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没有人能够靠自己的力量真正行良善
(3)随着我们因恶行是罪而摈弃恶行,我们所行的良善便不是出自我们自己,而是来自主
(5) 随着我们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我们有了信仰,成为属灵之人
(6) 十诫教导我们哪些恶行是罪
(7) 各种谋杀、通奸、偷窃和作伪证,以及意欲如此的冲动,都是我们必须摈弃的邪恶,因为它们是罪
(8) 随着我们因其是罪而摈弃任何杀戮,我们就会生出对邻舍的爱
(12)要彻底戒除罪性邪恶,使我们内心厌恶它们,唯一的途径就是与之作斗争
以马内利-史威登堡(1688-1772)于1688年1月29日(儒略历)出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他是杰西帕-斯韦德伯格(1653-1735)和萨拉-贝姆(1666-1696)九个孩子中的第三个。在他八岁的时候,他失去了母亲。十天后他唯一的哥哥去世,他成为在世的长子。1697年,他的父亲与萨拉-贝尔吉亚(1666-1720)结婚,后者对以马内利产生了极大的感情,并给他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他的父亲是路德教会的神职人员,后来成为著名的、有争议的主教,其教区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和英国伦敦的瑞典教会。
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后(1699-1709),以马内利前往英国、荷兰、法国和德国(1710-1715),与西欧的主要科学家一起学习和工作。回国后,他在杰出的瑞典发明家克里斯托弗-波勒姆(1661-1751)手下当学徒,成为一名工程师。他获得了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1682-1718)的青睐,后者给了他一个受薪职位,作为瑞典采矿业的监督员(1716-1747)。虽然以马内利已经订婚,但他从未结婚。
查理十二世死后,以马内利被乌尔里卡-埃莱奥诺拉女王(1688-1741)册封,他的姓氏被改为瑞登堡(或史威登堡)。这一地位的改变使他在瑞典贵族院有了一个席位,他一生都在积极参与瑞典政府的工作。
作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成员,他致力于研究,最终出版了许多著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自然哲学和冶金学的三卷综合著作(1734年),这使他作为一个科学家在欧洲得到了认可。1734年后,他将研究和出版的方向转向解剖学研究,寻找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关联,在生理学方面有一些重要的发现。
从1743年到1745年,他进入了一个过渡阶段,导致他的主要精力从科学转向神学。在他的余生中,他坚持认为这一转变是由耶稣基督带来的,耶稣基督向他显现,召唤他承担新的使命,并开启了他对今生和死后生命的永久双重意识。
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里致力于研究圣经,并出版了18本神学著作,这些著作借鉴了圣经、推理和他自己的灵界经历。这些作品展示的基督教神学,对上帝的本质、灵性世界、圣经、人类心灵和救赎之路有着独特的视角。
1772年3月29日(公历),瑞典堡在伦敦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108 有些有道德的人,他们遵守十诫第二法块板的戒律,不欺骗、不亵渎、不报复、不通奸,他们坚信这种行为是邪恶的,因为它对国家有害,因此违背了人类的法律。他们还践行关爱、诚实、公平和贞洁。
如果他们如此行良善并摈弃邪恶,仅仅因为后者是邪恶,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罪,那么这些人就只是属世的。对于纯属世之人,邪恶的根子依然存在,没有被拔除。所以他们所行的良善不是良善,因其出于行为者自身。
109 在世人眼里,有道德的属世之人和有道德的属灵之人没有区别。但在天堂天使眼里却并非如此。在天堂天使眼里,这些属世之人如果专注于良善,看起来就像木雕像;如果专注于真理,就像大理石雕像,都没有生命。而有道德的属灵之人就不一样了。因为有道德的属世之人其道德是外在的,而有道德的属灵之人其道德是内在的,外在若离开了内在就没有生命。当然,外在是活着的,但它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
110 生来就构成我们深层本性的邪恶冲动,只能由主来驱除。因为主从属灵层面灌输属世层面,但我们自己却想从属世层面流向属灵层面。后者违背了神性设计,无法调控我们的邪欲并将其驱离,反而使冲动增强并将其包裹得越来越紧。那麽,这意味着我们遗传的邪恶仍然隐藏和封堵在里面,这就像仅仅在表面上得到治疗的溃疡。当我们死后成为灵时,它就会冲破在世时遮盖的封层,溃疡中的脓液就爆发出来了。
111 有很多不同原因使我们表现出外在形式上的道德,但如果没有内在的道德,我们就不是真正有道德。例如,我们可能因为害怕民法及其惩罚,害怕失去我们的好名声,从而失去地位;害怕相关的疾病,害怕在家里被妻子责骂,从而失去安宁,害怕丈夫或亲属的报复,而不去通奸和婚外恋。我们不那样做可能是因为贫穷或贪婪,因为疾病、虐待、年龄或阳痿无能。事实上,如果我们不那样做是因为任何世俗或道德法则,而不是因为属灵法则,我们都一样是通奸者和色鬼。
也就是说,我们相信它们不是罪,在灵性上我们也不认为它们被上帝视为违法。这意味着尽管我们的尘世肉体没有做这些事,我们的灵性却正在犯这些罪。因此当我们死后成为灵时,就扬言支持这些罪。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因其有害而摒弃邪恶,但只有基督徒才能因其为罪而摒弃邪恶。
112 各种偷窃和欺骗,各种杀戮和复仇,各种假证和谎言,也是如此。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靠自己的力量从那里洁净和净化出来。一个冲动里隐藏着无限的复杂性,我们看来是单一、简单的事物,但主却看到完整顺序里最微小的细节。
一句话,我们不能靠自己重生。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自己在内心形成新心和新灵(以西结书11:19;36:26)。只有主这位真正的改造者和重生者,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如果我们试图用自己的计划和聪明更新自己,这就像在毁容的脸上涂脂抹粉,或在内里感染的部位涂抹清洁霜。
这就是为什么主在马太福音中说:
你们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马太福音23:26)
以及以赛亚书中说:
你们要清洗、使你们洁净,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你们的众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却必如羊毛。(以赛亚书1:16, 18)
114 至今所讲内容之后应加以下内容:首先,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基督徒的仁爱其实就是忠实地发挥益用功能。如果我们因其为罪而摒弃邪恶,我们每天所做的就都是良善,我们发挥着对整体的益用功能。这意味着照顾到更大的整体,也特别照顾了每个成员。其次,我们所做的所有其他事情,严格说来不属于仁爱,而是进一步反映了我们的仁爱,或者只是依照应尽义务所行的善举。
101 我们按照自由和理性行事是神性设计的一部分,因为按照理性在自由中行事是靠我们自己行事。
然而,这两种能力,自由和理性,并不是我们自己的,它们出于我们里面的主。既然我们是人,就不能把它们从我们这里拿走,因为没有它们,我们就不能被改造。也就是说,我们就不能践行悔改,不能与邪恶斗争,并因此结出与悔改相符的果实(马太福音3:8;路加福音3:8)。
因此,既然我们被主赋予了自由和理性,并且根据它们行事,那么,我们的行为就不是靠自己,而是好像靠自己一样a。
(a. 关于我们被主赋予的自由,见上文第19和20节以及《天堂与地狱》第589-596和597-603节。关于什么是自由,见《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1758年在伦敦出版)第141-149节)。
102 主爱我们,希望与我们同住。但除非祂被接受并得到爱的回报,否则就无法爱我们并与我们同住。这是建立结合的唯一方法。这就是为什么主赋予我们自由和理性的能力—看似自主的思考和自由的意愿,以及指导我们的理性能力。不可能与一个没有反应的人相爱和结合,不可能进入一个没有接受能力的人并与之同住。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是主赐予的,所以主说:
你们要住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约翰福音15:4)
住在我里面的,我也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约翰福音15:5)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约翰福音14:20)
