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爱

关于本书

瑞典科学家和哲学家以马内利史威登堡(1688-1772)在50多岁时开始了一系列的属灵经历,导致他的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他关于灵性世界的异象—与天使、魔鬼和过世者灵魂的对话是如此强使他不不分享他所看到的一切。他发现到一个极为重要的真相,那就流行的上帝形象—即愤怒的、报复性的,或者常常微不足道的罪过而施加惩罚的上帝其实根本不是真的。他经历上帝纯粹是一个爱的存在,创造宇宙作为一个载体,从而使所有人都可以与祂的爱结合在一起,而获得永生。

本书包含摘自史威登堡著作的一系列简短段落,涉及神性之爱的所有方面:它是什么它如何在宇宙和我们的生活中彰显?我们如何通过爱与上帝以及彼此联结?以及反过来上帝如何与我们联结?在每段经文之后,你会看到对该段经文核心理念的简短总结,以及一些有益的思考,助于将理念直接和有意义地应用于日常生活。我们邀请你在需要灵感的时候阅读史威登堡的这些段落,把这些引文和思考作为小组讨论的起点,或者只是把这些思考作为你自己灵性旅程的食。你也可能发现这些段落对你自己的祈祷、冥想、创作或其他与上帝联结的技巧有启发作用。

本书所摘引内容都来自新世纪版的以马内利史威登堡著作,这是史威登堡基金会出版的史威登堡著作译本。资料引用是按段落号而不是页码,这样你就可以交叉引用史威登堡著作的任何译本的段落。

我们希望你能发现这本书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对本书或史威登堡的思想有任何反馈意见,你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 www.swedenborg.com 联系我们。

第一部分 爱是生命

史威登对于爱的描述始于一个简单的推断:事实上,爱就是生命本身,如果没有爱,我们就根本不存在。

思考题 1 爱是我们的生命

爱是我们的生命。对大多数人来说,爱的存在是无疑的,但爱的本质却是一个谜。于爱的存在我们从日常语言中便可得知。我们说有人爱我们,君主爱他的臣民,臣民也爱他们的君主。我们说丈夫爱他的妻子,母亲爱她的孩子,反之亦然。我们说,人们爱他们的国家,他们的同胞,他们的邻。我们使用同样的语言描述一般的物品,例如某人爱这个或那个东西。

尽管”爱”这个词在我们的口中如此常用,但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爱。

当我们静心思考时,发现无法任何形态呈现我们的思想中所以我们说它并非真实存在的事物,或者只不过经由视觉、听觉、触觉和交谈灌输给我们,并因此影响我们的东西。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就是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我们整个身体和我们所有思想的总体生命,而且是其中每一个最小细节的生命。当面对如下问题时,智者常能领悟其要点:如果驱除了爱的效能,你能想什么吗?能做什么吗?当爱的效能失去温时,思想、语言和行动不也冷淡下来了吗?难道它们不会随着爱的升温而热烈起来吗?

《圣爱与圣智》1

核心理念

我们经常随意使用”爱”这个词来谈论我们喜欢的东西,也用它来非常庄重地表达我们深深关切之人的关系。但在这里,史威登堡把爱描述为使所有生都充满活力的根本能没有它,任何生命以及我们在心理上或身体上无法发挥哪怕是最微小功能

反思

如何描述爱?花点时间回忆一下你生中经历爱的些时是什么感觉?爱使你做了甚麽

想一想你给别人爱的那些时候。给爱让你有何感觉?给爱是否让你更容易体验到爱?

你会如何描述生命和活着的意义?你能否想象,体验爱的感觉就是体验生命本身?这样的话,你思考爱的方式将会有何改变?

对大多数人来说,爱的存在是无疑的,但爱的本质却是一个谜。

思考题 2 我们有爱与智慧的能力

如果你把所知道的一切集合起来你头脑的洞察力聚焦在上面,从某种灵性的高度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切事物的共同点你能从中得出的唯一结论是,是爱和智慧。这两者对我们生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我们所处理的一切公事务、道德事务和一切属灵事务都取决于这两。离开了它们,就一无所是。。。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内在的神性特质就这两种能力中,居我们有智慧和能够爱的能力中。也就是说,它居住在我们有能力达到智慧和爱的事实中。我从丰富的经验中发现,我们有爱的能力,即使我们缺乏智慧,没有尽自己所能去爱。

《圣爱与圣智》28,30

核心理念

史威登堡经常把爱和智慧描述为不可分割的一对。爱是驱动我们的力量智慧是领悟真理引导我们的爱达到良善目的的能力。他说,爱和智慧是上帝的本质。我们被创造出来先天就具有接受这种爱和智慧并把它们反映到世上的能力。也许我们的爱并不完美,但内在的神性使我们有能力去爱。

反思

在上面这段话中,史威登堡说,爱和智慧是一切事物的共同点。你如何理解这话的意思?

你在智慧和人身上看到神性吗?如果看到了,在哪些方面看到的?是什么使有智慧和爱心有别于其他人?

你觉得哪种能力的展现更具挑战性:爱的能力还是智慧的能力?加强一种能力是否有助于增进另一种能力?

思考题3 生命源自上帝

位于我们内最深层面的,这个”爱“就是耶和华。除了爱之外,没有其他实体可以被描述为”我是”,或具独立存在。所有生命的根本实在—换句话说,就是生命本身—都来自于这个爱,因其原本就在爱中,的本体不可分割唯独耶和华是生命的实在,即生命本身因为唯独祂是爱,万物的存在与生命全然来自于祂。除了耶和华,也就是唯一的主,没有任何人能力独立存在或具备生命。

《属天的奥秘》1735

核心理念

这是史威登堡著作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我们之所以活着并非仅仅是由于生物过程,而是源于上帝。生命不仅仅是由创造的,还持续从祂浇灌下来,维持所有的生命存在。如果这个攸关生死真髓—爱,从我们身上被走,我们将不复存在。

反思

当你认为某样东西具有生命,这对你意味着什么?你如何想象所有生命体中的生命本质?

有时我们会说,某经历让我们”体验到活着“。你经历的哪些特性使感受到这种体验?生命爱是一回事观念是否影响你对活着的看法?

史威登我们没有能力离开上帝而活,对此说法有何反应?

思考题 4  我们只是生命的容器

主是爱和智慧体。因此,我们被赋予了无尽的能力,使我们与主结合,主与我们结合。然而,由于我们是有限的,真实神性无法成为我们的组成部分,而只能触及我们并影响我们。举例来说,太阳光不能成为我们眼睛的一部分,空气中的声音不能成为我们耳朵的一部分。光和声音只能触及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使我们能看到和听到。我们不是主那样的生命本体,祂即使在肉身时也是,而我们不是(约翰福音5:26)我们是接受生命的容器。生命本不能成为我们的组成部分,但可以触及我们并影响我们。

《真实的基督教》718

核心理念

在之前的教导中,史威登堡告诉我们,爱是宇宙的基本本质—即生命本体。我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有这爱的存在。在这里他补充说,尽管我们是这爱的容器,但我们不能真正成为爱只能接受和表达它。

反思

如果你生中感受到的所有爱和活力,事实上只是爱的终极源头流经身旁触及你时效果,那么这个源头得有多强?你能想象一种爱,强烈到拥有太阳般的能量吗?

与那爱的源结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

思考题 5   爱和信使我们具有的形象

除非来自主的爱的住在我们的意志中,来自主的信在我们的智中,否则我们就丝毫不像个人。正是从主而来的生命使我们的生命超越了死亡,因为主使我们联结于祂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和天使一起居住在的天堂里,活到永远

《属天的奥秘》714

核心理念

上帝的爱不仅赋予我们这个世上生命,而且使我们在尘世肉体不复存在之后还能继续生。在上面第一句话中,史威登堡说爱和信使我们成为人。他说的”人”是指我们具有上帝的形象,至少能够接受少许上帝的爱进入我们的深层,正是这种能力给了我们永生。

反思

你自己对人的定义是什么?你认为史威登堡的定义有道理吗是与否,为什么?

如果进入来世的是我们内心的爱和信,那么你的哪一部分将永远活着?

第二部分 爱是团结

爱不仅是生命本身爱也是团结所有生命存在的基本力量—尤其是,也许是最重要的,将我们与上帝联结起来。

思考题 6  爱需要彼此互动

爱的标志不是爱自己,而是爱人,并通过爱与联结在一起。爱的标志也是被他人所爱,因为我们就是这样彼此联结的。确实如此,所有爱的精髓都能在团结、在爱的生命中找到,我们称之为愉悦喜、享受、甜蜜、祝福、满足和幸福。

《圣爱与圣智》47

核心理念

爱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情感,也不是一条单行道。要使爱在双方之间达成团结或共同的目,每一方都必须爱对方。上帝和的造物之间这是千真万确的对任何两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当一方不爱另一方时,他们之间就有了距离和隔阂

反思

想一想你所爱的人或你所观察到的他人之间的关系。当爱得到时,如何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你有过彼此相爱的个人经历吗?如果有,它与没有回的爱有什么不同?

史威登堡在这段话中使用了多个形容词来描述有爱的生。你会用什么词来描述

思考题7  爱是相互的

爱的精髓是,属于我们的东西应该属于别人感受到别人的快乐是我们自己的快乐,这就是爱。在别人身上感受我们的快乐,而不是在自己身上感受他的快乐,这不是爱,而只是爱自己而前者是爱我们的邻。这两种爱是完全相反的。诚然,它们都使我们爱属于我们的东西,或在他人身上达成对自己的爱,似乎并不具有分裂性。然而,它是如此的分裂,以至于我们以这种方式爱人,就越对他们怀恨在心。我们与他们的一步步解体,而爱变成了相应程度的恨。

人若探究爱的基本特性,难道有谁看不到这一点吗?仅仅爱我们自己,而不爱那些以爱回报我们的人,这什么?这结,而更是分裂。爱的建立在彼此互惠上在我们里面不会有这样的关系。如果我们认为有,那是因为我们在想象他人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圣爱不可能不在它所爱的人和爱它的人身上现出来。如果这是所有爱的特征,那么爱本身的这个特征一定最高的、无限的。

《圣爱与圣智》47-48

核心理念

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相互性的理念,即爱必须分享,才能真正称为爱。史威登堡把爱描述为把别人的快乐当作我们自己的快乐来体验换句话说,对我们所爱的人怀有深刻的共鸣。如果我们期望对方我们快乐感到喜悦,在我们忧伤时感到悲,但我们不愿意同样的对待他们,那么我们感受就不是真正的爱。我们越是爱人,觉得自己是他们的一部分,我们就越是接近圣爱。

反思

想想一个你爱的人。当那个人快乐时,你是否感到快乐?你是否看到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影响着他们,就像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影响着你一样?

你是否曾经感受过别人的痛苦或激情?你是如何反应的?

如果爱是对他人的快乐或痛苦感同身受,这如何启示着上帝人类的爱

感受到别人的快乐是我们自己的快乐,这就是爱。

思考题 8  爱是联结万物的力量

上帝是实质的本体和形态的本体,因此是第一且唯一的实质和形,其本质是爱和智慧。一切被造之物,都是上帝所造约翰福音1:3此可以看出,上帝是出于经由智慧创造了宇宙其中的每事物所以,圣爱与圣智共同存在于每一个被造的实体中。此外,爱是实质,它不仅形成了所有事物,而且还将它们彼此结合在一起因此,爱是将所有事物联起来的力量。

《真实的基督教》37

核心理念

无论两个人、两个地方或物体的实质和形式看起来如何不同,他们的共同点有爱和智慧,因为所有实质和形的本质是爱和智慧。在这两者之间,爱是形成万物的本质,维着结合的纽带。因为上帝本的实质是爱,所以一切被物都以爱为其根本要素

反思

想象一下你身体的物质,你皮肤、肌肉和组织直到构成它们的细胞、原子和更小的粒子。现在思考一下,所有这一切的基础,你的一切,竟然都是纯粹的爱。

你是由爱构成的,这是个甚麽感觉?

思考题9  爱主爱邻舍使我们与主合一

对主的爱使我们与祂合为一体,或者说使我们成为样式仁爱—对邻的爱也是如此它使我们成为的形象。形象并非指某物的样式,而是与该物像。

主在约翰福音中亲描述这种因爱而产生的

我祈求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父你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叫他们也在我们里面成为一。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成为一,正如我们是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7:21-23)

有些人认为这种合一是神秘的—是只有通过爱才能实现的合一约翰福音还说:

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我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翰福音14:19-21, 23)

这些描述表明,爱连接主在那些爱祂并爱邻的人里面居住(因为爱我们的邻就是爱主)。

《属天的奥秘》1013

核心理念

在《创世纪》1:26,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史威登堡澄清了这节经文,指出对上帝的爱使我们成为样式,而对邻的爱使我们成为的形象。为了真正实现上帝对我们的目的,我们必须爱上帝,这也意味着爱我们的邻

对上帝的爱使我们与合一,正如的爱使与我们合一一样。在前面的讲述中,史威登堡讨论了爱的重要性爱只有在得到回的情况下才能使我们更加亲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都被上帝所爱,但为了与结合,我们必须回报祂

反思

你爱上帝吗?这似乎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但即使我们相信应该爱上帝,我们也不一定会照做。你觉得在观念上思考上帝是容易还是难?你觉得落实起来是容易还是困难?为什么?

为了真正实现上帝对我们的目的,我们必须爱上帝,这也意味着爱我们的邻

思考题10  爱主爱人才能靠近主

离开了爱和慈悲,主无法与我们结合,因为主自己就是爱和仁慈。祂愿意拯救每一个人,并通过强大的力量,吸引他们走向天堂,也就是走向自己。由此,任何人都能看到并得出结论:没有人能与主结合,除非通过自己的途径,也就是说,除非像祂那样行事,或与祂一起做事—这样做就是以爱主爱邻己作为回报。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实现结合是契约最基本要素。当确实如此结合时于是主当然就会显现

主确实与每个人同在,但这种同在是更近还是更远,都取决于这个人与爱有多近或多远。

《属天的奥秘》1038

核心理念

在这段教导中,史威登堡帮助我们看到如何能更近主我们那样做事才能结合。你可能想知道个人如何才能追随宇宙全能创造者的脚步,但答案就在爱本性中我们要爱上帝,也要爱我们的邻。靠近上帝是个人的选择,只有通过个人努力才能实现。

反思

史威登了很多关于爱我们的邻舍—普遍意义上爱他人,但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无论你对具体的人有什么感觉所有人采取哪些爱的行动

思考题 11  摈弃邪恶才能靠近主

与主的结合如何才能显得越来越密切呢?我们世俗自我中的邪恶被我们的节制和拒绝驱除得越彻底,我们与主的结合就越密。此外,由于主本身的爱和智慧不在空间里,由于爱的欲望和智慧的思想与空间毫无共之处,于是越靠近祂的爱和智慧,与主的结合就显得越密切。同样的道理,我们越厌弃爱和智慧,祂就显得离我们越远。

《圣治》33

核心理念

这段教导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近上帝的方法拒绝我们内心的邪恶。在史威登堡的神学中,邪恶来自于以自我为中心,即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倾向。这方面的一个极端例子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谋杀另一个人,或者精心策划一个复仇计划给伤害你的人造成痛苦。它甚至可能是简单的撒谎,让别人陷入困境或推卸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行为良善意味着以爱的方式行事,并始终关心他人的福祉。

反思

利用上面给出的善与恶的定义,回想一下你过去可能被认为是善或恶的行为。花点时间,写下两三件你做过的坏事,写下两三件你做过的好事。在每一之后,说明你为甚么那样做

做坏事的原因有多少次是以自己为中心?做好事的动机有多少为着关怀他人?

我们越厌弃爱和智慧,主就显得离我们越远。

思考题 12  爱他人的行为等于敬拜

在内在的意义上,敬拜意味着所有经由爱和仁慈实现的联结。当我们怀着爱和仁慈时,我们就会不断地敬拜外在的敬拜只是一种结果。天使以这种方式敬拜,所以他们有永的安息。因此,在更深层次上安息日也象征着主的国度。

然而,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时,我们确实也应该在的敬拜。外在敬拜激醒更深的层面,维持我们外在行为的圣以致更深要素能够影响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敬拜中吸收知识,为接受属天的品做准备。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领主为我们恒益用赋予我们的圣洁状态。我们生命中的每一种状态都会在来世再现

《属天的奥秘》1618

核心理念

我们通常认为拜是指去参加有圣职宗教指导下某种宗教仪式。然而史威登堡在这里说,虽然参加宗教仪式很重要,但任何出于对他人的爱而做出的行(即任何慈善行为)都是拜。

反思

想象一下你出于对他人的爱而采取(或可采取)的行动。当你把它看作是敬拜时,你对这个行动的感觉会有什么变化?

或者,当你把外向和外在崇拜看作是一种爱的行为你的感觉会有什么变化?

第三部分 爱是创造的目的

史威登堡宣称,宇宙不仅仅是上帝的创造物它是由上帝以祂自己的本本质成的因此,每个造物都不仅反映了上帝的根本之爱,而且反映了创造行为背后的意图。

思考题 13  创造的目的是彰显圣爱

通过查验和审视爱的三个基本要素,人们可以看到它们是创造的原因。第一个要素,爱自己以外的人,是创造的一个原因,因为宇宙在上帝之外(就像世界在太阳之外)。宇宙是上帝延伸祂的爱在其中运行祂的爱的地方从而获得安息。我们读到,上帝创造了天地之后,就安息,祂为此设立了安息日(创世纪2:2-3)。

你可以看到,第二个基本要素,即上帝希望与他人合一,也是创造的一个原因,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形象样式意味着我们被造为能够接受来自上帝的爱和智慧的形态—上帝可以与之合为一的形态并且祂可以与宇宙中所有其他事物结合为一,而这些事物不过是手段。与终极原因的联也就是与居间原因的联结创世记》—关于创造的书,明确指出,万物是为人类而创造的(创世记1:28-30)。

第三个基本要素,即上帝从自己发出对他人的祝福,是创造的一个原因你可以从这个事实中看到,即天使天堂为每一个接受上帝爱的人提供的,在那里对所有人祝福,唯独来自上帝

上帝爱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维持宇宙的原因,因为维持是持续的创造,就像继续存在等同于永远存在一样。从永恒到永恒是相同上帝的爱具有的性质,无论是现在将来,都创造世界时相同。

《真实的基督教》46

核心理念

史威登堡在这里描述的爱的三个要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个理念:上帝创造并不断地创造宇宙,以使的爱得到彰显。作为创造的一个有意识的部分,人类生来就是为了落实这一设计,从而最终使所有人在天堂与上帝联结。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史威登堡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一切存在背后的意义和目的是圣爱。

反思

想一想你的生和你周围人的生。如果你相信你被造是为了成为上帝之爱的容器,你对自己生命的感觉会有什么变化?

将如何改变你对他人生的看法?

花点时间想象一下宇宙,此时此刻,它正在不断地被上帝的爱创造造。这如何影响你对宇宙的看法?

宇宙是上帝延伸祂的爱在其中运行祂的爱的地方

思考题 14  圣盼望分享

如果主在创造时没有植入祂自己的形象和样式,与之分享的神性,那么创造宇宙万物会是什么样子呢?那样的话只是制造一些东西,使之既存在又不存在,或者发生又不发生这样做的结果,祂只远远地观察它交替更迭,观察它无休止的变化,就像舞台上发生的事情那样

除非这都是为了一个主旨,即更亲密地接受神能够看到和感觉到神性,否则所有这些变化会有什么神性目的呢?既然神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荣耀光辉难道祂仅仅留给自己能全部留给自己吗?爱盼望将其所有与他人分享,尽其所能赐予他人。

那么,无限的圣爱又如何呢能先给予然后再收回吗?这难道不是在给一些注定要灭亡的东西—即那些本质上虚无之事吗?因为它灭亡时一切都将成空,其内并无实存在然而圣爱的赐予实实在在的,或者说是不会消亡,这就是永恒。

《圣治》324

核心理念

我们再次看到这样的理念: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让上帝的爱彰显万事万物中包括我们。在这里,史威登堡补充说,爱盼望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分享爱本身,还要分享由爱形成的生命。上帝给予他人的礼物是的爱,也是生命。由于这爱永远不会改变或停止,所以我们获得的生命是永恒的。

反思

思考句话:“盼望将其所有与他人分享,尽其所能赐予他人。

是否符合上帝在你心中的形象?与心中的形象有相似或不同?

你相信上帝已经尽祂所能赐予吗?

盼望将其所有与他人分享,尽其所能赐予他人。

那么,无限的圣爱又如何呢 

思考题 15  创造的目的是来自人类的天使天堂

这个称为宇宙的大系统是一个从头到尾连成一体的作品,因为上帝创造它时有一个简单的目的:一个由人类居住的天使天堂。构成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因为人达成最终结果,就得有实现目的的手段。

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作品,包含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我们就可以把被造宇宙看做连成一体的作品,看到这个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由有用的功能组成,安排以及优先次序是人类的缘故,他们是天使天堂的来源。

圣爱除了使人们得到其永恒的神性祝福外,不可能有其他意图。圣智除了产生有用的事物,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以外,产生任何其他事物

《真实的基督教》13

核心理念

这段教导爱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有关。上帝的意图是创造天堂,以使所有接受的爱并重生属灵的身后能享有受祝福的状态。史威登堡说,因为将人们团结在天堂里是创造的目,所以宇宙中的万物都被设计这一最终结果。

反思

你是否注意到圣爱和智在你自己生中发挥作用?

如果是这样的话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这些神性的彰显是否似乎在引导你走向一个特定的方向?

思考题 16  上帝的同在

有些人孤立地研究世界的某些方面,而不是把一切都看成从目的中间手段到结果的链条。因此,这些人无法看到宇宙是独一上帝的杰作。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这样的人身上,他们不认为创造是上帝的爱通过的智慧运行所致。这两类人都不能看到,上帝居于具体的有用事物中,因为这些事物背后的目的中。然而,每个参与目的的人也都参与了实现目的的手段,因为在每一个手段的深都有目的,是驱动和引导手段的力量。

《真实的基督教》13

核心理念

这里从大场景到最小的细节,史威登堡追溯了宇宙的目的。在最广袤的层面上,宇宙的创造是为了将上帝的爱带入物质实在。这一目的反映在宇宙本身的结构中:物理学定律、圣治(天道)原则,甚至我们心性的复杂性通过这些中间手段”圣爱得以实施。通过上帝居于其中的”具体有用事物这种系统安排呈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具体有用的事物是上帝与我们同在的众多方式之一。

反思

想一想你生活中的一些有用的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东西,哪怕是在一个方面。

现在想想导致创造或发明该物品的一连串事件,以及该物品也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途径。你认为这个过程背后的驱动力或设计是什么?

思考题 17  宇宙是爱与智慧的作品

如果你以正确的方式理解这一切,你能够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始终一致的作品,一个把目的、手段和结果天衣无缝地联系起来的作品

每一爱都有一个目的。所有智慧都通过中间手段来实现这个目的,通过这些手段来达到有效、有用的结果。因此,宇宙是一个体现神性之爱、神智慧和各种益用性的作品。那么,可想而知在各个层,它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连贯的作品。

在爱的启动下,通过智慧不断产生的益用功能组成了宇宙,这一事实是所有智者都可以领悟到的,就像他们在镜子里看到一样。一旦对宇宙如何被造有了大致的了解,他们就可以专注于细节。

《真实的基督教》47

核心理念

益用性是一条双向的通途。正如世界上许多东西对我们有用一样,我们也有可能对他人有用,为朋友、家人,甚至我们不认识的人做出使其生活更美好的作为史威登堡告诉我们,益用如此协调一致,川流不息是神设计的一部分模式揭示宇宙是一个单一的、协调的、有意义的创造。

反思

想一想你生活中感到真正有用的时候。对于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这有何提示可否想象一下,你经常履行类似的益用作为是什么情形?

第四部分 爱使我们有了上帝的形象

圣经将人类描述为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生命。但”按照上帝的形象造”在灵性层面上意味着什么?个角度看作为人意味着什么?

思考题 18  我们有上帝的形象

我们都生而为人,这意味着我们的内有上帝的形象。上帝在我们里面的形象是我们辨别真假和行善的能力。我们辨别真假的能力来自神智慧,我们行善的能力来自神性之爱。这能力是上帝的形象与每一个健全的人持续同在,永不磨灭。

《圣治》322

核心理念

史威登曾多次指出,上帝是人—这意思不是说具有人身体(除了在化身为耶稣基督的时候),而真实的意思是,上帝爱和智慧是我们能力的源头,使我们真正成为人并体现出来。换句话说,使我们成为人的不是我们的身体或我们的外表,而是我们能够认识更高真理并按照它们行事的事实。我们是人,因为我们有爱。

反思

你如何定义这个词在你的脑海中唤起了什么形象?如果你认为爱和智慧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你对人类本质的思考是否会改变?

根据上述定义,你是怎样的人?

思考题 19  不变的圣爱因人而表现不同

看起来神性在一个人身上和另一个人身上是不一样的例如,它在一个智者身上和在一个简单人身上是不的,或者在一个老人身上和在一个孩子身上是不的。不过,这只是呈现的方式被人误解而已。人可能有差别,但内在的神性却没有差别。人是一个接收器,而接收器或容器会有差别。一个智者比一个简单人更宜于接受神性之爱和智慧,因此是一个更充分的接受。一个年长的智者比一个儿童或青年更容易接受。然而,神性在人身上和人身上是一样的。

《圣爱与圣智》78

核心理念

“神性在人身上和人身上是一样的。” 看来符合逻辑的是,宇宙的根本总是相同的,无论接收器是甚麽。但在这里,史威登堡告诉我们,神性爱会因人的表达而显得非常不同,就像一面镜子中的映像与另一面镜子中的映像,会因镜子的类型或房间的光线而显得非常不同。关键是要记住,在这些表面的差异背后,是同一个美丽的本

反思

想一想你每天遇到的人。你能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看到神性之爱和智慧吗?

性之爱以哪些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其特质?你是如何体现神性的?

思考题 20  遵从十诫以靠近主

而来善是主自己的样式,因为就在其中。当我们有意识地善和真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我们就成了样式,并与结合在一起,因为意欲某事就是爱去做此事。主教导我们说确实如此说:’有了我的诫命并遵行的,就是爱我的人,我要爱他,与他同住’(约翰福音14:21,23);又说:’你们若遵守我的诫命,就常在我的爱里’(约翰福音15:10)。

《天堂与地狱》16

核心理念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我们是上帝的形象,因为我们里面神圣的爱和智慧—正是它们使上帝显现为人,也使我们成为人。这里我们又加入另一个元素:成为上帝的样式就是有意将爱和智慧付诸实践。史威登堡告诉我们,这样做的关键是遵循十诫,这些诫命指明了如果想更靠近上帝,我们应该做以及不应该做的事情。

反思

你是否曾经有意识地着手去做一些良善的、实际的事情?如果是的话,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的?结果发生了什么?如果你打算做一件事,没有做,是什么阻止了你?

思考题 21  圣爱无处不在

圣爱的真实特性可以从其灵性气场识别出来,它弥漫在宇宙中,并根据我们的状态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每个人。圣爱的灵性气场对父母有特殊的影响。于是他们温柔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孩子并非他们自己,但他们想与他们融为一体,为他们的幸福奉献自己。圣爱的气场不仅影响,也影响,不仅影响人,也影响各种动物和鸟类。

毋庸置疑,在分娩过程中,每个母亲唯一想到的是与她后代的骨肉联系并关爱他们。每只鸟儿从蛋中孵化雏鸟时,都只想着把它们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珍惜,用吻把食物送入它们的嘴里。即使是毒蛇和毒虫也爱它们的后代,这是众所周知的。

无所不在气场对那些接受上帝爱进入的人那些相信上帝并爱他们的邻的人有着特殊的影响。他们具有仁爱是上帝之爱的形象。

《真实的基督教》44

核心理念

我们从慈爱的父母关爱子女的方式中品味到了神。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庭关系都是完美的,也不是所有父母都与史威登堡上述的理想相称。但是,当我们看到或体验到父母对另一个生命的那种深刻动人的爱,为了对方的利益放弃自己需要的本能,我们就在见证神性爱在我们生中的彰显

反思

体验父母之爱的途径有很多:通过成为慈爱父母的孩子,通过自己成为父母,或者仅仅通过观察这爱在他人生活中的影响。

父母之爱与其他类型的爱或其他类型的关系有何不同?

圣爱的气场不仅影响,也影响,不仅影响人,也影响各种动物和鸟类。

第五部分 爱引导我们与上帝同行

史威登堡把所有的爱,尤其是神性之爱,描述为相互的。但他也告诉我们一些可能令人惊讶的事情上帝希望与我们建立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选择爱并按照这种爱行事。在神性之爱中,没有强迫。

思考题 22  爱努力建立伙伴关系

上帝之爱的第二个基本要点就是祂希望与他人合而为一。这可以从与天使天堂、世上教会、教会中的每个人,以及与形成和构个人教会的一切美好真实事物的伙伴关系中看出。事实上,从其本来看,爱只不过是为建立伙伴关系所做的努力。为了实现爱的本质所要达到的目的,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和样式创造了人类,使祂可以与之建立伙伴关系。

性之爱不断地致力于和我们建立伙伴关系,这从主所说的想与人合一,在他们里面,他们在里面,祂盼望上帝的爱在他们里面等,就可以看出(约翰福音17:2123,26)。

《真实的基督教》43

核心理念

到目前为止,我们读到的内容描述了上帝的爱输注并维一切被造物,包括我们。但史威登堡也把神性之爱描述为建立伙伴关系的努力我们必须选择是否听从我们内心的神性催促,并允许引导我们。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与上帝完全结合。

反思

考这句话“爱只不过是为建立伙伴关系所做的努力”。想一想你与他人之间爱的关系,或你在他人身上观察到的关系。这句话符合你的体验吗?如果是,伙伴关系的性质如何反映个人关系?

