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明的锦囊妙计,看“量子”为什么既烦人、又迷人?

心闻 

从孔明的锦囊妙计,看“量子”为什么既烦人、又迷人?

(一)

在量子力学的理论中,有三大重要的原理,就是说量子力学的奥秘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叠加态、测不准、待观察”这三个特性。最后一个原理,人们常把它与所谓的“量子纠缠”连在一起。

有关这些理论的科学解释,你可以在网上自己去查资料。本文只是从人文的角度,为你阐明一些与之有关的思路。

量子力学是站在当今人类历史最前沿的尖端科学,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由于它颠覆了人们在传统理念上的种种认知,所以甚至于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在面对量子纠缠的挑战时,还是过不了这一道让他的理性无法通过的坎——这就是“量子”烦人的地方。

然而,从悖论的观点来看,烦人之处也可能恰恰就是迷人的地方。

或许可以这么看,量子力学似乎不仅仅停留在科学的层面,而是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不知不觉中与哲学和神学挂上了钩。其特性既玄又实,所以带给我们既烦人又迷人的印象,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

不少的中国人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都不陌生。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有未卜先知之能,时不时会把一些所谓的“锦囊妙计”,交给一些外出打仗的将领,交待他们在紧急的关头才能打开,一看就知道下来该怎么办了。

从孔明的锦囊妙计,看“量子”为什么既烦人、又迷人?

照传统的观念,这锦囊里的妙计是诸葛亮早就白纸黑字写好的,没有什么值得怀疑之处。

但是,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却不是这么看。它认为在诸葛亮的锦囊里,原先所装的那一张纸,50%可能写有字,50%可能什么都没写。但是,当外出的将领碰到急难之际,在动念之间拿出了锦囊里的纸,就发现纸上写有字,于是妙计一下子就显明在眼前了。

反过来说,你如果认定“锦囊”里的纸是一张空白的纸,那么照量子纠缠的说法,当你自己的意识认定不信的时候,远在战场之外的诸葛亮,就会让你接下来相应看到不信的结果——白纸一张而已,或发生类似只看到白纸,甚至连那张纸都丢了的事。

你大概听了会跳起来: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如果人不动念头,有50%的可能性,是原先在那锦囊里无非放了一张白纸而已。

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互动联系,并不像一个锦囊秘笈那般简单易解。难怪,连像爱因斯坦那样高智商的人,都难以过这一关,才说出了那句听了叫人印象颇深的话:“我相信上帝不掷骰子。”但想不到,爱因斯坦的对手,量子力学的领军人物波尔却回怼了他一句:“不要教上帝怎么做。”

这就说明,量子纠缠的问题,的确是个令人既好奇、又好气的问题。它一下子就把人类多少年来,存留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东西给翻了个低朝天。因为,根本就没有所谓“先知”这码事,而是当人在头脑中对某一件事开始注视的时候,“后知”的事实和情景才出现。因此,所谓“预定”的观念,就由此受到了颠覆性的挑战。

从孔明的锦囊妙计,看“量子”为什么既烦人、又迷人?

(二)

对于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看?爱因斯坦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也许,这正是一把开门的钥匙,告诉当前处在一个崭新时代门坎上的人类,怎么样去打开前面的门,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有的人以为,自从爱因斯坦逝世之后,似乎人类在物理学的理论上就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或突破。而对量子力学的探讨和研究,也基本上离不开集体式的做一些科学试验,来印证早在20世纪就发现的一些理论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其中最大的难处,就在于就目前人类科学发展的水平而言,有不少进一步提供试验用的仪器设备还制作不出来。如果科学家只把眼睛盯在看得见的物质层面,那就会像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会成为一个走路一拐一拐的瘸子。人若连正常走路的速度都赶不上,就更不必提什么腾飞起来的事了。

因此,若不改变思考的门路和方法,哪怕化再多的钱财和精力,都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于前功尽废都是难以避免的事情。由此,对于人类是否该建造速度更快的高能对撞机,去发掘出更多比“上帝的粒子”更上一层楼的东西,即使现在那群最著名的科学家们,其看法也不尽一致。

可见对量子力学的认识、研究和探讨,并非一路循着眼睛看得见的有形物质,或顺着微了再微的“粒子”走下去才是正路。当人类历史已经走进了意识和实体相结合的时代,偏离提高人类现状之意识智慧的水平,一味寄托于大量投放实验的人力、物力的想法和做法,不见得是明智之举。

从孔明的锦囊妙计,看“量子”为什么既烦人、又迷人?

(三)

另一方面,一向以来对宗教信仰感兴趣的人,特别是那些持有所谓“预定论”的宗教人士,相信自己对上帝的认识,对圣经的理解绝对是不会错的。

过去持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当人类一进入量子的时代,在信仰上对上帝、圣经的认识,就到了一个必须“升级”的时刻。

打个比方,就像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数千年来一直活在第一到第六天之中,那是上帝亲自“上班”的日子。但现在已经进入第七天,是上帝“换班”而人被派上用场的日子了。一切就都变得不一样了,这就好像量子力学接替了传统经典力学的位置一样。

不管你现在有着什么样的宗教信仰,若看不到这一点的话,就将像瞎子一样,怎么能顺着新时代的潮流,在未来的日子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实际上,若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量子纠缠无非告诉人,如果你要信就要真信,并且要明白自己到底在信些什么,才能得到心想事成的结果;反之,抱着不信或半信半疑的念头,如何能与上帝真正连线?结局可想而知,只能得到相对不理想的报应,而不能怨到上帝或任何人的头上去。

这正是量子纠缠所带给人的迷惑。所谓的量子时代,就是虚实相间的时代。意识与物质交替互动地变来变去,一切都无非在为人洗脑:改换朝代了,若你的头上还挂着大清王朝的辫子,小心“革命军”见了就会把它割下来。

不错,每个人的面前,都还有个留辫子或割辫子的选择。虽然眼前的辫子还不会要了人的命,但却牵连到在接下来的日子,人到底该怎么过,值得深思。

从孔明的锦囊妙计,看“量子”为什么既烦人、又迷人?

瘟疫之源 – 仰望天外的天

    面对来势汹汹的瘟疫,大众的脑袋似乎完全“科学化”了,一致盯着显微镜下的病毒辨其真身,以达到消灭防御的目的。

   要认识一个人,观察他的长相,和他的起居、饮食、衣着等等固然重要,这是从他肉身去了解。而更必要的是要了解他的性格、感情、智商,只有认识了他的内在,才能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若是坏人,即使衣着华美也得远离他,免受其害,

对于这次的瘟疫,人们后来似乎找到了源头,多半是因为吃了野生动物,尤其可能为蝙蝠,记得《圣经》里 神也吩咐不可吃蝙蝠,来看看吧:

【利11:13】“雀鸟中你们当以为可憎、不可吃的乃是:雕、狗头雕、红头雕、

【利11:14】鹞鹰、小鹰与其类;

【利11:15】乌鸦与其类;

【利11:16】鸵鸟、夜鹰、鱼鹰、鹰与其类;

【利11:17】鸮鸟、鸬鹚、猫头鹰、

【利11:18】角鸱、鹈鹕、秃雕、

【利11:19】鹳、鹭鸶与其类;戴鵀与蝙蝠。

【利11:20】凡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你们都当以为可憎。”

当然,我们可能有许多理由相信这些事物有特定的属灵含义。这也是我相信的。不过史公对《圣经》的解释也提到,不重字义的人在灵界是秃头的。而且说到,圣言的大能在于字义!

既然蝙蝠带有许多种致命的病毒,不吃也罢了。不只如此,史公著作中多次提到“野兽”代表“恶欲或邪恶的情感”。而蝙蝠倒也喜欢昼伏夜出,如同魔鬼喜欢黑暗远离光明。这样的对应引人深思。如今的世人是否也是“不喜欢真理倒喜欢不义”呢?

【约3:19】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

瘟疫之灾本身令人肉体和精神都受到重创,而瘟疫背后隐藏着的邪灵却驱使着人的不良爱欲,处心积虑引人之灵魂进入永死。看看《天堂与地狱》(n.488)的一段描述便可知一二:

“喜欢吃喝玩乐、纵欲享受,以之为最大乐趣的人,进入灵界以后,喜欢粪便、茅坑之类的地方,以之为乐。因为这些快乐乃是属灵的污秽。他们躲避洁净的地方,因为觉得乏味。

  喜欢纵欲淫乱的人,在肮脏污秽的妓院虚度光阴。他们喜欢这些地方,躲避圣洁的家庭。因为一靠近圣洁的家庭,他们就感到晕厥。其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破坏婚姻。

  喜欢报复,性格野蛮残忍的人,喜欢停尸房之类的地方,也呆在类似的地狱之中。其他的人,遭遇各不相同。

所以瘟疫的源头:无论源头是不是蝙蝠,人为着贪心乱食野味的缘故,使人类极易受到病毒的侵袭,灵性恨恶光明,与魔鬼为伍,里外受敌。外有病毒肆虐,内有邪灵蜂拥而出,才导致肉身死亡,而若是人们的灵魂也进入了地狱,哀鸿遍野的光景又该是何等的凄惨呢!


“末日”有感 – 杨道泓

灰硫*百年离乱先,主来同在复见天。

心怀末日恐无边,哪知天堂似人间?

*史威登堡著作中,依据属灵对应,“炉灰”表“恶欲所产生的虚假”,“硫磺”表“私爱与爱世界而来的贪欲”。)

提到末日,人们往往觉得是个遥远的话题,而它伴随的恐惧却是这么的真实。末日所带来的灭亡感,不只存在于《圣经》,亦或是些古老的文明如玛雅预言等等,人们对末日的兴趣或研究往往孜孜不倦,而又难免忧心忡忡,患得患失。

就连我们日常的生活,别有用心的政客也都会利用这种末日灭亡感来操纵民意。远的不说,近来台湾地区的大选即是如此,刨去韩国瑜抛下高雄市政竞选省长的正当性、国民党自身的分裂、失去年轻选民的青睐等诸多因素外,蔡英文政府一手炮制“芒果干”(亡国感)或许才是真正萦绕不去的罪魁,借助中美博弈的国际局势,向民众兜售灭亡的恐惧感,使得“国家”的“末日”这一恐惧牢牢占据了台湾民众的内心,掩盖了蔡当局在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表现的无能与治理贪腐的无当。而从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的民进党大败(22个县市席位中只占6席,惨败于国民党)到日前蔡英文的高票当选,前后不过才短短一年时间,民进党此次的竞选策略可见一斑。“末日”未现,反观是鼓吹“末日”所展现的力量,不由得让人吃了一惊。

而对基督徒来说,“末日”亦是难以逃避的话题。在《马太福音》第24章,主耶稣说:“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太2429

若照字义理解这段话,必以为到末时,即“最后的审判”时,这些事都要照文字所描述的实现——日头月亮变为黑暗,头将要变黑,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主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圣经》其它处各处所预言的也要如期应验,比如整个有形的世界将要毁灭,然后一个新天新地出现。

若照此理解,物质世界的毁灭所带来的恐惧势必难以消除,始终萦绕在基督徒的心中的是:等待主的来临,也意味着等待一切物质世界的毁灭。如此,若说心中没有忧惧,恐怕也是假的。

那么我们能否换一种思路理解呢?毕竟,“末日”并不是预言的终结,相反是一个新的开始。人们对于末日的恐惧,往往非末日本身,或许更多的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更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天堂非肉眼可见,也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而在我们的心里,难道不是么?我们心中除去恶意、奸淫、偷盗与谎言,行为与悔改的心相称,岂不美善?主所言的末日不就是谈及时代的终结、教会的末期,预言了教会在爱心与信心上将要经历的变化么?正因如此,天堂也许并不仅是我们死后去到的一个地方,而是人内在的状态,于这状态中,有良善与真理,而无邪恶与虚假,而相对应的,于天堂中,也才能人人互享,人人所成,人人皆有。

无论你心中有没有“末日”,又或者“末日”是怎样的。除去恐惧的心,避开邪恶,活出美善,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这或许正是“主再来”之义。

曾被扫地出门的“雪”,怎么又活了过来?