主还告诉我们,凡是被我们接受进入的真理与良善,祂都与之同在。
你们若住在我里面,我的话语也住在你们里面…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住在我的爱里。(约翰福音15:7, 10)
有了我的命令并且遵行的,这人就是爱我的;我也要爱他,与他同住。(约翰福音14:21, 23)
因此,主与我们同住在属于祂自己的事物里,而我们住在主赐予我们的事物里,因而就是在主里。
103 由于主赋予我们这回应的能力—所以这是与祂的相互关系!祂说我们要悔改,没有人可以在没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悔改。
耶稣说:”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加福音13:3, 5)
耶稣说:”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相信福音”。(马可福音1:14-15)
耶稣说:”我来了,要叫罪人悔改”。(路加福音5:32)
耶稣对各教会说:”要悔改!” (启示录2:5, 16, 21-22; 3:3)
“他们没有悔改自己的行为。”(启示录16:11)
104 既然主赋予我们这回应的能力—所以这是与祂的相互关系!主说我们要遵行祂的命令,结出果实。
你们为什么称我 ‘主啊,主啊’,却不照我所说的去做呢? (路加福音6:46-49)
你们既知道这些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翰福音13:17)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翰福音15:14)
凡遵行并教导这诫命的,在天国里必称为大。(马太福音5:19)
凡听见我的话又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马太福音7:24)
要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马太福音3:8)
树好,果子也好。(马太福音12:33)
神的国要赐给能结果子的国民。(马太福音21:43)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扔在火里。(马太福音7:19)
还常见于其他地方。
从这些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行事,而是通过主的能力,对此我们必须祈祷,结果就好像是我们自己做的一样。
105 既然主赐予我们这回应的能力—所以是与祂的相互关系!于是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因此得到相应的回报,因为主说。
人子来时,要按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马太福音16:27)
行善的,复活得生命;作恶的,复活被定罪。(约翰福音5:29)
他们作为的效果也随着他们。(启示录14:13)。
所有的人都按照他们的行为受审判。(启示录20:13)
看哪,我必快来,带着奖赏,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示录22:12)
如果我们没有回应的能力,就不可能被追究责任。
106 既然要靠我们自己接受并作出回应,所以教会教导我们要省查自己,在上帝面前认自己的罪,停止犯罪,过新的生活。基督教世界的每个教会都这样教导,正如第3-8节所述。
107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接受,因此没有明显的能力去独立思考,那麽信仰就无从谈起,因为信仰并不是我们的。如果没有这能力去接受,我们就会像风中的秸秆一样,死气沉沉地伫立那里。大张嘴巴,垂着瘫软的双手,等待着什么东西灌进来,既不思考,也不去做任何对我们的救赎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我们就绝无主动能力,真的!但我们确实看似是自己做出的反应。
不过,这些问题将在关于天使智慧的部分作出更清晰的阐述。
92 根据圣经和来自圣经的教义,每个人都知道从出生时起,我们的自我中心就是邪恶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一种天生的冲动,喜欢邪恶的行为,并涉身其中。例如,我们蓄意报复,故意欺骗、诋毁他人、干犯奸淫。如果我们不认为这些行为是罪而抵制它们,那麽只要有机会,只要我们的名誉或财富不受影响,我们就会去做。
那麽同样的,如果我们没有信仰,我们就真的喜欢做这样的事情。
93 既然以自我为中心是我们所过生活的主根,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拔掉这个根,种上新的根,我们会长成什么样的树。我们将成为被砍掉并扔进火里的烂树(见马太福音3:10;7:19)。
除非我们看到构成这根的邪恶对我们的灵魂有害,因而想驱除它们,否则这根不会被拔掉,并将新根种在此处。然而,由于这是我们自我本性的一部分,并给我们带来快乐,所以我们只能是不情愿地,在反对声中,通过斗争来做成此事。
94 人若相信天堂和地狱真实存在,相信天堂是永恒的幸福,地狱是永恒的痛苦,相信做恶事就会下地狱,行良善就会上天堂,他就会进行这场战斗。当我们以此方式进行这场战斗时,就是出于内在自我,抵制构成邪恶之根的冲动。这冲动就是意愿,因为当我们抵制某事时,就不再愿意做那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挖出邪恶之根的唯一方法是与之做斗争。
95 我们越是通过斗争把邪恶弃置一旁,良善就越能取而代之。当我们立于良善看待邪恶时,就看到邪恶是地狱般的丑陋。既然我们如此看待邪恶,那么我们不仅要戒除它,还生出对它的恶感,最终厌恶它。
96 当我们与邪恶斗争时,我们似乎不得不以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战斗,因为如果我们不用自己的力量去做,我们就不是在战斗。我们就像一个自动机站在那里,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做不了,同时不断地出于邪恶而思考,支持邪恶,而不是反对邪恶。
然而,我们需要相当清楚地认识到,其实唯独主在我们里面与邪恶作战,只是看起来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力量作战罢了。主希望看起来是这样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争就不会发生,我们也就不会被改造。
97 只有当我们放任自己的欲望,故意放纵它们,或者顽固地拒绝圣经和教会的神性法则时,这场斗争才会十分艰难。否则,它就不难。我们只需要每周一次或每月两次抵制邪恶的欲念,就会看到变化。
98 基督教会被称为 “征战的教会”。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它与魔鬼斗争,因此与来自地狱的邪恶斗争 (“魔鬼”就是地狱)。教会的人所经受的内在试探就是这斗争。
99 圣经中有许多关于征战邪恶或试探的经文。下面主的话就是这样的意思: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12:24)
还有这话: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失去生命;凡为我和福音失去生命的,必救了生命。(马可福音8:34-35)
“十字架”指的就是这些试探。在马太福音10:38;16:24;马可福音10:21;以及路加福音14:27都是这意思。”生命”是指我们宣称的属于自己的生命,正如在马太福音10:39;16:25;路加福音9:24;特别是约翰福音12:25说的那样。它就是 “肉体” 的生命,”毫无益处”(约翰福音6:63)。在《启示录》中,主向所有教会讲述了与邪恶的斗争和对邪恶的胜利:
对以弗所的教会说:“得胜的,我必将神乐园中的生命树给他吃。”(启示录2:7)
对示每拿的教会说:“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亡的伤害。”(启示录2:11)
给别迦摩的教会说:“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吃,并赐给他一块白石,石头里面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启示录2:17)
对推雅推喇的教会说:“那得胜又持守我作为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并把晨星给他。”(启示录2:26, 28)
对撒狄的教会说:“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他的众天使面前,承认他的名。”(启示录3:5)
对非拉铁非的教会说:“得胜的,我要叫他在我神的殿中作柱子。我又要将我神的名和从神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的名,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启示录3:12)
对老底嘉的教会说:“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中与我同坐。”(启示录3:21)
