民和政治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越来越难以辨别 “真新闻 “和 “假新闻”,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谋论,用来解释世界的运行方式。同样,人们很想把自私的民族主义理念与全球合作精神对立起来。但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不愿写这些。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从教义上引发思考和反思。毫无疑问,对传染病科学的研究越深入,就越能了解造成传染病的灵性真实。

不过最后,我们还要回到这个病毒可能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上。

当然,为防止此病毒蔓延而强制我们遵守的规条,立即使我们看到社会交往的巨大益处—不仅对我们的心理健康,而且对我们的经济和生产力以及世上生活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有益处。我们知道,从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见《圣治》64,《真实的基督教》61和763),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揭露出败坏的影响可以促使我们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下面这段话很有启发:

灵性世界社群的净化过程是这样的:每当邪恶者,特别是伪善之人渗入进来,与那里的良善之人混杂时,这个过程就会发生(发生的迹象是理解力变模糊了,对良善的感知力丧失了,对真理的感情钝化了,等等),然后地狱来的流注被放进来,此时邪恶之人欢欣鼓舞,但良善者的心性受到骚扰,他们自己转身离去,于是就导致隔离。那些因惧怕而远离的人被保存下来,剩下的人被赶出去。(《启示录解》677:3)

我们还想到一段著名教导,讲述“允许邪恶存在是为了救赎的目的”(《圣治》275)。但请注意,在理解这一点时我们要看到,邪恶不一定要具体呈现于世上,我们才能看到并避免它们,但必须在认知中清楚地看到它们,使我们可以反思其招致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在《圣经》里有那么多可怕的故事! 所以我们读到:

邪恶不出现就不能去除。这并不是说人为了使恶出现而去做恶,而是说他要省察自己,不只是省查自己的行为,还要省查自己的思想,省查自己如果无需惧怕法律和丧失名誉时会做什么;特别是省查自己灵性里认为可以允许的、不认为是罪的邪恶,因为他还会行这些邪恶。为使人能够自省,于是赐予他认知能力,并使认知能力与意志分开。于是他可以知道、理解和承认何为良善,何为邪恶。他也可以看到自己意志的品性,或者说他爱的是什么,欲望的是什么。

为了使他能看到这些,就给他的认知能力配置了高层和低层思维,或着说是内在和外在思维,使他能从高层或内在的思维观察他的意志在低层或外在思维上的作为。他这样看就像人在镜子里看自己的脸一样。当他看见并明白何为罪的时候,如果他祈求上帝的帮助,他就能够不再向往罪行,反而避开它们,而后采取行动抵制它们。即使不是全心全意去做,他仍然能够通过抗争约束恶行,最后远避它们,憎恶它们。(《天意》278页)

尽管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认知—甚至可以更为深刻—但在经历尘世大流行病期间(尤其是对属世之人而言),这信息显然更加明显且无疑地十分紧迫。

– 我们要如何应对?

– 今后我们将如何应对?

– 当我们运用这灵界与尘世因果效应的教训时,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 新教会作为一个组织,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属灵战争,不是吗?在这场战争中,也许可以敌人正有效利用的战术称为游击战。我们知道在这样的战争中,用蛮力几乎永远无法获胜—那样无论如何也没有终究的胜算。相反,人们需要在自由和理性的环境里,在内心和心性上获胜才行。这正是新教会所代表的。这就是要我们通过共同努力,彼此扶持,要向整个世界做的贡献。

然而,除非我们依据从圣经、教义和良知中认识到的,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何为正直,在天堂的国度里何为确善,并确实从自身做起,否则,我们不会有任何真正的进步。而这,又要从深刻思考托付给我们的拯救生命的启示开始,并主动应对我们自己内心里所发现的邪恶和谬误。然后,我们可以分享—也许我们会有勇气和觉悟来与大众分享我们的所所悟。

确实,在自然界可以明确追溯到病毒的原因或宿主。但其真正的原因,即终极源头,要深刻、深奥的多。让我们努力对付这源头,像这世上的专业人员从物理、社会和心理条件等方面所做的那样,努力形成正确的心灵环境,以接受更充分的启示。

注释:

1. 受3月2日与大卫.林德罗斯牧师通过电子邮件的简短交流的启发。

2. 资料来源:艾琳.肯,医生,其女儿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传染病学助理教授。

迈克尔-D-格拉迪什牧师去年退休,退休前担任马里兰州米切尔维尔华盛顿新教会牧师他和妻子弗吉尼亚(德.缅因)继续生活在那里。他还曾在澳大利亚的赫斯维尔、洛杉矶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卡尔加里和道森克里克等地担任牧师。

联系方式:mdgladish@gmail.com

默 想

《灵性国度》111-123页

威尔逊-范杜森 著

刘广斌  译

我现在已经与灵和天使就反思问题进行了交谈,我不知道人们是否已经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如果他们注意到这一点,就会发现,反思的学说中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有更多的奥秘。 – 灵界日记733

当人渴望理解,并通过这种渴望达到对真理的领悟时,他就处于灵的思维中,这就是默想。 – 圣愛與圣智 404.8

史威登堡曾进行过默想,他在著作1中极力推赞这种在宗教中几乎普遍存在的做法。然而他著作的许多追随者往往对默想一无所知,误解默想,甚至认为默想是危险的。我们要纠正这方面的误解,因为默想是重生的关键之一。

就史公著作而言,默想基本上是一种从内在打开、体验和学习的方式。它与专注于外部、物质存在或专注于自身本体恰恰相反。史公著作将其置于一个核心的位置,尽管这一点并不那么明显,因为对此的讲述散在于各处,并以不同的术语和不同的方式进行描述。虽然有些人对它知之甚少,但心灵的内在灵性光景是比较容易开放和欣赏的。做到了这一点,人们就会发现内在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微妙的境界,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内容。