为了使伙伴关系健壮发展,其中每个成员需要如何行动

思考题 23  与上帝结伴

人类有能力与上帝建立伙伴关系。我们被造是为了成为天堂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我们是灵的,所以我们可以成为天堂的公民也是物质的,所以我们可以成为世界的公民。我们的灵性自我能够思考上帝,感知与上帝有关的事物也能够爱上帝,并被来自上帝的事物所感动。于是我们能够与上帝建立伙伴关系。。。

事实上,什么是信仰?无非就是通过真理塑造我们的认知和思想,从而上帝建立伙伴关系;那么什么是爱无非就是通过良善塑造我们的意和欲望,从而与上帝建立伙伴关系上帝与我们的联降达俗世界灵性;我们与上帝的联是来自灵性世界的尘世联

《真实的基督教》369

核心理念

我们如何行才能有与上帝建立伙伴关系?我们要锻炼自己灵性自我。我们上帝,向神性感召敞开我们的灵性觉知,并爱上帝。我们努力学习属灵真理,然后把它们落实在生活中。站在这个光照之下来看,信仰不是决定相信一些理性上没有意义的东西;信仰是基于感知到我们身处的灵性实在而建立的对上帝的爱。

反思

当你想灵性实在时,你会怎么做?你会去某个特定的地方吗?你那里做什么?你是否曾经有过认为深刻的灵性体验?是什么样的感觉?其中有爱吗?

思考题 24  要努力遵循神性设计

天堂里常说:上帝在我们所有人里面,不管是恶人还是;然而除非我们生活方式符合性设计,否则我们不在上帝里面。主说希望:“我们在里面,祂也在我们里面。”(约翰福音15:4)。

当我们在生活中遵循神性设计时,我们就在上帝里面宇宙中上帝无所不在,在宇宙万物的最深处,因为万物最深处都设计。违背神设计的事物都在最深层之外。在外层面上,无所不在的上帝所做之事就是与违背神圣设计的事物不断斗争,并不断努力使它们回归设计。我们越是允许自己回归设计,上帝就越完全我们每个人同在。结果就程度上,上帝在我们里面,我们在上帝里面

《真实的基督教》70

核心理念

正如我们之前看到的(思考题16),神设计是创造的目的,按照上帝的意图形成宇宙结构和所有存在的物质与灵性法则祂的意图是,所有有意识的生命只要能够并选择这样做与上帝联结。在某种意义上,你可以认为上帝本就是宇宙的蓝图,而创造的最终目是无限扩展爱与和谐。

史威登堡告诉我们,我们都有能力遵循神设计,因为我们的内心有上帝我们越遵循这设计,祂的同就越明显

违背神设计意味着背离上帝,选择做邪恶的事也就是自私和伤害他人。史威登堡说,当我们站在与上帝作对的位置时,祂就不断地采取行动,努力把我们带回到的设计中去,尽管我们总是能够自由选择要走哪条路。

反思

如果神设计是通往天堂的道路,那么如何行动会使我们与保持一致怎样的行为会使我们远离?在我们的生中,哪些迹象表明我们正在遵循神设计?

上帝在我们所有人里面,不管是恶人还是

然而除非我们生活方式符合性设计,否则我们不在上帝里面。

思考题 25  上帝使我们行良善

我们都十足地感觉到,好像我们自己有爱和智慧,好像我们自己的意图去践行良善,理解真理。但实际上,这丝毫都不是来自我们,而是来自上帝. . .

如果不把爱或智慧体验为自己的,我们中能有任何人接受、保或传播丝毫爱或智慧?如果我们没有可能尽自己的责任来形成这种伙伴关系,我们怎么可能通过爱智慧与上帝建立伙伴关系呢?不存在没有相互性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之所以是相互的,是因为我们爱上帝,依据上帝赐予我们的去行出来。这样做好像是我们自己做的,但我们确上帝的帮助。如果没有与永恒上帝建立伙伴关系,我们怎么能活到永远?如果没有祂的样式,我们怎么可能会是人呢?

《真实的基督教》48

核心理念

史威登堡的思想体系中,最困难的矛盾之一是这样一个念:我们所的任何善事并非真正出于我们自己所有的良善都来自上帝然而我们必须自由选择行善,好像我们自己良善之一样。我们必须选择行善,因为没有良善的行,我们就不能向上帝的爱完全敞开。在这一节里史威登描述这种动态过程是我们与上帝伙伴关系的基础如果我们出于爱上帝而按照所学到的属灵原则行事,就可以相信,我们将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反思

想一想你做过的一件事或仁的行为。当时的感觉如何?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上帝的爱通过你行出来的,而不是你出于自己做的,你对那个行动的感觉是否会改变?如果是的话,是怎样的变化

一句阿拉伯谚语说:”相信上帝,但要拴住你的骆驼”。这句谚语如何反映在史威登关于与上帝的伙伴关系理念中?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为形成伙伴关系尽到自己的责任,我们怎么可能通过爱和智慧与上帝建立关系

第六部分 爱使我们与所有人更亲近

爱自己的邻史威登堡著作中的一个普遍主题。这里的 “邻“不是隔壁的人。更确切地讲,人类的所有神性品性。对邻的爱是神性之爱的一种形式,我们都可以在灵性成长过程中体验到。

思考题 26 爱邻舍者利益他人

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认识到,从灵性上讲,用的服务就是我们的邻。实际上,谁会仅仅把某人当作’某人’来爱呢?不,我们爱人是因为他们内在的东西,是那些使他们成为如此之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因他们的品性而爱他们,因为我们共同的品性。我们爱的他们的益用性,是我们称之为“良善”的东西是我们的邻

既然圣经的核心是灵的,那么这就是”爱我们的邻“的属灵意义。

《教义之信仰篇》20

核心理念

灵性意义上的爱是一个人在,即这个人体现的神性。当一个人被内心的爱和智慧驱使,渴望在世上实现益用目的时,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看到这神性

反思

想一想你不喜欢的人,也许是你经常见到的人。你可能很容易列出不在乎此人的原因是换个角度,花点时间想一想他或她所做的益用之事。人是否在某些方面帮助了他人?他或她如何帮助你,即使是无意的?专注于这些用的行是否会改变你对这个人的看法?

思考题 27  真正的人友爱邻舍

我们被造所领受的爱是对邻的爱,使我们对邻像对自己一样慷慨,甚至更慷慨。当我们为他人做一些事时,发现自己充满了这种爱的喜悦,就像父母对他们的孩子的感觉一样。

这种爱是真正人类之爱,因为它有灵性内涵,使不同于没有理性的动物所拥有的尘世之爱。如果我们生来就有这样的爱,就不会像现在人那样生在无知的黑暗中,而是生来就有一些知识和智慧的光芒,并且不久之后,就会真正具备知识和智慧。起初我们会像动物一样四肢着地,但用脚走路的冲动却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即使我们四肢匍匐于地时,也不向下看地,而是前看天;我们终将站直身体,以便朝上仰望

《圣治》275

核心理念

我们生来都有体验神之爱的能力。史威登堡告诉我们,上帝创造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与结合。然而他也说,我们生来就很自私像动物一样,我们的基础本能以自己的生存为核心。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有时我们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痛苦的后果。我们越对他人有同情心我们越爱他们我们就越成为真正的人,于是我们动物性中升华出来,重生为属灵性的人。

反思

你是否同意人类从根本上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易于倾向邪恶无论同意或不同意,说说你的理由。

如果我们生来都是有爱心的人,都会本能地为别人做良善之事,你觉得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下次你在外面散步时,低头看地面走几分钟然后抬头看走一段路。每个走法会产生什么感觉和想法?这个练习如何提示世俗爱和神性之爱之间的差异?

我们被造所领受的爱是对邻的爱,使我们对邻像对自己一样慷慨,甚至更慷慨。

思考题 28 仇恨使我们远离上帝

我们感受到的对舍之的程度以及信仰的程度可以描述为与我们同在的程度。主存在于舍之爱中,因为存在于一切美好事物中,但不存在于缺乏爱的所谓信仰中。没有爱和慈的信仰是一种割裂离散的东西。结合的地方,就必须有结合的媒介,而唯一的结合媒介就是爱和慈。

任何人只要认识到主怜悯每个人,爱每个人,并望每个人永远幸福,就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因此,那些缺乏足够的爱,因而不怜悯他人,爱他不希望幸福的人不能与主结合因为他们不像主,没有祂样式。通过所谓信仰的滤镜盯着主,却憎恨他人的人,不仅站在离主很远的地方,也在和主之间设置了一道深不见底的地狱鸿沟如果你试图接近他,就会掉进这个鸿沟。对他人的仇恨就是那条隔绝的地狱鸿沟。

《属天的奥秘》904

核心理念

对邻的爱是上帝之爱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对上帝信的组成部分。我们可能会认为信仰和相信一样,是一个理智思维的过程。但在这里史威登堡说,如果我们没有对他人的爱,再多的相信也不能使我们靠近上帝。公然憎恨他人会扩大我们与上帝之间的鸿沟

反思

你如何定义信仰?你的定义包括爱吗?或者不包括?更大的信会导致更的爱吗?是或不是,说说为什么?

主存在于舍之爱中,因为存在于一切美好事物中,但不存在于缺乏爱的所谓信仰中。

思考题 29  善念善行源于主

当我们爱邻时,主与我们同在就首先成为可能。主在,只要我们有爱,主就会同在。此外,只要主在,我们说话,我们不知道不是我们自己的思想。然而没有一个念头,没有一星点的思想起源于我们。凡是来自地狱的邪恶和谬误,都邪灵传输给我们的;是从主而来的良善和真实,都是天使浇灌我们的,这就叫做流入于是赋予我们生命,使我们的灵魂和体建立互动

《属天的奥秘》904

核心理念

史威登使用的词语,描述上帝的爱和智慧输注我们最内在灵性层面的过程,从而维护我们,又将我们改造成属灵之人。有些人可能会体验到这是一种内心的声音,敦促我们做正确的事情它也可能表现为突然想做一件事或对他人的爱或慈悲的感觉。虽然这些冲动看起来属于我们,但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它们实际上是来自上帝。

反思

当我们思考一个衡量善恶的内标准时,我们常常会想到良心。你的良来自哪里?在你看来,它是神性引导的吗?当你的冲动时,你是否遵从了它?

想象一下,每个良善的念头都是主在的标志。这将如何改变你对天许多想法的反应?

第七部分 爱把我们引向天堂

宇宙中发生一切背后设计的最终目,是引导我们走向天堂。天堂不仅是一种爱的状态它本身就是上帝的形象因此,史威登堡还将天堂描述为人的形

思考题 30  天堂就是与主结合

天堂不是因为天使而成为天堂,而是因为主而成为天堂。其原因是,天使所享有的、成天堂的爱和智慧不是来自他们,而是来自主爱和智慧实际上是天使内的主。

既然爱和智慧属于主,就是在天堂的既然爱和智慧构成了天使的生命,于是我们可以明白他们的生命属于主,事实上他们的生命就是主。天使们自己坚持认为他们的生来自于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天堂是与主的结合。

《圣治》28

核心理念

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创造的目的是把所有人引向天堂也就是说,引向爱和幸福的状态,这是与上帝结合的标志。所以,天堂是一种爱和智慧的状态,在那里我们体验到生命的本相就是我们之内有上帝的同在。当我们在世上时,只要我们怀着对他人的爱,我们就处于这种状态。如果我们继续走这条路,那么进入来世后,我们就会成为天堂里的天使,在那里我们用全部生命来体验这种爱。

反思

想一想在你的生中,你曾有过对他人的爱和善意的感觉,或者你曾看到其他人出于爱行动。现在想象一下,天堂是一个唯独激励的人组成的地方,而且无限扩展着。身处这样的环境会有什么感觉?那里的人们会如何对待彼此?

思考题 31  天堂就是上帝的形象

我们按照设计的形被造,因为我们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由于上帝是设计所以我们被创造为该设计的形象和样式。

设计最初成形及其持续存在,有两个来源:神性之爱和神智慧。我们人类被造为这两的容器。因此,遵循性之爱和智慧的设计,使之运行于宇宙,尤其是天使天堂,这些都已经创建在我们身上

因此,天堂的整体是神设计态尽其最大可能的彰显。在上帝的眼中,天堂就像一个人。天堂和人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际上是整的。天堂里没有任何体不与人体的某些部分,某些内部或外部器官相呼应。由于这个原因,天堂里的某个群体被说成是属于肝脏、胰腺、脾脏、胃、眼睛、耳朵或舌头等的区域。事实上,天使自己也知道他们居住在人体某一特定部位的哪个具体区域。我曾有机会从活生生的经中了解到这一点。我看到由几千名天使组成的体聚集在一起呈现为一个人的形。这历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天堂作为一个整体是上帝的形象,而上帝的形象一个设计的形

《真实的基督教》65

核心理念

面在思考题 24里,我们谈到了抽象形的神圣设计—这是适用于所有生命的指导模式,事实上也适用于宇宙万物。然而在天堂,这种设计呈现为一个人的形史威登堡称之为”最大的人”。他用有四肢和器官的人体来描述最大的人”的形态。但在灵性层面上,你可以想象这些身体部位所执行的功能—观察领悟、吸收营养身体之物以及清无用的东西,等等。

反思

如果爱产生联结与合一的感觉,那么这联合将如何落实在行动上?

史威登堡说,在天堂里天使是如此亲密,以至于他们似乎成为一个人。如此的亲密关系在尘世之的眼看起来是怎样的?

如果你是天堂里的一天使,你认为自己会居住在哪个部分,为什么?

天堂的整体是神设计态尽其最大可能的彰显

思考题 32  天堂是爱的体现

既然所有的和天使都体现着愿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天使天堂只不过是的体现其中包含了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同时也是智慧的体现,包含了对所有真实事物的认知。此外,由于一切美好和真实都来自于主,而主就是爱和智慧本,因此,天使天堂的形象由于神性之爱和智慧的形态是人,因此,这也是天使天堂唯一可能的形

天使天堂的形象之所以体现了无限和永恒,是因为它是主的形象,主是唯一的无限和永恒。我们可以从以下事实中看到无限和永恒本质的形象:由千千万万天使组成天堂,他们组成的体有多少,天堂之爱的共同愿望就有多少,每个体中的每天使都很清楚地展现着他或她自己的望。天堂的形态就是由所有这些既共同又具体的望组成的在主的眼中这样的态如同一个单的生命,就像一个人是一个单的生命样。这种形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在永恒里变得更加完美。由于神性之爱是至高形态当越多人参与构成性之态时,这种结合就越完美。

《圣治》61-62

核心理念

天堂是上帝的形象,不仅意味着它是神性之爱和智慧的化身,还因为那里包含了无限的爱。尘世上的每个人去世都会把他自己的爱和经验带到来世而成为天使的人则把他的爱和经验融入到天堂的组合中,使之比以前更加美好。

反思

想一想你认识的那些为他人做善事从而展现神之爱的人。他们各自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爱?他们作为天使可能是什么样的?

既然天使满怀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望,这是否会影响你对美好事物渴望的情怀

整个天使天堂只不过是的体现其中包含了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同时也是智慧的体现,包含了对所有真实事物的认知。 

思考题 33  爱寻求和谐摈弃冲突

在天堂,主的神性是爱。因为接纳每一个性—如祥和聪明、智慧和幸福。爱能接受一切与之和谐的事物渴望这些事物,寻找这些事物,自然而然吸收它们。因为有一个不变的目的,那就是与这些事物结合,并被这些事物充实丰盛其实也能意识到这一事实这么说吧:他们内心的爱搜索记忆,并从记忆中抽出与之相符的事物,把这些事物聚集起,并把它们安排在自己内和在自己内,从而可以拥有它们在自己下,以便它们可以为服务。然而,它抛弃和消除那些与它不一致的东西

《天堂与地狱》18

核心理念

在这段讲述中,史威登另一种方式描述了我们内心的爱与神性关系:寻找与和谐的东西,拒绝不和谐的东西。这样的运行发生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于是我们可以成为越来越有爱心的人,从而与我们内在的神性欣然相合我们灵性世界后,这个过程将继续,但目的性更明确,直到我们得以完全彰显,我们所不爱的完全摒弃。这样一来,我们就找到了真正的灵性家园。

反思

你爱什么、看重什么胜过其他任何东西?我们经常把这些想法限定在爱特定的人特定的物品或活动上但花点时间追溯一下这种情感的源头。例如,如果你喜欢音乐,你喜欢它的什么?是听音乐时的感吗?制作音乐的创造性过程与他人一起听音乐或制作音乐的社会活动吗还是你的音乐在别人身上激发的情感?你内心的基本需求,你的爱表达的是什么?

你觉得摒弃与爱不一致的东西有困难吗?困难或不困难,说说为什么?

接纳每一个性—如祥和聪明、智慧和幸福。 

第八部分 上帝爱所有人

上帝是爱智慧的终极化身。因此,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发怒或惩罚人完全不符合上帝本性。上帝的爱为我们所有人而存在,毫无例外,直到永远。

思考题 34  上帝的丰盛与不同的个人领受

主是无所不在的!祂在任何地方都是以的全部本质存在。不可能从自己的本质中拿出一部分给一个人,另一部分给另一个人。凡祂出的就是全部的。祂也给了我们能力,使我们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或多或少地运用这能力。主说,祂居住在那些遵行诫命的人里面信实的人在祂里面也在他们里面。一句话,万事万物被上帝的丰盛充满。我们每个人都从这丰盛中得到自己份。

《真实的基督教》364

核心理念

西方文化中,上帝对某些人的爱多于其他人是很常见的有些人可能认为他们自己或他们的教派是唯一可以被拯救的人。在这里,史威登堡说,虽然对某些人来说上帝同在的感觉可能比其他人更强一些,上帝毫无保留我们受多少上帝的爱完全取决于我们,这决定能否感受到祂同的原因

反思

你是否曾经感到上帝没有真正与你同在?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发生过,你那时是甚麽感觉?你如何看待上帝我们每个人完全在这一观

思考题 35  要正确理解上帝

圣经中有许多段落描述主是愤怒的、狂暴的、报复性的,并说会惩罚、把人投入地狱、试探人等等。那些简单地相信这些并因此敬畏上帝小心敢对祂的人,不会因为他们简单的信仰而被定罪。然而,如果人们说服自己相信这些对主的描述是真实的,甚至真的相信愤怒、狂暴、报复等邪恶之事,是主的真实特征,确实愤怒、狂暴和报复而惩罚我们,把我们投入地狱,那么他们就会被定罪,因为他们破坏了真正的真理,那就是主是爱慈悲善本体。任何具有这些品的人都不可能有愤怒、狂暴和报复行为。将其他品归于主,是基于事情看似如此的表象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那些例子。

《神圣经典》94

核心理念

在《旧约》中,上帝的形象经常被描绘成愤怒和残忍,因为一些看似轻微的罪行而惩罚或处人们。史威登堡告诉我们,这些故事并不按字面意思理解,而是要根据其内在的属灵含义来解释。尤其重要的是,他说,我们永远不应该相信上帝可能具有这些负面的任何特征,因为这种信念阻碍了我们对神性之爱和智慧的真正体验。

反思

你是否读过或听过《圣经》中的故事,其中对上帝的描述似乎是愤怒心胸狭隘或报复性的?这些故事如何影响你对上帝的信仰(或怀疑)?在你看来这样的故事为什么会被收录到《圣经》中?

思考题 36  上帝有爱没有恨

如果你愿意,请思考一下,如果主以愤怒看待恶人,以怜悯看待好人,会是什么样子?有无数的恶人和无数的好人。如果祂出于恩典而拯救好人,但为了执行报复而诅咒恶人,是什么?如果在看待善人时一种表情,即柔和宽厚的神情,而在看待恶人时却是另一种表情,即严厉无情的神情,那么,上帝是什么样的呢? 《真实的基督教》651

核心理念

因为人善和恶的灵性影响都开放的心态于是会爱一些人而不喜欢另一些人,或者变得愤怒或想要报复,这是我们的天性。史威登促请我们考,如果上帝也是这样,宇宙会是什么样子?既然上帝是所有生命的源,是纯洁的爱智慧的存在,怎么可能恨任何人?怎么可能希望伤害自己心爱的物?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违背自己的神性。

反思

想象一你爱的人。花点时间使你对这个人满怀爱的情感。现在想象一下,试着去恨那个人。你能做到吗?

现在,想象一你不喜欢或讨厌的人,注意你对人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那个人有什么影响,对你有什么影响?

思考题 37  爱的本体不可能恨

当然,每一个被圣启迪的人都能看到,上帝是慈悲和仁爱的是绝对的爱和绝对的善,这些品的本质。说慈悲或绝对的善可以愤怒地看着人类,把我们都进地狱,仍然保持其神本质,这矛盾。这种态度和行为属于邪恶人,而不是有人。它们属于来自地狱的邪灵,而不是天堂的天使。把这些归于上帝是令人震惊的

《真实的基督教》132

核心理念

史威登堡在他的著作中清楚地划分了一个界限爱是上帝的特征,而仇恨和复仇是邪灵的特征。正如我们在上一个思考题中看到的,上帝的本性根本就不会愤怒诅咒人下地狱。在《天堂与地狱》一书中写道,人死后,耽爱邪恶的人自愿下地狱,因为天堂让他们感到痛苦。然而无论一个灵魂坠入多深的地狱,上帝都不会离弃他们。

反思

你如何应对上帝可能愤怒或诅咒人下地狱的观念?你自己是否曾经这样相信?如果是的话,是什么导致了你的这种信念?

如果你接受史威登堡的说法,即上帝永远不会憎恨甚至抛弃任何人,是否改变了你心中上帝的形象

你的信念中,关于上帝所行的或将会行的,是否影响你的行

思考题 38  上帝的爱从不动摇

上帝的爱不仅延伸到人和事,也延伸到恶人和恶事。它不仅延伸到天堂里的人和物,也延伸到地狱里的人和物不仅延伸到米迦勒和加百列,也延伸到魔鬼和撒旦,因为上帝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从永生到永。正如的:“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恶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45)。

尽管如此,邪恶的人和仍然是邪恶的。这是由人和物本身的品性造成的。邪恶的人和物没有接受上帝真正的、最深刻的爱他们根据自己的本性接受上帝的爱,就像荆棘和荨麻接受太阳的热量和天空的雨水一样。

《真实的基督教》43

核心理念

这里我们把上帝的爱和雨作一个比较:它落在每个人身上,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但它落的每个对象都以自己的方式使用这爱。上帝的爱承载着邪恶人,同时他们扭曲甚至拒绝爱。然而上帝的爱从不动摇。

反思

想象一下你认为危险或有害的人或事,即过去伤害过你或使你害怕的人或事。

你能想象这样位上帝吗,无论如何祂都会平等地爱所有这些人和事,包括危险和有害的?

你能想象自己也这样做吗?如果会的话,首先什么?

思考题 39  上帝的宽恕

主赦免了每个人的罪。不指我们,也不归罪。然而,除非依据祂的神圣天法则,祂仍然不能带走我们的罪。所以当彼得问应该原谅得罪他的人多少次,七次是否足够时,说彼得应该原谅的不是七次,而是七十(马太福音18:2122)。既然如此,作为慈悲体的主,还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呢

《圣治》280

核心理念

无论我们是谁,上帝都爱我们。史威登堡说这是真的,不管我们出生在哪里,也不管我们信奉哪种宗教,因为上所有人的内心生来怀着性之爱。

无论我们做了什么自私或邪恶的事,上帝都会宽恕我们。我们可以选择远离,但不能(也绝不会想)远离我们。

反思

你希望自己曾经做过、想过或感觉的什么事情能被宽恕吗针对别人曾经做过的某些事情,是否愿意宽恕他们?你能想象一个不能被宽恕的、令人发指的行为吗?如果你向上帝请求宽恕,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克服分裂

关于本书

只要有群,就会有群之间的分歧—个人的、意识形态的、种族的、宗教的、民族的等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分歧,尤其是美国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分歧,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有时候各个阵营之间的分歧似乎是不可逾越的。

如果你一直被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分歧所困扰,或者如果你自己生活中存在冲突,一直在造成痛苦和焦虑,那么如何树立聚焦灵性的维,从而在这些对立面之间创造和谐可能正是你所需要的。但要注意:正如以马内利史威登堡告诉我们的那样,克服冲突的第一步是省察自己的内心。

瑞典科学家和哲学家以马内利史威登堡(1688 – 1772)在50多岁时开始的一系列灵性经历,使他的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灵性世界的异象—与天使、魔鬼和已过世者灵魂的对话是如此强烈使不能不分享所学到的东西。虽然他生活的时代以及所处的社会状况与我们今天大不相同,但他书中所描述的灵性成长体系,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克服分》收录了史威登著作中的段落,不仅能让人深刻觉察人际冲突的根源,还提供了如何克服这些冲突的洞见。每一个思考先简要介绍相关论述。在论述之后,你会发现论述所表达的核心理念及其所含内容的简短描述,以及供讨论或思的问题,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展示如何将该理念直接而有意义地应用于日常生活。

当你需要激励的时候,请阅读史威登堡的引文,用这些引文和反思作为小组讨论的起点,或者简单地这些资料,作为你自己灵性之旅的食粮去享用。你也可能会发现这些经文是你自己祈祷、冥想、创作的灵感,或与上帝沟通的有用技巧。

本书中的引文均摘自《以马内利史威登著作》新世纪版,是由史威登堡基金会出版的史公著作译本。引用是按段落号而非页码,方便读者在任何史威登堡著作的译本中交叉参考。你也可以从我们的网站www.swedenborg.com,免费下载他的任何一部神学著作。

希望本书对您有帮助! 如果您对我们有反馈意见,可以随时通过上面的网站联系我们。

第一部分:爱的类型

我们所爱的事物—即驱动我们的事物—是一切冲突的根源。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爱,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爱如何导致我们之间的分裂。

思考题 1  主导爱反映着我们的本性

我们把自己喜欢的事物设为目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于是我们无论在整体上还是细节上都驻念于它它就像我们意志中一条暗河,即使我们做别的事情,也会拖着我们,载着我们前,因为它我们的驱动力

我们也在别人身上寻找和观察我们自己最爱的事并用以影响别人或与别人合作。

我们生命主导事物全然决定了我们所处的状态,从而使我们彼此有别。如果我们是良善的,它便建立我们的天堂;如果我们是邪恶的,它便构筑我们的地狱。是我们的根本意志,我们的自我,我们的本性。事实上,它是我们生命的基本现实死后无法改变,因为它是我们的本相

《新耶路撒冷》56-57

核心理念

我们的主导爱是我们的核心特征,它决定了我们的一切。如果你想知道这与分裂有什么关系,再看看第二段:“我们也在别人身上寻找和观察我们自己最爱的事”。换句话说,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状态,首先取决于我们自己最重视的东西。

讨论或反思

你最爱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人或事,甚至可能是一个想法或原则。现在,退一步想想这种爱代表了什么。例如,也许你最爱的是家庭,那么家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最喜欢家庭的哪些品质?

想一想你在别人身上寻找什么东西。当遇到新认识的人时,你会问他们什么?

哪些事情会让你对一个人的看法变好或变坏?根据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不能说你在别人身上寻找的关联着你最看重的东西?

思考题 2 四种爱

有两种爱,一切良善和真实从其而生;还有两种爱,一切恶和虚假从其而出作为一切良善与实之源头的两种爱,是对主爱和对邻舍之爱;作为一切与虚假之源头两种爱,是对自己的爱和对这个世界的爱。

《新耶路撒冷》59

核心理念

关于这四种不同的爱,史威登堡有相当多的论述(例如《新耶路撒冷》54-61、65-80和84-105),总而言之:

  1. 对主爱正如其名:对一切神圣事物的爱。
  2. 对邻舍之爱是对他人的爱(无论他们住在哪里),愿意把他们的利益置于我们自己的之上。
  3. 对自己并非指积极意义上的自尊。相反,它是在消极的意义上,把我们自己的利益置于他人的利益之
  4. 世界之爱,也是它的负面意义。

爱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比如金钱,权力,物质,名声等等。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正是后两种爱让我们陷入困境。

讨论或反思

你能想到自己生活中这四种不同类型爱的例子吗?它们各自如何影响你的行为方式?

你如何看待他人分别展现这四种爱?对于他们现出的不同类型的行为,你是如何反应的?

思考题 3 爱自己和爱世界

在爱自己的人身上常见的邪恶品是对他人的轻视、嫉妒、仇视不喜欢自己的人;进而产生的敌意;以及各种仇恨、报复、诡诈、欺骗、无情和残忍。凡出现如此恶行的地方,你也会发现对上帝和神事物的蔑视,而这些神事物是教会所教导的真理良善……。

另一方面,世界就是想利用任何手段把别人的财富转自己。于是我们的心放在财富上,让世界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诱导我们远离属灵爱(对邻的爱)和天堂。如果我们渴望用各种方法把别人的财产归自己,尤其是用诡计和欺骗,而不顾忌利益,我们就有了对世界的爱。了这样的爱,我们就会觊觎别人的好东西。只要我们不畏惧法律,不害怕失去名声,就会攫取人家的东西,甚至掠夺人家。

《真实的基督教》400:10-11

核心理念

在这里,史威登堡描述了爱自己世界是如何以粗暴、自私和复仇等态度和行为表达出来的。我们越是关注自己,越是关注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就越把自己置于一个境地从而真正相信我们的欲望是最重要的。而我们越试图保护这种自负感,我们的行为就越是伤人甚至有害。

反思

你是否认识经常表现出上述任何一种品的人?如果有,你是否与他们发生过冲突?

结果发生了什么?如果这事情再次发生在你身上,你的做法会不同吗?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如此的行为?

你能想到在什么情况下,适度地爱自己或世界是有益的吗?

思考题 4自爱导致痛苦

什么是等级高低什么是财富多寡?除了作为我们的想象它本身实存在吗?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满足或更幸福吗?比如一个高官,甚至一个君、皇帝,数年之后,他已不再看重自己的位阶因其不再内心的喜悦,甚至会显得一文不值在这一点上,难道等级高的人比等级低,甚至没有等级的人,如平民或他们的仆人更快乐?如果诸事顺利,普通人对自己的命运知足,甚至可以更幸福有什么比自爱更让人心烦,更常导致受伤,造成强烈愤怒呢?每当没有得到内心深处崇尚的尊重时,每当事情没有按照人的意愿和展时,就会发生。

《圣治》250:2

核心理念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爱自己和爱世界的陷阱人们从来不会通过自满、财富、地位或其他类似的手段来获得幸福。无论他们取得什么成就,都只是暂时的。当人专注于物质的成功,就会错过真正的奖赏:心灵的安。越是在他的构建幸福,每当这自负感受到威胁时,就越痛苦。

反思

是什么让你快乐?或者换个角度看,当你想感受快乐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综合不同类型的爱来思考快乐带给快乐的原因如何使产生这样的感觉?

眼里哪些人特别快乐的呢?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快乐?如果你发现他们其实一点也不快乐,你会感到惊讶?如果是的话,为什么?