庆雪

费玉清演唱的招牌经典老歌一一《一剪梅》,沁透了多少人的心。这首歌的歌词说道: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

它道尽了雪的内涵,以洁白纯净的气质,衬托出如寒梅傲立于茫茫天地之中,顶天立地坚强不屈的人格。

在汉字简化改革之初,“雪”字本来是被简化成“彐”的,也就是将上面的部首拿掉,只留下面的部分,即用“扫帚”的“帚”字上头的部首,但后来却停用了。

要知道,雪本身的部首是“雨”,带出雪是水的三态最佳的结合。气态的雪花可在空中飘荡,固态的雪块随手可抓,液态的雪水溶化時随地可见。这样,雪既有水气的清细,又有冰的影子,随风而动还带有水的动感。

想想,连小孩子都喜欢玩雪人,怎么舍得把雪人身上的雪给扫掉呢?可见,雪是有神奇人性的,雪花呈六角形,而数字6恰好是人的数字。

难怪“雪“字即使曾经被简化成了“彐“,但最后还是死里复活地恢复了它的原状。一度被扫地出门的“雪”,最后依然像寒梅一样傲立不倒。

也许上帝在欣赏自己的创造时,一定对雪有所偏爱。首先,雪花的形态不像雨滴那样简单,也不像冰雹那样粗犷。如果你看过显微镜下的雪,就一定知道,每一片雪花都不重复,各个都是经过精心雕琢的,既精致又独特,让人不得不赞叹造物主的奇妙。当亿万片雪花集合在一起时,又能赋予大地雄伟壮观之美,让北国风光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

上帝创造雪花之时,也一定给雪赋予了女性的特质,它温柔绵软,呵护着在雪地中随意嬉笑滾打的孩子们。有雪的地方,就有童真,就有孩子们的笑声。细心的人一定会感知到,雪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他喜欢听孩子们的笑声,所以乘着雪橇而来的圣诞老人是小孩的最爱。

在实际功用上,雪从天而降,无声无息,预示着瑞雪兆丰年,也为大地在寒冬里进行保温。等大地回暖后,再慢慢消融,滋润大地,丝毫不留痕迹,始终静默无语,我们做人做事是否也应如此呢?

我们说一个人思想通透,智慧超群,喜欢用“冰雪聪明”来形容。不过看起来,冰过于凌厉,缺少感情,只可用来形容属灵思维,属于认识层面的聪明;而雪则柔软得多,赋有人性,满有爱的成份,可以用来形容智慧和属天的聪明。

细细想来,也许是因为雪拥有那绝美特殊的六角内在,象征着人的内在,所以雪虽然本质也如冰一般纯洁无瑕,但却因着爱,隐去了冰的过于通透,让人可以亲近。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那么这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冰至纯则无情,雪至纯却温存呢?

这么说来,从雪的特性,是否也可以看到上帝既有丰富的真理万般通透,也有完全的爱让人亲近?正如全能的主因着爱我们降卑为人来拯救我们。

记得在一个论坛里,一位坛友说:不要觉得我们能完全认识神,神是如此全能,祂创造宇宙,比我们厉害多了,祂不会跟我们这个层次的人类有交集的。

笔者当时的回复是:神一定愿意跟我们有来往,愿意跟我们在一起,因为祂爱我们。

是的,因着爱,祂创造万有。因着爱,祂用美仑美奂妆点万物。因着爱,祂以无形介入在有形之中。更是因着爱,即使在数九寒冬的时候,也能降下洁白柔软的雪花,带给我们别样的荣美!

下次下雪的时候,你会因此涌溢出向上天感恩的激情吗?

生命树下他、你、我!

近来看到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对西方宗教的评论,简单说来他的观点就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所谓西方宗教,是人类千年纷争,无休止的战乱的根源!张维为的描述是无中生有的抹黑吗?不,他说的都有事实依据。

张维为的观点代表了中国的主流社会对西方宗教的看法,他们看到更多的是纷争、不和、阴谋、颠覆,甚至战争和杀戮,而不是其中的生命真理和永恒价值。可以想象,当这样的认识为主导时,人们必然会觉得宗教的事千万沾不得,否则就会麻烦上身,永无宁日。当海外基督教试图向中国大陆传播“福音”时,中国大多民众和当政者的感觉是什么呢?他们可能会视为“祸音”,是西方反华势力瓦解民心,制造纷争,颠覆政权,进而肢解中国的阴谋和伎俩。

这样的看法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有道理,当今世上各宗教间对待彼此的态度与行为就是明证!

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之间彼此势同水火,伊斯兰教内部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杀伐不断;基督新教和天主教间的责难攻击,基督新教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彼此不能认同,更难以合作。

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尤其是人类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人间不断的纷争吗?世上这些信仰存在的意义,难道就是制造人间祸乱吗?上帝喜欢看见这样不和的局面吗?

答案很简单:决非如此!上帝是爱,是仁慈和良善,祂决不愿看到人类如此的光景。

这里面显然出了问题。问题在哪里呢?

今天想就此话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唯我独尊非正道

宗教信仰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当然是在关乎生死的问题上,建立对生命的正见,指导正确的行为,为身后的生命归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进入永久的光明。

世上能历经数千年而长存的宗教,都不可能是人臆造的,而必然与超自然的上帝有关。但是不同的民族,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中走来,逐渐发展出不同的社会结构和心性特征。相应地,人们对于超自然存在的理解,敬畏崇拜的态度与表达方法都不可能一致,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宗教以及教义。不管这些宗教差别如何巨大,只要其中的人们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以及祂的引导,并虔诚、忠实地照着上帝放在心中的良心良知做人,处事,他都是顺应上帝的呼召和法则在走生命之路。

世上众多宗教间的争吵、纷争、敌视、甚至征战,有多种深层原因,但我认为唯我独尊的思维定势是一个重大因素。这唯我独尊的思维来自哪里呢?依在下的浅见,第一,来自人类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住在哪里,那里就是我们的世界中心,因为我们的活动都是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核心的。人们在种种事务上以我为中心思考并行动,这虽是自然朴素、合情合理的人心人性,但在灵性的层面上,其根源却是我欲。第二,是信仰者质朴,热烈的宗教感情的扭曲呈现。信仰的珍贵价值,是信仰者用心灵感悟,用生命体验出来的。他经历越深,就越感到“主”的美好,生命真理妙不可言,常常喜出望外,甚至大喜若狂,进而认定自己的信仰是最好的。事实上,每个宗教都携带着人的成分,有着群体性思维定式的标记,人们常以为这种有群体特点的认知就代表整体性的高度,于是难免以偏盖全,在思想,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唯我独尊。第三,是人们普遍存在的思维惰性。在面对诸如今生价值和意义、身后的生命去向等问题时,虽然很多人愿意用心去探讨、追求,但更多的人却囿于思维惯性,无意独立、深入思考。对社会上所谓的“主流价值观”,或“主流信仰”,很少有人愿意去质疑它,反思它。这样的结果是,一旦某个主流信念形成大势,即使其中掺有谬误,大家也宁可信从而不会质疑。第四,是由于人们对造物主与人的关系,灵界与物界的关系,今生与来生的关系,或者缺乏清楚,正确的认识或者根本无知,也缺乏知的兴趣,更不要说真知灼见了。因为缺乏真知识,就给形形色色的臆造、传说、谬论留下空间。一旦臆想和猜测融进了文化和历史,占据了真理的位置,人心就很难不被误导。

事实上,人的邪恶是没有底线的。世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人们可以把邪恶美化成良善,把谬误诠释成真理,把它掺合到有真正真理在内的“正统理念”中灌输给人,久而久之形成固定的观念,于是无人愿意也不可能去挑战。要知道,小的谬误很容易遭到质疑,也容易被发现,被拒绝。但如果谬误附着在真理上,其附着的真理体量越大,这谬误就越难被发觉,人们质疑的可能性就越小,流毒人间就越广泛,危害也就越深远。借用一个著名评论人简单直白的说法:大部分民众不懂事,非理性,愚蠢而且很好骗,可以简单的把他们哄骗到错误的方向。一个当今最生动的例子就是英国脱欧,由少数既得利益者诱骗民众去:Turkey Voting for Christmas! 也就是中国人的俗话: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唯我独尊的心性和思维,灵性上反映的是来自地狱的我欲和物欲:人被我欲主导,才一步步发展出唯我独尊的态度,并经一代又一代的“名导师”,“大学者”,“掌权者”,或者“权威会议”的确认,进而成为牢不可破的信仰根基,不质疑,不得挑战,必须无条件遵从。而这样的思维发展过程又裹挟着人们的物欲:个人的追求,宗派的利益,集团的福祉,民族的团结,政权的稳固等等。各层次,各方面,形形色色的利益捆绑,使得人间发展出来各式各样唯我独尊的信仰体系,这样的结果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初衷相距何止天渊。

每个宗教都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把教义正确看成第一要义,而信仰的核心  仁爱  却处于屈从的地位,甚至置诸脑后。这和社会政治领域里把自由民主的教义看成首要之事,绝对真理;而原本应该位于核心的人民大众的福祉,人间的和平进步却被迫屈从,是一样的逻辑。

传统信仰者的说法是,只有信我们的神(其实是教义)才能上天堂,这态度显示的不只是傲慢,也缺乏自省,甚至是有意无意的误导。因为我们见到世上有许多所谓有信仰的人  这在不同宗教里都有  他们虽然表面上很和蔼、善良,但心性深处却充满了邪恶。他们排斥异己,报复与自己不和的人,甚至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干着丧天良的坏事,这样的人如果上天堂,那麽天堂就不再是天堂。史威登堡(史公)著作里明确的讲述了这些人的结局:他们在地狱里!不仅他们,一些著名的宗教领袖也在地狱里。你能说他们不信神吗?肯定不是的。这显示出“仅仅因信称义”是荒谬的,只有信心而没有良善之人,无法在天堂找到位置。他们到了哪里,哪里就失去祥和。

教义纷纭探源流

在史公《道》这本书的第15章5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讲述上古时期上帝的圣经存在并被变样传播的过程:

众多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信仰与习俗,源自古圣经并由此传出。例如,从迦南地和亚细亚各地传至希腊,再由希腊传至意大利;经埃塞俄比亚和埃及传到非洲各国。然而希腊人则利用对应的知识创作出神话,并将上帝的属性赋予诸多神明,他们称为至高的那位朱庇特主神(Jove),就是源自耶和华(Jehovah)。