《大英百科全书》对默想的描述是:

默想是对那些在调整和实施个人生活中认为具有重大意义的真理,进行深刻且平静的总体思考。默想尤其受到那些毕生致力于宗教追求之人的推崇和经常修习2

这篇文章继续引述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中的默想。即使有关默想的最丰富文献和详细介绍是在佛教和印度教文献中,它们在基督教和犹太教中也非常显著。它是一门简单的艺术,是一种直接趋近内在生命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实践。也许是当前流行于一些群体的放纵主张以及把默想作为一种神秘经验向公众展示3,唬住了一些人,使之害怕、望而却步。人们轻易地忽视了史威登堡在著作中讲述的对于默想的实践。在一些人笔下,或在其他名目下,它看起来似乎很陌生,然而它并不陌生。那些在空旷的教堂里静坐默祷的人,本质上是在默想。史公在著作中说:“如果一个人愿意反思,他就会看到—他们在倡导默想。”

我们将首先探讨默想的本质是甚麽,并清理一些时髦的宣称。然后,我们要看看史威登堡自己的做法,以及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的非常尖锐和具有启发性的讲述。

默想的核心

默想到底是什么?它的核心是暂停惯常的思维,去体验流入和心灵的内在品性。这是其主要方法和目的。史威登堡在《灵魂与肉体的相互作用》中明确指出,我们所有的灵性生命都是由流入赋予的。但在普通的日常活动中,可以这样说,我们往往把这种流入据为己有,反而认为是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创造了我们的存在。我们的思想一旦产生,就被说出来或被付诸行动,似乎是我们使这一切运行的。朝这个方向发展就生出了自我中心4,这意味着没有神,也没有流入,只有个人从自身发出的行为。默想暂时中止这种认知及其运行的作为,从而可以体验灵性生命的内在品性,以及流入的过程。应该立即就能看出,这是与自我中心相反的。事实上,默想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减少自我中心的控制。

让我们再仔细看看一个普通的默想。某人选了个安静的时间,轻松地坐着,目光凝视着一处。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他会暂停自己的任何心理企图。一切都归结为注意力在一个点上的汇聚。感觉来了又走了。会蹦出这样的想法:这是傻乎乎的浪费时间。然而这个念头未被认可,随后飘然而去。分心的杂念来了,体会到了,也被汇聚到对那个点的凝神上。这期间他心中被各种杂念纷扰欲使他脱离凝神状态,然而随后他内心的躁动开始平静下来。不久,有似乎源于某处的念头涌入。这些也被注意到了,但是不知其所以然。

他开始感到平静,仿佛来到一个新的祥和境界。源头的某处转换成了图像,出现在他意念里的这些图像其实是他内在状态的对应。这几天他一直在挂念他的结局会如何。这个问题又出现了,他似乎可以看到自己在结局里的作为,却仍然无法识别这过程。图像在浮现,他可以观察其浮现过程及其要表现的东西。有片刻,他可以看到他的结局趋向哪里。有一会儿,他感觉到神运行在他的结局里。大约十分钟过后,他淡出自己的默想,感到平静和放松,并且更加相信,更高的存在正在运作于他。这就是操练了一段时间默想的宗教人士的一次相当普通的际遇。

除了目光凝视的焦点不同外,可以说默想都是大同小异的。它与单纯的思索或仅仅出声祷告很不一样,这两者都有可能干扰对流入的感知。定点凝视的益处其实很简单。凝神于一点能让心灵持续观察内在过程。如果目光游移,心灵就会游移,就会错失感知流入的微妙过程。所有的默想方法都采取专注于一点的方法。而且,正如我们后面会看到的,专注于不同点导致的差异是轻微的。

大体上有两种默想,但其实可以合并成为一种。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和史威登堡的主要方法都强调内心专注于某种至高无上的理念。例如史威登堡说:“有一天,我在默想宇宙的创造”(《真实的基督教》76)。这里的焦点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内容上。刚才提到的另一种默想形式,则对任何内容不加分辨。相反,它的内在焦点是关注心灵中正在发生的念头,以便在没有任何限制下注视心理过程,不辨认它们,也不受其走势左右。

实际上,这两种方法可成为一种。第一种方法侧重于一个特定的主题,如宇宙的创造。第二种方法的主题是心灵的自主运行。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默想经验的人,往往会把第一种方法变成仅仅是思考和自己幻想宇宙如何创造。这只是思考而不是默想。要默想宇宙的创造,就要松松地保持这个焦点,然后观察有什么新的理解灌注进来。这要高于单纯地思考一个主题。

我们不建议那些新的默想者使用这样的主题,他们应该聚焦于当下发生的任何念头。这是揭示内在过程的更基本方法。在练成这种更基本的默想之后,就可以像史威登堡那样对一个主题进行默想,而不是仅仅沉于思考。默想本质上是一种愉快的、温和的探索,因此,它的特征之一就是新的领悟、新的发现和认知的全新基础。

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我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新教会的真正意义,并收集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五花八门,让我更加困惑。有一次我在做不设内在焦点的默想时,答案出现了,似乎有人提了个重要问题:“这些著作一直在针对什么事?”。我仿佛看到所有著作构成一幅巨大的全景图,处处展现出天堂色彩,且都有相同的意义。我可以看到答案是人的重生。说它是新的,因为它们要被造为新;说它是教会,因为其本质就是教会。我感到震惊和高兴。这是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我却一直忽略了。