思考题 5 自爱与属天之爱相悖

所有的自私和物质主义都发生在人意志里,它们其实是恨的状态!因为我们越是爱自己,就越是恨我们的邻。由于对自己的爱和对世俗利益的爱是如此违背属天之爱,它们必然会源源不断的出冲动抵制相互爱。

《属天的奥秘》1047

核心理念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看到,自私和物质主义如何导致各种类型的消极态度和行为。然而,当走到极端时,它们会使一个人变得充满仇恨。正如史威登堡在这里所说,它们本身其实就是 “仇恨的状态“,因为我们的自爱直接关联着对他人的仇恨。所以,我们要思考个命题:任何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仇恨,无论多么微,都可能是爱的产物,因此是导致我们冲突的根源。

反思

很容易理解自私如何导致某些冲突例如,一个人行为表现得心胸狭窄其他人造成困难但双方都真心相信自己是为了别人好,于是这就导致议: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对自己的爱如何关联着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如移民或堕胎?还有其他类型的爱如何导致各种争执

你是否同意这样的命题:我们越爱自己,就越恨别人?同意或不同意,为什么?

思考题 6 没有约束时你会如何行动

人们可以自己判断,下列情形时他们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允许他们的行为无需惧怕法律,不必担心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外在的约束—如对他们的名誉或地位、利益以及随的快乐的威胁。

《天堂与地狱》508:5

核心理念

这个观念一直是各种流行小说的灵感来源,从《蝇王》到电视连续剧《清洗》其主题都是如此。如果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我们为所欲为,而且我们行为不承担任何后果,我们如何行动?史公指出,我们会做出各种难以想象的、令人震惊的事来—除非我们开始走上属灵成长的道路。

反思

如果你的行为不承担任何后果,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你为所欲为,你觉得你会怎么做?

如果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觉得整个社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这样生活的话,你认为自己会比现在更自由吗?是与不是,为什么?

 第二部分 恨的结果

我们都看到了仇恨他人对自己本身的毒害后果。史威登堡告诉我们,还有灵性上的后果,涉及的方面我们可能根本想不到。 

思考题 7  失控的自爱很危险

如果我们仅仅因为邻舍或他人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或没有对我们表示敬重或尊,就鄙视他们或把他们敌人,我们活出来的就是自爱的生命。如果由于类似的轻慢,我们邻舍,迫害他们,那么我们的自爱就扎根更深了。进而,如果我们燃烧着复仇之心,渴望他们的败亡,我们的自爱就愈加深重。有这种态度的人最终会喜欢残忍。

《新耶路撒冷》68

核心理念

在这里,史威登堡展示的是自爱的展。它可以从一粒小小种子开始,例如一个小分歧,如果我们让它恶化使其不断增长。也许我们开始对人以偏概全,说:”他总是这样”,或者 “你根本不能跟讲道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起初的小问题变成了苦毒的愤怒和怨恨。而一旦开始把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人当成 “敌人”,甚至想要伤害他们,我们就很容易也用这种想法对待其他人。这种螺旋下降的趋势就会越来越难以扭转。

反思

你是否曾经遭遇一场失控的争?如果有的话最终如何结束的?或者,你是否至今仍耿耿于怀当时的感受

如果你愿意,可以尝试这样实践一下你下次和某人有意见分歧的时候, 努力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为它们正在发生。你对那人怀着什么样的想法?这些想法激起了怎样的情绪?这些想法和感会导致什么后果

思考题 8  凡内心认可的就成为我们的

如果我们相信某些特定的恶行是允许的,那么即使我们不做,它们也实实在在地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思想上它们的允许出自我们的意思想和意志在这里达成了一致。因此,当我们相信某些特定的恶行是允许的,我们就放松了对它的内在约束,只靠外在约束来阻止发生,就是恐惧。

《圣治》81

核心理念

这是关于爱与恨的另一个重要念:凡是我们内心里接受为真实的东西,都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史威登堡在这说的是恶行他说,即使仅仅相信特定行为没有问题,也和如此了是一样

我们可以将这一念应用于前几经文所描述的仇恨态度(如思考题 3)。如果我们对自己说,报复冤枉我们的人,或者恼怒对我们做过类似事情的人,都没有错,我们就使报复和恼怒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反思

想一想你见过双方冲突。你是否对他们说的话有强烈的感受?如果有的话,这些感受有甚麽特征?无论大声说出来还是心里琢磨,你是否站在这

导致你有这种感选择的价值观(也就是爱)是什么?

是否有一些可能被认为是非法的、不道德的或对他人有害的事情,而你觉得是允许的?如果有的话,为什么?如果有机会,你会做这些事情吗?

思考题 9 看到邪恶才能抵制邪恶

如果没有允许恶发生,就不能引导我们脱离。于是我们就不能改过自新,不能得救。也就是说,除非允许恶行浮出水面,否则我们就看不到恶行,于是也不会承认恶行,结果就不能接受引导抵制恶行。这就是为什么不能靠某种天意的运行而抑制邪恶的原因。如果样的话,邪恶就会一直封闭在里面,就像称为癌症和坏疽的疾病一样,会蔓延并吞噬人所有的生命。

从出生开始,我们每个人就像一个小地狱,不断与天堂发生冲突。除非我们看到自己身处地狱,并希望得到救赎,否则主无法将我们任何人从地狱中解救出来。除非按照天意法则产生允许的事件,否则这些都不可能。

于是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小的业主与邻居之间的争,大的国家统治者与邻国之间的战争。战争无论大小都是一样的,它们的唯一区别是,小争受国家法律的限制,大战争受国际法的限制。

《圣治》251:1-2

核心理念

上帝向我们展示邪恶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战争等大规模的公开冲突。通过亲眼目睹战争造成的巨大苦难,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依着私欲追求扬升自我和权力的代价。同样,在更局部的层面上,目睹或参与一场规模较小的战争,有助于我们理解沉溺于负面情绪的后果。

反思

你是否曾经参与过战争无论是实实在在的大规模军事冲突,还是象征意义上双方特别恶劣的斗?或者,如果你没有参加过战争,你是否目睹过?如果有,它是否改变了你对战斗的看法?如何改变的?你如何看待 “不能靠某种天意的运行而抑制邪恶”的说法?在如何看待我们的行动和意图,它可能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思考题 10 仇恨使我们分裂

邪恶和令人厌恶的行为也就是仇恨的行为使我们分裂,使我们只下看,关注肉体和世俗之事,或者换句话说,关注地狱事。当我们把仁打入冷宫,熄灭爱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这就割裂了主和我们之间的纽带。只有爱,也就是爱和慈悲,才能维这个纽带。

《天国的奥秘》379

核心理念

让我们从定义开始。当史威登堡描写仁爱时,他说的并不是把钱捐给慈善事业的行为,他说的是对他人的爱或良善的感其意义等同于“爱我们的邻“。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程度强烈的自爱:当我们变得如此自我,以至于弃了仁爱时,我们就失去了与主的联系。一旦失去了这种联系,我们就更容易做出仇恨的举动

反思

你是否曾经有过可以被认为是邪恶和令人厌恶的行为?如果有,你做那事感觉如何?事后你感觉又如何?你是否同意史威登堡的说法,这种行为会让我们走向地狱?

想一想,当你对某个人发怒的时候不仅仅是生气,而是绝对的愤怒。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任何空间可以让爱进入?如果有而且你能够想到去爱那个人的话发生什么情形?如果在你的经历里爱是离你最远的东西,那么当你想象图去爱他,会有何种情形发生?

思考题 11 恨使人远离主

主怜悯每个人,爱每个人,想让每个人永远幸福。于是,那些缺乏足够的爱心,不怜悯人,人,想让人幸福的人,是不能与主联合的,因为他们不像主,完全没有主的形象。用所谓信仰的眼来凝视主,却又恨的人,不仅站得离主很远,也在自己与主之间了一道深深的、地狱的鸿沟。当他试图接近主,就会掉进这鸿沟里头。对他人的仇恨,就是那中间的、地狱的鸿沟。

《属天的奥秘》904:2

核心理念

在这里,史威登对前面的思考题做了进一步阐述:那些不能对邻表现出爱的人,自己与上帝之间筑起了难以逾越的鸿沟。爱与恨是不能和谐共存的。作为人类的我们尽管通常是这两者的混合体,但属天的教导告诉我们,最终一种爱将胜所有其他的爱,无论在今生还是来世都是如此

反思

回想前面章节中讨论的所有仇恨的例子,你在自己身上发现这种爱自己或爱世界的例子吗?怀有这种情会使你远离,你对这个信念作何反应?

思考题 12 今生所爱塑造着来世生命

无论我们肉体生命做了什么,甚至想了什么,都会在身后生命中逐渐呈现出来。当我们采取的敌意、怨恨、暗算行为再现时,我们所憎恨的、密谋算计那个人也会现在我们面前,并且是即刻呈现。这就是来生的运方式。。。 我们对人的负面念头会清楚展现,因为每个人的思想见的这会导致凄惨的状态隐藏的仇恨会公开爆发。

邪恶者发现,他们所有的恶行和恶念都会活生生如此再现,但良善者却没有这些对于良善者来说所有的善良、友情、仁爱状态都会再现伴以最高的快乐和幸福。

《属天的奥秘》823

核心理念

史威登堡教导说,我们的爱不仅塑造着今生的生,也塑造着灵性世界里我们的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永复自己所犯的每一个小错误我们身上再现的行为都是那些我们认为合理的,从而成为我们灵性内涵的东西。这些有意识的选择会产生恒久的影响(见思考题8)。要想获得平安,我们就必须正视它们。

反思

如果你今天离去,你觉得生你会发现什么?谁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可能会对方说什么?

想一想世上曾与你发生过冲突的某人。如果能读懂彼此心思那么你们互动的方式会不会改变?哪些方面改变

第三部分 放下自我

我们都不同动力和动机的混合体,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学会在我们即将入消极心态的时候拦住自己,在别人内心征战失败的时候同情他们,对于获得安十分重要。

思考题 13 人是复杂的混合体

在我们看来,每种邪恶都好像是简单独自存在的。我们就是这样看待仇恨和复仇、盗窃和欺诈、通奸和滥交、骄傲和傲慢等等;却没有意识到,每一恶都有无数元素,比人体的纤维和血管还要多。一个恶人就是一个微型地狱,而地狱的构成又是千千万万个体,每一个体即使奇形怪状,但都是人。那人身上所有的纤维和血管都是颠倒的。从本质上说,每一个邪灵就是他自己的邪恶,他看自己是个单一实体,但内里含的成分像他生出蛊惑一样多。我们从头到脚底都自己的善或恶组成于是恶人就是如此,可以看到他们个都是由无数不同邪恶成分组成的个体,我们把这些成分称为恶的蛊惑

由此可见,我们要改过自新,主必要按着这些因素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运行整治规正。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靠主的天意从我们生命的始一步一步地运行直到结束。  《圣治》296

核心理念

每个人都是信念、经验、思想和情感的复杂混合体。虽然史威登的描写经常使用绝对的词语,但我们很少遇到一个完全善或完全邪恶的人或者换个说法,动机是全然的性之爱或地狱的人

如果我们能看到别人内心的复杂性,那体谅和理解的第一步。如果我们能看到自己内心的复杂性,那就是我们放下自爱,努力走向性之爱状态的第一步。

反思

思考一个具体的,你相当熟悉的朋友。你在他们身上看到哪些形式的自爱或对世界的爱?其中哪些表现的较多,哪些较少?你在自己身上看到怎样的爱?你的这些爱里,哪些较强,哪些较弱

在你的朋友身上,你看到怎样的对他人爱和对上帝之爱?你自己内心的光景如何与以自我为中心的爱相比较,你朋友的爱是较强还是较弱?那你呢?

思考题14 我们常视而不见自己的过错

我们无法感知潜藏在自身邪恶下面的贪欲,我们只感觉到其快乐但我们很少有意识地省察它们,因为这些快乐诱惑我们的思维,散乱我们的反省。因此,除非我们依据其他资料发现它们是邪恶的,否则我们就称善,并按照我们推理,自由自在投身其中。当我们如此行时,就使它们融入了我们自己。

只要我们将这些行为合理化为允许的,就扩大了我们主导爱、我们生命之爱的领地领地之内的构成就是我们的贪欲它们就像统治者的仆人和臣子一样,管理着组成王国的更外在活动。统治者性决定了仆人和臣子的性,也决定了整个王国性。如果统治者是魔鬼,那么他的仆人和臣处于疯狂的状态,广大民众呈现种种扭曲怪态号称“智者”实为疯子的仆人们,利用基于幻觉想象出来的构想和论证,使这些歪曲的东西看,并被接受为真

除了驱逐外在自我中诸恶,从而驱逐依附于邪恶的贪欲,还其他方法改变这等人的状态不这样贪欲就没有任何出,就像被围困的城或被遮盖住的溃疡一样,一直积压着。

《圣治》113

核心理念

如果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动机,很快就看到我们的行为模式,它堪称邪恶—自私、愤怒、指责他人导致分裂和冲突、专注于追求金钱或权力。我们甚至可能已经使其合理化,并使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思考题8)。我们很容易认为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很熟悉,但史威登堡在这里指出,我们往往对自己的过错视而不见直到这些问题以某种方式引起我们的注意,于是我们开始排斥自己的负面行为当我们这样做时,其他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时我们才知道,我们已经在爱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反思

史威登堡在很多地方(包括下一)都告诉我们,只有在主的帮助下,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恶。生活中这种帮助会什么形式显现呢?为什么你认为靠自己无法真正实现改变?

我们无法感觉到位于我们自身邪恶之下贪欲。我们经历到它们的快乐,但我们很少有意识地省察它们,因为这些快乐诱惑着我们的思维,散乱了我们的反省

思考题15 恐惧剥夺我们的自由和理性

没有人在恐惧的状态下得到改造的原因是,恐惧剥夺了我们的自由和理性,或者说剥夺了我们的 “自由“和 “理智“。爱打开心灵的内涵,但恐惧却关闭它们当它们被关闭时,我们很少进行实在的思考,时意识到的只有对我们的感或感觉的冲击。困扰我们心灵的所有恐惧都是这样的。

在《圣治》104节里已经解释过,我们的思维过程内在和外在。恐惧永远无法占据我们内在思维。这些思维过程总是自由,因为它们我们的生命之爱然而,恐惧可以占据我们的外在思维。当它占据时,就会关闭内在思维过程。一旦内在思维闭,我们就无法再自由和理性地行动,于是我们无法被改造。

《圣治》139:1-2

核心理念

史威登堡在这里描述的外在思维过程包括我们日常的、有意识的心灵活动:我们所有思想、感觉和经验的总和。内在的思过程则使我们与上帝。我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当结开通时,神性之爱和智慧就会时时刻刻,点点滴滴的影响着我们。

上帝的联全然的爱,在我们这个层面上没有恐惧或仇恨的容身之处。但是,我们有可能会沉浸在恐惧中例如当我们面临某种境遇,那里的目标或信仰似乎威胁我们命道路,即可能会切断我们与主的联结时,恐惧就可能发生。正如仇恨在我们和上帝之间筑起一道鸿沟一样 思考题 11),恐惧也是如此。

反思

哪些类型的冲突可能是基于恐惧的?你是否曾经因为自己的恐惧而与别人发生冲突或感受分裂?

你能想到某个时候别人的愤怒或无理行为可能真的是恐惧导致的吗?

“恐惧剥夺了我们的自由和理性”这句话是否让你对曾经体验过的类似情绪有了不同的思考?

思考题 16 与人和谐使内心祥和

在圣经中的许多经文中,主教导善和爱的行在马太福音中教导我们要与邻和好,就是这样的行动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你的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去法庭的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官长,你就被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马太5:23-26

与兄弟姐妹和好,就是摈弃敌意、仇恨和报复。我们知道如此行就是摈弃这些邪恶,因为它们是罪。

《教义之生命篇》73

核心理念

如果思考一下生活中出现冲突和分歧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就会对这段经有新的认识。化解冲突并非仅仅是与邻舍和睦相处,也使我们自己内心有了祥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来到神面前。

史威登堡告诉我们,放下自爱的第一步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在我们已经到第二步:与他人和解。

反思

当前是否正在与某人发生或大或小冲突?

是否觉得和某人在根本层面上有分歧?你是否愿意考虑现在就去与他们和解?这使你有何感觉?

思考题 17 良心催促我们做正确的事

一些例子可能有助于说明什么是良。假设你拥有他人的财物,而对方并不知情。于是你可以从中获利,而不必担心法律制裁,或地位名誉的损失。如果你将这财物归还对方因为不是你的,那么你就是一个有良的人你在做良善之事,因为这是良善之举;你在做正确的事,因为这样做是

或者假设你得到一个政府职位,但你知道别人也想得到这个职位,而且他会比你更有利于国家利益。如果你为了国家利益而这个职位让对方,你就是一个有良的人。类似的原则也适用于许多其他情况。

《新耶路撒冷》136

核心理念

大多数人可能会把良描述为脑海里的那个 “小声音”,提示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史威登堡说,良其实是神性之流入我们内在心一种方式,要我们为了祂的缘故去做正确的事情。遵循心的激励,我们就会使自己更靠近的心性状态这会影响我们所做的一切。

反思

在很多情况下,跟着良心走很容易。例如,你在街上捡到一个钱包,然后把它还给失主。但是,如果因为对方更有资格而放弃一份你真正想要的工作呢?这是一相当深刻的良心的实践—尤其是如果这个人是你不喜欢的。

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你是否听到过良心的 “小声音”?如果听到过,它告诉你该怎么做?你听进去了吗?无论你是否听了,结果如何?

思考题 18 要克服控制欲

然而艰难的战斗,是战胜我们那源于我爱对掌控之爱。如果我们克服了这一点,就不难克服其他有害的,因为它居于所有不良之爱的首位

《圣治》146

核心理念

爱掌控可以有很多形式。一种明显的形式是寻求权威的地位无论是在商业、政治、宗教,甚至关系中。但是,掌控也可以表现为一种信念,即我们是对的,我们的理念或做事的方式是最好的,任何不同理念的人都是被误导走在爱的道路意味着放下所有这些执着,对其他理念持开放态度。即使我们意见不一致,也要努力理解对方的出发点,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

反思

你对哪些问题有强烈的看法?为什么这些特殊的问题让你如此感受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尝试一个练习。挑一个你热衷的问题或者最讨厌的东西或者总是让你生气的事然后花点时间去思考相反的观点。这样做下来你有甚麽?对于哪些与你观点相反行事不同的人有什么感觉?你能否使自己置身于他们的处境一段时间?是否可以做到,为什么?


思考题 19 仁爱者怀善行善

从根本上说,仁爱就是希望为他人着想。这种愿望存在于内在自我之中。当仁爱之人抵抗敌人、惩罚有罪的人或惩戒邪恶人时,显然是经由他们的外在之人来做的。因此在情况结束后,他们内在自我的仁爱状态。他们尽可能地达到有用,于是就会祝愿别人好,并以仁爱精神去利益他人

真正拥有仁爱的人,都对良善之事满怀热情。在他们的外在表现上,这热情可能看起来像愤怒和炽热的火焰。但只要对手回归理性,他这怒火就会熄灭,平静下来。而那些没有仁爱者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他们的热情是一种愤怒和仇恨,给他们的内在之人加热点火。

《真实的基督教》408

核心理念

想到心怀怒气时,你可能有过这样的问题:恼怒时的行为是否对他人有害呢?对偷窃、欺骗、甚至谋杀发怒是否有错?

根据史威登堡的观点,如果我们是良善之人,那么当看到别人受到伤害时,愤怒是正常的。不同的是,这不是一个长期的愤怒换句话说,我们不会把它挂在嘴边,不会总放在心里;我们也不会不断地指责试图报复这个人。当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会感到愤怒而一旦过去了,我们就会把它放下

反思

出于激发的愤怒,若发生在他人身上会是什么样子?由恐惧或仇恨等情绪激发的愤怒呢?你如何辨这两者的区别?你如何区分自己内心的这两者

思考题 20 爱既要行善又要止恶

爱我们的邻舍,不仅对邻、朋友、好人存善愿、对陌生人、敌人、恶人存善愿、善。但我们交往中践行仁爱的方式对前者与显然不同。我们在与邻和朋友的交往中践行仁爱,使他们直接受益。我们在与敌人和恶人的交往中践行仁爱则是通过我们的警告、纠正行、惩罚,从而努力改善他们,间接地使他们受益。

《真实的基督教》407

核心理念

对你喜欢的人充满爱心是很容易的:你对他们好,向他们表示你的关心,做一些小事来帮助他们或让他们感觉更好,等等。这样的行为同样适宜于(如果不是更的话)那些在个人层面上未能与你融洽相处的人。但对那些喜欢仇视他人的人,甚至是从事犯罪行为的人呢?

有时,行使的行为就要努力阻止他们走上不良道路。这可能包括不帮助那些以伤害或破坏为目标的人;不鼓励报复或仇恨的想法或行;以及也许不得不告发某个参与犯罪的人即使人是你关的人。有时候,为了避免与某人发生冲突而与他同流合污,对你们双方来说都不是最佳之道

反思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你所爱的人走向错误道路的情况,无论是犯罪活动、伤害周围的人,还是其他类型的破坏性行为?你是否参与其中?如果有,结果发生了什么?

作为一个社会,一般来说对于犯罪,应如何做出爱的应?

第四部分 拥抱圣爱

人是很难做到的但如果你做对了,感觉就会很好。

思考题 21 要爱人的内在良善

由于仁爱存在于人之在那里感受仁爱,然后扩展外在,在那里践行良善,那么,我们应该爱的就是在,爱他建立在基础上的外在。因此,我们要根据人们内心良善品性去爱他们。事实上,良善本身才是我们的邻

《真实的基督教》410:1

核心理念

对于那些困扰我们的人,或者那些似乎处处与我们作对的人,或者那些伤害我们或我们所关爱之人的人,充满爱心似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在这里,史威登堡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帮助我们达到这样的境界:虽然我们无法看透一个人的内在,但我们可以寻找他里面的好品,当我们遭受迷惑而即将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征服时,可以把注意力专注这些品性上

反思

选择一个一直与发生冲突或经常困扰你的人。你能说出这个人的一些好品吗?如果你试着努力去爱这些品,会什么结果处于沮丧之中时,你能坚持这样的爱吗?

思考题 22 以良善度人爱人

每个人都是我们的邻与人之间千差万别。既然我们要依据人们所具备的良善,把所有人作为邻舍来爱,显然,对邻舍的爱在层级上有上有下在程度上也有高有低

既然爱主高于一切,那么,我们邻舍的程度,就取决于他们对主的爱,也就是取决于邻舍自身拥有的,有多少属于主或来自主的东西这就他们拥有多少良善,因为所有善都来自主。

然而,由于这些程度差别存人的内在自我之中,很少被世人明白察觉,因此,我们只要以自己察觉善程度来爱我们的邻够了。

《真实的基督教》410:2-3

核心理念

首先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命题“每个人都是我们的邻无论他们看起来多么糟糕,无论你认为他们如何品质恶劣,并疑惑他们被救赎的可能被注销其实每个人都有你可以爱的东西。

然而,史威登堡让我们很快就脚踏实地:爱的程度是不同的。你不必用同样的方式去爱每个人。因为我们是人,我们自己所有的只是对现实的有限认知,所以我们倾向于根据这种认知去爱。

反思

想象一世界上最不可爱的人。也许是基于你认识的人,也许是一个虚构的人。那个人是什么样的?是否有一个具体的特征或行为模式是你无法忍受的?如果有,那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特征会如此困扰你?

你是否同意我们应该根据人爱上帝的程度来爱此人?如果不同意,你认为我们对他人的爱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思考题 23 属灵之爱是爱人的良善

人常说:我爱这样的人,是因为这个人爱我,对我好”。但是,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去爱人,并不是发自内在地去除非我们自己热爱做良善之事,并因此而爱他们所良善。如此行者专注的是仁爱,而前者专注的是友情,友情并不等于仁爱

当我们爱他人是出于仁爱时,我们就与他们行的良善联结起来,而不是他们个人,除非他们也一直在投身善事。这样,我们是属灵的,是在灵性上爱我们的邻然而,如果我们爱人只是出于友,我们就把自己与他们个人联结起来,包括属于他们的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死后很难把自己和于邪恶的人分隔。而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是能够的

爱通过信仰达成这种区分因为信仰是真理,当我们经由真理有了真正的仁爱时,就会仔细观察,看清我们应该爱什么当我们关爱他人、造福他人时,就会关注我们所做的益用品质。

《教义之信仰篇》21

核心理念

是在澄清对于爱邻另一个曲解:如果你爱一个人是因为他个人的缘故那么无论此人如何优秀,你并没有真正涉入史威登堡所讲的“仁爱”或“仁慈”。然而,如果我们爱一个人身上的良善,我们不仅是真正地爱他,而且灵性层面上与他联

反思

在上两个思考题中,我们要求你思考爱一个你不喜欢的人身上的优点。在本题的内容中,我们看到这的爱不仅仅是共鸣,还能让我们在灵性上与一个人联结。在灵性上与一个人联结会使你有怎样的感觉?如果你不喜欢某人的性格,与其联结你会有什么感觉?

思考题 24 良善者总是善解他人

哪里缺少之爱,那里就会有自爱,伴随着对任何不迎合自己人的仇恨。所以缺乏之爱的人,除了看到邻的恶之外,看不到其他任何东西。如果他们在人身上看到任何良善,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做出曲解

被仁爱主导的人行为方式完全不同。

这些差异成了两类人的区别,尤其当他们进入来生时。那些缺乏仁的人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仇恨。他们想要审视并实际地评判每个人,只找到他们的恶,心心念念一直要谴责、惩罚和折磨他人。

另一方面,那些被仁爱主导的人,甚至几乎看不人的恶,他们看的是别的种种良善和真实。当他们发现任何不良虚假事物时,会做出良善的解释。这是所有天使的特征—从获得的特征,主把一切坏事都导向良善。

《属天的奥秘》1079:2

核心理念

我们有从自己爱的角度看待他人的倾向:如果我们倾向于仇恨、愤怒或多疑,我们就会期望他人也是如此。抵制这种倾向的方法是关注他人的内在品,因为那里居住着他们善良。现在,我们看到了这个过程的下一步如果我们是良善之就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而忽略不良的一面或者给予善意解释。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在任何事物中看到良善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天使就是这样看我们

反思

你知道有些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吗?他们或许会被指责为过于乐观,甚至是天真样的人吗?上面的教导是否使你对如此观察人生有了不同的思考?

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良善、真眼光和心态,观看并解释不良和虚假,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补充问题。你觉得天使们会把自己的车留在犯罪高发地区不上锁吗?

思考题 25 爱他人者不做恶事

爱邻如己,简单地说,就是与人交往时要诚实、公平,不对人怀恨在心或睚眦必报,不对人恶语相向或诽谤他人,不与他人的配偶通奸,不对人做任何诸如此类的事情。难道有人不知道人若做这事情就不是爱邻如己吗?然而,人如果因为这样做对邻舍作恶,又是对上帝犯罪,因而这样就会诚实、公平、热忱、忠地对待邻。既然主也是如此行的这样就会与主相互联结

与主有了相互联结,那么我们无论为邻舍做什么,都是出于主无论出于做什么,都是良善的。

《圣治》94

核心理念

在这里,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爱他人。你是否注意到,这个清单上的一些内容,例如,不诽谤和不奸淫是直接取自十诫的?这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发现他人的优点当然属于我们要做的事,但诫命提供了具体的要求要我们遵守以避免冲突和伤害他人。

很显然地我们可以说,不做这些事想一想其中的含义上帝不恨人,不发怒,也不寻求报复。然而曾经多少次读到过上帝愤怒的形象?史威登堡不仅告诉我们,爱的源头不是这样的,他还给我们提供了与主联结方法

反思

相信上帝会发怒或寻求报复,这样的信仰是否曾经影响着的心灵作为?你认为这样的信仰有什么好处或坏处?说无论人做了什么,上帝都爱人,对于这样的理念你有何反应

思考题 26 抵制仇恨恐惧与体验神性之

任何人都能从思想上把握,从理智上看到,只要我们坚决不偷不骗,我们就爱诚实、正直正义;坚决不报复、不仇恨,我们就爱邻舍;坚决不通奸,我们就爱贞洁,等等。

然而,几乎没有人能从属天的、神高度理解,甚麽是诚实、正直、正义、爱我们的邻、贞洁,以及其他爱的愿望,直到它们的对立面被驱除。一旦这些对立面被驱除,我们就会涉身其中,于是能从内认识和看待它们。在这之前,有一层遮盖挡住了我们。它确实允许稍许天光照耀我们的爱,但只要这爱不能同等地它的配偶智慧,它就不接受光。

《圣爱与圣智》419

核心理念

一旦我们开始践行抵制仇恨和恐惧即使这感觉是有理的—我们就会开始越来越多地体验到神性之爱。而当我们体验到这神性之爱和喜悦时,即使情势困难,我们的行动也会更容易地依从这些情。不过,史威登告诫我们不要自满,因为这种心态很难持久,当我们回到的思维方式时,容易自欺欺人,以为自己还保持着那态。

反思

你觉得体验到之爱是什么感觉?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如果有,是怎样的情形使你获得这种体验?

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好日子和坏日子—即能够体验到对他人的同情或爱的日子,以及远离样心态的日子。你是否也有这种经历?如果的话,你是如何打发坏日子的?

思考题27 爱主爱人能克服分裂

在基督教世界里,教义是区分教会的关键。教义的基础上,人们称自己为罗马天主教、路德教(或福音)、加尔文教(或改革)以及其他名称的教派。这些名称仅仅是出于教义如果我们把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爱看作信仰的核心要义,就不会有这些教派。如果我们如此行那么这些区别就只是对信仰奥秘的不同领悟而已。真正的基督徒会把这问题留给个人及其良心去处理。他们会在心里说:”人只要活得像个基督徒—即按主的教导去活,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这样做将会使所有不同的教会合而为一,所有仅仅由于教义而生的分歧都将消失,甚至一个教派对另一教派的仇恨也会在瞬间消融,主的国度会降临世上

《属天的奥秘》1799:4

核心理念

宗教信仰是人们经常用来判断对方的一个标准。在史威登堡生活的时代和地域,最深的分歧是不同基督教派之间的分歧。在现代西方社会,我们仍然看到不同宗教之间人们的怀疑和不信任,也看到宗教徒和非宗教徒之间的裂。因此我们可能会问:史威登堡关于人类这个愿景能否实现—即人类团结起来,人人都把爱作为其信仰的核心要义。

反思

你是否曾经经历目睹过,两个或以上的人因教义及其细节的解释而发生冲突?联系之前对不同类型的爱的讨论,你经历的这些冲突中,双方爱的动机是什么?在你看来他们是否有能力,使双方的爱都得以成全

看来,一个不信宗教的人能对邻有爱的作为吗?即使他不信上帝,也会有对神性的爱吗?会或不会,为什么

第五部分 多样性之美

差异往往会成为滋生分歧的温床。但也可以换个方式看待它:也许我们与众不同之处能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呢?