再看中华文化。中文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根据一些中文字的象形与会意,完整的组织起创世纪前11章的故事,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始祖们,持有关于上帝创世、造人的神圣信息,但不完整。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事关生死的问题上,“圣人”,“先贤”,“大儒”,“智者”们相继宣讲自己的学说、理念、感悟。由于他们的崇高地位,后人基本上普遍接受,从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越来越浅,导致今天中国人有宗教无信仰的整体特征:实用世俗物化短浅。

再比如“太阳”!古教会的人懂得,上帝的真理之光和圣爱之热,在神性天堂里彰显为一轮太阳。于是当他们祈祷的时候,他们的习惯是转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却丝毫无关物质太阳本身。然而,当他们的后代丢失了这些信念,以及其他含有对应和灵性意义的认知时,他们开始崇拜太阳和月亮本身。这种崇拜传播到许多国家,以至于他们给太阳和月亮建庙宇、做奉献,这竟然成了信仰的核心。圣经中讲述的“崇拜太阳和月亮”,实际上指的是对自己和世界的崇拜(即我欲和物欲),这与属天之爱和属灵之爱是对立的。就像摩西所说:

“又恐怕你向天举目观看,见耶和华你的上帝为天下万民所摆列的日、月、星,就是天上的万象,自己便被勾引敬拜侍奉它。”申命记4:19。

当人们不再相信教会的宗教仪式中有任何内在的意义时,人们就把传统的崇拜变成了这样的偶像崇拜,只剩下了外在的、形式的信仰。

我们有理由认为,由于世上各民族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和信仰中都必然留存有上帝的印记。世上各民族信仰的发生发展历程,都有一些神圣的元素,但是也掺杂了许多谬误。

每个宗教都有自身发展的逻辑,和民族、文化、历史土壤,这不仅仅是上帝允许的,也必有祂的美意在其中。不承认或不接受各民族的信仰体系沿着自己的历史文化轨迹发展,既不合逻辑,也不合天道与天理、人心和人性,这不会是上帝的爱和意志。

简单举一些史公对此问题的教导:“在每一种教义中,都有一些人是得救的。”(AC3993:12)。“凡有良心的人都能得救。”(AC 5145:5)。“每一种宗教的人们都有机会获救”(SD 5734:2)。尤其在《天堂与地狱》一书中指出“人若明白是什么构成天堂,便可知非基督徒也可能和基督徒一样得救。因为天堂在人心里,心有天堂的人便归入天堂。心中的天堂乃是承认上帝,乐意接受上帝的引导。凡宗教信仰,皆以承认上帝为起始和根本,不承认上帝的信仰,算不上信仰。任何信仰皆注重敬拜上帝,讲究如何敬拜上帝以获得祂的悦纳。人心若专注于此,乐得如此,就得蒙上帝的引导。”(HH319)

史公在《圣经的字义与灵义》一书17章中说:“上帝就是天堂,上帝也是教会。宣读圣经并认识上帝的教会如同人里面的心和肺,身体所有其他器官和肢体因心肺这两个生命之源而得存活、维持生命。无论世上哪种宗教,只要敬奉独一上帝,就构成这个巨人—即天堂和教会—的器官和肢体,从而维持存活和生命。经由圣经在教会中的存在—即使那里人数较少—其他人也可以得到经由天堂而来的上帝的生命,就像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肢体从心肺获取生命一样。”

偶像崇拜辨表里

在一些信徒那里,批评偶像崇拜似乎已经成为了“正统”和“传统”,而这样的批评还能引经据典。但我们可否听听不同的声音,换个角度想一想?

有些宗教人士在敬拜的时候,他们面前可能有一尊像,如佛像。但是你知道他们也在祷告吗,他们祷告的时候心思意念在哪里?难道就聚精会神在那尊木头或石头雕成的偶像上吗?依据考察的事实和丰富的文献解释,我们知道不是这样的。他们心中意念的焦点和我们祷告时在本质上有很大的相似。

反躬自问一下:当我们在祷告的时候,我们的心思意念在哪里?在上帝那里吗,还是在求告上帝给我们成就的事情里?如我们祷告求上帝保佑我们买到一所价廉物美的房子,当我们的心思全然是房子时,那和拜偶像有多大的区别呢?

如果我们用心考察,会发现每个宗教的人们都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有些信仰者是真信、深信,用良善的生命践行信仰。但也有许多信仰者虽然热爱并执着于自己的信仰,却不愿用自由意志,或者用心去探索,用头脑去思维,他们喜欢人云亦云,跟随主流的教义。还有更多的所谓信仰者,他们其实信的很浅,或者是被利益驱使,物欲诱惑,困境所迫才走到信仰之门的。这不同层次的“信仰者”在敬拜时的心性,态度,以及灵性状态会有很大的区别。真正有根基的信仰者,对于信仰的认识会有相当的深度,他们的敬拜心态,目标或内容都不会是那个无生命的雕像。

我们常常喜欢指指点点,根据对圣经的非常浅表的理解来判断他人。而且,许多批评者都是人云亦云,并没有认真,客观的态度。请注意,从属灵的意义上看:破坏或批评一个信徒的宗教信仰,就是违背诫命中有关偷窃和谋杀的属灵意义。盲目批评他人的信仰,既不负责任,也是逃避责任。我们所认识的上帝,对毁灭偶像崇拜者,或让我们去毁灭偶像崇拜者并不感兴趣。上帝感兴趣的是,我们除去自己生活中,以及心中崇拜的偶像。这才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这些宗教信仰和习俗,使这些信徒有可能与上帝建立联系,并最终使他们走上通向天堂的道路。

史公神学有真知

史威登堡的著作从总体上来看,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系统。

首先,这里的基本态度是,对待世上不同宗教的态度是和而不同,这和中华文化的基本哲学原则是一致的。和而不同就是说,我和你不一样,但是我尊重你,我不会因为你的不同而指责你。但世上许多宗教的一个最常见态度则是,同而不和!即使是同一个宗教内部也是彼此指责,说教义错误,仪轨错误等等。这样的态度和行为,是人间纷争,争斗,仇恨的重要根源。

新教会的教导要求摈弃这样的错误思维和心性。因为如此思维和心性的根源绝非来自上帝,而是出自地狱。

史公著作的另一个要义是:当人深入学习后就会发现,教导要对不同宗教宽容其实是有真理为后盾的,这个真理就是:人们会逐步真正认识到,这个宇宙间只有一位真神,那就是耶稣基督,祂是唯一的创造主,祂曾经为了拯救人类而来到世上,在十字架上完成最后的试探,祂在世上经历了无法想象的艰难试探,并一一战而胜之,从而打通人们心性中各个层级上,通向天堂的所有障碍。所以救恩唯独来自祂,走向天堂的路径是祂开启,指引,一路呵护的。

但是这样的认识,与容纳、善待其他宗教没有冲突,因为上帝的天堂并非处处绝对一致的,而有着不同的层级。每一层级内,从中心到边缘又有无穷量等的差异。这样的天堂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人们对于上帝的本质,祂的天堂,祂创造的万物有真正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落实在今生的生活之中,那么这样的人身后就会达到离上帝更近,智慧更高的天堂,具有更大的爱心和慈悲。那些在生前没有接触、学习、掌握纯正真理的人,如果按照自己信仰体系的良善教导,诚恳做事,良善为人,他身后也会有机会得到进一步的教导,纠正不正确的信念,然后进入天堂。他在天堂的位置,符合他生前具备的良善、仁爱以及真理融入他生命的程度。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运行在上帝的神性秩序里,按照层级的顺序发展。例如,天堂有三层,人的心性分内外,各自都有由低到高的三个层级。。。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层级广泛存在,这里略过。

事物的发展,人心性的成熟也都遵循由低到高,由浅至深的层级进行。从这点出发,我们就能领悟到,上帝的启示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人对启示的认识也关联着认知水平和社会环境。两千年前的人们能接受圣经的字义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不能指望那时的人们理解其灵义。所以上帝并未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启示祂话语的深层灵义。然而当人们以为圣经只有字义,没有灵义,或者以为字义等同于灵义,坚持依据字面的表达推解启示的本意,就掉入僵化解经的陷阱,误入迷途而无法自拔。至此,揭开圣经灵意,揭示上帝与天堂、天使、人类以及世间万物关系的时间就到了,于是有了史威登堡奉召执行的使命。

承真启暗新教会

人类数千年间由于宗教纷争造成的冲突,仇恨与杀戮,上帝看的一清二楚。祂造的人类是天堂的苗裔,是源源不断地天使候选人。上天堂成天使只需要两个最核心资质:爱主和爱人。祂盼望人间祥和,不同文化,信仰的人们都能和睦相处,但迄今为止人间信仰纷争最主要的根源,还是源于人们对于上帝以及祂的圣经话语的误解。鉴于人类的如此光景,上帝差派史威登堡出入灵界27年,向世人详细,全面地介绍上帝、天堂、整个灵界、以及地狱的真相,目的是使人们在切实了解真相的基础上,明白自己的处境,和今生当有的作为。于是新教会与传统教会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对待不同信仰的态度。

新教会以史威登堡对圣经真理的深层揭示为教义基础,盼望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既珍惜维护自己的理念,又理解包容其他宗教的信念及善行,并落实在言行举止上。这不仅事关我们的信仰核心,也是上帝委托史威登堡宣扬真理,驱除迷误,回归人间正道的大事。

新教会为甚麽不像传统教会那样唯我独尊呢?这是因为对生命本相,神圣真理的深层理解,从而明白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唯我独尊。换一个角度说,唯我独尊的关键原因就是不明白,就是对真理一知半解,对今生和来生的来龙去脉模糊不清。

举一个例子:有些信徒批评其他宗教时,常说他们有邪灵作祟。其实世上每个人身边都有两个邪灵,两个天使相伴。人若认识上帝,追求真理,心性良善,他的灵性就会开启,天使在他身上就有更多着力点,有更多的机会保护、引导、提升他。邪灵在他里面就难有机会作祟。但人若不认识或拒绝接受上帝,厌恶真理,反感良善,他的灵性就会关闭。此时天使即使想帮他,却无着力之处,难以影响他。而他身边的邪灵有着与他相似的不良心性,臭气相投,牠们此时倒能上下其手,绊他跌倒,诱他沉沦,于是他常遇险境,屡遭危难。

看来,人是否被邪灵诱骗,与他是否认识上帝,是否接受上帝的道,能否打开灵性,接受天使的引导有关。无论身处何等宗教,人都有被邪灵骚扰的可能。在正道的指引下,走正路,明真理的机会更多,走弯路的机会较少,被邪灵挟持的机会也就相对少很多。

读了史公的著作后,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心性态度?是应该更包容、更宽广、更谦卑、更有爱心,最最起码也不能给人间添乱?还是仍然坚持唯我独尊的态度,以为有真理在手,我就高人一等!坚持排斥、贬低、打击异己的作为?如果是后者,那麽实际上就是没有读懂。如果已经读懂了,却还是纠正不了,那就是属灵心性并未开通,还在我欲和物欲的黑暗中自以为是。学了这珍贵的道理,就应该明白生命的真相,显示出更新的心性。