但通常这种突如其来的创见性答案是在经过许多细致的工作和收集信息之后,在安静的自发反思中产生的。

人若仅仅思考一个主题,通常会唤起所有已知的东西。当所有事实都被汇集和梳理过后,他仍然被卡在那里。然而对这个关注的领域进行默想,就有可能打开悟性,导致突然灵光闪现。当问题已经成为生命的核心时,即使在睡眠中默想也会发生。我们在这里强调默想的基本根基,是为了让学生不至于陷入单纯的思考,而仅用默想一词来美化而已。从根本上来说,默想是让心灵自由行,人则以旁观者观察微妙的内在过程的自发景象。毫无疑问地,这是内在学习。

信仰者在这种状态下比在正常清醒生活中更容易体验到神性(《天堂与地狱》147)。应该很容易明白这是为什么。这是一种放松、开放、领受的状态。十分钟的默想,通常的效果是感到放松、精神焕发,对自己或他人的妄见减少一些。在修习了开放和领受之后,人往往会保持这种状态。

几乎所有修习默想的学校和宗教都主张每天只修习几分钟。即使在重要的训练中,超常默想也主张一次只做20分钟,一天两次。那些耗费整整数年时间修习的人,从宗教发展上看是悲壮的努力,对于大多数人不建议这样做。每天留出几分钟时间开放体验内在品性,就足够了。唯一的规则就是暂时中断对心理活动的控制和鉴识。就是放弃控制的努力。努力控制会破坏这个过程,并导致一系列的内在困境。

要想产生这些困境,人们只需要试图把心思固定在一个意念或形象上。经验告诉我们,通常心思在几秒钟内就飘走了;飘走后的某个时刻才意识到,于是唤回心思,但很快又再次飘走。但即使如此也是一种有用的体验,因为它有助于削弱我们很容易掌控自己的信念。意念、图像、感觉来了又走了。它们未被识别,也未被引向外在。但属灵体验的内在源头被观察到了。

著作中对比讲述内在与外在的所有方面,都会在默想中发现。属灵体验的内在、生发性特征被揭开,并显露在意识中。于是发现心灵具有无穷创造性且非常微妙。自我在交流中会很轻率思索和随便说话的特性展露无遗。根据我的经验,也正如史威登堡所说,这个领域的探索深度显然是无止境的5

互不相让的大们是如何做的

一旦看清了这一方法的真正目标和本质,古代这派那派学说彼此矛盾的主张就一目了然了。看看佛家的禅修是如何打坐的!西方人很快就发现,这个姿势对于不习惯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痛苦的。而姿势并不重要。任何方法只要能服务于内在目标,就都可以采用。躺下闭着眼睛,许多人可能就睡着了。大多数睡眠不能算作默想,因为其中几乎没有意识! 需要平静、警醒、舒适。只要有助于达成这些,任何姿势都可以接受。应该睁开还是闭上眼睛?都可以。只要能使自己达到凝神静气,无论哪种方式都是最好的。

有些学派宣称必须使用咒语,这通常是导师为一主题设立的梵文名称或短语。不断地默默重复咒语,以阻塞语言回路。看来头脑中确有需要使注意力集中。咒语提供一个无害的、不致分心的内在专注。人若想尝试同样方法,会发现从一到十数呼气,如此不断重复也会达到同样效果,或者干脆将每一次呼气数为一,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呼气比吸气更容易引起认同感,因为我们在呼气时更放松。各种无害的、不使注意力散乱的焦点都被使用过:盯着一个外在的点、默想身体的某一部分(如额头中线、心跳、手指尖等)、象征性的手位、舞蹈手势等。虽然各个流派都主张自己的方法比其他方法神奇,但只要能使注意力稳定于一点,就都可用。在教堂里,凝视祭坛也可以。人们发现最常用的方法产生的效果会优于其他所有方法。焦点能使心灵汇聚于一个中心。这样的焦点必须是静止的,同一的。我们大部分的外在体验都是心念在一件件事上飞跃。

默想无论选择什么焦点,都与这种飞跃相反。我们习惯于从一件事飞到另一件事,所以某种焦点在最初特别有用。当一个人习惯于体验内在品性后,这就可以成为以后的中心,而不再需要其他焦点。至于采取哪样坐姿、哪个大师如何做的、用什么咒语、焦点如何选、各种呼吸法等等的争论,只能使人远离体验的核心,毫无意义。要选用最简单的焦点,舒适地坐着凝视一个点,或者任何适合你的焦点。

默想是一种温和、微妙的锻炼。那些希望得到像惊险电视剧一样的超常异象和令人震撼经历的人,会很失望。开始时最大的危险是,修习者太过急躁,期望太高,却发现是在浪费时间。你若没有真正感受到人类体验的内在特性,没有体验到你里面如同流入般的赐予过程,你就尚未进入状态。若初期的努力能达到平静、放松的效果,就已经获得良好的开端了。

这也是为什么默想也用来治疗紧张状态。以后你会有内在的体验,并习惯于流入。有耐心的长期追求者,对心灵内在的运作方式已经了解很多,于是他们偶尔会获得巨大的、非常强烈的体验。另外,若能够内在地领悟默想,那么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在工作中,甚至在压力中,都很容易练习默想。这毕竟是一种内在的领悟,而这种领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实践。