思考题 28  整体的完美有赖于内在的多样性

每一个完美的整体都各种元素构成凡没有各种元素成的整体就真的啥也不是。它没有形于是没有质。然而,当一个整体确实各种元素构成,而且这些元素每一个都以完美的形,与系列中的下一个元素联系在一起就像惺惺相惜的朋友这样的整体就有完美的质。那么,天是由各种元素以最完美的形态组合成的整体在所有形中,天的形是最完美的。

从每一个感动我们感官和心灵的美丽、魅力和愉悦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所有完美的基础。它们无一例外地从许多成分的和谐一致中产生流露出来,无论是同时并存的,还是先后有序;而不是源自缺乏多性的单一单元。所以我们说,多样性产生愉悦,并认识到愉悦取决于多样性的品质

《天堂与地狱》56

核心理念

每一个完美的整体都有其内在的多样性。如果所有成分都是一样的,那么整体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请注意,这里并没有说天堂完美,因为每个人都一样;相反,天堂完美因为那里的众人,每一个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反思

看到世界上多样性的美吗?如果看见了请举出一些例子

我们人类也倾向于发现相同中的美,比如重复的图案和对称的形状。对于种类型的和上的多样性之可否做出比较

具有差异的人群与均质相似的人群有什么不同?想象一下,比较世上社群时,会有怎样不同的描述

思考题 29  对比善恶有助于提升心性

依照设计,万事都有始有终。这既是整体的模式,也是整体中细节的模式。这样的设计允许万物都有多样性,从而允许万物各。任何事物的品质,都会经由对比对立面而趋于完美,这些对立面与之的差别或多或少

黑暗让我们体会到光明是何等美好,寒冷让我们体会到温暖何等美好。同样地,大家肯定都认识到了,谬误让我们体会到真理是何等美好,邪恶让我们体会到良善何等美好。

《真实的基督教》763

核心理念

在前面的思考题9中,我们看到,有时候允许邪恶的发生,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和理解它是什么,有什么影响。作为爱与恨的混合物,我们的忧伤情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内心的爱。我们经历的忧郁日子使我们能更加珍惜美好时光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性中”阴暗面”的一个益处使我们更欣赏他人身上看到良善品质,从而使我们的心性变得更像天使。

反思

想一想你生活中那些美好事物—那使你快乐并支撑你度过艰难时期的美好事物。什么样的黑暗能帮助你更好地欣赏光明?

现在,想想你自己内心需要改变的东西愤怒、恐惧或仇恨的根源,它的反面是什么?你内心是否也有反面事物深思与你内心黑暗相对的东西,能否使“光明”照亮自我?

思考题30  完美离不开差异

在天堂这个“最大的人”中,位于头部的天使,在一切善上优胜于他人。事实上,他们处于仁爱、和平、天真、智慧、聪明之中,由此也住在喜乐与幸福之中。这些特性流入我们的头部,属于部以及与头部对应的各

位于此“最大的人”即天堂胸部的天使,处于仁爱和信良善这些特性流入我们的胸膛,以及与相关的各。而那些位于“巨人”或天堂的腰部,以及生殖系统的天使,则处于婚姻之爱中。

位于脚部即最外侧天堂的天使,拥有的善称为“属灵自然之善”位于臂部和手部的天使,拥有源自真理的权能;位于眼睛部位的天使,善于领悟;位于耳朵部位的天使,善于关注和顺服;位于鼻子部位的天使,敏于察觉;位于唇舌部位的天使,因洞察与领悟而善于交谈

位于肾脏部位的天使,则擅长于真理的寻求、分辨与净化;位于肝脏、胰腺、脾脏等部位的天使,则优胜于善与真各样净化提纯,等等。上述各都流们的部位,它们相配合

天堂的这种输注,乃是流入各部位的功能和用途之中。由于这些用途源自灵性世界,就借着物质世界中的事物,而取了相应的形,并在其中彰显其实效。这就是对应的由来。

《天堂与地狱》96

核心理念

在上面这段话中,史威登堡描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他们如何融入这最大的人—也就是人形结构的天堂。如前面思考题28讲的那样,如果没有如此众多不同类型的人,天堂根本就不行—即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然而,并非所有这些人都有趣。例如,一个属于 “肾“的人,总是在探究别人的内心,希望分清坏,有时会让人很讨厌。但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内心有善良的一面,每人都尽自己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反思

你认为你会属于这个“最大的人”的哪个部分?为什么?

你和哪种类型的人容易相处?你和哪种类型的人不好相处?在那个“最大的人”的机体你觉得他们会处于什么位置?”

被造物的多样性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独一的性之内具有无限

思考题 31  世界的丰富多彩源自上帝的无限性

受造物的多样性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独一神人中存在着无限事物。于是,在那个从首先放射而出的灵界太阳中存在着无限事物,这些无限事物显现在受造宇宙中,就这样反映出它们的形象来。这就是为什么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同的原因。是在这物质世界的空间背景下,以及在灵性世界的空间表象中,我们目光所及见到的事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既是体的特征,也是具体细节的特征。

《圣爱与圣智》155

核心理念

世界上有如此丰富的多样性:众多不同类型的动物、植物、矿物,以及可以通过组合不同成分来制造的东西。即便如此,一切存在之物仍然是上帝的一部分。事实上,正是上帝的无限性赋予我们如此众多的独特性。正如史威登堡在《圣爱智》155节后面所说的那样,”无限的事物在独一神人中是可区分一体”。所以,一切存在物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神性。

反思

当我们说到某些事物 “融为一体”的时候,往往会想象两样事物融合在一起,最终成为一样的东西。为什么一切事物核心都基本相同,但又如此不同?你对其中的原动力作何设想

如果一个群体成员之间有分歧,群人还能团结吗?意见不一致或公然冲突怎么办?

思考题 31 爱主信主使生命与祂联结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没有任何一个社能够完全绝对地与另一个社相同而在一个社内,没有任何个人能够与别人完全相同。任何事物之内都有一个和谐统一的多样性。主将这多样性安排了秩序,从而使万事趋向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我们对的爱和信心来实现这目标,其结果就是合。

《属天的奥秘》690

核心理念

在过去的几个思考题中,我们透过受造物中每个人和每件事的独特性,既看到其美丽,看到其重要性。这种多样性并偶然发生的,而是源自于性在各个方面的无限。并不是每一个从上帝而来的生命都会通过爱和信心而皈到祂那里,但那些如此行的生命却成为了神性样式的一部分。那一刻,无论我们看起来多么不同,都联结在一个整体中。

反思

你有过经由性之爱与他人联结的感觉吗?如果有,那感觉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你想象中会是什么样子?

想象一个所属的社群里与你相伴的可能是你的家人、工作中的同事者你的朋友。你在这个社中的角色是什么?你对社的和谐做出了什么独特的贡献?

在这段教导中,史威登堡说,主正在驱使万事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你认为这个目标是什么?

财务信心(信靠主)

劳森-M-史密斯牧师在布林阿瑟恩的讲道

1995年2月26日

“他必不怕凶恶的消息;他的心坚定,信靠耶和华。”(诗篇112:7)

你相信主吗?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说:”是的,当然相信!”。尤其当我们在交谈时会这样说。当晚上独自躺在床上,或者自己的伴侣已经很快入睡,此时如果我们自问:”我真的相信上帝吗?”我们仍然会在心里说:”是的,我相信!” 确实,相信主是有意义的,而没有主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但我们仍然经常担心许多事情:经济困难、他人指责、疾病、死亡、犯罪、自己或家人的道德缺失等等。我们知道,上帝在祂的圣治中允许很多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们也可能不知道,对于一些在上帝看来对我们有益的事件,我们能否承受得起?所以我们经常紧张或害怕,这导致了压力、失眠、疾病、不耐烦他人,及其他种种不良效应。

通常看来,如果我们扭曲主的规则,结果就会更好,会比正直行事对我们更有保障。我们知道主说不要偷窃,但如果我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偷窃,逃税等,我们就会有额外的经济缓冲。我们知道主说不要说谎话,但如果没有人知道,又有什么坏处呢?我们知道主说我们要爱邻舍如己,但有时他们不值得爱,有时我们需要明确反对或严正以待,这样人们就不会过分地压迫我们或干扰我们的生活。

每当我们对自己说,如果我们不太遵守主的规则,事情就会实际上对我们更有利时,我们其实是在说,我们并非完全信任主!我们把主当作一个老爷爷:祂有一些好想法,但也许有些过时了,在如今的时代有点极端。我们必须根据现实世界修改祂的想法。既然主不大管事情,或者没有密切关注(因为有这么多坏事发生),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靠自己运筹帷幄。显然,这不是对主的完全信心,而主是天地间无所不能的上帝。

但在圣经中,主坚称祂实际上完全掌控,即使祂允许有限的邪恶发生。我们必须学会通过照祂所说的去做,而建立起对祂越来越强的信心。

让我们看看圣经中的几个教导,说的是物质丰盛与信靠主的关系。

主在《新约》中非常强烈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祂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食物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们也不劳碌,也不纺线。……“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但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所有这些东西都必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虑。”(马太福音6:25,28,31-34)。撇开上下文的其他教导,主在这里的话可以理解为我们无需关注我们的食物、衣服和住所。然而,祂的意思是,尽管我们必须顾念我们的属世生活,但我们始终应该重点关注主的治理和天堂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准备。

诗篇生动地对比了两种态度,一种是相信财富能使我们安全和快乐,另一种是相信主。诗篇49篇展示了一个短视之人—他只把物质的东西作为幸福和安全来源:

“他必见智慧人死,又见愚顽人和畜类人一样灭亡,将他们的财物留给别人。他们心里思想:他们的家室必永存,住宅必留到万代;他们以自己的名称自己的地。但人居尊贵中不能长久。。。因为他死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带去。”(10-12, 17节).

诗篇指出,尘世的丰盛带给人的荣誉是暂时的:“虽然他活着的时候,祝福自己的魂(你若利己,人必夸奖你);他仍必归到他历代的父辈那里,永不见光。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类一样。”(18-20节)。耶稣说得很清楚:”人若赚了全世界,却失去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来换他的灵魂呢?” (马太福音16:26)。

诗篇112篇对信靠主的人作了对比性描述。”敬畏耶和华,极其喜爱他诫命的,这人便为有福……他家中有货物,有钱财;他的公义存到永远。正直人在黑暗中,有光向他兴起;他有恩惠,满有怜悯和公义。善人施恩与人、借贷与人,他行事必明辨。他必不怕凶恶的消息;他的心坚定,信靠耶和华。”(第1,3-5,7节)。这里优美地描述了一个信靠主的人。他慷慨地、慈悲为怀地提供援助,不囤积钱财,看起来他以此为幸福。同时,他处事谨慎。如果有坏消息传来,生意受挫或突然有大笔开支,他也不会太担心,因为他信靠主。即使处于黑暗时期,主也会赐给他平安和希望之光。我们未必需要很富有才可以慷慨地帮助他人,而要切切乐守主的诫命,并有一颗坚定的心。

属天教义充实了新旧约中这些权威的教导。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人为自己和家人做准备,安排明天的生活,并没有甚麽不好。违背不要忧虑明天的告诫的人,不相信上帝而只相信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们只关心尘俗和世上的东西。”对这种人来说,对未来的担忧,以及拥有一切并控制所有人的欲望,主导着他们的整个生活……如果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感到悲伤,并为失去这些而苦恼。他们没有安慰,因为他们迁怒于上帝,并且拒绝关于信仰的一切事物,还诅咒自己”(AC 8478:2)。

我们可以努力培养对自己的处境知足的态度。我们可以接受某些有限,并学会享受这有限中的生活,即使我们的工作很辛苦。学会满足于自己的处境是信靠主的一个基本组成。知足常乐实际上是我们今生所能拥有的最接近天国的喜乐! 人若受到渴望金钱、物品和悠闲等的驱使,他们的心中就没有信仰主的空间。这样的生活永远不会平静,因为世上的财富和地位是如此短暂。如果那是我们赖以获得幸福的东西,我们就会一直担心,感到压力。

另一方面,那些相信上帝的人,虽然他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最佳预料,尽可能谨慎地处理事务,但不会让焦虑占据于心。”无论他们的愿望是否得到满足,他们的精神都不慌不忙。他们不会悲伤所失去的,而满足于自己的境遇。如果成为富人,他们不会把心思放在财富上。如果被提升得到荣誉,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尊贵。如果变得贫穷,他们不会因此而悲伤。如果处境卑微,也不会自暴自弃。他们知道,对于信奉上帝的人来说,万事都是为了他们的永恒幸福,无论他们当时遭遇了什么,都会有益于他们的永恒福祉”(AC 8478:3)。这是多么美好的生命,多么平安的心灵!我们可以拥有这样的平安。主盼望把它赐予我们!我们可以努力工作,谨慎地处理我们的事务,然而要仰望主的平安,那是幸福的来源。

史公著作还进一步说,那些信靠主的人不断从祂获取美善。无论在他们发生了什么,无论看起来是否有利,都是美好的,因其有助于他们永恒的福祉。而那些信靠自己的人不断地给自己造成损失,即使看似有利和快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利的,因为会加强他们在永恒里的痛苦,因为他们确信自己的观念,认为是财富以及自己的聪明和勤奋造就了幸福(见AC 8480:3)。

“对那些在世上领受祂慈爱的良善之人,主的供应导向永生福祉:提供财富和荣誉给那些不会因此受到伤害的人,对那些会因此走入歧途的人则不提供。但是,对于那些会被尘世的丰盛伤害的善者,主赐予他们能力能够为已有的感到自足,而且要比富人和尊者更满足,从而更幸福!” (AC 8717:3)。

除了来自主的幸福,我们还想要什么呢?

我们的问题是,我们太过于爱世界。我们乐于憧憬拥有豪车或更大的豪宅,拥有更好的家具和电器,漂亮的衣服。我们也喜欢宣称能自己主宰人生,为我们的成就邀功。但无论是成功还是成功中的挫败,这样的爱都使我们焦虑,因为这永无止境,而我们当下就有更大的损失。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信靠主的平安,相信祂会提供我们真幸福所需的一切,还是在追求和保有尘世事物中不断经历兴奋、挫折和焦虑。毕竟,我们最爱的就是我们所信赖的。

主希望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像蛇一样灵巧,又像鸽子一样驯良。祂盼望我们享受成就感,同时承认一切良善都来自于祂,从而我们可以敞开接受更多的良善。祂要我们采取措施,以获得安全和保障;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最终,祂才是我们安全的唯一保障。祂最关心的安全是我们和我们所爱之人的永恒安全。

培养对主的深刻信仰的关键要素是:第一,尽可能严格遵守主的诫命,尽可能避免邪恶,并尽可能地服务我们的邻舍;第二,即使我们正在这个世上尽量地享受和/或应对生活,也要始终仰望主对永生的承诺。

“相信主就是对祂的拯救有信心。因为除了生活良善的人,没有人能有这信心,所以过良善生活也就是相信主”(TCR 2:3)。当我们践行仁爱的生活时,主会越来越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无需担心任何事或任何人,因为祂在照顾我们。我们将变得像诗篇中描述的人那样。”他必不怕凶恶的消息;他的心坚定,信靠耶和华。”(诗篇112:7)。阿门。

附录:

教导:诗篇49, AC 8717:3

《属天的奥秘》8717:3

但按照人的思维方式这个问题很难有其位置,尤其是那些相信自己深谋远虑的人。因为他们把所有对自己有利的结果都归功于自己,而把其他一切都归于运气或机遇。很少有人把它们归于上帝的旨意。因此,他们把发生的事情归于死因,而不是活因。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他们确实会说这是上帝做的,也会说没有什么事情不是祂做的。但很少有人,或者几乎没有人在心里相信这一点。那些认为完全的幸福在于尘世上实在的东西,即在于尊贵的地位和财富的人就是如此。他们认为只有这些才是上帝的祝福。因此,当他们看到许多坏人很富有,而良善之人却没有时,就从心里拒绝、否认上帝的天道运行在任何具体事物上。他们不准备去思考,被上帝赐福意味着永恒的幸福,而主把本质上短暂的事物—即尘世的事物—只看作是通往永恒的手段。因此,对那些在世上领受祂的慈爱的良善之人,主的供应导向永生福祉:提供财富和荣誉给那些不会因此受到伤害的人,对那些会因此走入歧途的人则不提供。但是,对于那些会被尘世的丰盛伤害的善者,主赐予他们能力能够为已有的感到自足,而且要比富人和尊者更满足,从而更幸福!

圣餐:进入天堂之门

作者:艾瑞克 E. 桑德斯特伦博士 牧师

自从圣城新耶路撒冷的降临开启了新教会,就有了1749年至1771年间(史公)著作出版问世,这些著作就是圣城将天堂之事昭告世人(《新耶路撒冷》1-7;《真实的基督教》779;《揭秘启示录》896)。它们揭示了死后的生命和”出自人类”的天堂(《圣治》323,《属天的奥秘》2034),为了这个目的,于是有了婚姻的快乐(《天堂与地狱》402)。知道实际上有一道”天堂之门”和一把入门的”钥匙”,对新教会成员和全世界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这道门就是圣餐礼,现在让我们通过了解”圣经的属灵含义”,来达成其”真正的益用”。(《真实的基督教》 700)

只有两扇通用之门—洗礼和圣餐礼。洗礼是进入教会之门,圣餐是“进入天堂”之门(《真实的基督教》669)。没有其他的门或圣礼。(同上,721;另见729)

最神圣的敬拜活动

圣餐是最神圣的行为,建立在对神性人身(圣子)的真正认识之上。它打开了圣经的属灵含义,使我们真正理解为什么唯独这两个圣礼是神圣的。揭示为什么它们能够连接:将我们的心灵与天国的心灵连接起来(《属天的奥秘》2177.8)。如果我们同时按主的诫命生活,圣餐就”使我们与主连结,并使我们与天使连结” (《揭秘启示录》849)。

这就是为什么新教会举行圣餐礼的一项内容是要明白饼和酒的含义,尤其是在当下”几乎无人知道饼象征着主对全人类,以及人对祂的相互之爱;而酒象征着仁慈”。(《属天的奥秘》6789)

然而,即使不知道其含义,”那些以圣洁的方式接受饼和酒的人,经此与天堂和主联结,并由天使浇灌下来爱和仁慈之良善,于是他们想到的不是饼和酒,而是爱和仁慈。” 这种联结的发生“使人处身良善,而他自己并不知道”。(同上)

于是有意无意间我们可能已经获益,因为外在的行为邀请到来自天堂的流入。所以只要参加”以圣洁的方式举行的圣事”,就能让天使感知到其内在实质(《属天的奥秘》4211)。这是一件圣洁之事!这也许能宽慰你的好奇:为什么参加这最神圣的圣礼却没有眼见的效果!

对象征物的敬重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想知道我们如何进入圣洁的状态?我们如何为这圣礼做准备?”除非以敬重的态度领受,否则圣洁就不会流入其中(《属天的奥秘》10208:3)

敬重取决于我们参与时在想什么。执行和参与外在仪式的庄严来自于明白其内在含义。我们参加圣礼时要思考这些用品所象征的内涵:”饼是主和祂的慈悲,是对祂的爱,是对邻舍的仁慈,是对生命的修正。酒是对邻舍的仁慈”。(《属天的奥秘》4217.2)

当我们这样做时,”人与天堂相连,并通过天堂与主相连。饼和酒已经成为象征,使人的生命与天堂的圣洁相通,并通过天堂与主联结”(同上)。每个成年人的行为都应该展现这样的敬重,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参加之前需”成年”。(《真实的基督教》721)。因此,我们长期以来都是以恭敬的态度参加圣餐。

用品之内并无 

了解到饼和酒之内并无任何圣洁可能会让人吃惊。这是神圣的晚餐,是一件圣事,但饼和酒并不神圣:它们只是我们表示敬重的象征,从而将会众生命的圣洁状态与天堂联结起来,并与主联结起来。所以,圣洁的是这行为—”崇拜中极其圣洁之举”。

当此时,与我们相伴的天使迅速来到:他们是圣餐中与我们相联的”灵性”。随着主的降临,外在象征的时代结束了,现在重视的是内在品性—心灵而不是外在仪式(《属天的奥秘》1003)。圣餐实际上是:运行着对应和联结的内在事物,而不是以外在用品为主。一些进入来生的人说圣餐:”这是一个谜,这是一个谜!”天使们可能微笑着立即同意:”是的,但这是一个能被理解的谜”(《真实的基督教》621)。理解这奥秘就是看到它的目的,这发生在”当有理解力的人看到圣餐蕴含的圣洁时”。(《真实的基督教》700)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种圣洁,以及其”真正的益用”呢?天使为使我们理解,用他们的属天灵性继续解释,就是在圣餐中与我们联结起来的灵性:

饼和酒并没有带来这些,它们没有任何神圣之处。但是,物质的饼和灵性的饼是相互对应的,物质的酒和灵性的酒也是如此。灵性的饼是爱的圣洁,灵性的酒是信仰的圣洁。两者都来自主,也都是主。于是,达成了主与人的联结,人与主的联结。联结的不是饼和酒,而是悔改之人的爱和信心。与主联结就是被引入天堂”。(《真实的基督教》621.13;《揭秘启示录》224e)

这就是为什么基督徒若认为这些用品”本身就是圣洁的”,那就是错误的(《属天的奥秘》 4700)。他们甚至”仰慕”主持圣餐之人! 但他们不知道从饼而来的”圣洁”,意思是天国之爱与仁慈的圣洁,而”酒”则是天国仁慈与信仰的圣洁(同上,4700,参见3464,3735)。

这就是为什么这圣洁及其真正的益用,都在于明白其内在含义。因此,这根本联结不在于爱和信仰的圣洁与这些用品之间,尽管也存在这种联结。圣餐中发生的根本联结却是发生在以下方面:

1.悔改之人的爱与信仰的圣洁

2.主的爱与智慧

这是一种内在和心灵上的联结。但与圣餐用品—饼和酒本身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结,它们只是更高事物的”象征”。这种联结发生在心灵层面上,在我们的心灵与天国心灵之间,以及与主之间,然后也才发生在我们的心灵和用品之间。”属灵的饼和酒对应着物质的饼和酒”。

其次才是发生我们的心灵与饼和酒之间的联结!我们上前领圣餐时是否须思考这些呢?

铭记主的

我们应该想到什么?主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我建议你,当你拿起面包和酒的时候…要想一想…这是最圣洁的敬拜之举,要记住基督的受难和祂对人的救赎之爱。因为祂说:‘你们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路加福音》22:19;参见《真实的基督教》709,《教义之生命篇》42,《属天的奥秘》9393)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树立一些认识,以便怀着正确的态度,使这种联结最大化。因为正如我们看到的,这联结是在”人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可以说,即使你当时正走在街上,若被这圣事撼动,也可以走上前参加。但很明显,圣事需要联系对饼和酒所象征的认识,需要敬重,需要思考其意义以及主的受难。

因此,关于主的受难要记住的话是:”如此行是为了纪念我” 和 “我为羊舍命”(约翰福音10:15,17;15:13;真实的基督教709)。这些都是走上前时要思考的简单话语。

关于主受难的正确教义观

主的受难是全部教义的顶点,是第二次降临的核心缘由,是属天教义的出发点。然而,我们是否常常想到主的受难呢?

我们也经常想起基督教会的严重错误,即 “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祂除去了我们的罪,由于基督的宝血已经洗净了我们的罪,于是我们没有必要再去克服自己的罪。当然,以下是完全错误的教义:我们所有人得救,是通过天主教的弥撒、东正教的心灵感应(1)或改革宗的恩典和信心而达成。

注(1) 心灵感应:东正教的内在思维,即停止感官感觉,以体验对上帝的认识。(维基百科)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必须更正这些错误的观点,并树立起对事实真相的宏大叙述:祂没有除去我们的罪,也不是为我们的罪而死的,而是承受了我们的罪!我们可以说,祂遭受了这些罪,或者说因为这些罪而受难。

通过十字架的受难,祂并没有除去罪,而是像先知那样承受了罪。也就是说,祂的受难是一个象征,祂自己的亲身遭遇象征着教会如何滥用祂的圣言(《教义之主篇》65)。

祂亲身的遭遇,就像圣言所遭遇的一样,因为祂就是圣言。(同上,15)

因此,新教会对基督受难的恰当看法是,主被钉在十字架上是因为圣言已经被钉死了。祂”遭遇”这样的命运,因为人类所有的罪恶都是地狱试探祂的陷阱,这也是祂能够面临试探并征服地狱的唯一途径。(参阅《属天的奥秘》1573:7-8)。

祂愿意”使天下垂,亲自降临”,亲自承载起全人类所有的遗传邪恶!祂”承担”了我们的罪,也就是说,祂遭遇了各种邪恶的遗传倾向,并由此征服了地狱。这就是若干个世纪中,邪恶对祂的圣言所做的事。因此,祂所经历试探的”诡计和毒液”是千百倍的严酷(《属天的奥秘》1820,1573)。主自己就是这样成为救世主的,而这就是祂降临的目的。(《教义之主篇》33)

这就是为什么主为我们而受苦:我们自己过去如此待祂,现在依然如此。因此,我们摈弃对主犯罪之恶行的最高动机,就是不要让主为我们的罪再次受苦。(参见《属天的奥秘》8925)。不要因为我们打算做或正在做的坏事,正在想或正在说的谎话而伤害主。这样的心态源于纯真。

从婴儿期直到十字架上,祂战胜了所有这些遗传的邪恶,以及贯穿它们的地狱。现在当我们请求祂的帮助时,祂就可以移除我们身上同样的邪恶。我们领圣餐时正要这样做。

拯救、重生救赎

主降临之后,现在所看重的心灵”内在品性”是什么?(《属天的奥秘》1003)。圣餐的功效,以及它被设立为永久履行之圣事的原因,是为了内在的真正益用,即重生和救赎:因为和圣餐一同来到的是主的神圣人性—圣洁的源头,与人自己的重生和救赎。”这是主的神圣人性和圣洁的运行,是达成生命和救赎的手段与源头,从圣餐的教导中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这就是主的神圣人性。” (同上2343.9)  

圣餐也被比作”灵性的营养”,是”为了永恒的救赎”(《真实的基督教》709)。基于这两个重要原因,需要反复举行,或”每年一到两次”。(同上,530)

但是重生和救赎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总想知道:我的重生达到什么程度了?是啊,这些都与圣餐相联系 (同上 729)。对于获得”重生”的人来说,这圣餐是”他们是上帝之子的签名和印记”。圣餐有如此果效,是因为主的神圣人性的临在。从主的神圣人性而来的”整全救赎”就临在这圣礼之中。(《真实的基督教》 728)

再问一次,这是如何发生的?不在用品中,它们本身并不神圣(《揭秘启示录》244)。相反,当人”拿着象征主身体的饼,端起象征主之血的酒”时,神性就临在了。这联结的发生是“当任何人借助于朝向祂、来自祂的爱之良善,以及任何人借助于朝向主并且来自主的信仰之良善而导致的联结。”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13)

于是,信仰—对主和祂的圣礼的信仰—导致并实现了这种联结。但由于崇拜是”一回事,重生是另一回事”(《属天的奥秘》10206),因此重生发生在参加圣礼之后的生命中。

因此,当我们在崇拜中领用圣餐时,与主的联结取决于我们的敬重态度。”这通过圣餐与主的联结,只发生在那些怀有对主且来自主的爱之良善和信心的人。对他们来说,圣餐是联结的途径。但对其他人来说,只有临在,却没有联结”。(《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13)

领圣餐的要点是知情后的态度和信心。但这一切也可以在没有明显意识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发生。所以只要刻意上前参与就是了。 

和悔

我们可以在领取圣餐之前做这些。因为救赎发生在试探之后,而试探是重生的一部分—或重生进度的记录。重生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在我们的工作中,做正确的事情,养成好习惯。因为每个人都是 “按着自己的职业”重生的(《真实的基督教》580)。重生发生在当我们:”为未来做准备”,并祛除导致焦虑和怀疑的“障碍干扰”时(《圣治》296.10)。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对不对?但我们在生命中需要承担责任,且唯一能有意识去做的,就是自我省察和忏悔。

现在请你告诉我!

这就是为什么说圣餐是悔改的圣礼(《圣治》122)。圣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我们在悔改中唯独仰望主! 正是通过这圣洁的”仁慈手段”,我们悔改的生命,朝向天堂之门,被引导到了重生。而自我省察是在悔改之前。

在你准备圣餐之前的重要提示是:”你无需列出自己所有的罪”! (《真实的基督教》 539)

无需公开列举罪

我们 “无需详述自己所有的罪”。这虽是某种程度的解脱,但实际是要避免这样的危险—即不要做诸如”我是全然邪恶的”这类笼统声明。这样说可能是真的,但它会导致对所有邪恶视而不见。因此,我们不要让自己欺骗自己,以为笼统的忏悔会驱除它们(同上,278a)。

在人承认他身陷所有的罪中之后,他就会认为自己是干净的,被洗过了。然而他仍是不洁净的,没有被洗过的…因为笼统承认一切罪等于面对所有罪催眠,最终导致在罪里盲目(同上)。

进入内室

对我们的恶行视而不见就不会悔改。于是我们应该每次只选一项进行忏悔。”愤怒”总会产生效果,而每一项恶行都以愤怒为其表现。而愤慨则不同,因为这是我们看到不公不义时的感觉。天使也有这种感觉,所以你可以保留你的愤慨,或义愤。但愤怒就不一样了。

所以,挑一个觉得最难堪的罪,隐藏最深的秘密,一个你最不好意思知道的罪,如果一时找不到,就挑你对别人发的火—那是地狱之火的蒸腾(马太福音5:22),在完全沉默和隐私的状况下承认它,仅仅对着主说。这你随时都可以做!

由于在圣餐中我们与”天国的心灵”建立了联结,所以我们可以使思维运行在两个层面上:从我们的高层或内在的思维俯视我们低层或外在的思维。从高层的思维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意志” 在 “我们的低层思维”中如何做事,从而使我们的思维成为一个能够治疗的净化工厂(《圣治》278; 《真实的基督教》659) 。

请放心,这样的忏悔会带来赦免:1.主会赦免所有的罪。2. 祂一开始就引导你看到罪。”人所认识到的罪之所以被主赦免,是因为祂首先赦免了所有的罪”。但更令人欣慰的是。”祂引导你自我省察以揭露罪,在你看到后又激发你为之痛悔,也使你”努力抵制它,开始新的生命”。(《真实的基督教》539)

悔改之人的身后有主的同在,这就是为什么赦免随之而来。新的生命看起来和以前的老样子一模一样—但减去了那个罪。这就是生命的悔改!