按照史威登堡神学建立的新教会,与传统教会的重大区别就是理解差异,尊重包容不同信念。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他们不会因为信的与我们不同就要下地狱,只要今生坚持良善的生命,对真理的追求,他们也会上天堂,只是掌握的智慧深浅,到达的层次高低,与上帝的亲近程度不同而已。

结束语

如今人间的信仰正遭遇巨大的危机:宗教与人性缺陷,人间纠纷、政治利益、国际冲突、甚至种族歧视纠缠在一起。当某些优势的宗教,掌权的信徒以信仰的名义,居高临下的态度,攻击、压制、诋毁“异教”群体或国家时,“信仰”就沦为政治的奴隶,利益的打手。上帝的爱被玷污篡改扭曲了。新教会的信徒在这样严酷的政治和宗教环境中,应该当仁不让,坚持包容谦卑的心态,善待异己,让更多的人认识,并悦纳史公传扬的属天真理。使更多的“天堂苗裔”不迷失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今生的目的和价值

迈克尔·D·格拉迪什牧师

迂夫 译

经文:列王纪上3:5-15; 马太福音6:25-34;天堂与地狱304

在圣经的字面意义上,我们看到一些有趣的例子,显示人们在观看、倾听、触摸、品尝、嗅闻某些事物,或作某些事时,都能够被人看见、听到、觉察出、品尝或闻到。当然,这些例子每一个都有重要的属灵含义,或者说是属灵道理。例如,观看与理解对应,倾听对应于服从。但是肉体感官的能力,以及总体上物质生命的重要性,也是这些故事表达的要点。

我们今天的话题有关物质生命:为什么世上的感官体验会成为我们属灵生命的重要基础?为什么我们应该重视和珍惜它?以及我们如何既充分又恰当的运用它,即使当时的情况似乎很绝望或险恶。

列王纪上第3章和马太福音第6章中的教导是相似的,因为它们重视并阐明这样一条原则:当我们首先转向主,向祂祈求属天事物时,祂也会在物质层面上供应我们 – 也许并非件件都是我们所期盼的,但却都是属天生命所需要的,即使我们还活在世上。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些初步的观念:为什么我们必须先出生在这个世上,而不是直接出生于天堂 – 相应地,为什么天使不是被造成与人类不同的种类,而是所有人的生命都要像我们一样从尘世开始。

把许多信息概括和浓缩起来描述:在创造生命,或者更确切地说,创造生命的形式时,上帝的作为总是从爱和智慧的最高阶、最精准的本源开始,一直降临到最低层、最惰性的物质层面,从而祂创造的万物能够以确定的、稳固的形式存在,在时间和空间里以独特的身份显现。我们可以把这与我们自己的作品相比较,它们开始于抽象的愿望或想法,然后用某种物质具体地表达出来,如一双鞋、一支铅笔或一台冰箱。但是一旦被制造出来,这些东西就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或者被用于各种用途。

于是在人类的生命中,上帝创造了物质材料,作为构成我们身体和大脑的基础;祂提供了遗传密码,把人类的结构整合起来。当所有这些都完成后,祂又赐予我们意志和认知的能力,这样我们就似乎是自己在行事,决定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特别是我们将如何回应祂。

但事情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的身体是由物质材料组成的,相应地,我们的头脑需要运行在一个物质环境中。如果没有面对外在的艰实、明确、有限的物质世界,我们就永远不需要做出任何选择或承担任何后果,我们也就永远不会成长或改变。结果我们就永远不会发展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要知道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本体的爱与智慧的延伸。

但是,当我们切实经历外部艰实、明确、有限的物质世界时,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我们头脑中的有机物质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记忆。这些记忆,就像习惯一样,永远成为我们的一部分,限定我们,使我们有别于他人。这样就建立起一个意识层面,在身后的生命中永远侍应我们。当然,那些记忆,那个基础,一旦奠定了,就永远不会改变。而身后的生命状态如何延续,是建立在我们这一生所做决定的基础上的。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面临着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见和不可见的后果,这些后果将在永恒里发挥效应。我们读了什么书,看了哪些电影,听了啥样的音乐或对话:所有这些印象(对,准确地说正是“印象”)都存储在我们的记忆库中,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无论它们是好是坏,都带着某种感情被收纳进来,从而参与影响我们的性格。

此外,我们的言谈举止,无论当时只有我们自己还是有别人在场,都会形成印象被我们永远携带着,即使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当然,我们无法控制别人根据我们的言谈举止产生的情感和感觉,但是稍微用一点理性思考,以及用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可以对此做出很好地预见。

数千年前,在我们所称的古教会中,人们非常谨慎、认真地判断周围人的状况 – 不是以任何不明智的方式评判他们,而是找出他们的长处和弱点,以便对他们有益有用。在如今以贬义来看,我们称之为贴标签、偏见或歧视。但对当时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支持鼓励的过程。

当我们为少数特殊群体提供诸如“残疾人专用”或“反歧视行动”的立法时,我们做的就是同样的事情。关键是,如果我们能看到个人或群体有特定的需要,而我们能够满足这需求或提供相应支持,那么我们都会从中受益。受助者从我们获得美好的体验,而助人又使我们自己有良好的历练。这些作为是在建造永恒里的生命基础。

不过我们务必谨慎,因为人们大多不喜欢被告知该做什么,并且,大多数人也不喜欢依赖他人。此外,生命的原义不仅仅是今生的祝福,更是在永恒里的祝福。因此,当我们意欲帮助自己和他人获得良好的生命体验时,我们需要学习像古教会的人们那样思考,利用赐予我们的时间和资源,去提高我们之间爱和智慧的品质,而不仅仅是促进身体健康、食物丰美、服饰充裕和住所舒适。

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这世上的收获之一就是领悟力。我们学会安排轻重缓急。我们活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多,获得的领悟就越精准。有朝一日,当人自身面临危机时 – 无论是自己招致的还是别人强加的 – 都可能不会有即使最微弱的念头意识到,解决危机的答案其实就在眼前,它以一种陌生的、意想不到的方式存在。这通常由另一个人提供,当后者的爱和才能得到培养时,他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如今眼前这位就是他准备来帮助的人。对此,我们需要时间去领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年后,我们就会越来越领悟到,世上的每一次经验都在预备我们,使我们能得到更深的领悟、更大的启迪和更高的成果。

有一本书“理性乐观主义者”对此提供了例证。在过去几百年里,几乎所有对地球末日和大灾难的预测 – 从人口过剩的威胁,到粮食能源等资源危机,以及全球变暖等,都出人意料地被新的科学发现所化解。就我们所知,即使人口呈指数增长,这些发现仍然扩展了生命的生存能力。人们可以在细节问题上争论不休,但事实是,我们生产的粮食和能源远远多过我们现在所需。供过于求实际上已经迫使价格下跌。在这些问题上,任何地方造成匮乏的唯一原因都是政治。

在其他技术领域,随着应用科学的进步,包括小型化和以简驭繁的能力,从现在几乎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的掌上设备中就可以看出。每一个设备都比70年前最初占据整座房屋的ENIAC机算机具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School of Medicine)的一位移民教授,在最近接受PBS采访时,解释了他如何研制出基本由折叠纸制成的实用显微镜。它的售价将低于一美元,即使在地球上最贫穷和最偏远的地区,人们也可以用于检测和治疗可怕的疾病。

这有什么意义呢?很明显,这个星球本身并没有产生新的元素,但是人们正在寻找新的方法来利用它们,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创造性思维也在相应增长,用于解决我们的问题。

在属灵之事上也同样如此:越多的人把爱和智慧的法则应用到这个世界的资源上,我们就越能为永生做更好的准备。正因如此,我们用越多的时间去如此实践,我们就会越坚定和有效 –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寿命在继续延长,以及为什么天堂自身的扩展永不会完满或结束,而总是在持续。

每一个以任何方式为人类福祉作出贡献的人,都会因觉识到人生能益用、有意义而受惠,进而他的灵性得到益养。当任何人以某种具体的、可觉察的方式得到惠助时,在他思想和情感深处的灵性生命都会乐享祝福。因此,施助者和受助者都在世上积累了阅历的库藏,用以在永恒里校准和确立其生命的轨迹。

但让我们思考一些艰难的例子,想到这些有时会让所有人都怀疑,这世上生命到底有何价值。如我们熟悉的,在养老院或特殊护理设施中那些极端软弱无力的人,那些被判刑要在恐怖的牢房里度过余生的罪犯,那些遭遇到极度虐待的人,更不用说那些因不当滥用而害了自己的人。有些人遭受着剧痛、迷乱、抑郁、精神疾病或显然陷在各式罪里不能自拔。对这些人来说,这世上生命的价值和目的又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仅仅从物质层面思考这些情况,就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我们甚至可能倾向于安乐死。但是如果我们从灵性意义上去思考,一个新的领悟就会聚焦成形。

首先,我们需要这世上的生命体验,以提供感官输入,从而我们每个人在一系列独特的境遇里,发展出独特的视角。无论我们富裕还是贫穷、健康或患病、完整或伤残,我们所收录的感官印象创建起一个记忆库,将在永恒里侍应我们 – 不是这些记忆限定我们,而是我们将依照记忆中的作为继续行事。

其次,尽管残疾增加了困难,但残疾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上生命的灵性价值,将我们的注意力专注在具体的困难上,并效法特定人物,他们的爱和智慧能帮助我们克服这些困难。而他人的残疾对于我们的价值,在于激发理解、同情和物质关怀,这通常意味着无私地花费时间或金钱,这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选择和修养。

当我们自己遭受虐待、迫害、犯罪、疾病、被剥夺等等的时候,情况不是也类似吗 – 这样说不是要我们轻视这一切,而是说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就能够放下自己的怨恨和愤怒,就能学会同情那些遭受过类似苦难的人,甚至在公共环境里为他们呼吁,争取关心和支持。终究,在帮助处于不幸的他人时,没有人能像亲身遭遇不幸后度过困境的人那样有效率。我们可以用我们的不幸经历来帮助别人度过难关。

不管我们有没有真做过令人发指之事,但是难道我们在内心没有如此意愿过吗?很显然,在这个世上我们生命的目的和价值就是改善,也就是在为时已晚之前进行改造和重生。诚然,一个人早逝,无论是死于意外还是刑罚,他仍然会在中间灵界恢复自由,从而能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做出与他相称的选择。但不幸的死亡,仍然会减少此人在世上实践新的、更良善的生命,以更新的态度获得世上新知识和经验的机会,并减少他从中获得益处,提升在永恒里的灵性生命的机会。

我们的教义的确说死刑是必要的,因为对丧命的恐惧是一个有助于维持世界秩序的因素。但这种恐惧无助于使人真正更新,而行刑当然也无助于事。它只是制约了精明或胆小的人。至于用自杀的方式结束各种痛苦,这只是邪灵迷乱人性的残忍骗局,因为当此人在灵界醒来时,导致这种行为的同样痛苦仍然存在于他的心性中,那时他就像生前一样仍需面对,但却不再有新的感官体验以收录变化并加以巩固。此外,自杀而死会给整个家庭和社区带来无法言状的悲痛,所以冷酷成性、癖好虐待的邪灵确实怂恿人们如此行。

今天我们首先简要地概括了主的运作 – 从最初的本源到所谓的“终端”,即世上的物质元素 – 到中介物,即被赋予自由和理性的人之心性,为使其能够在永生中与主结合。然后我们讨论了,在为永恒生命奠定基础方面,感官体验的重要性 – 从独特的、个人的世上经历中获得独特的、个人的生命。但是,你们有些人可能会问,那些没有多少感官体验就死去的孩子们将会如何?