默想的主要效果,按其出现的可能顺序排列如下:

a) 放松、平静、清新。

b) 纠结于哪些从自我而出,那些来自流入。

c) 进入到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代表自我的内在打开,然后被切断,因为自我试图攫取并掌控此过程。

d)  认识到心灵无穷的创意,且随时准备表现自己,及其对应。

e) 肉体变化如呼吸减慢、血压降低、脑电波的变化6

f)  价值观逐渐变得属灵。

g) 个性化的宗教启示。

我想强调的是,不要追求后面的效果,因为追求反而阻碍其出现。你是在寻求进入并理解内在生命,仅此而已。如果你只学会了如何放松,这就足够了。默想往往会影响到生命的其他方面。与某人短暂相识之后,我常常可以估计到他是否默想过,大概有多久的经历。我的着眼点是位居他们生命中心的平和。默想只是给人提供一个平安的避护所而已。有些人倾向于过分强调生命的艰难,好像没有其他方式体验生命。默想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平静避护所,对国王和贫民都适合,随时随地都能用。这个避护所能使人洞察外在的生命。

史威登堡的默想

关于史威登堡经历的有关史料只提供了他个人实践与体验的零碎画面。然而,阐释这些具体的片段却可以揭示出相当连贯的画面。一些实践以不同名称存在,它们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并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祈祷(尤其是非语言和反思性的祈祷)、反思和默想、催眠、出神状态和梦境。

我在其他地方说过,史威登堡对这些状态的认识是如此之多,没有任何当代文献能比拟他的发掘深度7。所有这些状态呈现的都是内在的体验。除了梦以外,现代心理学根本没有像他那样关注过这些领域。虽然我们将专述他的默想,但我们要从整体上理解他所经历的这些状态。他最初提到默想时,讲到祈祷时的最小呼吸:

然后向我展示某些类型的呼吸… 在我年幼时期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呼吸,比如做晨祷和晚祷的时候,以及后来偶尔探索肺和心脏的协调时,尤其是全心投入写作那些已出版著作时。多年来我一直注意到,有一种默契的呼吸,几乎无法察觉,这导致我对其反思,经历多年后把它写出来。从童年开始的许多年里,我一直采用这种呼吸,特别是通过全神贯注的沉思… 否则,对真理的深刻探索是不可能的。 灵界日记3464

凡认为史威登堡过分强调默想中呼吸重要性的人,都应该看到印度瑜伽同样非常强调呼吸。呼吸减弱是内向深度专注的结果,然而仅仅减弱呼吸却不能加强内向专注。调查研究确切发现,默想导致耗氧量减少8,呼吸深度和频率都会减少。虽然史威登堡后来写道,呼吸也许会停止,但这几乎不可能。他是独自工作的,没有人观察他。他没有意识到呼吸,这可能意味着他的默想是如此的深沉,已经超越了出神,到达一个境地使他暂时失去了对外在的所有意识,而只有内在的意识。在这种状态下,他在天堂和地狱经历了全景的异象和体验。他的呼吸变得如此低沉,说明他内向专注的深度非同一般。可能一百个专心祷告的人里也没有一个会有同样的体验。这大概提示了一个异常强大的心灵。他已习惯于全神贯注,在目标追求上异常执着。我猜测,他最早期的体验是具有特定内涵的默想,因其关联着在祈祷中寻求答案。

不过他在《理性心理学》中解释默想时展示的体验,与纳兰霍9现在所说的专注默想一致,即前面所说的专注任何流入之事物。

从上述来看,我们能经由普通意念和一种顺应的潜能,达成越来越靠近纯然领悟。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褪除具体的意念,即,使心思脱离词语和支离破碎的,有限的,物质的意念,同时也脱离全然属世的欲望和贪爱。于是,人的领悟在静息时脱离种种困扰,呈现其本原状态,只保留其自身的,与纯然领悟相适应的意念,使我们的心灵不易变动。除了那些符合纯然领悟的意念外,也不生出其他妄念。这样一来,我们的领悟就乐享最深在的安宁与愉悦。由于这种和谐便出现了某种智慧之光的流入,照亮整个思维的疆域,并通过某种我无法知其源头的默契,使整个心思聚合为一,并至深刻地认定某事是真或善,还是假或恶。这样,我们的领悟就在成熟的判断中得到完善。 – 理性心理学 154

在我看来,毫无疑问,这反映了相当丰富的默想体验。这绝非是一个人对此问题的简单思考。他那句 “顺应的潜能”,是对这种状态的绝佳简述。

在我的印象中,史威登堡从初习到惯熟于以灵性理念为核心的默想,贯穿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而在写作《理性心理学》和《梦日记》时期,他也在默想中使用顺应的潜能,只为观察上述的内在体验。如果说他只靠默想,那是不恰当的。这只是他一系列探索状态的一部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感知内在经历。极微呼吸和呈现出神状态10的迹象,显示他比其他大多数人所能达到的更远。

从总体上我想说的是,默想是一种温和、安全、充分的方法,以进入这些内在状态。与催眠、出神和梦境相比,其优势在于有更多的意识和控制。但是另一方面,其内在紧张的迹象比其他类,例如出神,要弱一些。但对于大多数人的目标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史威登堡的经验是,这些内在状态后来在正常清醒的生活中变得更加明显,这也是练习默想之人的通常经验。这并不是说内在终于找到门路通向外在之人。它其实一直都存在。能够领悟内在的人将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辨识它。

史威登堡著作里的默想

著作中讨论默想时用的术语主要是默想 (meditatio)和反思 (reflectio)。在著作中,默想是指寻求内在智慧的过程本身,而反思则是对这一过程的实际感知。默想既被用来作负面描述(如那些过分笃行虔心默想的人,其来生的生命状态表现悲惨,天堂和地狱360),也有正面描述。

当人渴望理解,并通过理解达到对真理的觉悟时,他就进入灵性思维,这就是默想。这种思维虽然实际上属于身体思维,但却是非语言的思维,因为它超越身体思维,并俯视从记忆而出的思维。由此,思维既可以得出结论,也可以获得证实。但是,对真理本身的渴望无法用其他方式感知,除非意志努力从默想感受愉悦,这是默想的生命…   – 聖愛與圣智 404.8