这需要”走进你的内室,关上门,向暗中察看你的天父祷告”(马太福音6:6)。这意思是”发自内心的,就像独处时那样”(《属天的奥秘》5694)。这就是实在的悔改。(《真实的基督教》530)

虽然你可能在此前已经这样忏悔了,但你也可能在”事后”—这样做之后发现一项邪恶。那麽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对自己说 “我不能做这事,因为这是违背主的”。(同上,530)

这就是救赎:主我们的救赎者把你从那项邪恶里拽了回来(参见同上,121)

我们个人的救赎

个人的救赎是这样的:在受到试探时,又想做我们忏悔过的恶事,但此时你想起圣餐,那是你进入天堂之门的钥匙,于是说:”我不能做这事!”

所以,”在祂的普世救赎之后,主使天堂和地狱的万物都回归秩序。对任何经历试探后的人,祂也是这样做的:祂使人内关乎天堂和尘世的万事万物都回归秩序. . . 祂在人内建立起与教会的联结,使他们成为一个特别的教会”(同上599)。这就是:”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把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界所赐的”的意思。(约翰福音14:27)。于是你就成了一个最小的教会。

圣职者管理圣物

牧师是”教会圣物的管理者”,应赋予他们”荣誉和尊严” 或 “地位”,因为他们自己把这些都归给了主(《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317节),而牧师是运行教会良善和真理的”执行人”。所以教会成员应该 “爱教会在一切之上”,虽然这爱源自主,而非人自己。顺便说一句,有如此之爱的人可被称为 “人间的天使”(同上,30节)!但“爱牧师”应该位居其次,是为了教会的缘故,牧师只是侍奉之人。(《真实的基督教》415)

牧师”不是主的信使,但他所教导的真理,是!” (《诠释启示录》130:8;《玛拉基书》2:7)。他的信息是主的话语,是现在新教会中的”教义”,即”拿起你的褥子走吧”之内义所代表的(《属天的奥秘》10309)。新教会的教义就是圣城—新耶路撒冷(《揭秘启示录》896)。这属天教义的教导被宣讲,而圣经真道则是其圣洁的基础和依据。

圣餐的圣洁来自身为圣言的主,祂是”教会崇拜中的一切”(《属天的奥秘》2811)。因此,圣职是唯独由主赐下的职务。(同上9809.2,6:《真实的基督教》661)

圣洁之约柜

教会圣洁事物的根本源头是主的圣经。”每个人都说,圣经来自上帝,是上帝启示的,因而是神圣的”。(《教义之圣经篇》1)

在主降临前的时代会幕和圣殿里供奉着圣洁之物:会幕或者圣殿里有约柜,里面放着写有十条诫命的两块石板(《诠释启示录》701:21),于是有了至圣所。(《教义之圣经篇》46)。因为十诫是圣经的 “基础”和 “初果”(《真实的基督教》260,《启示录解释》1073),”汇集了所有宗教之要义”(《真正的基督宗教》283),包含”有关教义和生活、信仰和仁爱的普世价值”。(同上,289)

火柱和云柱

无论在旷野40年的会幕里,以及后来在圣殿中所做的一切,圣洁都是因为约柜的存在:无论安营与行军(《教义之生命篇》55),还是祭品和供香(同上;《揭秘启示录》529;《属天的奥秘》10129)。古时第三代教会以色列人所做的一切外在之事,其圣洁都显现在所行的仪式上:”他们通过这些仪式,即献祭、洗礼、洒血和膏抹达成圣洁。然而这些行为本身与内在并无任何关联”(《属天的奥秘》8788)。它们只是象征,就像饼和酒一样。

这与第8588节是同样的,描述了天使的天堂,在当时处于主导的属天天堂(同上:8054,6306,6914,6858,8294,6854),如何与以色列后代同在,带给他们属天的事物。一群内心善良而单纯的灵就伴随着以色列人,天使向他们注入内在的纯真(同上,8588),其结果就是火柱和云柱,实际上是 “天使之柱”–这可能是通过他们的灵眼集体目睹的。

摩西的书

从而,这圣洁被保存下来直到基督降临。约柜是神圣的,因为石板上有十条诫命,但摩西的书也被放在里面。摩西的书在约柜丢失后仍然存在(2),通过希伯来文维持着神圣联系,并在被掳后的犹太教会堂里宣读。犹太人一直在读神圣的《圣经》(《最后的审判》251),所以在基督降临的时候,他们怀着”对圣经深刻且圣洁的尊崇,因其所载的每件事都代表和象征着神圣事物”,这是在他们中间建立教会的一个原因。(《属天的奥秘》3479.2)

注(2) 这可能是在埃塞俄比亚的阿克苏姆。也许是一个神话,但它已经被记录下来。引人注目的是,埃塞俄比亚是《创世纪》记录的早期国家中唯一一个现在仍然存在的,且位处同一个地方。

摩西的书,或律法或旧约,维持了天堂天使与地上教会之间的密切联系,甚至教会的宗教典仪也”代表主”(《属天的奥秘》9349)。因为全部旧约,”甚至其具体意念”,包含的正是主的整全生命。在祂降临之前很早,主的荣耀允许经由天使”如祂亲临”或已经亲临。否则就不能再等了,那样的话主就需要在诺亚方舟着陆亚拉腊山后马上到来!(同上,2523)。

因此,就像摩西在犹太教会堂里宣讲那样,主在拿撒勒的会堂里宣读以赛亚书,”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以赛亚书61:1-2;路加福音4:16-19),开始了祂的公开传教。这段经文提到了 “耶和华的受膏者”,这意味着 “主的神性人身”(《属天的奥秘》9954.11; 《诠释启示录》375.17)。 “今天这经文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加福音4:21)。这意味着主”应验了圣经的一切,一切都成全了”(《真实的基督教》262,《教义之主篇》11)。所以读旧约保持了天国和地上教会之间的联结与圣洁。在基督降临时,祂亲自成就了这个联结。

亲临世上的

主”道成肉身”,祂来到世上”亲自教导神性真理”。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正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翰福音7:37-38; 《属天的奥秘》9818:14)

主复活后继续教导真理,依然使用天使和灵来教导。运用的方法就是经由祂门徒呼吸的圣灵(《属天的奥秘》9818:14)。最终当祂再次全面宣讲”教义”时,源自祂的教义圣城就从天堂降了下来,第二次降临就实现了。(《揭秘启示录》896,《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7,《教义之主篇》63)

圣地

虽然唯独降世的主自己是圣洁和真理的唯一源头,但还有一些其他协同因素:如,自上古时代的教会以来,天堂就连接着该地区的地理疆域:上古和古时那里所使用的地名能被保留下来,是因为它们与天堂的对应,而非其他原因(《圣经的字义和灵义》15)。这就是为什么在基督降临时,灵性世界和以色列教会在疆域上的对应关系被纳入了这种联结(《诠释启示录》638:16)。例如,橄榄山因其上古时期的位置及其对应关系,”使主与天堂连接着尘世”。(同上 638.10)

不同的地理位置不仅代表了主在地上的状态,而且圣经的应验也取决于主与这些地方的关系。(《属天的奥秘》2523, 5620)。只有在复活后这种情况才中止。(同上1003)

当耶稣在圣地读祂自己的经文时,祂可以使其应验,从而将祂之内且出于祂本体的神性,落实到祂的神性人身。于是祂神性人身的圣洁就意味着圣礼中的”血”,正如下面读到的:

“至于’血’指的是圣洁……’你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我为你们献祭之地……在以色列众山上……好叫你们吃勇士的肉,喝地上首领的血'(以西结书39:17-21)。’吃肉喝酒’意味着把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变成自己的,于是使源自主的神性人身的圣洁成为自己的” (《属天的奥秘》4735 5.)

祭到基督再到新基督的圣餐

主使祂本真的圣洁进入祂的神性人身。当祂使自己的人身达成神性时,圣洁就存在于祂之内了,一切圣洁事物都从祂而出,与祂的人性达成神性是同步的。这就是道实际成为肉身的方式,即属天事物被”植入并达成神性”。(同上,1469)

正是由于祂的圣洁,圣餐被称为上帝的大宴席:”你们聚集来赴上帝的大宴席”(启示录19.17)。这指的是新教会的建立,学习教会的真理和良善以及圣餐礼。(《诠释启示录》831;《真实的基督教》705)。

内在意义使我们联结起国的心灵 

象征着主之荣耀的以色列人的献祭,后来转变成为圣餐,而主自己才是圣洁的本真和源头(《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21)。祂的神性人身是所有献祭和奉献的交汇点(《属天的奥秘》4211)。所以圣餐与以色列人用祭肉和酒所做的献祭具有相同的意义(同上4581:6)。 

对圣洁的象征在主降世前和降世后的转变,涉及天使参与的古时献祭转变到现代的圣礼(同上,4211)。然而,从主复活后建立了新的”属灵天堂”,新天使就联结着基督教会(同上,6858)。 

我们的 “现今世代”起源于这样一个史实:生活在大洪水和基督降临之间这段时期的人,能够成为如今”属灵天堂或第二层天堂的天使”(《属天的奥秘》8054),在那里居住的”基督徒”,所行的圣礼就是主亲自建立的两个:洗礼和圣餐。而主降临之前的属天天堂天使,是那些大洪水之前的人,他们与希伯来人和以色列人的代表居住在一起,在会堂里读的是妥拉(摩西五经)。

“犹大的权杖” 一直统治到 “示罗降临”。然而,在基督教时代,属灵天堂与教会同在,通过新约圣经作为基础,而新的约就在圣餐中(《真实的基督教》730;《诠释启示录》392:8)。

事实上这转变,从旧约的献祭到新约的圣礼,正是通过那些非常 “难听的话”来实现的,这些话使许多主的追随者离开了祂:”除非你们吃我的肉,喝我的血:”(《约翰福音》6:50-58;《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22)。但这些令人不舒服的话有内在的意义,把天使和人联结在一起。肉或饼和血或酒,指的是主的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同上)。

属灵天堂联结着像”新星”一样出现的最初使徒教会(《真实的基督教》176),尽管它是一个 “在摇篮中死去”的基督教(同上,378)。但圣餐是由主自己设立的。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行为,“它如此的圣洁,由此把人的心灵与天国心灵联结起来”。(《属天的奥秘》2177:8)

基督教与新教会的关联

最早的基督教会在真正仁爱的初始正义中,开始举行洗礼和圣餐,这导致新教会进入了”真正的益用”,以及位处”黎明阶段的新基督教”对圣礼属灵意义的理解。(《真实的基督教》668)

天主教徒实行圣餐仪式,即弥撒,最终他们遮蔽了圣经,以至于不得不由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遵循圣治进行拯救(《揭秘启示录》759;《诠释启示录》1069;《教义之圣经篇》110)。正如宗教改革 “使世界回归圣经”(《新教会的邀请》14),圣餐也从“变体的圣餐”中解放出来,从而维护了宗教改革的可能性。

“变体的圣餐”即所谓 “基督的身体和血存在于物质中”(《灵界经历》5842):即饼和酒在领用时转化成为基督亲身的肉和血,于是基督的身体”转化”了—这一立场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1962-1965)上得到确认:

“在最受祝福的圣餐中,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和血,连同灵魂和神性,从而整个基督真正的、确实的、实质的包含在其中。这种存在被称为’真实的’…这是一种实质性的存在,经由此,使得基督、上帝和人祂自己全部并完全地存在其中。”(《天主教教义》:第1374节)

因此梵蒂冈在1965年第二次会议中确认了 “圣餐的祭祀是基督徒生命的源泉和顶峰”;而且”圣餐的祭祀是神父整个生命的核心和根源”。任何神父都不能改变圣餐仪式,”这要成为教会传播的手段”。

这就是为什么改革派以一种新的方式,遵循圣治通过圣餐维护了与天堂的联结。然而,他们虽然确实参加了圣礼,但他们 “去参加圣餐礼,却仍然没有中断他们此前生活中的邪恶”(《婚姻之爱》16)。看来,基督徒对圣餐的参与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待圣餐甚至有各种错误的、虚假的或天真的看法,还有人嘲笑圣餐(见《属天的奥秘》2178:8; 《真实的基督教》677)

从基督教转到新教会的圣

我们看到了基督教实行的圣礼。正如第一次降临时,天堂和教会之间旧的联结已经”完全断绝”(《属天的奥秘》2243),主成为了联结的纽带。同样,在第二次降临时,”完全的诅咒站在门口,带着威胁”(《新教会教义简论》117),第二次降临要转变基督徒,使之行使新教会的圣餐和圣职,以及崇拜的形态。

于是就有了这教导 “要进入圣礼真正的功能和益用”(《真实的基督教》700),恢复其真正的联结本性。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需要了解其内在意义。正是由于饼和酒的”象征”,即饼和酒的字面意义所象征的内在意义,或它们今天所代表的意义,才使它们发挥了联结主和天堂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称新教会为:”如今第一次开始呈现基督教的曙光”。(同上,700)

只要意识到圣经的灵性含义,就足以正确履行圣餐了。你们都知道肉和饼,血和酒,其意义 “完全等同于” 信仰的良善和真理,连接着主的爱与智慧。(《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22;《属天的奥秘》9127)。所以没有所谓“变体的圣餐”,没有仅靠恩典的救赎,没有魔法。

结语

参加这最神圣的圣礼,可以使我们在 “不知不觉中” 达成联结。对圣餐用品内在意义的认识和思考,以及思想主的受难,都会增强联结。在教会世代相传的整个历史里,圣洁是由这最神圣的礼仪留传下来的。

在圣餐中,神性人身的主自己是历史性的关键环节,是掌管这圣礼的总体教义。主使祂的人身全然神圣,甚至包括做为接收器的 “身体器官”(《属天的奥秘》5078),通过 “抹去来自母亲的肉体形态,并接受神性形态,代之以实在的神性品性”(《圣智》108,《属天的奥秘》6872),主使自己成为完全神性之人。(同上,4738)

新教会的圣餐不同于传统基督教的圣餐,因为后者有个错误认识,即认为受难就是 “救赎本身”(《真实的基督教》132),从而恩典能够达成即刻的救赎。与此相反,我们是通过神性怜悯的方法,即悔改来获得拯救。因此,新教会通过了解圣礼的内在含义和主如何在于其中,达成圣礼的 “真正益用”。

圣餐是最神圣的敬拜行为,因为这与主的圣经,对启示的灵性感受与领悟,以及新教会的建立及其圣职共同出现。自我反省和忏悔的结果是赦免,然后通过铭记圣餐来战胜试探,说 “我不能做这事”!于是一个新的生命,获得了救赎和拯救,这就是天堂之门的钥匙。

艾瑞克 E. 桑德斯特伦牧师已退休。他曾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奥利维特新教会、英国伦敦的米迦勒教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赫斯维尔新教会任职;在布林亚瑟恩学院及其神学院担任讲师;并在布林亚瑟的瑞登堡图书馆担任瑞登堡资料主任。他和妻子林恩-德尔(沃尔特)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亨廷顿谷。

联系方式:Erik.Sandstrom@brynathyn.edu

你何时重生

约翰·奥德纳牧师

最近,我与一个盼望成为父亲的人交谈。他问我:”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很难吗?你是如何处理自己中这种变化的?”

我说:“成为父亲的一个美妙之处,即这是一步一步发生的。先是订婚,然后是一段时间后的结婚。在这段时间里,谈论为人父母的事情有助于我做好心理准备。几个月后,我妻子怀孕了,然后我们还有9个月的时间,孩子才真正出生。

当然,新宝宝的降生是个很大的变化,但多育儿任务会随之而来。比如说,第一年期间管教不是问题,两年后我们才要帮他学会和新妹妹相处。成为一个好父亲是不可能一步就达成的,但主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慢慢学习。”

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孩子成长一寸,可能需要半年时间。学会说一门新语言或弹奏一门乐器可能要花上年的时间。两个人可以在一天内结婚,但真正的心灵结合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

我们灵性生的改变也是渐进的是一步一步发生的如果我们知道灵性的成长不是瞬间发生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那麽我们的灵性成长就会少走弯路,或者容易一些。 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翰福音3:3)圣经中许多经文都表明,灵性上的重生和肉体上的受孕、孕育、出生、成长、发展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彼得用七个不同的步骤来描述它:“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敬虔;有了敬虔,又要加上弟兄之爱;有了弟兄之爱,又要加上爱”(彼得后书1:5-7)。只有完成这个过程,我们才有把握进入上帝的国。

为甚么重生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这涉及到品性的彻底改变。“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之,旧事已过,看哪,全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重生涉及新的知识、新的习惯、新的行为、新的爱和对主的新认识。

新的知识

重生不通过盲目的信仰发生,而是通过逐步的教育、学习和启迪。耶稣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约翰福音8:31-32)真理是改变的工具,是通往新生的手段。耶稣说:“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约翰福音15:3)

若要获得重生,我们需要明白真理的意义,而不是不加思考地接受教条。像孩子一样并不意味着信仰上要幼稚。“你们在恶事上要作小孩子,在理解上总要作大人”(哥林多前书14:20)耶稣在祂的故事中,把一个良善之人描述为 “人听了道,明白了,后来结了果实”(马太福音13:23)

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理解。如果上帝的本性对我们来说是个谜,我们就很难说自己是重生的,或者说我们是的儿子(参考约翰福音15:15)认识上帝与从而生是相辅相成的(约翰一书4:7-8) “心里纯洁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马太福音5:8)当我们重生时,“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上帝,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上帝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哥林多后书4:6)

新的习惯

惯于行恶事、想恶事之人,都是活在 的生命里,无法战胜邪恶到真正的善。“豹岂能改变斑点呢?若能,你们这习惯行恶的便能行善了”(耶利米书13:23)。“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翰福音8:34)。

接受新生命需要与旧习惯作斗争。“你们要将所犯的一切罪过抛弃,你们要造一个新心和新灵。以色列家啊,你们为什么死亡呢?。。。你们当回头而存活” (以西结书18:3132)。“你们要清洗、使你们洁净,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以赛亚书1:16-17)。这样的悔改不可能仅仅祈祷达成,而需要一场征战,一场持续的征战以克服旧命状态。保罗称这是 “肉体 “与 “灵 “之间的斗争(加拉太书4:29,罗马书8:7)这场征战需要我们付出最大努力—“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申命记6:5)

最终,通过不懈努力,上帝赐予我们力量,能战胜习惯,从而不再盼望邪恶事。当最达到这个阶段时,我们就被称为 重生之人“凡从上帝生的,就不犯罪。。。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从上帝生的”(约翰一书3:9)“凡从上帝生的,就能胜过世界……我们知道凡从上帝生的,必不犯罪;从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恶者也就无法碰他”(约翰一书5:4,18)

新的行为

伴随着新的习惯就会产生新的行为人若轻视作有用之人,就不能重生,不能上天堂。耶稣指出有些基督徒不得救,因为他们缺乏善行“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马太福音7:21)耶稣在一个比喻中讲到有些人将进入永远的刑罚,不是因为他们缺乏信仰,而是因为他们不愿帮助需要的人马太福音25:41-46)死后,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马太福音16:27)

一个重生人是关怀他人的,他生活的重心是尽力帮助他人。“若单有信心,而没有行为,信心就是死的。。。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单因着信” (雅各书2:17,24)要想重生,必须 “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相称”(路加福音3:8)服务和有用之人是新生命的标志。

新的爱

爱有使人重生的动能甚至比信、行为更重要。彼得告诉我们,我们得重生是籍着爱要怀有人之心“你们既借着圣灵顺从了真理,洁净了自己的魂。。。就当以纯洁的心彼此热诚相爱。你们蒙了重生。。。是借着神活泼永存的道” (彼得前书1:2223)约翰也非常明确地指出,只有爱人才能得新生命:“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不爱他弟兄的,仍住在死中”(约翰一书3:14)。“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爱的,都是从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约翰一书4:78)

对主的新认识

我们若想重生,就必须自己有信心,与内心的邪恶冲动作斗争,服务他人,爱他人。然而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在所有这些事情上,是主在我们里面做工。“因为我们所做的事都是你给我们成就的”(以赛亚书26:12)。“功用也有分别,却是同一位神,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哥林多前书12:6)

在重生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是主在我们里面做工,使我们能够做事、相信、征战和爱。这些能力是祂仁慈的恩。祂说:“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 (以西结书36:26,27)

耐心

为了重生,我们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习惯、行为、爱以及与主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甚至是一生的时间。就像分娩和成长需要耐心和毅力一样,重生也是如此。你们存着忍耐,就必保全自己的”(路加福音21:19)。“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10:22)上帝要将永恒的生命赐予那些“凡恒心行善的(罗马书2:7)

我们不能指望一瞬间达到重生。圣经一再指出,我们想获得天堂的应许,就要坚定和忍耐。“人仰望耶和华,静默等候的救恩,这原是好的”(耶利米3:26)因为虽然需要时间,但只要我们尽到自己的本分,主一定会让它发生。当将你的道路交托耶和华,并信靠就必成全(诗篇37:5)。

谁能得救

约翰·奥德纳牧师

人们有一种常见的倾向,就是对别人做出负面的评价。在高中,这种倾向表现为小圈子一些受欢迎的孩子进入一个圈子,并逐渐认为他们比其他人更好,因为他们更受欢迎。那些不 “合群 “的孩子可能会成为被怜悯、被鄙视、甚至被残酷捉弄的对象。小圈子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其他人进行狡猾评判,认为他们是低等人。

在各种宗教中,同样存在着看不起别人的倾向。有些宗教团体的自我中心发展到如此程度,以至于他们认为凡与他们信仰不同的人都不能上天堂。这种态度如果走到极端,结果比势利的青少年小圈子要残酷得多。

这样的态度与圣经的教导形成大的反差。首先,上帝的话语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给人贴上 “得救 “或 “罪人 “的标签。耶稣说:”你们不要论断免得你们被论断。。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木屑,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马太福音7:1,3)雅各这样说:“设立律法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雅各书4:12)

当主在世上的时候,教会领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审判的态度。他们许多人认为,当弥赛亚来的时候,将拯救犹太人,而不是其他人。当耶稣真的来了,他们谴责祂同等对待非犹太人和犹太人。

耶稣驳斥这种态度。有一次,与一些 “自以为义“的人交谈,他们认为自己得救了,而其他人却没有。祂请他们思考两个祷告的人:一个是法利赛人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而那个税吏说:“上帝啊,怜悯我这个罪人!”路加福音18:9-14)。耶稣称赞那个认为自己是罪人的人。认为自己是罪人,总比认为自己得救好。

你还记得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吗?他停下来救助路边受伤的人。尽管从犹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撒玛利亚人的信仰是 错误的,但耶稣说,应该把这个撒玛利亚人当作邻来爱,因为他是个好人。事实上祂的意思是人要获永生应该像这个撒玛利亚人一样去行(路加福音10:29-37)尽管这个撒玛利亚人既不是基督徒也不是犹太人。耶稣明察秋毫洞察的是—人内心的状态如何,而不是属于哪个教会。

圣经明确指出,一个人是否上天堂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他的信仰。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马太福音7:21)又说: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马太福音16:27)祂还:“行善的,复活得生命;作恶的,复活被定罪”(约翰福音5:29)由于人在永恒里的命运取决于他的命状态,而不仅仅是他的信仰所以耶稣预言,许多基督徒不会得救,因为他们过着邪恶的生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路加福音13:25-27)

一个非基督徒之所以能得救,原因之一是他爱他的邻。任何一个真正爱邻的人也是爱基督的,尽管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40)如果没有对邻的爱,对耶稣的信心就没有意义。“我若有全备的信心,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哥林多前书13:2)一个人内心认识主的标志就是他真正的爱,无论他表面上信奉什么宗教。爱就要“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13:7)。“行善的是属上帝的;行恶的从未见过上帝”(约翰三书11。“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凡爱的,都是从上帝而生,并且认识上帝”(约翰一书4:7-11)。

上帝就是爱,凡住在爱里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

耶稣是谁

约翰·奥德纳牧师

问任何一个基督徒,”圣经中最重要的教导是什么?” 他应该能回答:”只有一位神。”

这其实就是耶稣基督自己给出的答案。有人问他:”最重要的诫命是什么?”

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 (马可福音12:29)。问这话的犹太人对这个答案一点也不惊讶。他知道这关于爱独一上帝的诫命:“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导你的孩子们。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6:4-7)。他也知道十条诫命中的第一条就是 “不可有别的神”(出埃及记20:3)。

圣经一再强调上帝的独一性。“唯有你耶和华是神” (王下19:19)。 “没有神与我同在”申命记32:39)。“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没有别的神” (以赛亚书45:5)。“我不将我的荣耀归给他人”(以赛亚书42:8,48:11)。非常清楚,独一的上帝必须是我们对祂所有认识的核心。

似乎耶稣基督的诞生、生命和复活对此提出了挑战。是独一的上帝自己来到了人间?还是耶稣为另外一个实在?一些基督徒接受独一的上帝是由三个平等和永恒人组成的观点。另一些人则说,耶稣不是上帝,而是上帝的儿子,或者说和其他人一样只是 “上帝的孩子”。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有关耶稣的讲述,和有关独一的上帝耶和华的讲述,从而更好地了解耶稣是谁。下表总结了一些表明耶和华和耶稣是同一性之人的经文。

以下经文表明,”耶和华 “和 “耶稣 “是一位神性之人的两个名

耶和华是我们的救主 耶稣是我们的救主
“除我以外,没有救主”—《以赛亚书》43:3,10;45:21,22;60:16;49:26 “世界的救主”—《约翰一书》4章;《路加福音》2:11;《提摩太后书》1章;《提多书》2:13;《彼得后书》1:1。
耶和华是我们的救赎主 耶稣是我们的救赎主。
至于我们的救赎主,万军之耶和华是祂的名字—耶利米书1:34,以赛亚书47:4;基督已经救赎了我们—加拉太书3:13;启示录5:9;提多书2:14;路加福音24:21。 
耶和华是我们的创造者 耶稣是我们的创造者
我是创造万物的耶和华……单靠我自己—《以赛亚书》44:24 万物都是由他创造的—《约翰福音》1:3 ;《歌罗西书》1:16。
耶和华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耶稣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祂给万物生命—使徒行传17:25 ;祂是你的生命—申命记30:20;32:39 祂赐世人生命—约翰6:33; 我是生命—约翰14:6;11:25;6:27-47。
耶和华是我们的父 耶稣是我们的父
我们的父耶和华–《以赛亚书》63:16;64:8 永恒之父–《以赛亚书》9:6
耶和华是 “我是”耶稣是 “我是”
祂的名字是我是—《出埃及记》3:14耶和华(雅威)的意思是 “祂是”在亚伯拉罕之前,我是—约翰福音8:58,现在、过去、将来都是—启示录1:8 
耶和华是万主之主耶稣是万主之主
申命记10:17启示录17:14
耶和华是我们的牧者耶稣是我们的牧者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篇23:1;以赛亚书40:11 我是好牧人–约翰福音10:11。
耶和华是全能的耶稣是全能的。
全能的神-创世记17:1;28:3等。耶和华是全能的-历代志上29:11;马太福音6:13全能的神-启示录1:8 全能的神-以赛亚书9:6。祂拥有天地间一切的权柄–《马太福音》28:18。
耶和华是圣洁的神耶稣是圣洁的神。
只有你是圣洁的–《以赛亚书》6:3 圣洁的–《以赛亚书》30:15;54:5圣洁的–《马可福音》1:24;《路加福音》4:34;《使徒行传》3:14。
耶和华是我们的光耶稣是我们的光
耶和华是我的光–诗篇27:1;以赛亚书60:20 耶稣是世界的光–约翰福音8:12;1:9。
耶和华是我们的磐石耶稣是我们的磐石。
唯有是我的磐石–诗篇62:6;18:2基督是磐石–哥林多前书10:4;彼得前书2:8。
耶和华是我们的王 耶稣是我们的王
耶和华是永远的王–诗10:16 万王之王–《启示录》17:14;《马太福音》21:5。
耶和华是首先的和最后的耶稣是首先的和最后的。
以赛亚书43:10;41:4;48:12启示录22:13;1:8
耶和华是我们的耶稣是我们的望。
耶和华我的盼望–耶利米书17:13,17;50:7耶稣基督我们的盼望–提摩太前书。1:1

弥赛亚到来的预言已经宣告很久了。大多数基督徒都相当熟悉诸如 “必有一个童女怀孕生子 “这样的预言。有趣的是,这些预言中有很多都告诉人们,上帝自己唯一的主耶和华将来到世上的子民同在。例如,刚才引用的那段话接着说:“要称的名为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以赛亚书7:14)另一段经文宣称,将要出生的孩子将是 “全能的神,永的父”(以赛亚书9:6)而当施洗约翰在宣布耶稣的降临时,他引用预言说:“你们当预备耶和华的路,在荒漠地修直我们上帝的大道!”这段经文继续说:“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对犹大的城说:看哪,你们的神!看哪,主耶和华必以大能的手临到“。(以赛亚书40:3,5,10;路加福音3:4)

人们祈求独一的上帝降临:“耶和华啊,求你使诸天下垂,亲自降临” (诗144:5)的降临是我们喜乐的源头。“到那日,人必说:看哪,这是我们的神;我们素来等候他,他必救我们。这是耶和华,我们素来等候他,我们必因他的救恩欢喜快乐”(以赛亚书25:9)所以理所当然的,这应该然预示那位独一上帝盼望与祂的子民同在。“看哪,因为我来要住在你中间。这是耶和华说” (撒迦利亚书2:10)

这些预言在耶稣基督降生时得到了应验。在耶稣基督里,唯一的上帝向人类显现,与他们共同生活。因此在新约中,有许多经文认定耶稣就是那位上帝被称为真神(约翰一书5:20)救主(路加福音2:11;马太福音1:21)上帝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1:23)智者知道预言,所以他们承认耶稣是他们的王和上帝:他们来拜祂(马太福音2:2,11)耶稣出生时,众天使都敬拜(希伯来书1:6)耶稣说是从天上下来赐给世人生命的那一位(约翰福音6:33,38),以及当“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翰福音14:9)还有“我与我父原为一”时,在宣告自己是独一的神(约翰福音10:30)。