我们知道主是慈悲的,而我们很残忍。史公著作告诉我们,死去的小孩子占如今全部进入天堂之人的三分之一。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没有机会在任何真正的邪恶中固化自己。此外,由于缺乏别人通过长寿而获得的经验,他们也没有在真正的良善中巩固自己,所以他们以纯真对待自己,比其他人更依赖别人的知识、洞察力和智慧。

当然,他们很快乐,感到充分自由,他们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沉迷于自我,并且非常乐于接受他人的引导。主赐下的生命礼物是这样的,人是接受者,但却觉得好像这就是他自己的。人接受祂的祝福,会觉得是自己的决定产生的结果。未尽天年的早夭,无论我们如何描述它,虽然肯定并非理想的人生结局,但都应看作是允许的。

总之,这个世上的生命,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机会。在世俗的物质层面上,我们常常感到约束和限制,但在灵性上,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于我们有益。让我们明智地利用它,并尽我们所能相互支持。

阿门。

本文视频讲述链接:

YouTube:https://youtu.be/9kcPc4d4Ep8

百度: https://pan.baidu.com/s/1AxfQq48HYz5mPZI2mXm1Ng

迈克尔·D·格拉迪什牧师是马里兰州米切尔维尔市,华盛顿新教会协会和学院的牧师,他和妻子维吉尼亚(蒂缅因)住在那里。他曾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赫斯特维尔、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加拿大多伦多的奥利维新教会、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卡尔加里新教会,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道森溪学会担任牧师。他是加拿大总教会的执行副主席,是美国东南部的地区牧师。

联系:mdgladish@gmail.com

必彰的天道-史威登堡(瑞登堡)与神的拨乱反正

刘广斌

20190310)

对于基督徒来说,瑞公的著作不仅新颖,而且与传统的基督教思维有很大的差别。于是不断有人对其发出各种质疑和批评,认为瑞登堡的著作是异端邪说,不认同瑞公所讲的圣经有灵义,说瑞公混肴视听,把人们的心性引离圣经真道,而关注于瑞公自己,等等。

我们所读所信的是真还是假,这是攸关生死的要命问题,所有相关的批评必然会激起思考,促使我们认真追究,尽可能地寻求答案或者合理的思路和立场。

我说说自己几年来结合圣经学习瑞公著作的体会。

大约7年前的一段时间里,我心里有一股强烈的冲动,迫切想寻找一些资料,了解此生结束后,我们到底去哪里,去的地方是个甚麽样子。虽然几乎所有身边的基督徒和牧者都告诫我说:圣经既然没有说,就是神不要我们为此担心,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探索。对此说法我不愿接受,既然我们信仰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身后我们去哪里,为甚麽去那里,那里是甚麽光景?是神真的不想让我们知道,还是没有到该告诉我们的时候,抑或人的认识有误?

终于,我找到了瑞公的著作之一:《天堂与地狱》。初读时,心中忐忑,为甚麽?因为被禁锢的思维作怪,怕是异端邪说。再读,多年淤积于心的许多疑惑找到了答案,甚慰甚喜。重读,云开雾散,心灵豁然开朗,恨不相逢十年前,从此爱不释手。

现在,回头看看我接触瑞公著作的时间,和当时的心态,可以说是恰逢其时。这,我不得不说,除了神的恩典,还是神的恩典。祂让我这个顽固的无神论者找到了祂,在信仰的路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又不失时机地把瑞公的著作介绍给我,让我这个干渴的心灵被甘霖浇灌!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你既然已经信神了,又常常读圣经,祷告与神交流,应该感觉到圣灵对你的浇灌,心灵充实才对呀,为甚麽还会感觉心灵干渴呢?信神这么多年来,我对于传统的教义,教会的教导,始终心存隔阂感,始终有各种各样的质疑,我信的很艰难。

当时你如果问我为甚麽这样,我回答不上来,读了瑞公的书后,才逐渐开始醒悟:因为传统的教义里面有许多谬误,我虽然不能清楚的分辨它们,但心里却很难认同。瑞公的书不但使我开始明白世上众多难理解的现象,也对人的心性有了明白的认识。

简单地说,瑞公的书我是越读越想读,越读越喜欢。人生太有限了,我时常懊悔:为甚麽我没有早十年,二十年看到瑞公的书?那样说不定我可以获得更全更深的领悟。可是转念又想到,若那时我真的看到了瑞公的著作,会不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答案是:很有可能!

因为那时的我,对圣经,对信仰的真谛理解十分浅薄,甚至对于信仰的追求都是十分随意,任性的。如果那时的我读到了瑞公的著作,我极有可能根本不会在意,与之擦肩而过,也许就永远失之交臂了!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我深陷正统,失去了开放的心灵,固步自封于传统的教义,墨守成规,吹毛求疵。如果那样,即使我接触到了瑞公的书,仍然会扬长而去。

现在我想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上帝差瑞登堡,向世人揭示圣经真层真理?

我们先看看约翰福音16章12和23节中主所说的话:“我还有很多话要对你们说,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换句话说,还有更多的“天国的奥秘” 需要说给世人,但那时人们理解不了。马太福音13章11节中,耶稣向12位门徒解释了一些神秘的事,但又说祂不能对大众这样做,因为他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很明显,还有很多东西要教导和解释,但是人类还没有做好准备,领受不了。

我们知道,耶稣在世的时代,人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还有宣讲和传播的能力都很有限。而属天的永恒真理是极为深刻,奥妙的,需要有众多领域的知识做基础,才能够多多少少有些理解,才能似懂非懂地讲述一二。因而在上帝降世,揭开新约圣经的封印,再过大约一千五百年后,人类的知识有了相当的积累,上帝才拣选合适的器皿,向世人揭示更深层次的真理。

大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到了1600年代,基督教陷入了越来越深的危机,神权深涉政治、战争和侵略征服,由国王和皇帝操纵,通常由非常腐败的神职人员领导,掌握着对人们的生杀大权,人类被谬误的教义引入灵性的沙漠。在这样的状态下,新教改革开始了,这必然招致罗马天主教的坚决反对与压制,从而开始了一场该信甚麽,不该信甚麽,谁对谁错的旷日持久的辩论。

这场辩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基督徒的心智,使得他们每当遇见稍微不同的东西时,在头脑里首先问到的就是:这是否符合我的教义?至于基督徒生命的深刻而简单的真理,爱神与爱人,却大多被置于次要的地位,甚至置诸脑后。

此外,一个被三位一体的教义模糊了的宇宙之主的形象,一个被有限的人类头脑误解或甚至曲解了的圣经内容,以及因此建立起的误导性的教义,对于当今唯物主义的盛行,对于每况愈下的人类灵性,甚至对于人类社会千年来的冲突,仇视和苦难,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这样的僵化思维熏陶下,主流宗派的神职人员(牧师,主教等)不合适担此重任,因为他们已经在教会的虚假神学方面受过熏陶,从而形成了封闭的心智。

上帝清楚人类的有限,清楚人类心性的缺陷,清楚向人类揭示圣经深层灵意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祂要在合适的历史节点上采取行动!

上帝召唤一位杰出的、受过高度教育的科学家。他不应该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和被僵化教义束缚的心智。他应该是一个非常细心的观察者,可以“跨越”两界 (物质界和灵界),并终其一生寻找关于人类灵魂和上帝本相的答案。

在当时的人类社会背景下,可以说以马内利·瑞登堡是应时而生。神令瑞登堡出入灵界27年,亲历亲闻无数见证,甚至经历无数试探,挑战与责难后,才终于将更深层次的属天真理公之于世。

作为服侍上帝,启示世人的工具,瑞登堡有甚麽特点呢?他是一个信徒,有教会的背景。瑞登堡从小在敬虔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他的父亲是神学教授,兼瑞典国家大教堂的主任牧师,后荣膺主教,同时晋升为贵族,并担任王室的专职牧师。与众不同且十分重要的是,瑞登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没有被僵化的教义束缚心智。

他是一个从年轻时就开始寻找真理的人。瑞登堡从小就有足够的机会和家人,以及神职人员就信仰和生活上的问题交流看法。在家里,一家人时常在就餐或聚会时谈论宗教话题。多年后,当他回忆儿时所受的宗教影响时,他写道: “我时常思想神、救恩、人类灵性上的痛苦等问题……”。

他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观察者和研究者。1699年才11岁的他,就凭着良好的知识积累,早早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就学。他虽然主修哲学,但他同时涉猎了其它许多领域,包括自然科学、数学和法律。他还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后来在研究和旅行的过程中又掌握了英语、荷兰语、法语和意大利语。

完成大学的正规教育以后,他到国外深造。涉及物理、天文和很多其它自然科学。他研究机械,学习制表、书籍装钉、雕刻等技艺。又学习镜片研磨的技术,后来又研究宇宙学、数学、解剖学、生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冶金学、矿物学、地质学、采矿工程学和化学。

虽然他沉浸在自然科学中,却始终遵循父亲的谆谆教诲: “务要敬神爱神,高于一切。没有敬畏神的心,所有训练、学习、研究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相当有害的。”

他能够以理性和物质的方式解释属灵真理。从1720年到1745年,他在宇宙学和人类灵魂的本质这两个方面,不断研究、写作并发表文章。现代科学已证实瑞登堡在宇宙学方面的诸多猜测。现代众多杰出学者提出的宇宙创造的理论,早已出现在瑞登堡的著作中。

瑞登堡认识到,以纯粹物质的观点解释宇宙不能让人信服,神才是宇宙万事万物背后的主宰和动力。

瑞登堡对扬名自我没有任何兴趣。他是一个谦卑的人。从瑞登堡蒙主召唤前的出身,成就,名誉和地位,人们十分清楚地看到,他没有必要而且确实不追求出名。自从蒙主呼召后,他离群索居,潜心探索灵界,记录灵界经历,行事为人十分低调,如此的大学者却是如此谦卑,根本就不是一个孜孜汲汲于名利的人。

瑞公许多著作都是他身后别人发表的,而他生前发表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匿名,直到他去世前4年,才发表少数几本署名著作,但都是出于客观情势不得已为之。他一生也没有组织,建立任何教会,或以任何方式以领袖自居。后世以瑞公名字命名的组织,如瑞登堡基金会,瑞登堡读书会等,都是后人的作为。并不符合瑞登堡的本意。他只希望帮助人们认识真理,而绝对不期望任何人记住他的名字。

他因为真理而热爱真理。关于这一点,凡是用心读过瑞登堡一两本著作的人,都能清楚的感觉到,他处处强调,为真理而爱真理的乃真信仰的重要基点。

他终身未婚,这使他得以心无旁骛地,有充足时间承担这项使命,在灵性世界中观察和见证。

瑞登堡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生前他自己出全资印刷出版他写的这些书,免费邮寄,赠送。所有这些物质层面上的条件装备了他,帮助他完成写作和出版。