这是对这个过程的极佳描述。这个过程主要是渴望(渴望理解),由此产生对真理的觉悟。这就是灵性思维。它好像是身体的思维,但却是不言而喻的或不易觉察的。仿佛从上俯视记忆,又像从下观察。但对真理的渴望很难被感知为意志的努力,而默想的乐趣是它的生命。此外,在著作的另一处说,人意识到在默想,却对灵魂如何作为一无所知(《圣治》34)。著作中几处重申,这基本上是一个内在的情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考出自他爱的情感(《圣治》61)。

一旦了解了基本的过程,那么就可以把内在焦点放在属灵事物上。例如,可以让自己的罪(如贪婪等),显现于意识中,像一连串回忆一样自动呈现,阐明其动态。也可以反思自己的目的或运用。事实上默想目的是一种异常强大且改变生命的途径(《圣治》152,296.10)。著作说,安息日是默想救恩和永生的日子(《真实的基督教301》)。

默想甚至是一个与灵性世界沟通的过程,因为一个默想的人可以被看到在自己同类的社群中游荡(《天堂与地狱》438,《圣治》296.6)。著作中数处指出,人的默想可能会影响到他周围的灵。史威登堡很少描述默想的技巧,而主要描述其内在过程,特性和功用。

反思这个词有几种不同的含义。其中最高和最核心的是由默想而生出的反思。在这层意义上,它指的是对神性流入所赐予的真实真理的属灵觉知(《灵界日记》2221)。这是一种超越普通思维的觉知,是一种灵性的知觉。有几个例子表明,灵不知道自己的处境,除非他们有机会进行反思(《属天的奥秘》5883)。基本上,所有的反思都是从神而来经由输注进入人的,尽管人常常认为是他自己的(《属天的奥秘》5508)。

默想的过程中尽量不思考,不辨认浮现的想法,尝试抛开自我主导,使获得的反思比仅仅出于自己思维的东西更为突出。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当强有力的问题临到我,问著作始终关注什么问题时,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答案,针对着我的问题—新教会的真实性质。自我导向的思维觉得自己知道要去哪里,而这种更高的思维出现时,你尚未明白正在关注的事物,所以它更像一个喜出望外。这种属灵真理赐予人的最高意义的反思,也会恰当地向下延伸达到所有的觉知,甚至感官知觉。评述了反思比其他任何事物都藏有更多奥秘之后,史威登堡接着说:

反思的效果对任何人来说都足够明显,因为他对自己的身体或其他部分的感觉没有觉知,他甚至也不知道有感觉,除非他反思自己身体的那一部分;然后他觉知到热、冷、压力,于是他真实地感觉到他最原本的体验。 – 《灵界日記》 733

这种对真理或意识的更高觉知,就潜藏在对感觉最平常的意识里面。灵的眼睛可以看到它,灵才可能有这视觉。处高者为居下者之因。默想,通过有意地努力建立对内在的意识,导致了对输注的觉知,而这是所有生命体验的基础。正是以这种方式,默想的实践使人的价值观变得属灵并使之皈转。慢慢地,同时有些艰难地,默想的新学生开始一点一点地,收获起输注而来的思维和认知。

默想者渐渐地变得习惯于体验输注,他的体验显明(不只是教义的教导),一切精神活力都源自输注。从这个角度看我执,即执着于我为自主体的观念,越来越显得并非真实,甚至就是谬误。属灵反思也有自己的乐趣。可以比喻为在美丽的新花园里悠闲地游玩。默想和与之相伴的反思是习得的癖好。坐在那里盯着一个点看似乎是灵性体验的无聊开端,但要让外在心性安静下来,从而使内在心性开始显现,需要做很大的努力。史威登堡自己的专注力远远高于他人所能达到的。

默想是重生的途径之一,虽然这不可能很快显明。首先,它与内在沟通,然后使人领悟直接的输注,进而有助于放下我执。通过打开内在,默想打开属灵觉知之路。著作中多处表明,意识到内在或更高的存在是灵性成长的关键。

内在灵性向天堂之主打开的人是在天堂的光中,接受来自主的启示,因而处在聪明和智慧中。这样的人看见真理,因其确是真理;察觉良善,因其确为良善。但是内在灵性关闭之人不知道人有内在,更不用说人的内在是什么。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确实,有些人可能会对本文作出回应,说不可能意识到内在,并会引用一些著作中的段落,说它们似乎暗示了这一点,例如《属天的奥秘》2557。然而,如果认真考察这些段落,其实它们提到的并非属灵之人,而是仅仅属世之人,他们的内在是闭合的。这些人意识不到内在。对他们来说,内在似乎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念。

然而内在是可以打开的,而且确实能变得非常清晰和明显(《属天的奥秘 》1175,1914,5920)。基本方法是使用顺应的潜能,倾听和观察,而不是思考和做为。默想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这是当前的学派过分强调的。一个虔诚的愚人几乎用任何技术都可以成功。关键在于寻求的质量和毅力,在于人的真实目的。任何投机取巧的心理操纵都难免荒唐或拙劣的结局。著作中所有关于天使护卫圣经之神圣,手持火焰之剑的天使等教导,其实意思都很相近地关联着对内在的守护。

修习者通过默想有了收获后,通常会试图完全重复同样的过程、时间、凝神方法等,希望每次都能以同样的方式有效地直奔内在。然而无情的教训告诉我们,这根本不可能。外在之人极其机巧、极为隐秘的谋划,轻而易举地就为人的努力筑起障碍。外在之人的焦躁遇到的是内在之人永远