100 你可以在(1758年伦敦出版的)《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187-201节中找到关于这些斗争或试探的资料。关于它们的缘由和性质,见196-197节;关于它们如何发生以及何时发生,见198节;关于它们所成就的益处,见199节;关于主为我们征战,见200节;以及关于主的征战或试探,见201节。
87 在世俗的层面上理解,做伪证不仅意味着犯了法律上的伪证,还意味着说谎言和诽谤他人。从灵性层面理解,做伪证意味着讲说而且自己也相信假的东西是真的,恶的东西是善的,反之亦然。不过,从最高层面理解,做伪证意味着亵渎主和圣经。这就是伪证的三层含义。
在《教义之圣经篇》第5-7节以及下面内容所介绍的,关于圣经里一切事物都有三层含义的信息可以表明,对于做伪证、说谎话和诽谤的人来说,这三者是一致的。
88 既然谎言和真理是彼此对立的,那么,随着我们因谎言是罪而摈弃它,我们就爱真理。
89 随着我们对真理的热爱,我们想认识真理。当找到真理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深受感动。这是到达智慧的唯一途径。随着我们爱行真理,我们就感受到真理之光的愉悦。
这与已经讨论过的戒律的情况相同,如诚实和公平见于那些摈弃各种盗窃行为的人,贞洁和纯真见于那些背弃各类通奸行为的人,爱和关怀见于那些摈弃各类杀害行为的人,等等。
不过,身处相反状态的人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尽管这一切都实际运行在他们身上。
90 田里的种子指的是 “真理”,主对此的描述如下。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他的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践踏,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来就枯干了,因为缺乏水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一同生长,把它窒息了。又有落在好土地里的,生长起来,结果百倍。(路加福音8:5-8;马太福音13:3-8;马可福音4:3-8)
在这个比喻中,播种者是主,种子是祂的圣经,因此是真理。路旁的种子指的是那些不关心真理的人眼里的圣经。石头上的种子指的是那些并非为了真理本身而关心真理的人看待圣经的方式,因此没有深度。荆棘中的种子指的是那些执着渴望邪恶行为的人看待圣经的方式,而好土里的种子则是那些热爱来自主的圣经,并身体力行其真理的人看待圣经的方式,这些人结出果子是因为他们践行从主而来的真理。从主的解释我们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马太福音13:19-23,37;马可福音4:14-20;路加福音8:11-15)。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不关心真理的人,圣经的真理不能扎根,对于那些外表爱真理而内心不爱的人身上也不能扎根,更不能在执着渴望邪恶的人身上扎根。然而,在那些邪恶欲望已被主驱除的人身上它可以扎根。种子可以扎根在这些人身上,也就是说,真理扎根在他们的属灵心性中(见上文第86节的结尾)。
91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得救是相信教会这样或那样的教导,而不是遵守十诫,尤其是–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窃、不作伪证,即包括狭义和广义上的十诫。因为有人说,上帝看的不是行为,而是对上帝的信仰。然而,只要我们陷身邪恶,我们就没有信仰(见上文第42-52节)。问问你的理智就会清楚地看到,没有一个杀人犯、通奸者、小偷或伪证者在身陷这种欲望的时候能有信仰。你也会清楚地看到,只有当我们因其是罪,即那是属地狱的邪恶,而不愿去行时,我们才能驱除这些欲望,而不是以任何其他方式。
因此,如果人认为得救是因为相信教会这样那样的教导,但在本性上却依然故我,就不能不说他是愚蠢的。主在马太福音7:26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耶利米是这样描述这种教会的:
你当站在耶和华殿的门口,在那里宣传这话说:你们进这些门敬拜耶和华的一切犹大人,当听耶和华的话。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改正行动作为,我就使你们在这地方仍然居住。你们不要信靠虚谎的话,说:这些是耶和华的殿,耶和华的殿,耶和华的殿。。。你们偷盗,杀害,奸淫,起假誓。且来到这称为我名下的殿,在我面前站立,说:我们被拯救去行所有这些可憎的事吗?这称为我名下的殿在你们眼中岂可看为贼窝吗?看哪,我都看见了。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利米书7:2-4, 9-11)
80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盗窃” 不仅意味着偷窃和抢劫,还意味着欺骗和以某种借口拿走他人的资产。但从灵性的角度理解,”盗窃” 意味着剥夺他人信仰的真理和出于关怀的良善行为。而在最高意义上,它意味着从主窃取本该属于祂的东西,并声称为自己的—也就是声称公义和功德为自己的。这些都是 “各种盗窃”,就像以上描述的 “各种通奸” 和 “各种杀害” 一样(74-79和 67-73节),它们也是相连的。它们之所以相互联结,是因为彼此相互包含。
81 盗窃的罪比其他一些罪更深地污染着我们,因为它与诡诈和欺骗结合在一起,而诡诈和欺骗深入我们的属灵心性,那是我们的思想和认知之处。我们将在下面看到,我们有一个属灵心性和一个属世心性(86)。
82 随着我们以盗窃为罪而摈弃之,我们就热爱诚实。原因是盗窃也是欺骗,而欺骗和诚实是彼此对立的。这意味着,只要我们不致力于欺骗,我们就会专注诚实。
83 “诚实” 也意味着正直、公平、忠诚和道德。就我们自己而言,我们不可能出于它们并为了它们的缘故而爱这些美德,并进而投身于它们;但如果我们摈弃欺骗、狡诈和诡计这些罪,我们投身这些美德就不是源自我们自己,而是源于主,正如上文第18-31节所解释的。这适用于牧者、行政人员、法官、商人和工人—我们都有各自的角色和职责。
84 圣经中多处这样说过,下面是其中的几处:
行事公义、说话正直、憎恶欺压的财利、摆手不受贿赂、塞耳不听流血的话,闭眼不看邪恶事的,他必居高处。(以赛亚书33:15-16)
耶和华啊,谁能住在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就是行为正直、做事公义、心中说真理的人。他的舌头不说谗言,不恶待他的邻舍。(诗篇15:1-3, 及以下)
我眼要看这地上的诚实人,叫他们与我同住;行为完全的,他要服侍我。行诡诈的,必不得住在我家里;说谎话的,必不得留在我眼前。我要从早灭绝这地上所有的恶人,好把一切作孽的从耶和华的城里剪除。(诗篇101:6-8)
主在下面的话中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内心诚实、公正、忠实、正直时,才是真正的诚实、公正、忠实、正直。
你们的义若不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马太福音5:20)
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公义,是说当我们在主里时就有了更多的内在公义。至于我们 “在主里”,祂在约翰福音中也这样教导:
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成为一,正如我们是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约翰福音17:22-23, 26)
这表明,当主在人里面的时候,人就变得完整了。这些人被称为 “心地纯洁”,是 “得见上帝”的人,”像你们在天上的父是完全的一样”(马太福音5:8,48)。
85 我在上面的81节中指出,盗窃的罪比其他一些罪更深的影响着我们,因为它与诡诈和欺骗结合在一起,而诡诈和欺骗深入我们的属灵心性,那是我们的思想与认知之处。所以现在我需要说说人的心性。而人的心性是我们的认知和我们的意志,参见上面第43节。
86 我们有一个属世心性和一个属灵心性,属世心性居于下,属灵心性位于上。我们的属世心性关联着尘世,属灵心性则关联着天堂。属世心性可称为动物心性,而属灵心性可称为人的心性。我们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我们有一个属灵心性,使我们还在尘世时就可能也已经位于天堂,它还使我们有可能此生过后依然活着。
我们可以提升属灵心性的认知能力,甚至于高达天堂;但除非我们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否则我们的意志无法同等提升。如果我们的意志不能与我们的认知同在天堂,我们就仍然不在那里,因为我们的意志会把认知拽回来,使之与自己同样是属世的和动物的。
我们可以被比作一个花园,我们的认知是光,我们的意志是热。花园在冬天有光,但没有热,而在夏天既有光又有热。因此,当我们所拥有的只是认知之光时,我们就像冬天的花园;但当我们既有认知之光又有意志之热时,我们就像夏天的花园。
事实上,我们认知中的智慧来自于灵性之光,我们意志中的爱来自于灵性之热,而灵性之光是神性智慧,灵性之热是神性之爱。