瑞登堡被选为实现启示的工具的原因还有很多,在此无必要详加罗列。

1766年,瑞登堡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作为一个哲学家,我为什么被选中?”其原因是,必须向人类揭示的属灵真理,如今可以从物质的角度、理性的角度被教导和理解了。因为属灵的真理与物质的真理是对应一致的。正因如此,我首先被引入自然科学中,在此得到充分预备。事实上从1710年到1744年,当天堂向我敞开时…上帝进一步赐予我能力,以属灵的方式热爱真理,而那是为了真理本身。因为那为真理而热爱真理的,耶和华就赐给他领悟。

说到这里,有必要指出,以上论述的目的是针对世人对于瑞登堡的偏见和误解,而不是要过分赞美瑞登堡的美德。我们要避免陷入像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那样的思维陷阱,十分关注在天堂得到甚麽荣耀。或像天主教会一样,关注彼得的权力,并将这一思维定势传递给历代教皇。

有些反对瑞公的人依据启示录22章18-19节:“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他们批评说,瑞公给圣经添加了那麽多东西,违背了神的警告。

瑞公揭示圣经的深层灵意,是不是给圣经添加或删减了任何东西?这是个大课题,本文限于篇幅暂不讨论。

但我想提请大家注意,在旧约中有两处类似的教导,“申命记”4章2节:“所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好叫你們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12章32节:“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

然而在申命记之后,旧约中又加入了多少内容呢?此后,新约又被接续到旧约之后,成为现今的66卷圣经!如果按照批评者的逻辑,大部分旧约,和全部新约都违背了神的警告,不应该被列入圣经才对。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用僵化的思维,拘泥于圣经的表面字句会造成何等的荒唐。

信仰者认识的误区之一,是一方面批评把人的名字标注到理论或著作之上,认为这有抬高人的嫌疑;但另一方面却盲目的坚信名牧师,神学家的原创教义,奉之为圭臬,绝不敢有丝毫的质疑和更改。我们可否再想想,圣经里面有多少书卷都是以作者名字命名的,如果标注人名就是谬误,圣经可能根本就无法站立于世上,从这一点我们再次看到世人思维认知的偏狭。

瑞登堡所有的著作都是为了引导人们对圣经有更深刻的,更多的灵性上的理解。那些批评这些著作的人绝大多数对瑞登堡一无所知,根本没有读过,也没有足够的开明去思考它们提供了什么。盲目的信仰或缺乏深刻的思想,阻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这也是许多人面对真理时,惯常表现出的理性怠惰和灵性缺陷。

他们只想要简单的方法,盲目随从大众的信仰,让别人去做显然艰苦的工作。不肯用自己的自由理性去思考,分析。结果是,即使面对实实在在的真理,也由于先入为主的定见偏见,或随大流的心理而与珍宝失之交臂。

约翰福音19章20节提到,耶稣的十字架上用三种不同的文字写着“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这三种文字是:希伯来文,希腊文和拉丁文。在研究圣经和瑞公著作的学者及牧者中,有这样一个观点,说这暗示圣经是用这三种文字写的。我们知道旧约是用希伯来文写的,新约用希腊文,哪一部分是拉丁文呢?当时没有。

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麽将来必定有人用拉丁文写出圣经的续篇,今天看来,这很可能就是瑞登堡的著作。当然,瑞书中没有说这(拉丁文)意味着瑞公的著作。这是后人思考后做出的推论 。信不信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决定。我根据自己目前的阅读和理解,倾向于接受这个观点。

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在揶揄着犹太人,说他们至今仍在等待着他们的弥赛亚的到来,却拒不承认弥赛亚-耶稣基督,已经在两千年前来到了世上。而同样的荒谬在一代又一代基督徒自己身上重复着。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牧師们宣讲基督復臨巳經迫在眉睫,使得许多基督徒對此深信不疑,以至历代以来预测,预言基督何时再来,世界末日何时降临的事件层出不穷,不仅演出了一次次的人间闹剧,且催生出许多信徒邪恶的心性:切盼基督马上临到,提升自己上天堂,撇下众人下地狱。

人们用属世的心性,期盼基督骑着白马,驾着祥云再次君临世上,审判活人死人。却不愿意相信,耶稣基督已经来了,却不是以具体的人的形象,而是以深刻开释圣经中祂话语的方式,向世人揭示属天的奥秘,让人们对于信仰的真谛有一个清晰的,深刻的认识。

简说信仰者和不信者

前言:本文尝试探讨信仰者在理性范围内所谓的“偏执”或“狂热”,并分析不信者对此的观感和认知落差。一些虽然定期参加宗教信仰活动,却没有建立真正信仰者,以及某些宗教极端分子的行为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

有这样一个现象: 在信仰领域里,许多信仰者都为自己的信仰全情投入,有人甚至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在不信的人眼里,他们看的目瞪口呆,惊讶,困惑,甚至反感,厌恶。他们会觉得这些信仰者都是狂热分子,觉得信仰真是一块危险领域,从而避之惟恐不及。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绝大多数真正的信仰者都充满爱心,理性平和,珍惜今生的机遇,盼望来生的光明,基于信仰而淡泊世上的名利。而不信者眼中所谓的狂热思维或行为,大多是信仰者美不胜言的内心经历,导致的情不自禁的感情迸发。只是与人交流时,信仰者未能准确把握彼此之间巨大的思维与认知差异,导致的感受落差。

我们可否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个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那就是,这些全情投入的信仰者经历了何等的心灵历程?

路遥在其名作《人生》中写道,(没有文化的农村女孩)刘巧珍在想什么,(有文化的)高加林全知道,而高加林在想什么,刘巧珍不知道。而在《走向共和》中,孙中山也说过,(没有理想和信念的)袁世凯在想什么,他全知道;(有理想和信念的)他在想什么,袁世凯却不知道。诸如此类的情况说明,思想高维以及多维的人能够懂得思想低维以及少维的人,反过来却不是这样(1)。

借用类似的对比方法,我们来看一看信仰者和不信者的认知差别。

信仰者与不信者由于在人生兴趣点上的不同,彼此之间必然出现世界观和心灵的差距。从信仰者的内心来看,无论在知识与认知上,还是在意志和行为上都在进行着一步一步的探索,挣扎,觉悟,前行。他们就这样一步步地,不断深化自己对信仰主体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同时深化对自己,人群,人心,人性以及物质世界的剖析和认识。这样的结果是:信仰者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越深,越有收获和感悟。

而不信者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心理过程,他们也探讨人心,讲说人性,分析人的认知和世界观,但由于对信仰一说持否定态度,一见到有人讲说有关信仰的话题,或者嗤之以鼻,或者不屑一顾,反感排斥,更有甚者还会用行动去抵制和打击。他们根本不愿也不会从信仰的角度思考人性,探讨人生。由于不信者对在这个道路上所发生的事完全无知,他们几乎完全不理解信仰者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的心灵深处到底经历了什么故事,他们如此执着的基础在哪里,意义何在。于是两群人的心灵距离就越来越大。

从信仰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大多不但明白不信者为何如此,也理解他们的思维角度,观点来源,以及心路历程。因为信仰者大多都从这里经历过,他们曾经有着和不信者相似的观点,思想方法和处事风格,甚至现在也还没有完全摆脱。所不同的是,他们经历了不信者无法经历的心灵上的风风雨雨,甚至痛苦挣扎后的觉醒,见证以及确认自己信仰的美好和价值,从而更加坚定。

不可否认,有些信仰者思想,语言和行为都表现出一些狂热甚至偏执,这样的表现会让不信者反感甚至厌恶,于是不信者更加不信,避之唯恐不及。如果向他们讲说信仰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就会举出狂热者的例子来说明不信的理由。

对于这个现象,我觉得是否应该思考一下:人们为甚麽会在信仰问题上出现所谓的“狂热”?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大千世界,众生纷纭,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人生和思想背景,我们不可能一一讨论。但我们可否从以下角度思考一下:1)信仰必然有它巨大的魅力,能让信仰者舍生忘死,奋不顾身。而不深入信仰之人对这魅力完全无知无感。2)人性的弱点。每个人的思考点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这很自然,因为‘我’永远是看世界的第一角度,当‘我’感觉到了信仰的对象造物主的美好,妙不可言且恩待‘我’时,他常会喜出望外,甚至大喜若狂,从而认定自己的信仰是最好的!这样就难免在思想,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来。3)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对此问题不信者未必能认可, 即灵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灵界有天使和善灵,也有魔鬼和恶灵,他们时时刻刻都和每一个世人发生着联系。有些人的个性外向,容易冲动,也有些信仰者“我欲”强烈,这样的人不论听到什么灵说话,都以为是圣灵,如果他们遭遇狂热的灵,就难免出现狂热行为。说到这里我想说一句:信仰不失理性,理性增益灵性,既有理性,又有灵性的信仰者才会既保持清醒,又坚持不懈!

说到这里有人就必然会说:看来信仰还是有危险的,你不是建议要谨慎吗?我不涉及信仰不就行了嘛!这当然可以。持善念,行善举,做好人,当然好!可是这里有一个未必人人都愿意接受的道理: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灵魂是人的内在,肉体是人的外在。若内在开启,则心灵朝向天堂,愿意思考永恒之事;若内在闭合,仅有朝向世界的外在,则对于信仰,永恒生命一类的事毫无兴趣,想都不愿想。既然人都有灵魂,那么不管你思考与否,感不感兴趣,你身后的灵魂必然要有去处。所以人此生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认识和领悟此生与来生的关系,今生结束后我们要去哪里?为甚麽去那里,那里是个什么光景?来生的光景和我们今生的信念,思想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有什么关系?而思考这个问题,就必然进入信仰!

必须指出的是:所有的信仰都思考人的内心,解释人心和人性的长短,以及它们的根源,并探讨人生的出路和来生的光景。而这些教义和知识有些来自先贤,有些来自圣哲,还有些来自天启。总之,大多都是智慧的结晶,深刻的悟见,和振聋醒聩的道理。在这样的知识,智慧和觉悟的环境里,信仰者在理解自己,他人,社会,世界,今生,来生等等重大问题时,就很有幸地比不信者学到了很多,理解的更多,看自己和他人时就会站的高一些,理解的深一些。

而不信者虽然也学习各种知识和学说,从不同角度理解人与社会,但既不关心人的生与死,又常常是百花齐放,各执一说,使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更重要的是,由于不信而不得入门,就全然忽视这涉及人之生死,贯穿全人类历史和每个人生命的价值思考和探索,而这样的探索不仅包括对人生,生命和最终去向的理解,更为核心的是每个人生都与之休戚相关,完全忽视不能不说是今生的重大缺憾!

朋友,不管你现在能否接受我的说法,但它实实在在关系到你的根本,值得你用心灵去思考,千万不要视同儿戏!

参考文献:

(1)        赵晓:从信仰或神学观去研究特朗普。2018-06-20,东方财经

爱是什么(之一): 上帝的爱和智慧

瑞登堡著作学习心得系列  (刘广斌  20181215)

人们常常说到爱,爱究竟是什么呢?

数年前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家四口人演唱的《让爱住我家》,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这首源于新约圣经的歌词,是一段被人们视为经典的关于爱的描述: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 134

然而当我们认真思考时,会发现上面的描述并不是说爱是什么,而是说的爱的表现,或者说有爱之人的行为举止。

那么,爱,这个浸满人类甜酸苦辣情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瑞登堡从天堂带信回来说:爱,是人的生命!