的沉静。若有人认为使用技巧就能自己操控打开内在之人,他不妨试一试,看看这是多么愚蠢。这是需要学习的核心教训之一。技巧有一定的作用,我不妨这样比喻,静静地坐在教堂里比与邻居争吵时更容易获得属灵体验。但它的作用仅限于迈出第一步。默想修习的根基与心理上的轻狂和放肆截然对立。

我想非常清楚地强调这一点:如果默想需要任何策略的话,那就是放下人之外在,从而才有可能感觉到、听到和看到内在之人。正是因为内在的作为是如此不同—更清晰、更真实、更丰富—‘他’启动事实用以教育愚哑的外在之人,使之认识到‘他’关注的是更高的,居于个人以及所有人内在之事。外在必须顺服内在11,理应侍奉内在。

默想并非对每一个人都适宜。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自我掌控。对他们来说,顺应的潜能会招来具有负面特性的异常体验。虽然在我自己和數百名學生的默想实践中,从未见过有人的体驗不能优于一般生活,然而有些人会构想,顺应的潜能可能会使人对地狱的势力敞开大门。我们收到过许多这类担忧,有这种恐惧的人或许应该避免这种修习,除非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但是,人若想体验内在之人,这个实践是合适的,相对容易的,也会获得收益。

我个人认为,著作中所说的内在,人在没有体验之前,并不能有多少真正的理解。正如著作中所提示的那样,在这种相对简单的体验中,还有很多奥秘,我在这里并没有讨论。我们的目的只是想让默想重新获得相应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其奥秘,最好先了解著作中所说的内在之人和外在之人之间的差别,以及与重生过程的关系。从著作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说默想是导向重生的唯一途径,但由于它是直接学习,所以是主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著作” 通常被史威登堡学人用来指史公的全部神学作品。
  2. 大英百科全书,1975年,第六卷,750页
  3. 3.时代杂志,1975年10月13号
  4. 4.自我中心(Proprium)是史威登堡的术语,描述自私的感觉,尤其是自我引导;是一种从自我出发的生活感受
  5. 5. 范杜森.W., 人的世俗深度 (纽约: 哈珀和罗出版社, 1972)。这个方面当代最好的作品之一是L. 乐山的《如何默想》(纽约:班塔姆书局,1975年)。
  6. 6.奥斯丁,R.,《人类意识的本质》(旧金山弗里曼,1973年),pp。 255-274.
  7. 7 范杜森,W., 其他世界的存在(纽约:哈珀和罗公司,1974年)。
  8. 8. 奥斯丁,R.,《人类意识的本质》,pp。 255-274.
  9. 9. C 纳兰霍 和 R 奥斯丁: 默想的心理学(纽约:维京,1971)
  10. 10 塔费尔,文献 II,531f页
  11. 11 属天的奥秘,5077,5125,5128,5786,5947,10272

拆毁隔断的墙

作者:幸福之光

引言

清早,有弟兄姊妹建议我写写自己心灵转化的感想。思前想后,觉得与其劝人改变,不如让光明显现。在灵性的角度上,这样的工作犹如战争,争夺人的心灵阵地。有人说,最佳的进攻策略是做好防守,但我借用麦道卫的一句话——最佳的防守就是一次好的进攻。我认为这个防守策略就是要“靠着圣灵的大能,简单清晰地表述基督对他自己的宣称。

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墙

圣经以弗所书2:13-14说:“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是我们的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照着上下文的语境,保罗所说的和睦是指犹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人,都因为信了耶稣而成为门徒和弟兄了。然而,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作者所说的现象的层面,要用深邃的眼睛看到现象内在的本质。

人们的意识形态之墙

隔断的墙,就其象征的含义来说,涉及到宗教、文化和政治。这三者从根源上讲乃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体现。两个民族的冲突,实际上是他们意识形态的冲突。意识形态就像移动的围墙一样,把两群人圈养在里面,无论这些人走到哪里,都会把墙外面的人挡在墙外。于是,在人与人交际中,就不断的出现碰撞和摩擦,冲突在所难免。

耶稣的宣称

耶稣基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这一道墙给拆毁了——升华了人的灵性,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意识形态,解放了人的思想和意志,使人获得了不受政权、文化和宗教奴役的自由。他的理由是,上帝是绝对公平、慈爱、良善和智慧的。祂照着这些“形象”创造了你我。你我都完全享有祂所是的一切。因此人皆平等,人人皆弟兄。没有人有理由去批判和定罪别人,反而应该用神的眼光看万有都是“好的”(创1:31),因为神性完美的本质就在人里面。透过这一眼光看世界,天国就会降临于这个世界。

在耶稣基督的眼中,神与人的关系不是透过信仰、寻求得到的,而是神所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路加福音19:10)。没有人可以动摇这一关系(马太福音18:14)。人无法通过触犯上帝——犯罪来否定这一关系(路加福音15:18)。即使人从伊甸园堕落到凡尘,也不能阻挡神对人的召回(马太福音6:10)。人虽然有自由意志,但人没有离开神的特权(约翰福音3:35)。

凡尘世界的时空轮转给人的幸福带来巨大的阻碍。人们的意识因受到时空的捆锁,为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而痛苦。耶稣来了,却带给我们一个新的世界观,就是天国的好消息。他说,我们的世界是我们内在定罪、匮乏、批判之意念的反映(路加福音6:20-38)。我们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内心的写照(马太福音7:3–5)。所以,我们要想改变自己所在的世界,要先改变内心,转变自己对他人和世界的认知,清楚心中的罪咎惧,让原本的神性——内在的爱流露出来。