如果我们不能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邪恶的欲望就会堵塞我们属世心性的深层,那是意志之所在。于是就像一层厚纱或者乌云,堵在属灵心性下面,使之无法打开。然而,一旦我们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主就会从天堂飞临,移除蒙纱,驱散乌云,打开属灵心性,从而使我们进入天堂。
如前所述,只要对邪恶行为的渴望堵塞了属世心性的深层,我们就在地狱,而一旦这些渴望被主驱除,我们就在天堂。同样,只要对邪恶行为的渴望堵塞了属世心性的深层,我们就是属世之人,而一旦这些渴望被主驱除,我们就是属灵之人。
再者,只要对邪恶行为的渴望堵塞了属世心性的深层,我们就是动物,与动物的区别仅仅在于我们能够思想和言谈,即使是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事物(我们能够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够被提升到天堂之光中)。然而,一旦这些渴望被主驱散,我们就是人了,因为我们能出于意志中的良善而思考认知中的真理。还可以说,只要对邪恶行为的渴望堵塞了属世心性的深层,我们就像冬天的花园,而一旦这些渴望被主驱散,我们就像夏天的花园。
在圣经中,我们的意志和认识的结合是指 “心和魂” 与 “心和灵”,正如圣经中说我们要全心全魂地爱上帝(马太福音22:37),上帝将赐下新的心和新的灵(以西结书11:19;36:26-27)。
我们的 “心” 是指我们的意志和爱,而我们的 “魂” 或 “灵” 是指我们的认知及其智慧。
74 从世俗的层面理解,第六条诫命中提到的通奸不仅是指私通行为,还包括淫乱行为、淫乱的言语和肮脏的思想。但从属灵层面理解,通奸意味着玷污圣经中的良善,歪曲圣经中的真理。而从最高层面理解,通奸意味着否认主的神性,亵渎圣经。这些都是 “各种奸淫”。
属世之人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能够理解”通奸”也指淫乱的行为,淫乱的言语,污秽的思想,却不明白通奸是指玷污圣经中的良善,歪曲圣经中的真理;更不知道通奸是指否认主的神性,亵渎圣经。
所以他们不知道通奸是如此邪恶,可以说是邪恶的极致。这是因为任何意欲在世上行通奸的人也意欲行灵性上的淫乱,反之亦然。这将在另一本关于婚姻的书中讨论。事实上,人若在信仰和生活方式上没有将通奸视为罪,则每时每刻都在从事各式的奸淫。
75 人之所以随着他摈弃通奸就会热爱婚姻,或者更准确地说,随着摈弃通奸的淫乱,就会热爱婚姻的贞洁,是因为通奸的淫乱和婚姻的贞洁是两个对立的东西。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意欲这一方,就会意欲另一方。这与上文第70节所说完全一致。
76 如果我们不视其为罪而摈弃通奸的淫乱行为,就不能明白婚姻贞洁的真正性质。我们可以明白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但无法知道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如果我们只是根据描述或通过想象,了解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我们就只能在阴影中认识它,怀疑就不可避免。因此,只有当亲自经历过,我们才会明明白白看到它,并且不再怀疑。此时才是认识了,而此前看似认识实为不认识。
事情的真相是,通奸的淫乱和婚姻的贞洁决然不同,就像地狱和天堂决然不同一样。通奸的淫乱使我们下地狱,婚姻的贞洁使我们上天堂。
然而,除非视其为罪而摈弃通奸,人就不会有婚姻的贞洁。见下面第111节。
77 于是我们能够作出判断,明白无误地看出某人是否基督徒,或某人实际上是否有任何信仰。在其信仰和生活作风中不把通奸视为罪的人不是基督徒,也没有信仰。另一方面,视通奸为罪并因此完全将其摈弃的人,甚至因此而厌恶通奸的人,确实有信仰。如果他们在基督教会,他们就是基督徒。
不过在关于婚姻的小册子中会有更多的内容;同时,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天堂与地狱》366-386节关于这个问题的讲述。
78 我们可以从主在马太福音中所说的内容看出,通奸也意味着淫乱的行为、淫乱的谈话和污秽的思想。
你们听见古人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女人并贪恋她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马太福音5:27-28)
79 以下经文表明,从灵性上理解,”通奸 “意味着玷污圣经中的良善,歪曲圣经中的真理:
巴比伦使万国喝她淫乱的酒。(启示录》14:8)。
一位天使说:”我要把那坐在多水之上的大娼妓的审判指给你们看,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 (启示录17:1-2)
巴比伦使万国喝她淫乱大怒的酒,地上的君王也与她行淫。(启示录18:3)
祂审判了那用淫行败坏全地的大淫妇。(启示录》19:2)。
通奸与巴比伦相连,因为巴比伦指的是那些将主的神性权能据为己有,并通过玷污和歪曲来亵渎圣经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在启示录17:5中巴比伦被称为 “地上众妓女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
通奸在先知书中的意思大致相同,例如,在耶利米书中:
我在耶路撒冷的先知中曾见可憎恶的事;他们行奸淫,做事虚妄,又坚固恶人的手。(耶利米书23:14)
在《以西结书》中:
有两个女人,是一母所生的女儿,在埃及作娼妓;她们年轻时行邪淫。第一个对我不忠,喜欢邻国亚述的情人。她也对他们施展淫威,但没有放弃她在埃及的放荡行为。第二个比姐姐更堕落,行淫乱比姐姐更多。她增加淫乱,与迦勒底人相爱;巴比伦的子孙到她那里去,上了她的床,与她行淫玷污她。(以西结书23:2-17)
这里说的是以色列和犹大的教会,在这段经文中她们是 “一个母亲的女儿”。她们的淫乱行为是指他们对圣经的玷污和歪曲,因为在圣经中埃及意味着实际的知识,亚述意味着推理,迦勒底意味着对真理的亵渎,巴别意味着对良善的亵渎,所以说他们与这些国家行淫乱。
《以西结书》对耶路撒冷,即教会的教导,也是这样说的:
耶路撒冷,你信靠自己的美貌,因你的名声就行邪淫,与路人任意淫乱。你也和你邻舍放纵情欲的埃及人行淫,加增你的淫乱。你与亚述人行淫,你贪得无厌;你在迦南地淫行增多一直到迦勒底。淫乱的妻子不与丈夫同居,而与陌生人同居。所有的人都向妓女付钱,但你却向所有的情人付钱,让他们从四面八方来与你行淫乱。你这妓女啊,要听耶和华的话。(以西结书》16:15, 26, 28-29, 32-33, 35, 及以下内容)
耶路撒冷指的是教会,见《教义之主篇》62-63。通奸在以下各处都意思相同:以赛亚书23:17,18;57:3;耶利米书3:2,6,8,9;5:7;13:27;29:23;弥迦书1:7;那鸿书3:4;何西阿书4:7,10,11;还有利未记20:5;民数记14:33;15:39;以及其他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主称犹太人是 “淫乱的世代”(马太福音12:39;16:4;马可福音8:38)。
67 各种杀害意味着诸般敌意、仇恨和复仇,这里面都有杀害的欲望。杀害隐藏在这些心态中,就像灰烬里焖烧的火。这正是地狱之火的含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人燃烧着仇恨,燃烧着复仇之火。这些都是尘世意义上的杀害;但在属灵意义上,”杀害”意味着以各种方式杀害和破坏人们的灵魂。而在最高的意义上,则意味着对主怀有仇恨。
这三种杀害是联合的,也是统一的。因为在这个世上任何人打算杀害某人的肉体,就是打算杀害这人死后的灵魂,并打算谋杀主。实际上这是燃烧着对祂的仇恨,想铲除祂的名字。
68 这各种的杀心从出生起就隐藏在我们内心。但从幼年开始,我们就学会用在这个世上与他人相处时需要的文明和道德来掩盖它们。伴随着我们对地位或金钱的渴望,我们会小心不让它们显露出来。后一种品性形成我们的外在,而前一种品性是我们的内在,是我们本原的模样。所以,除非我们已经得到改造,否则死后当我们把这外在和肉体一起摈弃时,就会看到自己是怎样的恶魔。
69 由于从出生起就隐藏在我们内心的,有刚才提到的各类杀心、各种盗窃和伪证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冲动(稍后将在80-91节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主没有提供改造的手段,我们将不可避免地永远灭亡。
主所提供的改造手段如下:我们出生时完全无知。作为新生儿,我们被置于外在的纯真状态;此后不久,我们被置于外在的仁爱状态,然后是外在的友情状态。但是,当我们变得有能力用自己的智识思考时,我们就被置于某种自由之中,按照理性行动。这就是上文第19节所描述的状态,为了后面的内容,我需要回顾一下这一点。
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处于地狱和天堂之间:地狱在我们下面,天堂在我们上面。在此期间,我们一直处于转向地狱或天堂的自由之中。如果我们转向地狱,我们就远离天堂,而如果我们转向天堂,我们就远离地狱。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被置于主和魔鬼之间,并一直处于自由状态,可以转向一个或另一个。如果我们转向魔鬼,我们就背离主;而如果我们转向主,我们就背弃魔鬼。