这怎么可能呢?爱,不就是一个概念吗?不就是一种情感吗?它怎么会是人的生命呢?

让我们来细细考察思量。

人们常常说到爱,爱究竟是什么呢?

神造万物,还照祂的样式造了人,那么我们就从神说起。

神的本质就是爱和智慧!用心考察世间万物,我们会发现处处都是证据。爱和智慧在神里面是和谐的一体,祂的爱通过祂的智慧彰显,而祂无与伦比的智慧又源自祂的爱。看看祂创造的万事万物,不管从宏观着眼,还是从微观看起,处处是那么精当,那么和谐,那么美妙,这本就是良善的彰显。试想若神的良善不完全,或缺乏良善,祂就绝无可能造出如此的大美,和如此精当的秩序。而良善出自爱!这样的设计和建造,如果没有本自爱的智慧,根本就不可想象。神出于爱,意愿造出精美绝伦的万物,而祂的智慧则将它们付诸实践,彰显出来。

爱的本性在于联合。所以爱的本质不是爱自己,而是爱他人,被他人所爱,从而通过爱与他人联合。为此,神造万物与人,使得祂的爱在神、人、万物的相互联合中既充分彰显,又彼此分享。造物主的爱表现在祂创造的这个宇宙的和谐精美,秩序井然,使万物都在秩序中彼此联合而贡献爱,享受爱,维护爱。

爱是生命,既是生命就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天地间,因而爱表现为一种关系,在神圣的秩序里这种关系被奇妙的彰显着。看看世间万物吧,矿物界(土地,山川,河流,湖泊)向植物界提供支撑与滋养,植物界又对动物界提供营养和维护;动物界内部从低等依次向上供养、维系高等生命,最终到物质生命的最高层级人。人同时存在于物质世界和灵性世界,并承接联合这两界。对外面的物质世界,人有管理呵护的职责;对人里的灵性世界,人有开发觉悟,提升灵性,认识自己的本源和本相的需求。于是按照神的样式被造的人,能感悟神的真理与智慧,理解神与自己,与万物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爱神与爱人,并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这处处展现的是向上一个层级的舍己的支撑和顺服。

在这样的神性秩序中探究万物的共性,你会发现这共性就是爱与智慧,充满受造宇宙。无限的事物都在这样的秩序中被联为一个整体。因此万物才能彼此结合并持续存在下去。神性本质是爱与智慧,故宇宙万物无不关乎良善和真理。因为爱所发的一切被称为“良善”,智慧所发的一切被称为“真理”。

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社会的、道德的和灵性的,也无论个体、社群、社会、国家,都取决于爱与智慧,若无这二者为源头,它们必将堕落,败坏,终至一无所是。神的爱与智慧眷顾人永恒的福祉,愿意人人都远离罪恶,得救进入天堂,所以神致力于人的再造、重生、得救。神甚至道成肉身,降临人世,征战邪恶,战胜死亡,为人类指明永生之路。

神照自己的样式造了人,那么人在哪些方面有神的样式呢?请见下文:爱是什么(之二)- 爱和人的生命

爱是什么(之二): 爱和人的生命

创世纪(127)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那么人身上有哪些方面与神相似呢?现在我们从人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心性上来看看,神的形象如何贯穿于人的里里外外,并和谐一致地彰显于天地万物的关系中。

人的大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司令部。中枢发出神经纤维,抵达身体的各个层次、器官、系统,直接调控身体各部位的功能,神经系统又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间接调控身体各个部位。这样的调节不仅仅是掌控,它其实也是一种滋养。比如,一旦某条肌肉的神经被切断了,该肌肉很快就会萎缩,因为来自神经系统的滋养没有了。这样的调控和滋养,与神对宇宙万物的护持极为相似:祂的神性既直接流注万物,又经由各层天堂间接流注,支撑万物,蕴养生灵。 祂的神性就是祂的爱!世间万物须臾不能离开神性之爱的支撑与蕴养,一旦离开,就会消亡。

再看看其他器官和系统: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营养,并把吸收的营养物质交由循环系统运送全身,以保证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运作。消化系统的这一系列功能虽然最终维护了自身,但它功能的出发点却在于整体和他人(其它器官系统),不是以自己为首要考虑。

甲状腺:甲状腺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腺,它本身产生甲状腺素和降钙素,与它相伴的甲状旁腺产生甲状旁腺素,这些激素对于维护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可以说须臾不可缺少。虽然最终惠及自己,甲状腺这些产出物的目标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体和他人。

心血管系统:心脏不断地泵出血液,血管把血液导向全身,供应身体各个部位的营养需要,并把代谢废物运走,维持机体动态平衡。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首要目的是维护全身和其它器官,在服务他人的前提下建立自身的尊贵价值。

肾脏:肾脏的首要功能是滤过血液,排出废物,毒物,回收身体需要的物质,以保证全身的正常运作,也是在服务他人的前提下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纵观身体内的所有器官系统,没有任何一个是首先照顾自己的,都是以整体和他人为首要目标。而属天之爱就是爱主与爱人!如果我们把对主之爱对应为对整体之爱,我们身体内各器官系统这种功能特征不就是爱主和爱人的映像吗?这不就是神按照祂自己的形象造人的最贴切的注释吗?原来神的爱的形象就活生生的彰显于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和系统中。

有人可能会问,动物身上不是也存在相同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吗?这样的组织结构难道也反映上帝的形象吗?是的,整个天地万物处处彰显着来自上帝的爱的相互关系。比如矿物界的各种元素,支持植物界的生长繁盛,而植物界又为生态环境的平稳,为动物界的繁盛提供了必须的条件。 各个不同层级的动物之间,低等的动物为更高等的动物提供食物,维系后者的生存。这既是神创造的秩序,也是爱与智慧的设计。

然而动物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人与神能够灵性相通,而动物不能。上帝用祂无比的智慧,把祂的爱丰丰满满的彰显于万事万物,人身体的里里外外,以及人生的风雨路上。人能够通过觉察与感悟,认识上帝的爱和智慧的彰显,以及与人的关系,而动物则没有这种能力。

观察人的生命活动和感情变化,会发现人的一切动机就是自己的爱。因为凡是人所爱的,就会以此为目的,用心用意,努力奋斗,不惧困难与挫折。当人感受到爱,或心中充满爱时,他变得温暖,随着爱的增强,人表现的热情似火;随着爱的衰微,人变得麻木冷漠。爱的增长也可由身体的积极反应被感觉到,通过脸上的红晕被看到。反之,爱的退展现为体温降低,脸色苍白,无精打采,动作迟滞,等等。随着智慧的衰退人会变得愚蠢迟钝,若二者完全衰萎,人就会丧失生命。这些都说明爱是人的生命。

人是照着神的形像和样式造的。人具有获得觉知和意愿的本能。觉知的本能来自神的智慧,意愿的本能来自神的爱。从灵性的高度来看,人具有的神的形象就存在于这两大本能之中,即变得智慧的本能和去爱的本能。这两大本能若被取走,人之为人的一切将会消失。世人就肉体而言,生来都是人的形式,而他的灵魂也是一个人,是主的爱和智慧的接受器皿。天堂天使都来自于人,他们的美丽程度取决于其接受主的爱和智慧的程度。灵魂接受的爱和智慧越多,包裹他的肉体死亡后,他就越是一个完美的人。反之,他越不接受它们,就越是显得丑陋,这样他就只能通过属世的感官和理性获得物质之人的某种特性。

凡有宗教信仰者都会思想天堂并希望到那里去。然而,只有认识天堂之人应有的品性,在尘世的生命中培养出某些天人品性者,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认识通往天堂之路,并行走其中。通过行走天堂之路而更加认识此路,并因认识此路而更加乐于行走其上,从而其内在品质得以培育,提升,最终进入天堂。

既然爱是人的生命,为什么人间有如此深刻的冲突与仇恨?邪恶之人的生命也是爱吗?关于这个问题,请看下文:爱是什么(之三)地狱之爱,爱自己和爱世界。

爱是什么(之三): 地狱之爱-爱自己和爱世界

有地狱吗?为什么会有地狱?地狱是谁造成的?

人的生命有两个核心构成:觉知和意志。觉知可以理解为学习和领悟的能力,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等;意志则表现为人的心性,品性等。觉知向往智慧,被智慧指引升华;意志的根基是人之所爱所欲,通过行为把心性中的爱和欲展示出来。当觉知被提升到达智慧时,意志就会明白何为正义、诚实、良善,明白何为真正的爱,从而使自己提升到达天堂之爱。

在唯物主义盛行,名利地位至上的社会,人们相信世界是物质的,除了物质一无所有。于是人的认知被物质捆绑,超不出时间和空间的禁锢,人的爱除了爱自己和爱世界之外,找不到任何其他容身之处!没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智慧指引,人的灵性就处于闭合状态,人的爱就会被己欲和物欲充满,他里面的觉知和意志便一并败坏。

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就是把天堂之爱爱主和爱人的种子植入他的生命。但天堂之爱并非生来就全备成熟,需要在世上经历开启,醒悟和提升。人在世上的生存离不开物质的基本需求,对此的关切为属世之爱,目的是保证肉体生命的存续,在此基础上开启与升华灵性,发展提升成为天堂之爱。属世之爱和天堂之爱就像地基和房屋的关系。人努力争取衣食住所,寻找有保障的工作,照料家人,按照贡献而受到尊敬,在俗世中寻求快乐,享受人生。这一切的目地本应是为了他生命的最高目标,就是开启灵性,认识自己的本源,认识神,关爱社会,服务他人,达到荣神益人。

属世之人有能力理解和深思属天之事,也能谈论和说教这些事,还能当作道德和灵性的美德描述它们。但当觉知没有被提升到达智慧时,他的爱就只是属世的,从内心深处不认可这些美德。他看到的不是正义,而是非正义,不是诚实,而是欺诈,不是良善,而是邪恶,等等。这样的爱是不洁的,只要爱不洁,就会热爱那些不洁之物,即诸如贪婪、报复、仇恨、欺诈、亵渎、通奸之类的行为。因为这些东西是他的情感和欲望,也就是他的爱;而且他还厌弃关乎廉洁,仁爱、正义、诚实、真理和贞洁的事物。

离开了爱主和爱人,人的觉知和意志就陷入自我中心,人在尘世的活动目的就只剩下了爱自己和爱世界,这样的爱本身全然是恶。于是,原本应有的天堂之爱就沦为地狱之爱。

人在世时所坚信的一切都会进入他的爱,融入觉知和意愿,而觉知和意愿构成人的生命。当人爱自己爱世界高于一切时,他的属世心智就自然而然地对抗属天心智。有道是: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说的是世上各种邪恶和谬误都有可能被宣扬为良善和真理。邪恶与伪谬一但被人信奉为良善和真理,整个人从头到脚就成了这种秉性。他憎恨主,憎恨良善和真理,鄙视智慧之光,喜欢谬误和虚假。宣扬大自然为万物的创造者,并以他的理性能力确证这一切。他觉得自己比谁都聪明,事实上却无比愚蠢。他乐享各种邪恶,如通奸、贪婪、欺诈、报复、亵渎等等。当他全然如此时,就无法被扳回或扭转。要想避免如此结局,唯有通过在世时认识真理,认罪悔改。