虽然这许多经文表明耶稣和耶和华是同一性之人,但还有其他经文表明父和子的区别。我们不能只一组经文就建立对圣经或上帝完整理解。相反,我们需要某种方法来整合所有的教导。

牢记耶稣在出生和复活之间发生了变化这一事实,可能有助于我们整合各种教。耶稣在世上生活期间,曾受试探 (路加福音4:1-13)还没有得着荣耀,(约翰福音12:28)但要逐步进入的荣耀 (路加福音24:26约翰福音7:39)祂的 “智慧和身量都一齐增长”(路加福音2:52)在复活之前,耶和华和耶稣的结合还没有完成,所以耶稣说:”我要到我父那里去,因为我父比我大”(约翰福音14:28;16:16)只有在这项事功完成后(约翰福音19:30),才能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马太福音28:18)直到那时,才是完全和充分上帝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耶稣经常被称为 “上帝的儿子”。耶稣乃上帝所出,而上帝在耶稣身上也逐渐彰显自己。所以起初,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后来与耶和华合而为一,成为完全的上帝

一般来说,分别讲述父与子的经文,并没有描述如同两个人之间那样的关系,却更像是灵魂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例如耶稣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自己的事”(约翰福音14:10)我们不说一个人住在另一个人里面,但若说灵魂住在身体里面,或者在这里说,无限的神灵魂住在耶稣基督里面,确实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基督被称为 “不能看见神的像”(歌罗西书1:15;哥林多后书4:4)和 “神的形“(腓立比书2:6)正如保罗所说:“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哥林多后书4:6),“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歌罗西书2:9)

其他经文也描述了类似的关系。约翰说:“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上帝的灵魂是看不见的(像人的灵魂一样)。你们从来没有听见过的声音,也没有看见过的形象”(约翰福音5:37;6:46)但那灵魂在耶稣身上彰显出来,就像在祂自己的身体一样。由于你只有通过人的身体才能与他的灵魂沟通,所以耶稣说:”除了借着我,没有人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只有靠近耶稣基督,我们可以亲近宇宙唯一的上帝

来到人间,以慈爱和温柔的人之形象向我们彰显祂自己。

关于保罗及其著作的新教会迷思

莱斯利.谢朴德牧师 写给澳大利亚新教会牧者团的文章

刘广斌 译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经由新教会的视角对保罗的理解和认识。第二部分以 “注释 “为标题,是作者从所有能找到的有关保罗的章节中摘录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通过新教会的角度形成自己对保罗的理解和认识。

新教会关于保罗和他书信的误解

在听了许多新教会之人对保罗的评价之后,比如 “保罗下了地狱”,”保罗从来没有提到过圣经或比喻中的任何东西”,”保罗是不是使徒?”,”不要靠近保罗”,以及许多新教会代代口传的关于保罗的其他误解,我想到时候了,我要为自己寻找史公著作到底如何讲述保罗的,同时要记住《属天的奥秘》 362章的讲述:

“本节描述的是被称为“该隐”的信仰教义,它如何将信仰与爱分离,也如何将信仰与慈善分离,因为慈善是爱的产物。哪里有教会,哪里就会产生异端,因为人们会专注于信仰的某一具体论述,并认定其至关重要。人的思维过程有这样的特点:当他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时,会认为这件事比其它事更重要,尤其当他幻想这是他自己的发现,且自我之爱和对尘世之爱扩张了他的自负时,更如此。于是,一切都看似赞同和支持这件事,甚至直到他为此赌咒发誓,哪怕它是错的。被称为“该隐”的人们就是这样使得信仰比爱更重要,并且由于这样的作为,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没有爱。自我之爱及其导致的幻觉在他们里面结为同党。”

“只要有教会存在,异端就会产生,因为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建立在他们极为重视的某一特定信仰论述上。因为人的思维过程是这样的,当他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时,他就会使这件事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JE译)。

于是,我借助于电脑新技术,通过 “新搜索”(爬楼梯或查光盘上的著作)进行搜索,从而为我更新了Potts(史公著作英文译者之一—译者注)的索引。令我惊讶的是,在史公著作中所有提到保罗名字的地方,Potts只记录了不到三分之一。计算机查到的超过80处提到保罗的地方,Potts仅仅记录了25处。这样不仅使我得到了新的统计数字,而且按时间顺序排列,从《灵界日记》开始的1747年到《真实的基督教》的1771年,并且把1747年到1771年期间的遗作也排出了顺序。

为什么要谈这些日期呢?因为在这一点上,我想向读者提出以下的问题: 史威登堡是否在他第一次写《灵界日记》和完成出版作品之间,改变了他对保罗的看法?因为,正如我将要揭示的那样,只有《灵界日记》中才关于保罗的误解,说他在地狱里,具有 “邪恶的品“,而且保罗没有《圣经》中的任何一个教义。然而,在日记之外,你可以看到保罗的形象闪耀着美好的光辉。

日记中关于保罗的内容写于大约1747年到1754年分布在11个章节里:《灵界日记》234,288,1747,3520,3728,4321,4322,4323,4412,4413,4824。其中有五个地方提示保罗的形象不好。以下是这五的片段。

《灵界日记》4321. “当时我听到保罗和他说话,说他想和他作伴,他们要一起去把自己变成神…。于是,大家都知道保罗是这样邪恶的品性” 1749年7月10日。(下划线是后加的)

《灵界日记》4323. “有一个人自以为是引诱亚当和夏娃的魔鬼,保罗与他相。”1749。

《灵界日记》4412. “保罗是使徒中最坏的一个,通过充分的经历我已经知道了这一点。他在传福音之前所沉溺的自我之爱,后来也一直与他同在而且因为他当时大多处于类似的状态,所以他被这种爱和他的本性所驱使,希望处于动乱中。他所做的一切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成为最大的、审判以色列各支派… 如果我所知道关于保罗的事情都写出来,将写满一些纸张。(这似乎意味着)他写书信并不能证明他是这样的人,因为即使一位虔的人也能讲好道,写好书信;做人是一回事,说话和写文章是另一回事,就像我们说的他一样。此外,他在书信中没有提到主所教导的甚至一句话,也没有引用他的一个比喻,所以他没有从主的生和话语中得到任何东西因此可以这样福音之人本身就应该是福音。” (下划线是后加的)

《灵界日记》4413. “有一个人对圣经的内在意义没有感觉,因为他希望通过他的行为积累(保罗)。他长期与我保持距离,也在最坏的一类灵中。他现在与最坏的邪灵合伙如今希望给自己成一个(灵的)天堂,他可以从自身给他们快乐……他们不约而同持续向我施压这被察觉到了,说这出自保罗,他恨恶内在意义。” 1749年(下划线是后加的)

《灵界日记》4824. “到了来可以看到保罗书信没有内义但允许它们教会中,免得教会的人对存有内义的主的圣经作恶。因为人的生若是不健康的,却信了圣,就会对天堂行恶。所以允许保罗书信存在但不允许保罗使用出自的任何比喻,甚至任何教义,去阐释和发挥所有的都出自自己。教会的确解释主的圣经,却保罗书信达成因为这个原因,保罗书信各处撤离了仁爱的良善,信仰真理然而,主的智慧所教导的,却处处都为仁爱之善。 “(下划线乃后加)

最后一节的《灵界日记》4824没有日期。然而,我们知道《灵界日记》4573写于1752年,《灵界日记》5335的日期是1757年。所以剩下的762个没有日期的章节,写在这四年之间。此,《灵界日记》4824应该是写于1754年左右。史威登堡在余下的十一年里,继续日记中记录,没有再提到保罗。然而应该记住,当记录《灵界日记》4824时,史威登堡正在写天国的奥秘(拉丁文版)的第五卷,他在《灵界日记》4619,4630中提到了这些。然而,在天国的奥秘(1749-1756)这整部最早出版的著作中,史威登堡没有一次提到保罗。

不过,他将在二十年后写给拜尔医生的信中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我也将在后面介绍这封信。

那么,为什么对日期如此重视因为在1754年之后,史威登堡没有说过一句对保罗不利的坏话。我们可以说,只有在《灵日记》这部未出版的作品中,史威登堡才对保罗有直截了当的指责。既然日记仅仅只是个人在灵性世界的思和所见的记,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当作思考(或思索)来看待。然而,在史威登堡写《灵界日记》4824的时候,他也在写《属天的奥秘》,并且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获得充分的启示写这著作

“同样我也坚信,从我蒙召的第一天起,我没有从任何天使那里得到过关于该教会的任何指只是在读时从主获得的。” 真实的基督教779.(1771)又:”甚至我经由邪灵所了解的那些事,即使是灵说的我也单单从主来的灵说时,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公开宣真理是甚麽。”《灵界日记》4034. 1748年11月2日)。

难道《灵界日记》中的早期章节只史威登堡的私自想法,而不是直接的启示?我们知道,当史威登处于尘思维时,他失去了属天。我们也知道,他当时正在写作的属天的奥秘》(Arcana Coelestia),在整部著作中没有提到保罗。所以看来这一时期,对保罗的关注只史威登个人兴趣并且因此,他在日记中所写下些讲述,也许并非纯粹来自主。

属天的奥秘6210中,我们读到:

“有时,我认真地思考俗世之事,以及大多数人非常关心的事情,即财产、获得财富、快乐等等。这些时候,我注意到我正沉浸在感官事物之一旦我的思想沉浸于这些事情与我相伴的天使离开了。…对我来说更为明显的是,有一次,我被引导穿过天国的居所,正处于灵性思维中,突然开始沉事物的思考,后,所有的灵性思维都消了,变得一片空白。”

一些新教会的学者正是根据这五未出版的《灵日记》,保罗和他的书信驱逐,认为它们不值得新教会的人注。这对新教会没有任何助益因为这样做就断了我们本该寻找的,新教会与基督徒的联系。所有保罗被入地狱的误解,都仅仅来源于这四个段落。如果在出版的著作中其他60提到保罗的段落都是同样的思想脉络,没问题了。但我想我们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

“保罗在地狱”这一误解的起源

著作中说保罗在地狱里吗?在已出版的作品灵界日记以外的作品中,我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关于保罗在地狱的提法事实不止于此。著作多次这样作为使徒的保罗

《诠释<启示录>》885. “因为上帝将赞、尊荣和永恒的福赐给那些在忍耐中努力以达到永生的人。”

…为此,使徒保罗用这些劝诫鼓励他的听众要践行良善。” 另见 婚姻之爱24,26,79,82,328. (下划线后加)

保罗位列最高天使之中

圣经的字义和灵义3·4. “因此,有时我被恩准处于层以及高层的天使中,听他们彼此的对话这时我处于内的自然状态,远远摆脱俗和肉体的挂念其实就在睡初醒的时候于是我听到了一些无法言说和表达的事情,就像我们读到的保罗所经历的事情一样哥林多后书12:4;”(下划线后加)

保罗数点信仰的律

圣治115. “那些仁爱的人,确证自己信念的依据,是保罗罗马书里的讲述人称义是因着信心,不是律法的行为。”(罗马书3:28)。。。 那些这句话作为证据,为自己信心与仁爱分离作证的人,久久凝视这段经文如同凝视太阳之后,看到保罗数点的仰之律法的核心乃仁爱的行为以及没有律法的信心是什么他们无视保罗数点的恶行,及行不能进天堂。由此可见,错误的理解这单一经文导致了何等的盲目。下划线后加)

保罗教导律法(诫命)

“接上面的话我还要加上…8(5)。又有人给他们读了约翰福音这段话:‘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约翰福音1:1,14)。又读了保罗下面这段话:在耶稣基督里:‘神性一切的丰满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他里面’(歌罗西书2:9)

《揭秘<启示录>》356 [2] … 因这些事是罪而不去行的人,就是爱他的邻舍。有人恨他的邻舍,因恨而想杀他,就不爱他的邻舍。有人想与邻舍的妻子淫乱,就不爱他的邻舍。人若想偷盗和掠夺邻居的财物,也不爱他的邻居,等等。

关于保罗在下面的话中也教导说:因为爱他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你的邻舍如同自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爱是不对他的邻舍作恶,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马书13:8-10)。” (下划线后加)

《教义之仁爱篇》210.1“立志不对邻居作恶,就是爱他。因为爱别人的人,就不向他作恶。保罗说,爱邻舍的人就是遵守十诫的” (下划线后加)

被误解的保罗

《揭秘<启示录>》675. “对此,我要做出补充……’至于教会难道教会是崇拜三神的地方吗?难道教会能整个教义都建立在保罗的一句被错误地理解了的话上,而不是建立在整全的圣经上吗?这其中有多少虚假和邪恶。” (下划线后加)

《揭秘<启示录>》750. “们确实接受圣经,并说教会是建立在其上但仍然把他们教会的教义建立在保罗的一句话上,即人称义是因着信心,不是律法的行为(罗马书3:28)这完全错误的理解。划线后加)。

《揭秘<启示录>》825. 很显然,宗教改革派同样宣扬唯信称义。这与天主教一样-译者注否认了人的神性,他们将神学建立在保罗的一句错误理解的话上雅各书里说得明白:若单有信心,而没有行为,信心就是死的雅各书2:17,20)他又说:“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1:22)保罗也同样不是听律法的为义,而是行律法的称义。(罗马书2:13)。(下划线后加)

还有,保罗在另一处说: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智慧主用他的灵充满他们所有人,但每个人获赐的程度都符合他的悟性根据他能力的特点发挥效用真实的基督教157“当彼得,雅各和约翰看到耶稣变相时,当保罗从天堂听到不可言说的消息时,他们处于同一种状态。” 真实的基督教169 ……“想想人里面的三位一体,谁不明白这圣三一如何在主里面?每个人都有灵魂、身体和活动;主也是如此,正如保罗所说:“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耶稣基督里面”。根据保罗的(歌罗西书2:9)

真实的基督教170.就在主神救主和救主耶稣基督里面,这是因为构成一位神的三本质要素在祂里面。如保罗所说,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居住在祂里面。这一点从主自己的话也能清楚看出来,即:凡父所有的,都是祂的;圣灵不是凭自己说的,而是把所听见的说出来。《真实的基督教188. “那么,福音书和保罗话语中所提到的圣灵是什么呢?”真实的基督教288:“当保罗说:‘人称义是因着信心,不在乎遵行律法时,他所说的遵行律法,就是指这些法规”。(罗马书3:28)。”

真实的基督教327:“在属灵的意义上,这两条诫命禁止一切违背灵的情欲…从保罗书信可”《真实的基督教342保罗信主后,就传讲基督,说祂是上帝的儿子使徒行传9:20)。 《真实的基督教》354:“主是信心的上帝,保罗教导说是通过基督的信心而得的义,这义是借着信心从上帝而来的。’”(腓利比书3:9)。《真实的基督教》 374:“这一点还可用神殿来对比说明。正如保罗所说,人是上帝的殿”。(哥林多前书3:1617;哥林多后书6:16;以弗所书2:21)。《真实的基督教》444:“从保罗书信清楚可知,爱完全了所有这些律法”。

《真实的基督教》506.“此外,保罗还用这些话作结尾: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断乎不是!更是坚固律法。(罗马书3:27-31)。。。所有这些经文清楚表明,保罗拒绝无行为,就象雅各书说的(雅各书2:17-26)。[3]保罗指的是为犹太人制定的摩西律法[4]除此之外他们还补充说,从保罗那里他们认识到,人应该按照十诫的律法生活,而律法要靠爱才得完全。(罗马书13:8-11); “《真实的基督教》528。保罗传讲中要求各处的人都要悔使行传17:30)。《真实的基督教》722:“第一条诫命或律法就是爱上帝高于一切,并要爱邻同自(马太福音22:34-39;路加福音10:25-28)。保罗还说“现如今常存的有信心、盼望、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13)。” 《真实的基督教》796“保罗甚至将爱置于信之上,他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林前13:13)。 (下划线后加)

我认为,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时的史威登堡并不反对保罗,而此时所记录的纯粹来自主(真实的基督教779)我们应该从已出版的著作查这些章节所占的分量确定保罗书信在圣经中的重要性。

现在我想回到最初的问题灵界日记4824之后,史威登堡对保罗的看法是否改变了?

不允许保罗使用出自的任何比喻,甚至任何教义,去阐释和发挥所有的都出自自己。教会的确解释主的圣经,却保罗书信达成因为这个原因,保罗书信各处撤离了仁爱的良信仰真理。”(下划线乃后加)

在1766年4月15日写给拜尔医生的信中,史威登堡对于保罗写了下面的话:

“至于使徒和保罗的著作,我没有在《属天的奥秘》中引用,因它们是教义著作,不同于“先知书”大卫作品”福音书启示录那样是以圣言的风格写成的。圣言的风格完全是由对应组成的,因此,它们与天堂有直接的交流而教义著作却是另一种风格,它们虽确实与天有交流,但却是间接的。使徒们之所以如此写,是因为新基督教会应该由他们开始,因此教义上的事情不能用圣言的风格来写,而只能用一种更容易明白、更亲的方式来尽管如此,使徒的著作仍然优秀的教会书籍坚守仁爱和信仰的教义,就像主自己在福音书和启示录中强有力展示的那样。在阅读时用心留意,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和觉察出来。” (下划线后加)(史威登堡书信和纪念品第2卷,SAA 1955布林·阿西恩)

在上给拜尔医生的信中(该信已出版,可供查阅),史威登堡说:使徒的著作仍然优秀的教会书籍坚守仁爱和信仰的教义,就像主自己在福音书和启示录中强有力展示的那样(下划线后加)在我看来,这句话推翻了《灵界日记》中对保罗所作的不利讲述。如果需要更多的证据,可以在本文尚未引述章节找到

总之,我认为我们需要记住,主使用了世界上的人,来奠定我们属灵生的信息。史威登堡确实说保罗书信是教义书籍。我觉得在新教会中我们对保罗书信持有的问题是,我们判断的依据是保罗本人,而不是把保罗作主的工具。关于这两者间的区别史公著作中用大卫王这个人的性格和他所代表的意义教导我们这记载在《属天的奥秘》2842节里:

“已经说过了,大卫的象征誓言仍是 “向大卫发的誓言“,因为他这样的特性,使他相信誓言指向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子孙因为大卫爱他自己和他的子孙,所以相信是指向他的就像前面所说的,他的子孙要永远建立,他的宝座要代代相传。“(下划线加)。

以及:

灵界日记3656:这表明大卫渴望堂成为首领。从他在“诗篇”中对自己的理解看出,他这种渴望深藏于。他有时允许来到高处,从而以为自己在最高天堂—这也是当今常见的从阴间被放出之后,他突然出现在与他以前的位置相对的高处。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他朝向天堂或最高处努力上来的时候,在别人看来是在爬台阶,好像是在爬梯子的梯,虽然没有梯子。而且他一直没有停歇,直到他似乎已经到达最高处。在那里看到他恐惧地眩晕害怕自己一头栽下去交流中我也觉察过这种感觉。

以及:

灵界日记3657:。。。也显示出来他是以怎样的方式制服那些在灵界的人,并强迫他们把他当作神来崇拜。首先,最近与我在一起的那位教皇,又来到他们中间,我意识到他位于头顶上,他现在与大卫在一起,想使大卫顺从自己,把他当作神来崇拜。因为先前大卫在最高处的时候宣称自己是神。(参阅《灵界日记》3656, 3657, 3658, 3660, 4111各段)(下划线后加)

我们可以看到,就大卫王本身的品而言,他不是一个属天或属灵人,因为 “大卫的自我之爱”。但主却能使用他来奠定属灵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史威登堡在《灵界日记》和已出版的著作中都责备了大卫,只在《灵界日记》中如此评讲保罗。我们新教会如今要放下保罗的品,就像我们不关注大卫的品一样,专注于主通过保罗等人建立第一基督教会赐下的教义使命,今天祂仍然在外邦人中继续建立。当我们开始理解和重基督教会的外邦人来自何方时,在主的帮助下,我们也许能够带领他们面对主的第二次降临。

注解

著作中关于保罗的引文,按照出版日期排列。莱斯利·L·谢泼德。 BA,1991年。

1747

灵界日记234。此外,当在坟墓里的时候,有一小段时间,他们描绘了一些水状地进呈现起伏如温柔的波浪,象征生命的回归。以此方式他们象征性地表达了洗礼中的属灵生命,就像很久以前说的。”因着这个缘故,保罗也说,洗礼包含着相同的意思。” 马书6:4;歌罗西书2:12

灵界日记288:然而,那些披着物质外衣的人,却可以因着上帝弥赛亚的怜悯,生活在最天堂被祝福的人中,他们的状态与其在上面的不同位置相关。幸福并不是像眼睛所看到的位处内层天堂那种表象一样,而是舌头永远说不出来,体里的心灵永远无法想象的。因此,被提升到最内层或第三层天的保罗,时既出离了肉体,又出离了属世,这是由弥赛亚上帝的全能达成的。

灵界日记1747。这些位于皮肤的排斥圣经的内在以及更内在的内涵,如前1736节所述。因此他们排斥内在生越是内在的生命他们就越抵触。他们不断地与之作对,因为他们是浅薄的人,故与内在作对抵制内在保罗他自己的描述(见罗马书7:14-25;林后12:7,加拉太书4:13-14)1748年3月27日。这些煽动他们的外在之灵就是构成粗糙及肮脏皮肤的人。

灵界日记3520. 当我进入保罗的殿时,他们信仰氛围品性就显露出来,因为当时有人突然对我说,有人在睡梦中梦见他被圣灵引入这巨大的殿。之后,一个人似乎从左向右升堂。有人对我说,我也觉察到,那是个刚死不久的人,他立刻被天使送到天去了。于是了机会就此话题交谈,其间说人死后立即被唤醒他的天使带到天去的情形,并且看到他被主接去,的荣耀显示给他。当说起这一事件,我周围的荷兰人发出怀疑的气氛甚至几乎不相信事,我于是获得提示去告诉他们。

以下内容未翻译,若有需要,请联系我,刘广斌)

再论天使

澳大利亚新教会信仰宣告之

再论天使

(本文原为 “快乐天使”灵性成长讲座上的引言)

本文将帮助你理解:

  • 天使是甚麽人?
  • 天使对我们生命的积极影响,以及
  • 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多领受上帝信使的影响。

今天的活动几乎完全以以马内利-史威登堡的著作为基础。这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他的属灵著作(约三十卷)耗费了他后半生的精力,在这段时间里,他每天都在接触天使和其他灵性世界的居民。他的著作包含了对天使的存在及其本质的特别领悟,并提供了许多指导,帮助我们培养与天使的联系。

首先,我应该说,史威登堡的认知并非哗众取宠。

与新时代大师和灵媒常喜欢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不同,我不能保证你会看到天使。我也无法给你提供一个神奇的药方或一套法术,保证你会有撼动心魄的灵界邂逅。然而,基本的原则很容易理解,而且适用于每个人。因此,虽然你可能无法与天使握手,但你若践行史威登堡推荐的方法,就一定会使自己离天使的影响更近。

天使是什么?

如果我们浏览一下《圣经》,会发现“天使”这个词的翻译通常来源于两个词:一个是希腊文的“Aggelos”,另一个是与其对应的希伯来语“Malak”。虽然我们最熟悉的翻译是 “天使”,但也可译为 “信使”。我们发现,这个词不一定表示灵性个体。最突出的例子是先知书《玛拉基书》的作者,他的名字意为 “我的信使”。那么,信息是什么呢?

在圣经中多次提到 “耶和华的天使”,每当如此提及以表达美好之意时,就代表和象征着主以及来自主的一些基本特性。(《属天的奥秘》1925)

因此,在圣经中天使是神性特质的体现。如果考察那些有缘见到天使 “肉身”者的经历,我们就会发现,天使确实带来了天意、慈悲、希望和勇气的信息。与传统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理解相反,史威登堡写道,天使是人—是曾在世上生活过,死了,现在住在天堂的人。

在整个天堂,没有一位天使是起初受造的。。。天堂地狱所有的人都出于人类。(《天堂与地狱》311)

每位天使都呈现为完美的人形(《天堂与地狱》311)

 ‘天使’也指源于主的品性,与世上接受它们的人同在。。。那些成为天使的人生活在世上时,其内在已经成为天使。(《属天的奥秘》10528)

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史威登堡的思想会如此不同呢?我们应该认识到拜火教(袄教)对西方传统宗教思想的影响。巴比伦流亡使以色列的子民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宗教,虽然犹太教在那段时间里努力保持其宗教的纯洁性,但人们对拜火教崇拜的广泛接受也导致了深刻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这种影响是积极的,例如重建对灵性真实的信心。

然而,它也传播了二元论的世界观,即把宇宙描绘成善恶势力的战场。正是这种二元论催生了这样一种观念,即天使是首先被造的超级族类,他们中的一些人 “堕落”了,被上帝抛进了地狱,于是开始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将随着上帝和祂的天国军队胜利而终结现有的宇宙。

当认识到天使是人时,我们就面对着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可能—那就是我们自己也会成为天使。我们不仅可以经历天使的临在以及与之相通的益处,还可以体验成为天使的恩典。而且,我们可以在今生就体验到这些祝福,不必等到死后再去体验。如上所述,《圣经》中天使这个词的希伯来语和希腊语都是指灵界和尘世的信使。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们稍后会回到这幅画。请参看附录(天使实情),这是史威登堡著作中关于天使特征的一个清单。

与天使相通可望得哪些益处?

邂逅天使的故事展示了一系列可能的益处。正如我们从史威登堡对《圣经》的观察所得出的,这些信使给那些最需要的人带来了关爱、保护、希望和勇气。史威登堡特别提到了一种属灵的保护,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提升心智健康和适应能力。

邪灵在人睡觉的时候有强烈而炽热的欲望去骚扰和攻击人,但此时人也受到主的特别保护,因为爱是不睡觉的。(《属天的奥秘》1983)

天堂入口处的天使灵受命看护某些熟睡的人,防止他们在此期间被邪灵骚扰。他们以极大的喜悦来执行任务,甚至争先恐后要去参与。他们喜欢用自己见识到的喜悦和快乐来充实人的情感和性格。(《属天的奥秘》1977.2)

一位天使就能驱逐成千上万的邪灵,因为邪灵们无法抵挡互爱的灵性气场。(《属天的奥秘》1398)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获得这些益处呢?史威登堡在与天使的交往中,提出了一个注意事项。

人若从灵界的交流得到指引,说他该信甚麽或该做甚麽,这些指引都不会来自主或任何天堂天使,而来自其他一些狂热的灵,要诱惑他入歧途。 (《圣治》321)

这表明,直接与天使说话的行为不仅没有用,而且可能是有害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与天使的互动,我们需要探讨史威登堡所说的 “灌输”。

灌输(influx)

熟悉物理学的人都知道流量(flux)这个词的意思是流动。所以,灌输(in-flux)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流进来的意思。这是个很简单的原理。人是一种灵性—物质的存在,即同时存在于两个世界中。我们观察、触摸和品尝我们的物质环境,所以我们最常意识到的就是这个物质世界。但是,我们也存在于一个灵性环境中,我们与之紧密相连并相互作用。史威登堡告诉我们,我们所有的思维都来自于灵性世界(我们对此并不知情),这都是与我们密切互动的灵在作为。

人的思想和意志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源于他自己的。相反地,一切都是流入他的。从主而来的良善和真理从天国流入,通过与他同在的天使实现;来自地狱的邪恶和谬误,则通过与他同在的邪灵流入。凡流入的就进入他的思想和意志。(《属天的奥秘》5846)

初看起来,会觉得这似乎很荒唐,因为这完全违背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我们是独立的、自足的生命啊!上述观念也表明,我们并不像自己希望的那样自由。在史威登堡看来,这才正是我们自由的机理。让我来解释一下。如果我的思维仅仅出于我自己,那么我的思维就只能反映我自己。我的思想将无法跳出我自己本性的框框。我会一成不变,无法成长或改变,不管是好是坏。但事实的真相是,我接受来自外界的影响,这使我能够突破遗传限制而得自由。

为了使人获得自由,主将他放在一个位置上,使他处于邪恶与良善,谬误与真理之间。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身边有邪灵位于一方,天使在另一方。因为如果人要得救,他就必须身处自由中,在自由中被引离邪恶,趋向良善。(《属天的奥秘》5982)

我们处于一种 “平衡”状态中,即善恶力量的平衡。通过这种平衡,我们拥有灵性的自由。这种平衡使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哪种力量,从而使平衡向之倾斜。由于我们与天使已经有了联系!我们没有必要再去寻找他们,也不需要意识到他们。他们已经在身边了。但是,如果我们的意念被灵界的沟通引导,我们有能力左右这种沟通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像一条在灵性海洋上颠簸的小船,每一阵灵性阵风吹来的心血来潮和幻想都会冲击我们的航向。我们如何才能调整这种平衡,从而与天使的联系更紧密,使邪灵困坐愁湾呢?史威登堡的答案很简单—我们的舵,我们的锚,可以在我们内有的爱中找到。

大量的经历告诉我,人的爱决定了灵与他关系的密切程度。只要我已经开始全心全意深爱某事,具有相似爱的灵体就会出现。而且它们不会被清除,直到这样的爱消逝。(《属天的奥秘》6196)

天使或灵人可以在一瞬间来到另一个人面前,只要他们有相似的爱之情感和相似的思想。因为正是这两个因素决定了灵性世界的空间表象。(《真实的基督教》64)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属灵之爱,来加强正向的属灵沟通。如果我们盼望天使的帮助,就必须渴望并培养天使的品性。

小结

今天所讲要点:

  • 天使是来自主的使者,是神性品性的活生生体现。
  • 我们每个人都有天使与邪灵相伴。
  • 若欲使平衡向天堂倾斜,我们的内在需要培养发展天使的品性。
  • 我们的外在行为需要落实这些品性。

附录-天使实情

(为简洁起见删除了参考目录。如你需要这些信息,请联系我。)

主就是天堂,天使并非从自己而生。天使觉知到他们的生命得自主,认识到自己内有邪恶。主住在一切属祂的存在之内,伴有天使。圣经中的天使代表着主的品性。天堂不在天使之外,而在天使之内。

天使只能在灵性层面思考事物。天使不知道何为时间。天使不知道年龄和晚年,只知道生命的状态。天使不担心未来。

天使爱邻舍胜过爱自己。天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祝福和幸福。若能拯救一个灵魂,天使不惧遭受地狱的折磨。聪明和智慧造就了天使。天使处于对主之爱和彼此之爱中—因此在聪明和智慧中。天使处于不断地完善之中。良善与真理的结合成就了天使。一个重生之人的内在已经来到天堂。人若出自真心、情不自禁地践行良善,言说真理,他就是天堂的天使。人若想成为天使,就必须从世上携带天使的品性。

天使的思想呈现在他们的脸上。天使以充满爱和慈悲的人形出现。天使之美源自他们的爱与慈悲的形式。天使所盼所望只为行使爱与慈悲的良善用途。天使是天堂的最小样式。天使拒绝对其所行良善的任何感谢。

天使有节制的惩罚恶灵。天使不会把人投入地狱。天使从不攻击,他们只行遮挡和保护。天使几乎看不到别人的邪恶,他们发现人身上的良善,对看到的不良事物做出善意的解释。一位天使可以使千万恶灵恐惧,落荒而逃。没有任何天使能被魔鬼诱惑,因为当他在主里时,邪灵无法接近。

每当因爱邪恶和谬误而想为所欲为时,天使就会痛苦不堪。

天使能从人的一念之间看出其良善与真情,从而看出此人的品性。我们因所爱之事与天使联结。天使通过激励我们的事物与我们互动。天使根据人的情感进行灌输。天使流入人认识并相信的事物。天使流入人的良心。天使通过人的欲望和想法,无论是好是坏,努力使人转向良善和真理。

天使会远离处于邪恶和谬误之中的人。主通过与人相伴的天使为人征战。天使保护人,尤其在睡眠中的人。天使所行之事不会超出人的认知能力之上。仅仅有属世良善的人,难以得到天使的保护。天使安慰那些经历邪灵之手蹂躏的人。来自天使的流入进入人的内在,外在感官不能感知。天使不听空洞的祷告,而倾听蒙屈受辱之人的心声。

若希望更多信息,请联系:

David Moffat
PO Box 934
WODEN ACT 2606
Australia

(02) 6296 1053
d_a_moffat@yahoo.com.au

关于天使

引言

天使或灵人可以在一瞬间显现在另一个人眼前,只要他有相似的爱之情感和相似的思想。因为正是这两个因素决定了灵性世界空间的表象。(以马内利.史威登堡:《真实的基督教》64)

世上有很多关于奇遇天使的故事。你可以在许多书店里买到讲述这类故事的各种书籍。这些故事多半讲述的是一些急需帮助的人得到安慰、保护、引导或及时警告的故事。天上的使者出现了,又突然消失了。可能许多人看到了,也可能只有接受祝福的人看得到…… 都是鼓舞人心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留下的问题比提供的答案更多。在所有向天使的膀臂寻求安慰或救助的人里,还有很多我们认为更应该得到救助的人,他们的祈祷并没有得到回应,为什么?天使从何而来?普通人怎么能获得那种显然只属于少数人的特殊祝福呢?