或者换一种说法,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处于邪恶和良善之间,并被置于自由之中,能转向一个或另一个。如果我们转向邪恶,就背离善良;而如果我们转向善良,就背弃邪恶。
在前面第19节你能读到这一点,也请参见其后第20-22节。
70 现在,既然邪恶和良善这两者是对立的,就像地狱和天堂,或者像魔鬼和主一样,那么,如果我们把邪恶做为罪来摈弃之,我们就会进入与邪恶相反的良善。与邪恶蕴含的杀机相对立的良善就是爱我们的邻舍。
71 既然这良善和那邪恶是对立的,那么,后者就会被前者所排斥。两个对立面不可能合二为一,正如天堂和地狱不可能合二为一。如果合一了,就会像《启示录》中描述的那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一样,如下所示: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因为你是温的,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启示录3:15-16)
72 当我们不再沉溺于杀戮的邪恶,而是出于爱邻舍的良善动机去行时,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出于此爱的良善,于是这就是善工。当践行如此善工的祭司教导和引领时,都是在行良善,因为这是出于拯救灵魂的爱。
行政官员只要受此良善驱使,他们做出的安排和决定就是在行良善,因为他们是出于对服务国家、社区和同胞的热爱。
同样的道理,如果商人如此践行良善,他们所有的生意都是善工。其中有对邻舍之爱,而他们的邻舍是国家、社区、他们的同胞,以及他们自己的家庭。他像关心自己福祉一样,关心着他们的福祉。
受如此良善驱动的工人出于良善而忠实地工作,为他人做事就像为自己一样,害怕伤害他人就像害怕伤害自己一样。
他们的行为之所以是善行,是因为与他们所行良善相伴的是对邪恶的摒弃,符合上文第21节提出的基本原则。而任何因其是罪而摈弃邪恶的人都是在行良善。这不是出于他或她自己,而是出于主(见第18-31节)。
相反,如果我们不把各种杀心—敌意、仇恨、复仇等等看作是罪,那么无论我们是牧师、政务官员、商人还是工人,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是善事。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其中都与邪恶有份。事实上,是内在的东西在主导。外面看起来可能是良善,但只能对别人有益,而无益于我们自己。
73 主在圣经的许多地方教导出于爱心的良善行为。祂在《马太福音》中指示我们与邻舍和好时,就教导了这种行为: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你的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官长,你就被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马太福音5:23-26)
与我们的弟兄和好,就是摈弃敌意、仇恨和报复心。很明显,我们摈弃这些恶行,是因为它们是罪。
主在马太福音中也告诉我们: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马太福音7:12)
在其他地方也常教导我们要禁行恶事。主还告诉我们,杀心也包括无缘无故地对我们的姐妹或兄弟或邻舍生气,并对他们怀恨在心(见马太福音5:21-22)。
62 众所周知,西奈山的律法写在两块石板上,第一块石板的内容关乎上帝,第二块石板的内容关乎我们。在字面上并不能明显看出,第一块石板包含与上帝相关的一切,第二块石板包含与我们相关的一切,但其实都在其中了。这实际上就是它们被称为 “十条诫” 的原因,意思是所有真理的总结(见上文第61节)。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简要地解释这一切如何都存在其中,但是读者可以查阅《教义之圣经篇》第67节介绍的内容来把握。
这就是为什么讲 “各种谋杀、奸淫、偷窃和作伪证” 的原因。
63 流行的宗教信念认为,没有人能够践行律法,即要求我们不得杀人、通奸、偷窃或作伪证的律法。任何有道德的公民个人都可以通过良好的公民和道德生活来履行这些法律,但这种宗教信念否认我们可以通过良善的属灵生活来履行。这就导致了这样的结论:我们不犯这些罪的原因只是为了在这个世上避免惩罚和损失,而不是为了避免离开这个世界后的惩罚和损失。其结果是,持有这种信念的人认为不道德的行为在上帝的眼中是允许的,但在世人眼中是不允许的。
由于从这种宗教信念产生的思想,人有犯下所有这些罪恶的渴望。他们不去做这些事情,仅仅是因为世俗的原因。因此,即使他们没有犯下谋杀、通奸、偷窃或作伪证,这样的人死后仍然会贪恋犯这种罪。而且当他们没有了尘世中外在形象的顾忌时,他们真的会这样做。我们所有的欲望在死后都一如既往。正因如此,这种人的行为与地狱一致,便不能不遭受与地狱中人相同的命运。
不过,如果我们因为这种行为违背上帝而不欲谋杀、通奸、偷窃或做伪证,事情的结果就不一样了。一旦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抵制它们,就会不想这样做,于是感觉不到做这些事的冲动。我们在心里说,它们是罪,本质上是属地狱的、属魔鬼的。那麽,当我们死后不再需要顾忌世俗的面子时,我们的行为就会符合天堂。由于我们专注于主,便也会进入天堂。
64 每种宗教都有一个共同原则,即我们要反省自己,践行悔改,不犯罪。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会遭受诅咒。(见上文第1-8节,这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特征)。
整个基督教世界也有一个常见的做法,就是讲授十诫,通过这种方式向小孩子介绍基督教,使这些戒律被每个小孩子掌握。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告诉他们,做这样的事情是对上帝的犯罪。事实上,当他们与孩子们交谈时,他们的脑子里除了这个,没有其他想法。
如果这些人以及他们后来长大的孩子,认为自己不受法律的约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法律要求的事情,难道不让人惊讶吗?除了他们喜欢邪恶并因而喜爱维护邪恶的谬念之外,还能有什么原因让他们学会这样思考呢?所以,这些人不把十诫视为宗教戒律。关于这种人的生命中没有信仰的事实,参见《教义之信仰篇》。
世界上所有拥有宗教的国家都有类似于十诫的戒律。所有按照自己的宗教信仰执行这些戒律的人都会被拯救,而所有不将其作为信仰戒律而生活的人都会被诅咒。死后,那些将其作为宗教信仰而生活的人会被天使教导,领受真理,并承认主。这是因为他们因邪恶是罪而摈弃之,并因此致力于践行良善。于是他们受良善驱使,而良善喜欢真理,并热切地汲取真理(见前面32-41节)。
这就是主对犹太人所说的话的意思:
神的国要从你们那里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国民。(马太福音21:43)
还有这些话:
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马太福音21:40-41)
还有这些:
我告诉你们,有许多人要从东边、西边、北边、南边来,在上帝的国里坐席,但国里的子民要被赶到外面去。(马太福音8:11-12;路加福音13:29)
66 我们在马可福音中读到,有一个富人来找耶稣,问他需要做什么才能承受永生。耶稣说:”你知道诫命: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欺诈;要孝敬父母”。他回答说:”从我小的时候起,这些事我都遵守了。” 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事。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你就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背起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可福音10:17-22)。
经上说,耶稣爱他,因为他从小就遵守诫命。但他还缺少三样东西—他没有使自己的心脱离财富,他没有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他还没有承认主是上帝。所以主告诉他,他要变卖自己所有的,也就是说,他要使心脱离财富;他要背起十字架,也就是说,他要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他要跟随祂,也就是说,他要承认主是上帝。
主说这些话的方式,以及祂说其他一切的方式,都是用的对应(见《教义之圣经篇》17)。事实上,我们—即每个人—除非承认主,转向祂,除非我们与罪作斗争,并以这种方式远离我们的欲望,否则我们都不能因其是罪而摈弃邪恶。
关于这一点,请看与邪恶作斗争一章的讲述(92-100)。
53 世界上有哪个社会不知道偷窃、通奸、谋杀和做伪证是邪恶的吗?如果他们不知道这一点,如果没有法律阻止他们做这些事情,他们就全完了。因为任何社区或国家或王国如果没有这些法律,就会崩溃。难道有人会以为以色列民族比其他人愚蠢得多,以至于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邪恶的?于是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在尘世上众所周知的法律,会被耶和华亲自从西奈山以如此神奇的方式昭示出来?