拆毁意识形态的墙

综上可见,上帝不是宗教、文化或政权定义的上帝,而是原本就与人紧密联结,时刻相伴的(马太福音1:23)。这位上帝要通过唤醒人们的意识,认识到自己的神圣本质,突破人们后天形成的意识架构来拯救人。因此有一个从神而出的耶稣来到地上传播关于爱的真理,示范得救之道。他用十字架的酷刑证明永生存在(马太福音20:19),人人都可以通过他的道路(约翰福音14:6),到神那里,也可以死里复活(约翰福音14:12)。

因此,不论你是否信耶稣是上帝,祂与你的关系都是确定的,不会因为你的否认而改变。也不会用祂的能力来惩罚你。反而是人会因为不信祂使自己陷在罪咎惧的深渊之中,不能自拔,无力回天(创世纪1:2)。

看你的选择

当下,神已经与我们没有任何隔断的墙,反而我们是否立起高墙,阻挡祂与我们相交呢?这就看你的选择了。

救赎的过程

作者:幸福之光

 救赎的过程是“信主-悔改”(参见《真实的基督教》)和“重生-试探”(参见《试探》和《重生》)的过程。本质是“清理爱的障碍”的过程。当“内在的爱自然完满的显露”时,我们就“得救”了。

信主的本质是不断调整认知和意愿。悔改的本质是认识错误,进而矫正。我们接受耶稣是基督(Christ),是救主(מָשִׁיחַ),是主(Lord),是因为我们的认知(Understanding)受到正知正见的光照,认识到独一的上主是万有的创造者,我们也是由祂而生,祂因着爱亲自降生在世界里,活在罪疚、恐惧、痛苦的人中,以耶稣的样式显明祂自己,作救世主,拯救人类脱离黑暗,进入光明。同时,我们自己祥确考察了以后,确认是无可推诿的,于是笃定与信服,我们的意愿也就随之改变——我们愿意主作我们生命的中心(虽然祂本就是中心),我们愿意主作我们生活的首领(虽然祂本是万有之首)。

当然,这种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彻底,乃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发生的。因此,我们的认知和意愿就会时常面临许多来自自我之爱、世俗之见的挑战。自我之爱与世俗之见是我们爱的障碍。这些障碍阻挡我们与上主亲近和联系。这种爱的障碍的挑战在圣经中被称为“试探”。而试探虽然也发生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但更多地发生在我们的心灵(Mind)之内。若是凭着人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在这场“战争”中胜出的。因为我们自己的力量本身就是“自我之爱与世俗之见”所营造的“旧我”(old self)。

还好,上主已经赐给我们“自由”与“圣灵”为我们的胜利保驾护航。所谓自由,乃“面对这个世界中的人事物时,作怎样的选择,决定权是在我们的自由意愿(free will)中”。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吃自己选择的结果。因此,悔改在这样的前提下显出其重要意义——没有悔改,我们必然吃自己恶行之果。所谓圣灵,指上主的延伸或说主神性的“发出”,是上主在人身上所作的功——以爱主爱人感动人的心灵意愿,以正知正见默示人的认知。这样,当我们面对试探的时候,如果根据自由意愿将“心思置于圣灵引导之下”——调整知见和转换意愿——清理爱的障碍——舍弃自我之爱与世俗之见,就获得“生命、平安”(罗马书8:6 作者译)。

我们如果能不断获得“生命与平安”,也就是不断从主那里获取爱与静谧的喜悦,我们就越感到幸福,离罪疚和恐惧就越远,我们的旧我也会不断被化解,至终我们就能将内在的爱自然显露——获得救赎——从世界跨越到天家——我们的灵魂皈依于主,在永恒里与祂的生命合一。

什么是良心

一滴水

人们常说凭良心做事,那么良心到底是什么,良心会痛是怎么回事,史公在他的神学著作《真实的基督教》中形象描述了世人和天上天使的良心观,读来让人印象深刻,现摘录如下:

天使想知道世人对良心的理解,于是就召集了四组人,第一组是政客,第二组是学者,第三组是医生,第四组是牧师,让他们分别阐述何为良心。

政客的答复是:良心是由于害怕将来损失名利,以及由此导致名声扫地的危险而产生的焦虑,不过这种焦虑会被美酒盛宴,以及爱情美女的娱乐话题所驱散。

        学者(其中一些物理学家)的答复是:良心是脑部疾病。

     医生的答复是:诸如良心痛苦之类的疼痛,是一种癔症。他们从纯粹病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良心。

        牧师的答复是:我们知道良心的存在,但至于什么是真正的良心,其性质如何,这完全是属灵的问题,所以不得而知。

        天使由此知道基督教界没有一个人知道何为良心,所以就派了一个天使来教导他们。关于良心,天使是这样说的:

        我们在天堂听到你们就良心的话题接连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全都以为它是某种精神痛苦,这种痛苦折磨头部,由此折磨身体,或折磨身体,由此折磨头部。但良心本身并非什么疼痛,而是按照宗教信仰行动的一种属灵渴望。

因此当人们照良心行事时,那些在良心上感觉快乐的人就生活在宁静平和与内在祝福中,当他们违背良心时,则会忧虑不安。但你们以之为良心的精神痛苦不是良心,而是诱惑,是灵与肉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如果是属灵的,就是起源于良心,但如果仅是属世的,则起源于医生刚才提及的那些疾病。

        举例说明:一个牧师若为了他的羊群得救而有一种教导真理的属灵渴望,就是有良心;但若有其它动机,则没有良心。

一个法官若只看重公正,并公正判决就是有良心;但若他主要看重报酬、友情或偏好,则没有良心。

同样,如果一个人占有另一人的财产,而这人对此不知情,因此他完全可以据为己有,而不用担心法律制裁或名誉损失,然而因为财产不是他的,所以他还是将它们归还给此人,那么他就有良心,因为他为了公义而行公义之事。