不足为奇,随着人们对天使学的兴趣越来越高,该领域的专家数量也成倍增长。他们解答疑问,指导人们与灵界向导或守护天使建立联系,提供灵性上的保护。但是,有个人比其他人更胜一筹—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和通行两界者,以马内利-史威登堡。他的解释简单明晰,合逻辑、合情理。。。无需劳心费神,付出代价。

史威登堡生于1688年,是一位路德宗主教的儿子。他的早期生活潜心于追求知识,尤其是在科学方面。在这期间,他发表了大量论文,取得了众多发现,并设计了许多远超他那个时代的发明—比如潜艇和飞行器。但他在科学和工程学生涯中,始终持守基督信仰,并探询灵魂的来龙去脉。这样的兴趣促使他研究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在大脑机理上取得关键性发现。当然,他没有在身体里找到灵魂,于是他转向信仰来寻求能提供的答案。这导致了他的灵性觉醒,并在天使和灵人的日常陪伴下度过了三十年。他与他们交谈,感受他们对他的心性和身体的影响,他在《天堂与地狱》一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些经历。这是他最著名的一本书,是他后半生所著三十多卷书中的一卷。

史威登堡关于天使的教导

史公关于天使的教导可以概括如下(参阅下面的史公著作引文)

  • 天使代表着人成长和发展的巅峰(他们不是单独创造的种族)。
  • 每一个人都有天使和邪灵陪伴。
  • 天使通常会对我们施加无形的影响。
  • 通过我们的动机、欲望和选择的生活,我们与这些天使和灵人的联系会得到加强或削弱。
  •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死后进入天堂,成为天使,只要他们选择如此。

史威登堡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能看到天使。然而他确实指出,每个人都有机会感受到天使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他的观点并非特别奇美壮观,但却充满希望和助益。他的道理很容易学习和理解,人若认真学习并实践,就会使生命产生真正改变。

史公著作摘录

天使代表着人成长和发展的巅峰。每位天使都呈现为完美的人形。(《天堂与地狱73》)。

每位天使也是一个最小的天堂。天堂不在天使之外,而在其内。天使的内在要素,就是他心性的各个层级,遵循天堂的样式被安排的井然有序,便于接受他之外的天堂要素。天使照着从主领受的内在良善的品质,来接收这一切。 (《天堂与地狱》53)

天堂之人不断朝着青春年华迈进,时间越长,他们的青春年华就越快乐,越幸福。不仅持续到永远,且随着其爱,良善与信心的增长而增长。(《天堂与地狱》414)

天使并非一个单独被创造的种类。唯有主是真正的人!天使、灵人和世上之人都是因祂而被称为人。(《属天的奥秘》6626)

在整个天堂,没有一位天使是起初受造的;在整个地狱,也没有一个魔鬼曾是光明的天使被投入地狱。相反,天堂地狱所有的人都出于人类。(《天堂与地狱》311)

对于天使呈人形,或就是人,我目睹了成千上万次。我与他们当面交谈,有时一位,有时一群多位。对于他们的形象,我没发现与人有任何不同。(《天堂与地狱》74)

每个人都有天使和邪灵相伴。为了使人获得自由,主将他放在一个位置上,使他处于邪恶与良善,谬误与真理之间。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邪灵位于他的一侧,天使在另一侧。因为如果人要得救,他就必须身处自由中,在自由中被引离邪恶,趋向良善。(《属天的奥秘》5982)

一般来说每个人里面都有两扇门。一扇门向着地狱敞开,可以看到那里邪恶和谬误的东西。在那扇门里,有地狱的魔鬼和邪灵。另一扇门朝向天堂,展现出那里的良善和真理。在那扇门里的是天使。(《属天的奥秘》2851.2)

即使恶人也有天使与他们相伴,因为他们仍有机会转变。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就能转向天堂,接受来自天堂的灌输,并被改造。(《属天的奥秘》 7295.2)

天使通常对我们施加无形的影响。总体而言,特定社群的天使受差派保护世人,关照他们,引导他们脱离恶欲恶念,并依据其自愿的程度注入善念。这样天使尽可能地驱除人的恶欲,调理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天堂与地狱》391)

天使会根据人的情感调整所传递的灌输。他们温柔地引导这些情感,使之转向良善,避免造成毁损。灌输实际上是无声无息,几乎无法察觉的,因为这是对人之内在的浇灌,总是在人的自由之内运行(《属天的奥秘》 6205)

人若从灵界的交流得到指引,说他该信甚麽或该做甚麽,这些指引都不会来自主或任何天堂天使,而来自其他一些狂热的灵,要诱惑他入歧途。所有来自主的交流都是通过启蒙认知和喜爱真理而实现的,这些发生在他钟爱领悟的情感中。(《圣治》321)

通过我们的动机、欲望和所取的生活,我们与这些天使和灵人的联系得到加强或削弱。当天使与世上之人同在时,他们居于人的情感之中,可说是几无间隔。人若因真理专注于良善,天使便与其相近。反之,人的生活若远离良善,天使就与其疏远。 (《天堂与地狱》391)

当一个人积极地思考神性事物的时候,他就贴近天堂天使。他越这样做,就越与他们紧密联系,于是他的内在之人就被打开,能在自身所处的光中领悟,这就是属灵之人。(《天堂与地狱》530)

人若从圣经而使其属灵生命处于良善和真理之中,他就已经与天堂天使相伴,他内在心性的状态使他居于天使之中。(《揭秘<启示录>》906)

每个人都有可能死后进入天堂成为天使,如果他愿意的话。“天使”也指从主而出的品性,与愿意领受的世上之人同在。那些内在获得从主而来的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人,死后就会成为天使。这些成为天使的人活在世上时,其内在也已经是天使(《属天的奥秘》10528)。

天使整个身体尤其他的面容,显得几乎是慈眉善目,显而易见。当看到如此样貌时,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美,以其慈悲感动着人心灵深处的生机。人若过着爱主和爱邻舍的生活,就会成为这样的样式。或者说,在来生也会具有这样的美。(《天堂与地狱》414)

那些生前接受主的圣洁事物的人(就是那些接受主对全人类之爱,从而从主接受对邻舍之爱的人,也就是接受主的相互之爱的人),身后会获得聪明和智慧,以及无以言表的幸福。因为他们成为了天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人。(《属天的奥秘》 4220)

除非人在世时就承载了某些天使的特性,否则无人能成为天使,或者说进入天堂。此外,天使的特性也包括因走上天路而熟知这路,或被知识引领而走上天路。(《圣治》60)

有关天使的链接

(注意:下列网址不一定反映新教会的教导)

其他信息

关于天使和我们的灵性成长计划,天使趣闻等更多信息,这里可以提供。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咨询,请联系我们。

David Moffat
PO Box 934
WODEN ACT 2606
Australia

(02) 6296 1053
d_a_moffat@yahoo.com.au

死后生命

在我们可能会思考的关于生命的众多问题中,最令人敬畏的是,肉体死亡后我们的生命是否还会继续?在这些基本问题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问题:是否有天堂和地狱?是否有一种特定的信仰提供通往永生和救赎之路?如果是,是哪一种?或者可能是更个人化的问题:死后还能见到我的亲人吗? 像其他基督教会和大多数主要宗教一样,新教会相信,我们的肉体死后生命肯定还存在。但是,我们对死亡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认为,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此后人的生命在灵性世界的维度上延续。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正确的,因为每个活着的人,都从上帝那里获得一个不死的灵魂。

在今生的生活中,我们灵魂或灵性的品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通过我们所做的成千上万个、也许是数百万个决定,我们选择了自己生命的主导爱和核心快乐。如果我们自觉地、主动地做出决定,要服务于生命本身,并进而促进他人的福祉,那么死后我们就会来到一个叫做天堂的环境里。在那里,所有能到达的人都以这种爱作为人生的基本动力。他们必然平安、祥和、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主动地、刻意地顽固坚持,只为自己和自己的享受而活,我们就逐步产生强烈而深刻的自私自利。最终,我们生活中的主导爱和快乐都成了这样的东西,如对他人的操纵和支配、仇恨、报复和嫉妒。于是死后我们会进入一个叫做地狱的环境。这个环境中的所有居民都有类似的利己野心和快乐。我们今生很容易做出这样的决定,再三地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请注意,发现自己身处天堂或地狱,最终并不取决于你所持的宗教信仰类型,而是取决于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白,人若在今生由于养育和环境的原因,无法经历爱或在生活中无法做出自由选择,他死后进入灵性世界,还有充分机会开始做出自己真正的选择,而这是他今生从来没有过的。没有人在死后被惩罚,被扔进一个他们不喜欢甚至陌生的地方或环境。那些热爱良善的人,会在天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些明知故犯沉迷邪恶的人,会心甘情愿地在地狱里找到自己永恒的家。没有人,甚至上帝,都不审判人。只有我们审判自己,那就是我们应对属灵真理的状态。这种状态与我们的主导爱一致,不管是良善还是邪恶。

在来世,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与我们所知世界非常相似的世界。我们的身体处于那个世界上,进行活动、发挥作用。我们与那里的其他人交往。我们会被那些与我们高度相似的人吸引,我们肯定会再见到那些我们今生相爱、相知的人。然而,那个世界里的一些影响或法则,无法运行在我们目前身处的物质环境里。在那里,我们的真实自我必需坦诚公开。事实上,我们内在生命的品性会向我们身边的环境彰显,别人会清楚地看到这些真实面目。甚至我们的个人外貌都会与这种内在状态一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都是如此。

在那个世界里,一切都会显露无遗。我们会看到今生与我们共同生活的人以及我们所爱的人,彼此之间是否真正相容。如果我们是相容的—即我们真正喜欢并欣赏对方的存在,我们就会一直在一起。但如果事实证明这段关系的存在只是由于很肤浅的原因,我们就会愉快地分开,形成新的关系。

还是那句话,没有任何外在权威强加给任何人不想要的东西,也没有人会离开他们真心希望共处之人。只有内在的不适应会导致分离。任何人今生都无需担心,进入灵界后我们会不公平地错过甚麽,或得到的东西并非最合适我们。唯有今生的选择才能决定我们来生将要经历的品质。

对于永生问题的深刻思考,确实震撼心灵。我们都体会过,如果做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情,全身心投入而废寝忘食,忘了时间的感觉。与今世不同的是,在灵性世界里,这种满足且充实的时光体验是常态而非例外。在那里,我们将充分体验当下的时光,并全情投入正在从事的活动。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天堂的样貌。

圣经的深层含义

你可能会惊讶地听到,在《圣经》所使用的文字和所讲的故事里有更深层的意义!这深层的意义并非通过某种神秘密码来预测未来,而是关于你的内在世界。一旦你了解到这一点,《圣经》就会成为一个发现自我的非凡教具,全然不同于你可能曾经反复纠结并常想放弃的《圣经》。认识这更深层、更属灵的意义,可能会重新唤起你的兴趣。如果你从未对上帝或宗教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厌恶这些话题,那么当你有机会以这种新的方式重新审视《圣经》时,可能会生出珍视之感。

这里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圣经》中提到了许多争战。我们的内心也常有挣扎,发生在我们的自私自利与关爱他人的欲望之间发生冲突时。《圣经》说,当人们顺服上帝的时候,他们的争战总能得胜。“上帝”指的是我们所能知道的最高真理。当我们选择顺着这个真理而不是我们的自私行事时,就会永远赢得我们的争战。成功的策略,存在于圣经每一场争战规划的细节中。

研究梦的人告诉我们,梦中的一切都是关于我们内心的东西。如果你梦见你的狗,那并不真的是你的狗,而是类似于狗的东西,也许是忠诚。《圣经》也含有同样的道理。每当它提到一棵树时,它指的是一种高尚的意念,在你的心性中生长,深深地扎根,长向高处,开枝散叶,结出果实。难怪象征首要之地的伊甸园,其中心是生命之树。这里刻画的是人的心性、人的意识,这才是其本意。

《圣经》中的每一件事都富含象征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属灵生命。“山”代表更高层次的认识。“水井”形容我们从心灵深处提升或引出真确信念的能力,从而有机会进入真理,像水那样刷新和洁净我们。钱币,那些闪闪发光的小东西,具有价值,可以投资,代表我们心灵中的悟性,可以善尽其用,赢取利益,这是它的真正价值。

 “岩石”意为我们心灵中沉淀下来的真确信念。

请注意深层意义总是以何种方式关联着对象的品性或用途。这就是物质和灵性层面的关联,是“外在”和“内在”之间的关联。一旦看到这一点,你就可以自己去探索其中的象征意义。不妨这样试试:《圣经》中经常提到珍珠,寻求贵重的珍珠。想一想珍珠的许多品质,包括它如何形成。并扪心自问,在我里面有什么东西像珍珠一样?它如何形成?是什么赋予了它如此价值?

一个有益的技巧是读圣经的一节经文时,在每个名词后面加上 “我里面的”。例如,你可能会有“我里面的王”、“我里面的磐石”、“我里面的贫穷”、等等,甚至还有“我里面的主”这样的概念。这个方法乍看起来可能很奇怪,但却可以帮助你看到,在你里面有一些好像是君王的东西,一些左右你思维的主导性原则:但愿那是一位良善王者,而不是一个暴君。

走得更远、更深些。

这样考察事件的每一细节,有助于我们深入研读圣经,但如果看故事的整体,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来看看圣经中的几个故事,看看它们如何描述我们内心的状态。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也许能深刻改变我们对圣经话语的通常理解。耶稣说:“你们要跟从我,我要叫你们成为得人的渔夫”(马可福音1:17)。看到这里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耶稣要求我们去为上帝“抓人”。但想想钓鱼:你把一条鱼从深处带出水面。钓鱼就是把活生生的、有用之物带到表面,能被看见,使人看到它们的价值,看到它们内在深藏的美好、良善。这些内在深处的,也是我们每人内在深处的东西—却常常永不为人知。这样看耶稣这些话,竟是如此的不同,具有更深的意义! 从这里我们可以延伸出一个真理:世上每一个宗教都有值得珍惜的美好与良善,凡爱惜真理者都不可忽视,更不能藐视。要促进和谐,不可推动分裂。

 “鱼”意为我们心灵深处活生生的信念。

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

那个男孩和巨人的故事描述了我们内心深处经常发生的对话。大卫年轻,没有盔甲,对上帝(即至高的真理)充满信心,他准备与巨人歌利亚战斗。而歌利亚身材高大,武器精良,力大无比,整个以色列阵营都在为之颤抖。每天早晨,歌利亚从非利士人营中走出来,辱骂他们。大卫做好了战斗准备。他从溪中挑选了五块鹅卵石。这溪流代表生命经历的流淌;这五颗圆石子,是在上帝的引领下,你的生命被塑造、得圆融,历经岁月后成为你生命组成的,那为数不多的坚实真理。

“河流 “意为我们心灵中流淌着的活跃信念。

大卫和歌利亚在山谷中一对一相遇,远离山丘上对峙的两支军队。我们的争战也是这样:对立双方一边是单纯的真理,另一边是我们顽固坚持的,“我”要如何的愿望。这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争战。大卫只投了一块石头,即他首选的确切真理,歌利亚就倒下了。

每当你根据所知的真理行事时,就容易战胜自身私欲发出的看似无敌的喧闹。

创造的故事

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世界,第七天就休息了。这是整本《圣经》的开篇,是我们的灵性旅程中,从混乱无序到成功为人各个阶段的大纲,也是整本圣经的前言。让我们来看看这是甚麽意思:在明白任何真道之前,我们的心灵是混沌的、没有方向的。上帝(那至高真理)命令有光。至此阶段只有光和暗,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初发生的基本变化。我们现在要开始看见焦点了,要换一换方式,要作一些选择。

第二天,上帝命令上面的水和下面的水要分开。事实上,在生命开始之前的三天,每天都有分离发生。这两个水象征我们发现,我们的生命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较高的属灵层面,其内为爱和目的;一个是功用和行动的层面,服侍属灵层面。

‘众星’意为明慧的意念闪烁在我们的心灵中。

到第三天,旱地出现了。意为我们的心灵中可以依靠的坚实基础形成了。在最初的植物中开始展现的是我们的属灵生命,生长在我们心灵中的信念开始生根。到了第四天,我们抬头看,看到了普照之光的源头,真理的源头。天上的太阳是上帝,即至高的真理,是一切生命和活动的源泉。还有月亮!当我们的心灵处于暗昧之中,无法看到真理而需要提醒的时候,月亮在那里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在创世的第五和第六天,生物出现了:海里的鱼和天空的飞鸟,然后是漫游大地的走兽。这些象征着我们是作为自由的灵魂被创造出来的,有独立的思想和感情,激励我们,充实我们。至此可以这样说了: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成为人意味着我们的自由意志和理性,明白了自身来自至高的源头,来自真理的上帝。每一 “天”都是成为属灵之人过程中的一个独特阶段。这是一个关于我们如何被再创造的故事。

变水为酒

现在看看第三个说明圣经故事深层意义的例子。这里讲的是世上的耶稣,而这个世界被各种不同需要和态度的人占据。故事发生在一个婚宴上。我们可能马上会问,这个婚宴代表我们里面的什么?是我们里面的什么东西要结合吗?是的,那是我们对良善的感知,以及所获得的真理。即我们行善良的愿望,要与对爱之意义的理解相结合。

婚宴上酒用完了。“酒”代表使我们振奋的真理。但这也是会用光的。怎样才能恢复呢?耶稣吩咐他们把六个空水缸装满水。把水再舀出来就成了酒。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我们生命的委身要完全,要满满当当的。当我们如此完全委身,然后帮助别人时(舀出来),普通的水就奇迹般地变成了酒。

 ‘酒’代表愉悦我们心灵的纯洁意念。

不是一般的酒,而是上等酒,是人人都期待在劣酒之前就上的酒,而不是到最后时分,已经没人能分辨出差别了才上来。我们对 “上等酒”的观念不断改变,因为我们发现生命的每一阶段都比之前好。每一次的发生,似乎都是一个奇迹。

最后的感想

《圣经》对许多人来说是宗教信仰、上帝和神圣的同义语。这个概要的目的是介绍《圣经》更深层的,更个人化的意义。我们希望这些深层意义如今开始照亮那些表面上常令人困惑的东西。深层意义并不会取代圣经故事的大美和权能,反而会充实和改善。还有一个更深的意义值得我们去认识。《圣经》常常使人不安的感觉到一位愤怒的神,满怀报复和毁灭。许多人感觉到这是很可怕的,于是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再读下去。难道上帝真的是这样的吗?不,上帝根本不会是那样的。祂的本性全然是爱!祂不去伤害任何人。生命之源追求的是我们永恒的福祉。我们被造的目的是为了体验深层喜乐、平安和充实。但是,任何横亘在祝福之路上的东西都在对抗这祝福。神性的愤怒,或者说全然炽热的真实激情,从来没有一次是针对人的,而是雨点般地全部都落在所有横亘在我们与我们的目的之间那些东西上。如果我们确实是那样的话,我们里面的任何负面状态就都会感受到这种盛怒并被摧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体验到内在的喜悦与平安,这正是我们被造的目的。

这是悉尼新教会(史威登堡读书人)在澳大利亚制作的一份传单。

约书亚记

大卫.米勒牧师

约书亚记概要

已经到达应许之地边界的以色列人,现在有了一个新领袖—约书亚。摩西,这位带领他们脱离埃及数世纪的奴役,走过40年旷野的领袖,已经在迦南地的边界死去。在他们面前是一片流淌着奶与蜜的土地,然而这块土地上居住着一些敌对的部落,以色列人需要战胜这些部落,然后才能够和平安全地生活在这里。《约书亚记》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4章讲述以色列人经约旦河进入迦南地的神奇事件,以及遣人探查那地。

第5-12章从耶利哥城墙开始讲述对这块土地的征服。然后,他们在艾城遭遇失败,不得不重整旗鼓,革除营中导致这一切的罪恶。在他们行进全地的征服过程中,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尽管主希望他们拥有全地,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宁可安于部分征服。于是他们的敌人能够恢复实力,一次又一次地回来威胁他们的和平。

第十三至二十四章是关于以色列各支派之间的土地分配。其中一些城是专门为祭司(利未人)划定的。他们由于祭司职能的规定,没有分得土地。约书亚的去世,标志着以色列这一段历史的结束。

本书的深层意义,涉及如何运用主的教导,来对抗我们里面的一些东西,它们企图阻止我们更完全地进入天国的生命。以色列人所打的每一场仗,他们所面对的每一个敌人,都代表着各种形式的谬误信仰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如果人们要克服爱自己和爱世界胜过爱主和爱邻舍的趋势,就必须切实在自己身上对付它们。在约书亚书中,我们有主的话语作为神圣真理,为我们的救赎征战。值得注意的是,耶稣这个名字是约书亚的拉丁语形式,意思是耶和华我们的救主。

在《属天的奥秘》6306节中,我们读到这样的教导:

至于亚摩利人,你要知道他们象征邪恶,迦南人也是如此。圣经提到那地的其余民族,象征各种邪恶以及谬误。当以色列后裔占领迦南地的时候,各民族就象征这类事物。原因是,以色列后裔象征属天的事物,而那些民族则象征属地狱的事物。同样道理,迦南地象征的就是身后生命的各种状态;因为列国象征属地狱的事物,所以他们就受了咒诅,并且禁止与那些剩下的人立约。

申命记

朱利安·达克沃斯牧师

申命记是《圣经》的第五卷书,是摩西律法或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中的最后一卷。与前四卷书一起被认为是摩西写的。这在开篇的话中就有提示,“这是摩西对全以色列人所说的话”,在书中其他地方也有暗示(1)。开头一句话是本书的希伯来文标题,“德瓦林”或“圣经”,但我们现在的标题“申命记”的意思是“第二律法”。摩西在书中四次以第一人称说话(2),后来在旧约中有时提到摩西是申命记的作者。耶稣之后的新约作者也像耶稣一样,说摩西是本书作者(3)。在新约中,《申命记》中的话被引用了九十次,也许最重要的是,耶稣在旷野受试探回答魔鬼时三次引用了这本书(4)。

申命记所涵盖的时间大约是两个月。是以色列人过约旦河进入迦南地之前的时间。本书前半部分回顾了穿越旷野的旅程,以及耶和华对以色列人的引导,直到他们到达约旦河此处。中间部分呼唤百姓顺服主他们的神,当他们最终进入那地时,要遵守祂所吩咐的一切。本书的最后部分再次陈述当初在西奈山所赐的律法,虽然十诫在本书前面的第五章已经重申,而且已经包括在《出埃及记》第二十章中。

不过,本书最后部分再次陈述的这些律法,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扩大了范围。在申命记中以非常人性化和宽容的特性呈现。有一个故事讲约西亚王在位期间,耶路撒冷圣殿修缮时发现的一卷律法书(王下22章),其实发现的就是《申命记》。最后几章非常感人。神要摩西上尼波山,在那里向他展示以色列后代要进入的全部土地。但由于他先前曾经怀疑神,在加低斯两次击打磐石,神告诉摩西,他本人不能进入那地,而要在他们过约旦河之前死去。于是摩西死前分别点名祝福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之后葬在约旦河东边。

人与人

本书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并成为圣经中我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因为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6-11章)有如此强烈的亲切感,几乎就像主在和我们个人面对面说话一样。奇妙清晰的提醒和指示接踵而至,仿佛一位父亲温柔且鼓励地对自己的孩子讲述计划、未来、希望、谨慎顺服的必要。你可以自己读一读这特别的六章,相信你会被其坦诚深深感动。这里我只简单地引用两节,并加上申命记后面的一节。

 “因为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神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作自己独特的子民。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因为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祂向你们父辈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王法老的手。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神,祂是神,是信实的神;向爱祂、守祂诫命的人守约,施怜悯,直到千代。” (申命记7.6-9)

 “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祂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偏待人,也不收礼。祂为无父的和寡妇伸冤,又爱寄居的,赐给他衣食。所以你们要爱寄居的,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申命记10:17-19)

以及32章10-12节:

 “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搧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这样,耶和华独自引导他,并无外邦神与他同在。”

这些讲述以及这些特定章节中的许多其他讲述,都让我们认识到,主是何等目的明确,我们每个人在祂眼里又是多么重要。当我们说 “耶和华爱我们,似乎祂只爱我们每一个人一样 “或 “耶和华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 “这样的话时,我们是在试图表达几乎无法表达的东西。申命记似乎就是在这个层面上写的。

众多律法

申命记另一个奇妙的特点是有大量与生命有关的律法。这些律法大约从十四章或十五章到二十五章和二十六章。关于特定情况的律法,如战争、性行为、未裁定的谋杀,以及一系列各式各样的普通律法,其中许多律法在后面的旧约中也有呼应,在福音书中更是如此。这里有一条是主在福音书中特别提到的:“你若看见弟兄的牛或羊失迷了路,不可佯为不见,总要把它牵回来交给你的弟兄。”(申命记22.1;见路加福音14.5)。

作为这些律法中有人道主义特征的例子,这里仅仅举出申命记相连的两节—24章5-6节:“新娶妻之人不可从军出征,也不可托他办理什么公事,可以在家清闲一年,使他所娶的妻快活。”,“ 不可拿人的全磨石或是上磨石作抵押,因为这是拿人的命作抵押。” 诸如此类的律法,在主赐下它们的时代看来,是很惊人的。毫无疑问在它们的每一条里面,都在各种符号和对应关系下存在深层次的含义。但除此之外,即使是字面的诫命,也显示出大慈大爱和对人类需要的关怀。

可能是最佳的一章

我已经说过,《申命记》是圣经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本书,其中也有一章是我最喜欢的,那就是《申命记》第八章。

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它讲述的是我们所能拥有的,可能是最重要的认识:主总是带领我们走向祂为我们规划的、盼望我们拥有和乐享的生命;其次是警告我们不要忘记主,不要以为诸事理所当然,变得过分自恃。这就是第八章的两个重要主题,吸引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它分为均匀的两半:1-10节和11-20节。主在旷野回答魔鬼时就是引用的这一章,当时魔鬼要祂把这些石头变成食物。耶稣引用了第3节:“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而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每一句话而活。”从而使试图诱惑祂滥用权柄,以获得表象证明和证据的阴谋彻底失败。真是强有力的应对!

我真的很欣赏本章第二部分的写法。它巧妙地描述出我们失去对主的关注,变得越来越自恃的状况。请看第11节:“你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你的神,不守祂的诫命、典章、律例。。。”然后有五节长长的经文,列出整个目录,勾勒出我们一切的丰盛,我们以为是自己取得的成就,而事实上是主为我们所做的。但到此地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在目睹所能建立和增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忘记了这一切。在这段话结束之前,结尾的警告在第17节轰然而至:“恐怕你心里说:这财富是我靠手的力量和我的能力得来的。”这是一段精彩的叙事,把要点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我还可以从这本伟大著作中列出许许多多,来继续吸引你的注意力。这里只是些许片段,为的是使你停下手头的事,拿起你的圣经,坐下来,希望你能以新的视角通读整本《申命记》。

请看第六章4-5节,你会发现两大诫命中的第一条:“以色列啊,你要听”,紧接着就是命令你要殷勤地把这些律法教导你的儿女(现在我们有如此做的吗?),并把它们写在你时常能看到的地方,不断地谈论它们。要肯定地讲说(完全正面的陈述,如 “我总是不断地被祝福”),如果不断复述,就会有最佳效果。而且要把它们写在你的浴室镜子、冰箱和支票簿上,让它们始终呈现在你面前。这些例子就列在6-9节里。要时刻关注真正的生命!