但事实是,它们以这种神奇的方式被公开昭示,是为了让以色列人知道,这些法律不仅仅是公民和道德的法律,也是属灵的律法,违反这些律法不仅对我们的同胞和社区有害,也是对上帝的犯罪。因此,耶和华从西奈山颁布的这些律法使它们成为宗教的律法。很明显,如果耶和华上帝颁布命令,祂这样做是为了使其成为我们宗教的一部分,是为了祂的缘故和我们自己的救赎而必须遵守的。
54 因为这些律法是圣经的起始,因此也是主与以色列人建立的教会的开端,而且因为这些律法把宗教的所有要素简要地汇集起来,使主与我们的结合以及我们与主的结合成为可能,所以它们是如此神圣,没有什么比这更神圣了。
55 从耶和华—也就是主—亲自在火中与天使一起下到西奈山,并在那里用祂自己的声音宣布这些诫命,以及人们为了能看到和听到这一切,花了三天时间做准备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律法是何等神圣。这座山也被围了起来,以防任何人接近它而死亡。甚至祭司和长老都不允许靠近,只有摩西获得准许。
这些律法由上帝用手指写在两块石板上。当摩西第二次把石板从山上带下来的时候,他的脸闪闪发光。后来它们被放在约柜里,约柜被放在会幕的中心,上面有一个施恩座,其上有金子做的天使护卫。在他们的教堂里,没有什么比这更神圣的了,故被称为 “至圣所”。在环绕至圣所的幔子外面,汇集着代表天堂和教会神圣元素的事物—七盏金灯及其灯台、金香炉和摆放供饼的镀金桌子,所有这些都被细麻布、紫色和朱红色线制成的帐幕所围绕。使整个会幕圣洁的唯一原因是约柜里的律法。
由于约柜中存有律法而导致会幕的神圣,全体以色列人都在约柜周围安营扎寨,按部就班地排列,并按固定的顺序在约柜后面随行。那时,白天它上面有云彩,晚上有火。由于律法的圣洁和主的临在,主就在守护天使之间的施恩座上对摩西说话,约柜在那里被称为 “耶和华”。事实上,如果没有祭品和香,亚伦是不允许进到幔子后面去的。
因为教会圣洁的根本是律法,所以大卫把约柜带到了锡安。后来它被放在耶路撒冷圣殿的中心,所罗门为此建了一间至圣所。
由于主就在这律法中及其周围,所以通过安置律法的约柜来运行神迹。例如,当约柜停在中间时,约旦河的水就被阻断,人们就能从干地上渡过。因为约柜被抬到周围,耶利哥的城墙倒塌了。非利士人的神大衮倒在约柜前,后来头被砍下,躺在神庙的门槛上。数以万计的伯示麦人因为观看约柜而被击倒,等等。所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主存在于祂的 “十条诫命” 中,也就是十诫的戒律。
56 这律法的权能和神圣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总结了与宗教相关的一切。也就是说,它由两块石板组成,一块石板涵盖了与上帝有关的一切,另一块石板涵盖了与我们有关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这律法诫命被称为 “十条诫命”—之所以被称为十条诫命是因为 “十” 意味着 “所有”。
不过,这律法如何总结了与宗教相关的一切,这将在下一章解释。
57 因为这律法是主与我们联结以及我们与主联结的途径,所以它被称为盟约和见证—盟约,因为它使人联结;见证,因为它见证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有两块石板,一块关于主,一块关于我们。联结是由主达成的,但却是在我们按照石板上的要求执行后才实现的。也就是说,主一直同在并做事,祂想要进来,但由于祂赐予我们自由,需要由我们来打开(门)。因为祂说:“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人听见我的声音就开门,我要进到他那里,我与他,他也与我一同坐席。”(启示录3:20)
58 在给我们的第二块石板上,没有说我们必须做哪些具体的善事,而是说我们不能做哪些具体的恶事—例如,”你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婪。” 这是因为我们不能靠自己做任何善事,但当我们不做恶事时,我们所做的善事就不是出于自己,而是出于主。
我们将在下面101-107节的内容中看到,如果我们谦卑地请求,我们就能够摈弃邪恶—看起来是靠自己做的,但实际上是靠主的力量。
59 上面第55节中关于律法的弘扬、圣洁和权威的讲述,可以在以下圣经段落中看到:
耶和华在火中降于西奈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山上有雷轰、闪电、密云和号角声(出埃及记19:16,18;申命记4:11;5:22-23)。
在耶和华降临之前,人们花了三天时间准备,以使自己圣洁(出埃及记19:10,11,15)。
这座山被围起来,以防有人接近和靠近山边而死亡。甚至祭司也不允许接近;只有摩西蒙允许(出埃及记19:12-13,20-23;24:1-2)。
律法在西奈山上颁布(出埃及记20:2-17;申命记5:6-21)
律法是上帝用手指写在两块石板上的(出埃及记31:18;32:15-16;申命记9:10)。
当摩西第二次从山上带下石板来的时候,他的脸发光(出埃及记34:29-35)。
这些石板被放置在约柜中(出埃及记25:16;40:20;申命记10:5;列王纪上8:9)。
在约柜的顶部有一个施恩座,施恩座上有金子做的守护天使(出埃及记25:17-21)。
约柜,连同施恩座和守护天使,构成会幕的核心。而金灯台、金香坛和摆设饼的镀金桌子就放在幔子外面。所有这些物品都依次被细麻布、紫色和赤红线的十幅幔子包围(出埃及记25章;26章;40章:17-28)。
为约柜隔离出的区域被称为 “至圣所”(出埃及记26:33)。
全部以色列人都在会幕周围安营扎寨,按部就班地排列,并按固定的顺序跟在会幕后面行进(民数记2章)。
那时,白天会幕上方有云彩,晚上会幕上方有火(出埃及记40:38;民数记9:15,16到最后;14:14;申命记1:33)。
耶和华从约柜上方,在守护天使之间与摩西说话(出埃及记25:22;民数记7:89)。
因其内有律法,所以那约柜被称为”耶和华”:当约柜前行时,摩西会说:”耶和华啊,兴起”,当约柜停住的时候,他会说:”耶和华啊,求你回来”(民数记10:35-36;也见撒母耳记下6:2和诗篇132:7-8)。
由于律法的神圣,不允许亚伦未带祭品和香进入幔子后面(利未记16:2-14及以下)。
大卫带着祭品用欢呼声把约柜迎进锡安(撒母耳记下6:1-19)。当时乌撒因为触摸约柜而死(撒母耳记下6:6-7)。
所罗门将约柜放置在耶路撒冷圣殿的中心,他在那里为约柜建了一个至圣所(王上6:19及其后;8:3-9)。
由于约柜中的律法有耶和华临在和祂的能力,约旦河的水被切断;只要约柜停在其间,人们就在干地上走过(约书亚记3:1-17;4:5-20)。
耶利哥城墙的倒塌是因为约柜被抬到了周围(约书亚记6:1-20)。非利士人的神大衮倒在约柜前的地上,后来头被折断,倒在神庙的门槛上(撒母耳记上5:1-4)。数以万计的伯示麦人因为围观约柜而被击倒(撒母耳记上6:19)。
60 写着律法的石板被称为 “约板”,因为这律法,约柜才被称为”约柜”,律法本身被称为 “约”(民数记10:33;申命记4:13,23;5:2-3;9:9;约书亚记3:11;列王纪上8:21;启示录11:19;并常见于他处)。
律法被称为约的原因是”约”意味着联结。这就是为什么说主将 “使你作众民的约”(以赛亚书42:6;49:8);为什么祂被称为 “立约的天使”(玛拉基书3:1);以及为什么祂的血被称为 “立约的血”(马太福音26:28;撒迦利亚书9:11;出埃及记24:4-10)。这就是为什么圣经被称为 “旧约” 和 “新约”。