        再者,如果一个人获得一个职位,但知道另一人也在寻求它,并且此人在这个职位上比他更适合、对社群更有用,如果他为了社群的利益而将职位让给他,那么他就有很好的良心,在其它事上也是如此。

         凡有良心者,其言发自内心,其行也发自内心;由于没有分裂的心智,所以他们根据自己所理解和相信的善与真说话、行事。由此可知,那些比他人拥有更多信之真理和更清晰的觉察力之人所拥有的良心,比那些不那么开明、仅有模糊的觉察力之人的良心更加完好。

一颗真正的良心是人的属灵生命本身的居所,因为人的信与仁在良心中结合。所以,人照良心行事就是照其属灵的生命行事。此外,谁不能通过日常对话知道何为良心?当说一个人:“有良心”时,那意思不就是说他是一个义人吗?若说一个人“没有良心”时,不就是说他不义吗?”

史威登堡神观简介

作者:幸福之光

一、引言

圣经是人类努力寻找神、学习如何照神的法则行事为人的说明书。一代又一代人谱写了圣经的诸多篇章,这部巨著才得以完成。

若单从机械的角度去看圣经,字义上存在矛盾和混淆是在所难免的。再加上神学家们总是试图将人们对神一时的印象及不断变化的世界作形而上的解释,就更导致人们对圣经字面上的有许多矛盾的理解,以及对神本质的种种误解。

史威登堡以解读圣经的内在意义为己任,以深刻的洞察力和超越的属灵经历,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写了《天堂的奥秘》、《天堂与地狱》、《圣爱与圣智》等等鸿篇巨著,将圣言的奥秘即关于神本质的方面完全彰显出来了。

二、警惕残忍和模糊的神观

贯穿于史威登堡著作的根本思想是,若能正确地解读圣经,必能发现最真实最高贵的神观。人的心灵几乎都藏有一个暗室,那里储存着神学思想,其核心就是神观。神观若是残忍的,其他所随的一切也必如此。因为最高的也是最核心的,是所有信念、思想、习性的本质所在。

史威登堡时常提醒读者当防备的另一个危险,是模糊的神观。他多次指出,面对各种关于神、灵魂、不朽的错误和迷信,心思简单的人,相比许多学问渊博而在造化和自己内心找不到任何神圣真理的人,更能作智慧的思考。

史威登堡指出:“一位不可见的神不能给人明确的观念,不能在人思想上驻留,必消失于无形。认为神是灵,又将灵想象为气或风一样的存在,那是一种空洞的观念。将神想象为人的形态,才是一种合宜的观念。因为神是圣爱与圣智,圣爱与圣智的主是神人(Divine Human),不是气或风。”(《揭秘<启示录>》224)

(Apocalypse Revealed 224:http://swedenborgstudy.org/jmqsl23.html

三、史威登堡的神观

史威登堡认为,关于神的概念是,首先,只有一位神,祂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维护者,所以祂是天堂和尘世的神。这位神具有三方面的特性,圣父是主,圣灵来自主,于是三一集于主。史威登堡进一步总结,神性本体称为圣父,神性人身称为圣子,发出的神性作为称为圣灵。此即圣三一的实际。他引用主耶穌在《马太福音》所说的以下话证明神性的三一:

马太福音 28:19:耶稣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马太福音3:16, 17:耶稣受了洗、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圣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其次,史威登堡认为,除非经由主耶穌基督,且在主内,无人能与神结合。原因是主在圣父里面,并且祂们是一体,神性和人性同在祂身,二者合而为一。主其实就是神的本体,这就是祂生命的本质,是从圣父而来的灵魂。

四、小结

史威登堡的对神的观念是清晰明了的,而且没有丝毫残忍属性的存在,更内在的核心是这位神就是耶稣基督。

希律杀婴、逃亡埃及读经默想

雅各

这次瘟疫事件,教会的弟兄姐妹们都在为教外之人从贪吃野味等罪恶中悔改而祷告,然而很少人能看到,灾难的属灵源头中,被赋予心脏功能的教会也难辞其咎。我们先读一下希律杀婴、婴孩耶稣逃亡埃及的经文:

【太2:13】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

【太2:14】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

【太2:15】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太2:16】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

【太2:17】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

【太2:18】“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解经:希律代表窃取了教会权柄的恶徒。希律表面上尊重神,建造了圣殿,但其实是抵挡神的总头头。教会在这类人的掌控下,一步步走到尽头。婴孩被杀,代表着属于教会属灵真理的种子被消灭殆尽,属灵真理的种子没有了,教会里面充满了各样的伪谬和邪恶。在这种情况下,教会要兴起,只有先逃往埃及。埃及代表属世层面的科学知识体系,摩西就是学会了埃及各样的知识。神的儿子们最终还要从属世层面的知识中走出来,提升到属灵层面的真理当中,教会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应用:如今瘟疫的肆虐,实际源于更深层的属灵的原因: 即教会与世俗同流合污,失去了金灯台的作用, 充满了各样的宗教的外表,缺乏属灵的实际。面对疫情,是谬用诗篇91篇的应许,坚持外表的聚会敬拜(实际目的是收奉献),还是不如先尊重科学知识,在家隔离?真正的敬拜归根结底在乎用在灵里和在真理中(in spirit and in truth)敬拜。个人认为,当下不如在家里闭门思过,省察自己一切的贪婪、自私之处,认罪悔改,读经、祷告寻求明白神的旨意,等候瘟疫过去(希律死了),再来用属灵的真理和知识来建造、兴旺教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