然后去看27和28章的强烈对比。十二支派的一半要站在基利辛山,另一半要站在以巴路山,在那里聆听宣布咒诅和祝福:咒诅必然是由于其生命不顺服主的道路,而祝福必然是因为其生命顺服主的话语。震撼心灵的是,每一个诅咒之后,所有人都要应答:“阿门”。

也可到30章11-14节聆听对自己的提醒,神的诫命并不遥远,不是在远方,也不是在高处,或在天涯,或在海角,而是近在咫尺:“这话却离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里,使你可以遵行”。

从第31章起看做结尾也许是恰当的。摩西此时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他的生日到了!他把约书亚叫来,委任他为百姓的领袖,过约旦河去占领那地。摩西告诫约书亚的话与约书亚记(下一部书)的开头相呼应:“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害怕。因为主你的上帝,就是那位与你同行的,祂必与你同在,必不辜负你,也不丢弃你。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

参考文献

有些参考文献在第一段中仅以数字形式出现。以下是有关段落:
(1) 1.1; 31.9; 31.22; 31.24-27
(2) 1.16; 1.18; 3.21; 29.5
(3) 马太 19.7-9 (见申命记 24.1-4); 约翰5.45-47 (见申命记 18.15)
(4) 路加4: (见申命记8.3; 6.13; 6.16)

符合新教会思想的有益书籍:

申命记解释—麦克拉根

申命记的研究—A.佩恩。

关于以色列人的讲道—克洛维斯

以色列人的旅程—霍华德

从埃及到迦南贝利—朱利安-达克沃斯。

利未记

大卫.米勒牧师

《利未记》是旧约的第三卷书。这里讨论的是一系列律法。如,作为犹太人敬拜基础的献祭的律法,与祭司(利未人)的职能和节庆有关的礼仪性律法,以及规范普通人生活的一般行为准则。这部书名的希伯来语译出来是 “祂呼召”,表明这本书是在讲述主呼召所有人进入祂的国度。从表面上看,《利未记》提供了详细的律法,讲述如果犹太人希望得到保护和祝福的话,在圣洁的上帝面前他们当如何行事。

当仔细区分时我们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分几个部分:

第1-7章是关于献祭、祭品以及祭坛使用的律法。

第8-10章是规定利未圣职人员职能,及其首领亚伦献祭的律法。

第11-15章涉及如何处理不洁之物以避免疾病等有害影响的律法。其中包括食物、各种动物、昆虫等,接触尸体时应如何处理,以及产后清洗的相关程序。

第16章涉及关于赎罪日的指示,当此日大祭司必须经过严格的预备,才能进入至圣所或会幕最核心区域。这项仪式每年进行一次,目的是为整个民族的罪献祭给主。

第17-27章是关于如何过圣洁生活的一般律法,涵盖了一系列领域,如性行为、拜偶像、财产法、宗教节日、庆祝活动、安息年和禧年等。

所有这些关于外在行为和敬拜的律法都要严格按字义执行,因为它们代表着属灵真相,作为在世上维持对主的知识以及属灵或属天生命的途径,并暂时维系着天堂与世界的联结,直到预言的主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以祂的生命使之应验。正是因为它们以形象的方式代表了天堂事物,所以描绘的是通过主耶稣基督的使命,在世人和天堂天使之间建立联系的生命真相。从字面所蕴含的属灵意义中可以看到更深层的个人意义,就是如何理解利未记的细节,将其情感和思想用来净化人的意志和认知。

从《属天的奥秘》9990节我们读到以下教导:

(2) 要想知道每一种燔祭或祭品所代表的意义,就必须先知道人既有外在、又有内在,并且各自都有相关的真理和良善。因此,一个将要重生之人,必须在外在和内在两方面都经历与真理和善良相关的重生。但在人重生之前,他必须从邪恶和谬误中净化出来,因为这些都是人重生的障碍。外在之人的净化是用牛、公牛、小牛和公山羊献的燔祭来代表;而内在之人的净化是用公羊、小牛和母山羊的燔祭来代表;内在自我,或至内之人的净化则是用羔羊献祭来代表。因此,根据献祭所用的动物,我们可以看出其所代表的是何种净化或赎罪。

(3)之所以说“代表着”,是因为燔祭和祭品并没有使人净化或除罪,而仅仅代表净化或赎罪。谁不知道,献这些动物为祭品并不能除去人身上存在的任何邪恶或谬误!对此,可参考AC2180节所引用的章节和圣经经文。那些祭品并未实际驱除邪恶或谬误,而仅仅代表对它们的驱除,这是因为在以色列人和犹太民族中建立的只是教会的代表,目的是使他们与天堂联结,并借天堂与主联结。参见9320节末尾,和9380节关于这个问题的陈述。

出埃及记

伊恩.阿诺德牧师

如果《出埃及记》不能引起你的共鸣,那就真的很奇怪了。这本书里讲的要点是获得自由之前的逼迫。的确,在灵性层面上,这里说的绝对是永恒之理。我们当中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感官表象的辖制下,感受到被逼迫,甚至被囚困、遭怀疑、陷恐惧、为世俗环境所厌弃?这不仅仅是一种被压迫、遭囚困的感觉,而是在似乎是无比强大的力量面前,我们感到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遭逼迫之后进入自由!这就是《出埃及记》带给我们的既令人激动、又宽慰鼓励的信息。当你打开此书开始阅读的时候,请记住这一点!这个发生在3500年前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将活生生地点亮你生命的深方。

先回到《创世记》的最后几章,回顾这几章给我们讲的要点。约瑟,这位埃及仅次于法老的二把手,把老父亲雅各和他的兄弟们,以及他们所有的家人、牲畜和财产接到埃及来生活。如今他们已经繁荣昌盛,成为一个巨大的侨居群体。然后怎么呢?现在翻到出埃及记,我们读到 1章8节:“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也许他听说过约瑟,但他没有义务维持先王给这些外族人的优惠地位。相反,他把他们看成是“第五纵队的人”,他们的忠诚是不可靠的。于是他下令镇压。

命令非常残酷:所有希伯来人(雅各的后裔)的男婴一出生就被杀死。你也许已经知道摩西得救的神奇故事。他是希伯来人的父母所生,却在埃及王室家庭的保护中长大,上帝从燃烧的荆棘中呼召他,要他带领人民脱离埃及人的奴役。

这场实际上发生在很久以前的解救,就像我们自己从一直所处的灵性逼迫中获得解救的过程。我们读到摩西与顽固的法老之间发生的重大争斗。法老对上帝早期所行的神迹不以为然,但最后在埃及所有长子死后,法老还是屈服了。逃亡随即发生,当然是提心吊胆的,尤其当法老改变主意时,更为恐怖。接下来是神奇的过红海,到安全之处安营扎寨,摩西上西奈山,受颁十诫和律法,最后是指示如何建造会幕。

有趣的是,我们常常经历的这种灵性上的逼迫,在主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也就是主第一次降世之前,基本上所有良善之人在世上,甚至在灵性世界中,都经历着这样的逼迫。在《属天的奥秘》7932节中对此做了很有说服力地总结,内容如下:
“以色列的子民,代表主降世之前世上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这些人未能得救,因为救赎唯独来自主。因此他们被保守在中间灵界,维持在那里。在此期间,他们遭受其周围的地狱侵扰。因此,主来到世上,使祂之内的人子得圣洁荣耀。然后,复活后的祂就释放了那些被保守在中间灵界的人们,让他们经历试探,然后使他们升入天堂。这些就是摩西五经的第二卷即出埃及记的内义所包含的内容。”

也许至少现在看起来”侵扰”这个词并不是最恰当的。但这里讲的一切都是关于从地狱而来的戏弄、挑衅和阻扰等对我们施加的影响,甚至使我们愤怒和绝望。这些都遏制和窒息着我们生命中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使我们全神贯注于世界,并被虚妄的表象诱惑而迷失。

创世纪

马丁-潘宁顿牧师

《创世纪》是《圣经》的第一本书,也是被称为 “摩西五经”的五本书中的第一部。它记载了从世界之初到摩西死后的这段时期。传统认为,这5本书都是摩西所写,所以这5本书备受犹太人推崇。

创世记这个词与我们所知道的两个词有关,“generate-产生”(导致发生)和 “genus-种类”(家族)。这很贴切,因为本书的两个主题关联的是上帝创造世界以及犹太人之父亚伯拉罕的后裔。

《创世记》的前三章讲述了七天的创造、造男造女和人类堕落进入罪中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很吸引人,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究这些章节的 “内在属灵之义 “,从而看到更多东西。例如,这7天是一个过程的7个阶段,上帝在这7个阶段里将我们塑造成属灵的人,成为教会。女人的创造告诉我们,上帝如何使我们有自己的个人感觉,从而我们似乎感觉与祂是分离的,尽管事实并非如此。蛇的试探是一个可悲的提醒,提醒我们是如何扭曲了神的恩赐,以满足自私自利的目的,爱世界胜过爱祂。

《创世记》接下来的九章包含了许多我们在主日学里熟悉的故事,如上面提到的伊甸园、挪亚方舟和大洪水、巴别塔等。这些记述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比如说,并没有发生过世界性的大洪水,方舟也不是在土耳其的冰山下,这些记述的是属灵事物,我们常称之为神话或传说。最近,我听到有人这样描述:”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梦一样,神话也包含着人类的梦”。神话描述的是发生在更深层次的灵性事件,而不是在尘世舞台上发生的所谓 “历史 “。通常很难想象这种深层的影响,但我们都承认世界会随着人类世代更替而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化,它们是随机的吗?

从创世记第12章开始,我们确实进入了真实的历史描述。公元前2000年,亚伯拉罕是美索不达米亚的牧羊人,他被呼召离开他的出生地,带着他的所有,向西迁移到我们现在称为“以色列国”的地方。随着亚伯拉罕在他的新家安身立命,我们不仅看到了上帝的供给和引导,也了解到上帝为人类的需要所做的准备。此时的世界正在黑暗和无知中堕落,上帝对亚伯拉罕和他后裔的计划,是通过新的宗教来维系关于上帝的活生生的知识。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传统上以实玛利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以撒有一对双胞胎儿子雅各和以扫。而雅各有12个儿子。创世纪叙述了这个富有牧羊人家族的故事,就像任何一部电视连续剧一样引人入胜,有战争、婚姻、应许和背叛。

根据《属天的奥秘》(史威登堡关于创世记和出埃及记的注释),亚伯拉罕这些后代的故事也让我们了解到,上帝如何安排并预备了两千多年后,耶稣从出生起的世上生命历程,从而使我们得知上帝如何运行在我们自己的生命里。值得注意的是圣经具有的多层面特性。

  • 我们看到犹太民族的发展和预备的历史。
  • 后面四本书讲述犹太教的发展和预备。
  • 通过对这个宗教的人格化,展现主耶稣对人类的拯救。
  • 耶稣的生命成为我们自己救赎的样板。

《创世记》后半部所含有的这些层面,都被史威登堡在《属天的奥秘》中探究揭示出来。这是一幅具有何等惊人含义的锦绣画面啊!《圣经》真是一本无比神奇的不世圣书。

雅各(亚伯拉罕的孙子),被告知要改名为以色列,他的十二个儿子成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但最著名的儿子是约瑟。他被兄弟们卖为奴隶,最终却成为埃及权势第二之人。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摇滚歌剧《约瑟与神奇的梦幻彩衣》描述的就是这个美丽的故事。整个雅各家族繁衍的故事在埃及告终,为《圣经》的下一本书《出埃及记》铺设了舞台。

进一步的阅读可以在《新教会书籍》中找到。托马斯-金的《创世纪的寓言》和雨果-奥德纳的《神圣的寓言》。

关于圣经

新教会对《圣经》的信仰是独特的。和其他基督教会一样,新教会认为圣经是上帝对人类的启示,是在远古时代记录下来,并传给我们的。然而我们新教会相信,圣经的含义远多于字面陈述的历史事实。

这本书描述的是每个人从生命起始直到进入永恒,或者从内在黑暗走向内在光明的灵性历程。这是一本关于人类灵魂发展的权威著作,讲的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经历。

我们当然可以在字面上阅读《圣经》。它告诉我们关于上帝、创造、人类和历史,以及耶稣基督的生平。它也充满了真理和智慧,确实对我们很有帮助。

例如思想耶稣的话,我们需要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7:12)。这是非常有益的忠告,值得我们效法。我们也可以读到像约瑟和但以理这些人的故事,被他们在身处逆境和危险之中时对上帝的忠诚所感动,被上帝对他们伟大且信实的关爱所激励。所以从字面上看,《圣经》对我们来说不仅具有权能,也是真实的。

但它在字面上也显示出一些使人困惑的矛盾。旧约圣经中的上帝,本应是一个慈爱的上帝,却经常被描绘成对人实施报复,甚至是伤害。即使是耶稣基督这个更和蔼可亲的形象,表现出完美的爱和奇妙的温柔,却常常讲话很强硬,表面上似乎并不公平或者很孤傲。当耶稣说:“若不籍着我,没人能到父那里”时(约14:6),似乎耶稣是在把救赎限制在那些信祂的人身上。

因此,圣经中的许多事件和陈述,不能简单地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去理解,除非我们的接受是盲目的。新教会认为圣经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比喻,既详细又生动地描述我们在灵性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状态。它具有无可置疑的历史性,但同时又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其中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以及提到的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刻画或形象。想一想,圣经中多处提到的 “山”,比如像摩西那样的人攀登山巅去见上帝,或者像耶稣的“登山布道”那样,登上山去宣扬至高真理。既然站在山巅意味着得到提升,以更广阔的视野看世界,于是我们不难看出,“山 ”描述的是一种心性被提升的境界,一种更高更靠近上帝的感觉。当然,身处那“高处”观看人生时,也就看的更宽广、更清晰。

同样的,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圣经故事中找到联系。想一想旧约圣经中的许多争战,并与我们内心经历过的无数挣扎进行比较,那是我们在良善与邪恶、正确与谬误之间做出艰难选择的时候;或者想一想水及其赋予生命的品性,想一想它所取的如雨水、江河与溪流等各样的形式,领会它与真正洞察力的关系,这些洞察力可以净化、洗涤和刷新我们的心性和内心的穷乡僻壤,使灵性的生命成为可能。

请花点时间读一读《圣经》第一章,即创世记第一章。那里描述的是创世的故事。宗教和科学都在争论这个六天内创造世界的故事是否准确和真实。但这完全迷失了问题的焦点。这一章概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过程—在我们的属灵层面上每个人的再造—顺序中的每一“天”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阶段,描述我们更高层级的心性和灵魂被主上帝激活并被赋予生命的过程,直到第六个阶段或 “天”,我们被造为上帝的形象,从而成为真正的人。从此我们不再被自己的低级欲望和卑劣的想法所支配。

如此对待上帝的话语—《圣经》的方法,并不是把事物“读”进圣经的字句里,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解读。事实远非如此,它以最实际、最贴切的方式,将圣经中的生命全景充分展现出来。在达成这一切的同时,也充分确认了圣经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但最重要的是,这将《圣经》中深刻而永恒的真理权能和大美完全传达了出来。

圣经如何讲述死后生命

耶稣在十字架上对那个忏悔的强盗说的话表明,我们很可能在死后抛弃物质身体后,仍然处于有意识的状态。那强盗对耶稣说:“主啊,你降临在你国中的时候,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对你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福音23:42-43)。

针对这一特殊经文提出的不同意见,认为是否宣称死后即刻就存在生命,与句中逗号的位置有关,是不是呢?

a) 我实在对你说,今天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b) 我实在对你说今天,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大多数作者都选择a)的表达。(同上)。

其实希腊文原文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可以说教义上的偏爱决定了译者选择将逗号放在哪里。因此,这节经文本身告诉我们,有一种状态叫天堂,这种生命状态就是死后与主同在。但它并未告诉我们,这种状态是在死后立即进入呢,还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比如说所有人一起复活时。

因此,为了明白主在这里的确切意思,我们需要看看圣经中其他地方对乐园这个词的用法。我们发现在新约中还有两个地方用过这个词:哥林多后书12:4和启示录2:7。实际上,乐园这个词的希腊译文是paradeisos,意思是公园,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伊甸园—上帝的园子。如在《启示录》2章提到生命树的经文中:“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的生命树给他吃。”(启示录2:7)

关于这个乐园,保罗给出了以下的惊人描述:“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十四年前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神知道。我认得这人;或在身内,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神知道。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说不出来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哥林多后书12:2-4)

虽然保罗没有明确说明所说的这个人是谁,但圣经学者们普遍认为这里说的就是他自己的事。很明显,无论这个人是谁,他们都意识到有另一个层面的存在,这个层面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他们无法辨别自己是否还在原来的身体里。据说这个层面的意识就是乐园里的意识。

需要强调两件事:在这天堂里的人拥有身体的同时还有意识,无论是身内还是身外,它等同于第三层天堂。(关于多层天堂,以弗所书4:10中也提到过: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物的)。这是天堂的层面!这强烈地表明,人是在他们的灵里经历这些的,而不是在物质身体里。

值得注意的是,保罗这段话写的是大约14年之前的经历,描述天堂在当时是可以触及的事实。这进一步表明,无疑可以采用a)的形式表达耶稣对强盗说的话,即肉体死后很快就有灵性的意识。

从保罗的叙述我们看到,被提到的人在灵里时,他的感觉是很生动的,就像通过肉体感官获得的经历一样。任何人要感知属灵事物,就必须有专门为之设计的感觉,而这些感觉必须附着在心性上,能够通过某些感官来处理感知。我们知道,物质的人不能感知属灵的东西,但属灵事物可以被灵性辨认。

保罗在下面的陈述中也是这样说的:“然而,属肉体的人不接受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唯有属灵的人才能辨别”(哥林多前书2:14 )。在谈到身体的种类时,他说:“所种的是肉体,复活的是灵体。若有肉体,也必有灵体”(哥林多前书15:44)

保罗在讲到内在之人和外在之人的时候,也对肉体和灵体做了区分。外面的人是属肉体的人,里面的人是属灵的人:“所以,我们不灰心。外面的人虽然毁坏,里面的人却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后书4:16)

 “因此,我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全家,都是从他得名。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应允使你们里面的人,借着他的圣灵,被大能坚固起来,借着信心,使基督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在爱里有根有基。”(以弗所书3:14-17)。

灵性身体是真实的,事实上比物质身体更真实,因为它由更精微的物质组成,适配于灵性事物。我们在这样的身体里体验生命,比肉身可能经历的任何事物都更生动。使徒约翰在启示录1:10里宣称:“当主的日子我在圣灵里”,那时他看见将要发生之事。约翰和所有的先知一样,他的灵体的感觉被打开了,这使他的感知体验能够超越物质肉体的感知能力。

此外,关于物质和灵性身体的问题,保罗说到我们有一个属世的房子和一个不是用手造的房子,后者是永远在天上的。在他的论述中,这后一种房子显然是指属灵的身体,就披戴在我们身上,当我们脱下属世的房子时,肉体凡身就被生命吞灭了。

事实上,他说的是那些跟随主的人所怀有的渴望,渴望抛弃属世的房子,好穿上属天的房子。“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这属地帐幕的房屋若拆毁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恒的房屋。我们在这帐幕里叹息,切切地盼望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如果穿上,我们就不至于赤身了。我们在这帐幕里因重担而叹息,并非愿意脱下这个,而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哥林多后书5:1-4)

人的灵就是肉体死后继续存活的人,具有人之意识的所有能力,几乎不受干扰。对于这一点耶稣在福音书里做了生动的描述:

“有一个富人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富人门口,要得富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众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富人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折磨,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他就喊着说:我父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但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同样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这样,并且在你与我们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然后,富人说:父啊,我求你,差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折磨的地方。亚伯拉罕对他说:他们有摩西和众先知,他们可以听从。他说:我父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必要悔改。他对他说:若不听从摩西和众先知,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加16:19-31)

有些人漠视这则故事对死后意识之本质的任何真正启示,说耶稣只是借用故事来使祂的观点更生动,这故事不过是个比喻罢了。虽然我们不知道这里的富人和拉撒路两位人物是否真有其人,但他们肯定体现了人类的两种普遍状况,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关于这两种人命运的细节是为了效果而编造的。

事实上,这个故事的整个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死后生命的状态,以及今生的选择对我们永恒里状态的影响。耶稣用故事来传达灵界真实和事情的真相。

因此,这个故事及其中人物的历史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蕴含着关于死后生命本相的真理。从中我们了解到,人死后尽管已经抛弃了肉体,但仍具有所有的能力,即他们能看、能听、能说、有感觉,对周围环境有充分的意识。

我们今生在世上的生活方式会影响我们来生的生命。在亚伯拉罕怀抱里的人得到安慰,在地狱里的人经受折磨。这两种生命状态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没有人能越过这个鸿沟到另一边。

最后,耶稣告诉我们,关于死后生命状态的知识可以在圣经(摩西书和先知书)中找到,事实上也可以在类似故事中读到。从下面“撒母耳记上”的经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些已经离开此生的人还活着。在这段经文中,扫罗王找了一个灵媒来召回已经去世的先知撒母耳。后者讲了一些事项后,还宣称扫罗的众子将死在战场上,并在第二天他们就要与撒母耳在一起了。

 “扫罗说:他是怎样的形状?她说:有一个老人上来,身穿长衣。扫罗知道是撒母耳,就屈身,脸伏于地下拜。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为什么搅扰我,招我上来呢?扫罗回答说:我很窘急;因为非利士人攻击我,神也离开我,不再借先知或梦回答我。因此我招你,好指示我应当怎样行。撒母耳说:耶和华已经离开你,且与你为敌,你何必问我呢?耶和华照他借我说的话,已经从你手里将国夺去,赐给你的邻舍,就是大卫。因你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声音;没有执行他向亚玛力人所怀的烈怒,所以今日耶和华向你这样行,并且耶和华必将你和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人的手里。明日你和你众子必与我在一起了;耶和华必将以色列的军队交在非利士人手里。”(撒母耳记上28:14-19)

然后,我们在福音书中看到了耶稣变像的描述。在这件事中,门徒们看见祂与摩西和以利亚说话,而这两人几个世纪前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过了六天,耶稣独自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看哪,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们在这里造三座帐幕,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马太17:1-4)

最后,关于肉体死后的意识问题,保罗说:留在肉体里就是不在主里面。我们要有信心,当我们离开肉体的时候,就与主同在。“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哥林多后书5:6-9)

在与不信死后有生命的撒都该人辩论时,耶稣说:“论到死人复活,你们没有念过摩西书上所记载的吗?神在荆棘中对摩西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祂不是死人的神,而是活人的神。”(马可福音12:26-27)

这句话的意思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仍然活着,尽管各自的物质身体已经消亡。

还有几处需要参考:

“揭开第五印的时候,我看见在祭坛底下,有为神的道、并为他们所持守的见证被杀之人的魂,他们大声喊着说: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多久呢?于是有白袍给他们每个人;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启示录6:9-11)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言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袍,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所有的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神,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袍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我对他说:先生,你知道。他对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袍子洗白净了。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侍奉他。坐宝座的要住在他们中间。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临到他们。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示录7:9-17)

保罗显然相信,他死后会与基督同在。“对我来说,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是得着。但我在肉身活着,这就是我劳碌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更是为了你们的需要。”(腓立比书1:21-23)

当彼得说“基督借着圣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时,这显然表明他们有意识并能听见: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带我们到神面前。在肉体中,他被治死;但借着圣灵,他复活了;他借着圣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就是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日子里,那些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彼得前书3:18-20)

要点

  • 人都有灵体和肉体。
  • 灵体是内在之人,肉体是外在之人。
  • 内在之人可被圣灵更新和巩固,而外在之人则衰败。
  • 人死后仍有意识。他们有感官,可以看到、听到、并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他们可以体验到痛苦、安慰、口渴等。
  • 人在这个世界上如何生活,决定了他或在天堂、或在地狱的永恒生命状态。
  • 离开物质的肉体,就是穿着灵性的身体,与主同在。
  • 最少有三层天堂。
  • 在物质身体中,只要灵体的感官打开,就能像在世一样生动地体验灵界的实况。

圣经如何讲述主耶稣基督

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马可福音12:29)

下面是新旧约圣经中的一系列引文。旧约的引文在左边,新约的引文在右边。右边的新约引用的是旧约中的引文,你会注意到,在新约中第一组引文中,在旧约中出现耶和华这个名字的地方,在新约中用主这个名字代替。主就是耶稣基督,耶稣自己对祂的门徒说,你们称呼我师傅,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就是(约翰福音 13:13)。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提到的是同一个人,不是两个人,是同一位上帝。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申命记6:4-5)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这是首要的诫命。(马可福音12:29-30)
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你们当预备耶和华的路,在荒漠地修直我们上帝的大道。(以赛亚书40:3)孩子啊!你要称为至高者的先知;因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预备祂的道路,(路加福音1:76)

是上帝亲自以一个婴孩降生到世界上(马太福音1:23),我们能看见并称祂为永恒的父 (以赛亚书9:6)。耶稣称自己为父 (约翰福音14:9)。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称自己为上帝的儿子,就是把神性归于自己,使自己成为上帝。约翰福音5:18所说的平等,意思是与之相同。

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迹象;看哪!必有一个童女怀孕生子,要称祂的名为以马内利。(以赛亚书7:14)看哪,必有一个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祂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上帝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1:23)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祂的肩头上;祂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赛亚书9:6)腓力对祂说:主啊,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约翰福音14:8-9)
 祂称上帝为祂的父,将自己和上帝看为同等。(约翰福音5:18)

从左侧一列可以清楚地看出,耶和华是救世主,而且祂说除了祂之外,没有任何救世主(以赛亚书43:11;45:21)。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耶稣基督一定是耶和华,因为祂被称为救世主(路加福音2:11)。

到那日,人必说:看哪,这是我们的神;我们素来等候祂,祂必救我们。这是耶和华,我们素来等候祂,我们必因祂的救恩欢喜快乐。(以赛亚书25:9)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害怕!因为,看哪,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10-11)

保罗(或扫罗)是犹太人。事实上,他自称是法利赛人中的法利赛人。作为一个犹太人,他信奉法利赛人对于耶和华的信仰,即祂是上帝,上帝是独一的。他了解圣经,清楚地看到耶稣基督应验了圣经。当保罗皈依信主后,承认耶稣基督是他的救主,在他的心目中,犹太圣经中的上帝和耶稣之间是没有区别的,他认识到祂们是一体的。在给提摩太的信中,他的论述表明耶稣就是救主(提摩太前书1:1),是活的上帝(提摩太前书4:10)。他在给提多的信中指出,祂就是旧约中的上帝(提多书1:1),就是救主(提多1:3),即我们伟大的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提多2:13),祂重生并更新我们(提多3:4-6)。

惟有我是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以赛亚书43:11)奉我们救主上帝,和我们的盼望主耶稣基督之命,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提摩太前书1:1)
你们要述说陈明你们的理,让他们彼此商议。谁从古时指明,谁从上古述说?不是我耶和华吗?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我是公义的神,又是救主;除了我以外,再没有别神。(以赛亚书45:21)我们劳碌受辱,正是为此,因我们信靠永生的神,祂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提摩太前书4:10)
一切地的尽头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因为我是神,再没有别神。(以赛亚书45:22)神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凭着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盼望那不能说谎的神在创世之先所应许的永生,到了日期,借着传讲把祂的道显明了;这已经按着神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提多书1:1-3)
我们救赎主的名是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以赛亚书47:4)劝仆人要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悦,不可顶撞,不可私拿东西;要显为忠诚,以致凡事以我们救主神的教导为妆饰。因为神拯救的恩典已经显明给众人,教导我们弃绝不敬虔和属世的情欲,在今世清醒、公义、敬虔地度日,等候那蒙福的盼望,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提多书2:9-13)
你也必吃外邦的奶,又吃列王的乳。你便知道我耶和华是你的救主,是你的救赎主,雅各的大能者。(以赛亚书60:16)但到了神我们救主的仁慈和爱向人显明以后,祂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而是照祂的怜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圣灵就是上帝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提多书3:4-6)
自从你出埃及地以来,我就是耶和华你的上帝。在我以外,你不可认识别上帝;除我以外并没有救主。(何西阿书13:4)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4:12)

像保罗一样,彼得也是一个犹太人,他也遵奉耶稣基督为上帝和救世主。这就说明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只有一位上帝。在他们心目中,耶和华和耶稣不是两位,而是同一位上帝 (彼得后书1:1)。对同样是犹太人的约翰来说,耶稣基督是真上帝和永生(约翰一书5:20),耶稣自己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西门彼得是耶稣基督的仆人和使徒,和那些与我们同样宝贵的人一样,因着我们的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的公义而得着信心 (彼得后书1:1)。我们知道上帝的儿子已经来了,祂赐给我们领悟,叫我们认识真神,进入真神里面,就是祂儿子耶稣基督里,这是真神和永生(约翰一书5:20)。耶和华是创造主,别无他者。主耶稣基督是创造主,因为祂就是道,万物都是靠着祂的道产生存在的。耶和华和耶稣是同一个创造主。

从母腹就塑造你的救赎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耶和华是创造万物的,是独自铺张诸天、铺开大地的。(以赛亚书44:24)起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起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约翰福音1:1-3)

又如上面第一组经文中,新旧约圣经中提到的耶和华和耶稣(荣耀的和复活的)之间有明显的统一性。所以两者都是首先的和末后的。

耶和华以色列的王,以色列的救赎主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神。(以赛亚书44:6)主说:我是阿拉法和俄梅戛,是始,是终,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启示录1:8)
 我是阿拉法和俄梅戛,是首先的,是末后的,是初,是终。(启示录22:13)

耶和华和耶稣都有圣洁独一的称号。

因为造你的是你的丈夫;万军之耶和华是祂的名。救赎你的是以色列的圣者;祂必称为全地之神。(以赛亚书54:5)别管我们!拿撒勒人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关系?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是神的圣者。(马可福音1:24)

最后,也许最有力的陈述是耶稣自己用神性名称“我是”来指代自己(约翰福音8:58)。从祂说这句话时所面对的人,对祂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毫无疑问认识到这句话所宣称的神性(约翰福音8:59)。

摩西对上帝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上帝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祂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埃及记3:13-14)“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犹太人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亚伯拉罕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祂;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约翰福音8:56-59)

要点

  • 上帝是独一的。
  • 既然上帝是独一的,那么耶稣基督就是上帝。在对我们的救赎中,祂是天地间唯一的上帝。
  • 在旧约中专归于上帝的属性和品质,在新约中归于耶稣基督。
  • 新约圣经中引用旧约经文之处,以耶稣基督或主代替耶和华。
  • 保罗、约翰和彼得对上帝的概念,认为上帝是唯一的,这与犹太人的上帝观一致,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概念。正如他们在著作中所引述的,这位上帝就是耶稣基督。此后大约经历了300年的时间,上帝是三位一体之人的概念才形成。
  • 保罗在对歌罗西人的描述中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歌罗西书2:9)。这句话的意思只能是:保罗认为耶稣基督是上帝,因而是独一的上帝。
  • 耶稣在讲述自己的时候宣称,祂自己是 “自有永有的”,以此明确地宣称祂自己是以人的形式完全彰显的神性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