立约是为了爱、友谊和陪伴,因此是为了联结的缘故。
61 律法的诫命被称为 “十条诫”(出埃及记34:28;申命记4:13;10:4)。这是因为 “十” 意味着全部,”诫” 意味着真理。事实上,诫命超过十条。
因为 “十” 意味着全部,所以会幕有十幅幔子(出埃及记26:1)。这就是为什么主说那个要获得国度的人叫来十个仆人,给他们十锭银子做生意(路加福音19:13)。这就是为什么主把天国比作十个童女(马太福音25:1),以及为什么大红龙被描述为有十个角(启示录12:3)。此外从海中上来的兽(启示录13:1)和另一只兽(启示录17:3,7),以及但以理书中的兽(但以理书7:7,20,24)也是如此。”十” 在《利未记》26:26,《撒迦利亚书》8:23和其他地方都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 “十一奉献” 的来源,意思是全部的一部分。
42 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生命彼此有别,就像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动彼此有别一样。由于我们的思想出于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行动出于我们的意志,于是,就像我们的认知和我们的意志彼此有别一样,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生命也彼此有别。因此,知道我们的认知和意志如何不同的人,也知道我们的信仰和生命如何不同。而知道我们的认知和意志如何达成一致的人,也知道我们的信仰和生命如何达成一致。因而我需要从认知和意志说起。
43 我们有两种能力,一种叫意志,另一种叫认知。它们可以彼此有别,但它们被造时却是一体的。当它们合而为一时,就被称为心灵。于是,人的心灵就由这两者构成,人的全部生命居于其内。
正如宇宙中所有符合神性设计的事物都源于良善和真理一样,我们之内的一切也起因于我们的意志和认知。这是因为我们的任何良善都在于我们的意志,我们的任何真理都属于我们的认知。这两种能力接受良善和真理并受其驱动:我们的意志接受所有良善并受其驱使,我们的认知接受所有真理并被其促动。此外,由于我们拥有的良善和真理不存在于其他地方,爱和信仰也是如此,因为爱和良善彼此依存,信仰和真理也是如此。
如何使我们的意志和认知构成一致的心灵,没有什么知识比这更有意义了!它们构成一致的心灵,就像良善和真理合为一个实在那样。意志和认知之间的结合,就像良善和真理之间的结合一样。你可以从前面32-41节的讨论中看见这种结合是什么样的。对此我要作出补充:正如一切事物都以良善为其本质,以真理为它的结果表现一样,我们的意志也是我们生命的本质,我们的认知就是表现出的结果。这是因为出于意志的任何良善事例都会在我们的认知中成形,并以某种方式使我们从中看到自己。
44 我在上面的27-28节中解释说,我们可以知道很多东西,可以思考和理解,但可能仍然没有智慧。由于信仰关联着认识和思考,尤其是理解到某事原来如此,我们可以觉得自己有信仰,但其实我们没有。我们没有信仰的原因是我们过着邪恶的生活,而邪恶的生活与我们所信的真理是不可能步调一致的。我们实行的邪恶破坏了我们相信的真理,这是因为我们践行的邪恶居于我们的意志中,而我们相信的真理处于我们的认知里。意志引领认知,使其与自身一致行动。因此,如果我们某个方面的认知与我们的意志不一致,当我们自处时,并出于我们的邪恶及其所爱进行思考时,我们要么摈弃认知中的真理,要么将其扭曲使之配合。
如果我们过着良善的生活,情况就不同了。那样当我们自处时,就会出于良善进行思考,并爱我们所认知的真理,因为它们是一致的。于是,信仰和生活的结合就像真理与良善的结合一样,前者和后者都像认知与意志的结合那样。
45 所以,当我们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时,我们就有了信仰。因为正如上文所解释的,这意味着我们会专注于良善。如果我们不因邪恶是罪而摈弃它们,我们就没有信仰,因为我们关注的是邪恶,而邪恶对真理有内在的憎恨。这一点用实例对比就会得到支持。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可以成为真理的朋友,容忍它,甚至喜欢让它存在于我们的认知里。但当我们抛离了这外表,就像死后发生的那样,我们会先抛弃自己尘世里的真理朋友,然后否认它是真理,最后我们背叛它。
46 如果我们是邪恶的,我们的信仰就只是认知上的信仰,内里没有来自我们意志的良善,因而只是死的信仰。就像我们用肺呼吸,但没有来自心的任何生命(我们的认知对应我们的肺,我们的意志对应我们的心)。它也像一个迷人的妓女,涂着胭脂,戴着珠宝,内里却有致命的疾病。事实上,妓女对应的是对真理的扭曲,这就是其在圣经中的含义。
这也像一棵叶子茂盛但不结果的树,将会被园丁砍掉。树也代表一个人,树的花和叶意味着我们所相信的真理,果实意味着我们行良善的爱。
但是,如果位于我们认知中的信仰怀有出自意志的良善,情况就不同了。它是有生命的,就像我们肺的呼吸,其生命来自我们的心。它也像一位美丽动人的妻子,因为其贞洁而被她的丈夫所珍爱。它也像一棵结满果实的树。
47 有许多事情似乎只是信仰的问题!例如上帝的存在,主上帝是我们的救赎者和救主,天堂和地狱的存在,死后的生命,以及其他许多事情。我们说这些事情不是要去做的,而是要去信的。然而,如果我们专注于邪恶的话,即使这些信仰也只是死的信条;但如果我们专注于良善,它们就是活生生的。
这是因为当我们专注于良善时,就不仅出于意志而表现良好,而且出于认知而思想良好。不仅在别人面前,在公共场合如此,而且在自己的眼里,当我们独自一人时也是如此。而当我们专注于邪恶时,情况就不同了。
48 正如刚才说的,这些信念似乎只是信仰的问题,但我们认知里的思维是意志之爱的表现,这爱是我们认知里思维的本质(见上文第43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出于爱而愿意做某事,我们就想去做—我们愿意思考,愿意理解,也想去说它。或者换句话说,无论我们出于意志而爱什么,我们都喜欢去做,喜欢去想,喜欢去理解,也喜欢说。
那么同样的,当我们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时,我们就在主里面。正如上面18-31节解释的那样,主在做这一切。这就是为什么主对那些问祂应该怎么做才算做神的工的人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做神的工”(约翰福音6:29)。相信主不只是认识到祂的存在,也要按祂所说的去做,正如祂在其他地方告诉我们的那样(马太福音7:24)。
49 陷入邪恶的人没有任何信仰,即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正如我在灵界看到一些这类人所展现的那样。他们被领入一个天堂群体,于是天使信仰的灵性进入到这些来访者信仰的更深层。这使来访者意识到,他们所拥有的只是世俗的或外在的信仰,并没有灵性的或内在的一面。所以他们自己承认,他们没有任何信仰。在这个世上时,他们说服自己,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他们认为某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是 “相信” 或 “有信仰”。