地狱之爱的本质是我欲,它虽冒充爱之名,本身其实是恨。我欲与强盗之爱一样。共同劫掠时,他们彼此拥抱亲吻,但得手后却迫切想杀害彼此,以占有所有脏物。地狱之爱只爱自己,与他人交往的目的只为利己,不为利人。它不断试图掌控他人,夺取他人的财物。地狱的居民不承认神,却视那些比他强大的人为神明。地狱之人渴望成为受崇拜的神明,于是燃烧着对眼前神明的仇恨,渴望取而代之。而后者对他所控制之人也以恨相待,视他们为卑贱的奴隶,和对自己地位的威胁。

地狱之爱蔑视异己,唯我独尊。凡和我不一致的都要受到诅咒,都不得上天堂。这样的认知,没有丝毫的智慧;这样的爱,也不可能被天堂接纳。这样的爱和认知在人间已经造成了无穷无尽的仇恨,冲突,争斗,杀戮。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样的爱本质是恨,它来自地狱,导向地狱。

人在世上的肉身生命一旦结束,肉体就被抛弃,他的灵就进入灵界。那里既有通往每一天堂社群的路,也有通往每一地狱社群的路。每一个人到了那里,就能自动地看到自己的路。那里的每一条道路都对应着一种爱,是人的爱打开他自己的路,并将他引到具有相同心性的同伴那里。除了自己的爱对应之路,谁也看不见其他路。由此清楚可知,天人无非是天堂之爱,否则,他们不会看到通往天堂的路;而地狱之人也无非是地狱之爱,否则,地狱之路也不会展现在眼前。

神造每个人都是为让他成为天使的。然而天堂容不得邪恶,心性不良者不能进入天堂。不能进入,不是神不让他们进,而是他们自己受不了那里的光明,智慧和爱。死后,无法上天堂的灵魂也必须有一个去处,他们聚集的地方就是地狱!并不是神把他们抛到了那里,而是他们愿意去那里,那里有他们的同类,他们的爱,那里是他们的归属。

地狱里的每个灵都散发着自己的能量场,随着来到地狱的灵越来越多,他们综合起来形成的场就越来越强大,不但影响人间的祸福,更戕害天堂的苗裔 – 人类的心性。

瑞学的重点之一是试探和重生

20180901

刘广斌

瑞公生前发表了18部神学著作。在他身后,人们整理了他的灵界日记等又发表了一些。我是大概7年前开始接触他的著作的,所以截至目前只读了很少一部分,不敢说对于瑞公的全部神学内容有全面或准确地把握,我只谈谈我目前的理解供参考。

由于年龄大了,一读书就会瞌睡,也记不住,但是我觉得这个宝库太珍贵了,我必须尽可能的多读一些,深刻的领悟一些。于是我就开始翻译他的著作,并对自己感到特别珍贵的书籍录制音频,这样就不瞌睡了,并能增强自己的理解和记忆。目前录制了《天堂与地狱》和《圣爱与圣智》两本书,等我翻译完《试探》后,也会录制。

目前通过参与翻译的4部著作,我理解到瑞公神学最珍贵的重点之一,就是神如何拯救世人:每一个得救的人必须要经历试探和重生,而且重生是一个终生的过程。瑞公的12卷巨著《天国的奥秘》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人重生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种种困惑和磨砺。而且神的爱之核心也就是如何使更多的人经过认识真理,接受真理,在不断的试探和重生的过程,使灵性不断提升,一步步接近神,进入尽可能高层的天堂。

传统的基督教也有这样的教导,但决没有这样深刻,细致,系统的讲解和引导。似乎得救只在于信,在这样的教导下,人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心灵一步步贴近神,也根本不在乎操练自己的认知和意志,增强良善与仁爱。这样的模糊教导可以说对于当今信仰的混乱状况难辞其咎。当今世界上恩典神学,成功神学,灵恩神学大行其道,满世界的信徒们满脑子追求的只不过是恩典,得救,上天堂,而根本不知道获得这恩典和救赎所需要经历的灵性艰难争斗,神在其中又如何作为,以帮助经历试探和重生的人,于是许许多多的人在看不到希望时,退却,灰心,甚至扬长而去,不再回来。

至于为什么瑞公如此巨著中,试探和重生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我觉得这其实就是神拯救世人所必须采用的途径或方法,它就像一部明细,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书,清楚明白的告诉芸芸众生,在信仰的路上,人的内在与外在,灵魂与肉体,意志与认知,他心性的核心(爱)与对万事万物的理解(真理)如何发展成熟,经历何种变化,以及为甚麽会有这些变化。因为世世代代以来,神的心意无非就是更多的人能得救,为了救人甚至自己道成肉身,经历世上的种种磨难,最后死在十字架上。祂在世上的经历就是活生生的经历试探,战胜试探,最终获得重生的一场示范,演给全人类看的属灵示范。

关于史威登堡属天信息的思考

刘广斌 2018-03-05

在对待不同信仰,甚至同一信仰内部不同教义的解释上,我们常常见到一类态度,我把它姑且称为无知导致的无畏。这一类态度的一个基本思想脉络就是: 凡和我的教义不同的,都是异端邪说,都不会有好下场。我看到天主教有人这样说,伊斯兰教有人这样说,基督教这样,佛教也有人如此宣称。。。他们把创造天地宇宙的神挟持为自己宗教帮派的帮主,却根本不想想宇宙的神是何等的慈悲,祂的大爱和大智慧怎麽能被人类狭隘偏狭的心胸和眼光所局限。

祂爱世人,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世人,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祂愿所有人都得救,并不是说只能在某一个教派里面得救,而是说唯有耶稣基督是天地的创造者,所有的生命都来源于他,天堂的本源就来自于祂的神性。上天堂的人就是永远进入并沐浴在祂神性的大爱里。神性之爱在人间也是以爱神和爱人彰显的,即使从未听说过创造主的大名,未曾进过教会的人,只要他相信有创造主,心中有爱,爱天地的主和周围的人,他一样可以在死后得享天堂的永生大爱。人间的教派把神挟持为自己一派的帮主,反而丢弃了神性的根本爱。由于这样的狭隘,偏窄,在人间造成了何等长阔高深的隔阂与争斗?不仅如此,由于信众们被反复教导唯信称义,只要信就能得救,于是他们把信仰与人生的核心点集中在信的教义上面,热衷于辩论教义是否纯正,认罪成了招牌,悔改成了口号,行为却被遮掩了起来。根本不管不顾耶稣基督谆谆教导的爱神与爱人这信仰的最核心的要义。结果是,许多信众并不在意社会的福址,他人的安危,人间的生死祸福。另外,也有许多虔诚的信徒舍生忘死的向全天下传福音,让人进到自己的教派里面来,却在一个没有真正爱神与爱人的心灵氛围和行动的社群里被误导,“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说的就是这等现象。

福音派教会目前面对的灵性冷落可以归咎于许多原因, 但不从灵性深处理解为什么说神是爱,为什么要践行爱,什么是人间或身边应行的爱,使得信徒们空有爱的口号而无真正的爱心,或者即使有行出来的爱,也只是为了自己能上天堂—这本质上却是为了自己。而爱自己和爱世界,和爱主与爱人是全然对立的。也正因为如此,信仰偏离了正道,许多基督徒寻求成功神学,恩典神学,灵恩异象大行其道,这种种乱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督徒虽人数众多,却未能开启灵性,从根本上认识神,认识神的爱和如何爱神与爱人。

无知者无畏的另一个普遍特征是:对于和自己的观点不同的思想,根本不去做任何了解,只是简简单单的斥责为异端邪说。当代基督教里有一些信徒就养成了这样的心态,见到任何新知识,新思想,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排斥,就是反驳,而绝不肯用丝毫的功夫去认真了解一下,这“异端邪说”到底说了些什么!这和没有信仰的人对待真理的态度,本质上是一样的。不信圣经的人把圣经说的一无是处,但是这里面有几个人下功夫认真读过圣经?犹太人自以为是神的选民,对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间,无法理解,于是根据自己简单直白的思想方法,就认为是异端邪说,把来救人的主送上了十字架。

愚蠢的人类在认识神的路上一再犯错,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固守成见,心胸偏狭,不容异己。对于瑞登堡受神的委派耗费27年生命写下的巨著,他们更没有一丝一毫的心情去了解一点点,有人读了几页,看到几处与自己的思维定式不同的描述,不加分说立即就认定这是异端邪说,嗤之以鼻。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了解真理需要经历多大的追求,觉悟和灵性的深刻反省?人如果用心读了瑞登堡的书并真正理解了,就会发现这里面所讲的和圣经的教导不仅仅是一致的,且有更深层的光照和启示,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真谛。就会理解为什么耶稣基督的道是唯一的救恩。也才能深刻理解“爱神和爱人”到底指的什么意思,为甚麽要爱,怎麽爱,以及这核心的教义与人生命的关系。

为甚麽有了旧约经典还不够,神又开启了新约时代?因为人们对神的认识太偏狭,需要进一步的信息使人明白神的道理!两千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人们的自私,狭隘,偏窄和自大并没有多少变化。在信仰上,信者的自义自满和自我封闭,与不信者的自大和无知处于同等水平,一代又一代的教导使得人们把神圈起来成了自己的家神,不同信仰以及同一信仰不同教派都和我家神的恩典无份。神是这样偏狭吗?绝对不是!鉴于人类这可怜的状况,天地的主又一次传下真理的阐释,以正视听,以解大误。由于关于天堂和神的知识太丰富了,一两本书根本不能说得清楚,于是神让瑞登堡来往灵界27年,写25部神学著作,向世人进一步传达圣经的真谛,解释永生的真相和天堂的秘密,使人能清楚明白到底该如何信,如何行才够天堂的标准。

神造人,赐予人自由意志的同时也赐予人理性思考的能力。人若不能自由思考,无法深入认识神,也难以理性的理解神的本质,从而与神建立灵性层次的交流。人若不思考,如同木偶,神造人又有什么意义?深入的独立思考,是个人与神发展灵性关系的内在渠道,也是人经历重生,一步步走向神的必由之路。人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神会给人以引导。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不盲从,才能防止被错误的集体观念裹挟走。

此外,瑞公在著作中严厉批评了天主教的一些高级神职人员(包括教皇和大主教)的生命状况,以及世上教会里的一些错误教导,这些谬误导致了会众对于神和天堂生命的无知。这些批评无疑会触怒这些当事人,使得他们不由分说,坚决拒绝,并拼命排斥瑞公的学说。如果说瑞登堡为了出名而写这些著作,这更是俗不可耐的笑话。瑞登堡54岁时,不仅事业如日中天,他的社会地位也达到了当时的顶峰,根本无需也不可能再为自己的名声去哗众取宠。他在那一年辞去所有公职,离开给他丰盛荣誉和财富的繁华社会,甘愿被人误解,攻击,诟病,为的是完成神交托给他的大使命。他的神学著作许多都是匿名发表的,为的是避免突出自己。后人建立的瑞登堡读书会,瑞登堡教派等都是后人的作为。这和继承卫斯理神学思想的信徒们,称自己的教派为卫理公会,属于同样的传承脉络,瑞登堡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可指责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