不过,没有陷身邪恶之人的信仰,就显得非常不同。
50 这让我们看到什么是属灵的信仰,什么是不属灵的信仰。具有属灵信仰之人的特征是不犯罪,因为不犯罪的人其良善行为来自于主,而不是出于他们自己(见上述18-31节)。通过信仰他们成为属灵之人。对他们来说,信仰就是真理。
主在约翰福音中是这样说的:
光来到世界,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在神里面行的。(约翰福音3:19-21)
51 以下经文支持迄今所讲的内容。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加福音6:45; 马太福音12:35)
在圣经中,心指的是我们的意志,因为这是我们思考和言谈的来源,所以说”口里说出来的都是心里充满的”(路加福音6:45)。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才能污秽人。(马太福音15:11)
再说一次,心意味着我们的意志。耶稣对那个用膏油抹祂脚的女人说,因为她的爱多,她的罪被赦免了。后来又说:”你的信心救了你”(路加福音7:46-50)。
从这些教导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的罪被赦免时,也就是我们的罪不复存在时,我们的信仰就救了我们。
主在《约翰福音》1章12-13节中告诉我们,当人们的意志不再充满自我优越感,因而他们的认知也不被这种自我优越感所蒙蔽时,也就是说,当他们不再关注邪恶,因而不再关注虚假时,他们就被称为 “神的儿女” 和 “从神生的”。在那里祂还教导我们,这样的人是信主的人。关于这些经文的解释,见上面第17节的结尾。
52 由此得出结论,我们里面的真理不会比良善多出一丝一毫,因而信仰也不会比生命高出一丝一毫。对某件事情的认识可以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中,但除非我们的意志同意,否则这种认识就不构成信仰的认信。所以说,信仰和生命要携手同行。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因为邪恶是罪而摈弃它们,我们就有了信仰,就是属灵的。
32 从主发出两件绝对之事: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神性良善来自祂的神性之爱,神性真理来自祂的神性智慧。在主里,这两者是一体的,因此从祂发出就是一体的。然而,天堂天使和世上的我们却没有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有一些天使和人接受神性真理多于神性良善,也有一些人接受神性良善多于神性真理。这就是为什么天堂被分为两个国度,一个叫属天国度,另一个叫属灵国度。 接受神性良善较多的诸天组成属天国度,接受神性真理较多的诸天组成属灵国度。关于这两个国度的划分,见《天堂与地狱》第20-28节。
然而,所有天堂天使所享有的智慧和才能,都反映着他们把良善与真理结合的程度。不与真理结合的任何善行,对他们来说实际上就不是良善;反之,不与良善结合的任何真理,对他们来说实际上也不是真理。我们可以看到,与真理结合的良善对天使和我们来说都是爱和智慧,因为天使之所以成为天使是由于他们的爱和智慧,这对我们来说也一样。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与真理结合的良善使天使成为天堂天使,也使人成为教会的真正成员。
33 既然良善和真理在主内是一体的,并且祂的发出也是一体的,那么,良善爱真理,真理爱良善,它们愿意成为一体。它们的对立面也是如此:邪恶事物爱虚假的东西,虚假的东西爱邪恶事物,它们愿意成为一体。在下文中,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将被称为”天国的婚姻”,而邪恶与虚假的结合则是”地狱的婚姻”。
34 如此行的一个结果是,随着我们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我们就会相应地爱真理。也就是说,我们就会相应地专注于良善,正如前面18-31节所解释的。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我们就不爱真理,因为我们没有相应地专注于良善。
35 实际上,不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的人也可以爱真理。然而,他们不是因其为真理而爱之,而是因为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声誉,借以获得地位或利益。因此,如果真理不能提高他们的声誉,他们就不爱它。
36 良善塑造我们的意志,真理塑造我们的认知。从我们的意志中对良善的爱,到我们的认知中对真理的爱;从对真理之爱中产生了对真理的感知,而对真理的感知导致了对真理的思考。这些过程导致了对真理的认同,这就是信仰的正确定义。在《圣爱与圣智》一书中,我们会看到,这就是我们如何从爱良善而发展到信仰的。
37 如前面32节所述,既然除非与真理结合,否则良善就不是真正的良善,于是,在此结合达成之前良善未能彰显,但它却不断试图显现出来。因此,为了彰显,良善渴望真理并为自己寻求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它获得滋养进而成形。这就是为什么随着我们专注于良善,我们就会爱真理。相应地,在同等程度上,我们就会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因为这决定着我们专注于良善的程度。
38 只要我们专注于良善,出于良善而爱真理,我们就是爱主,因为主就是良善本体和真理本体。因此,主在良善和真理中与我们同在。如果我们因为良善的缘故而爱真理,那时也只有那时我们才爱主。主在约翰福音中告诉我们这一点:
有了我的诫命并且遵行的,这人就是爱我的。不爱我的人就不遵行我的道。(约翰福音14:21, 24)
再看:
你们若遵守我的诫命,就住在我的爱里。(约翰福音15:10)
主的道和诫命就是真理!
39 我们可以以牧师、士兵、商人和工匠为例来说明良善爱真理的事实。关于牧师,如果他们专注于牧师所能行的良善,也就是关注灵魂的救赎,教导通往天堂的道路,并引导他们所教导的人,于是,因为专注于这良善,因为热爱并渴望这良善,他们就能获得所教导的真理,并使他们能够引导。
另一方面,牧师若不专注于圣职所应行的良善,却是出于对自己和世界的爱—这是他心中的全部良善,而专注于对职位的满足,那么由于这样的爱和渴望,他也会获得相应的真理,那是一种满足感,等量于他的”良善”激发起的追求。
至于士兵,如果他们热爱军队兵役,并看到其中的良善,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寻求自己的荣誉,那么由于他们所追求并持守的良善,就会获得必要的训练;如果他们是军官,则会获得领悟。这些都是真理,通过这些真理,他们的爱之喜悦,也就是他们的”良善”,获得滋养并得以成形。
对于商人,如果他们出于热爱而投身于经商,就会热衷于学习一切方法,以积累和建树他们的所爱。当经商就是他所爱的良善时,这些方法就像他们的真理一样。
至于工匠,如果他们勤奋地投身于工作并热爱它,因为这使他们的生命有了价值,他们就会购买工具,并学习所需知识以提高自己。他们所做之事就是良善。
从这一切我们可以看出,真理是爱之良善得以表达并成为现实的手段。因此,良善爱真理才能得到彰显。
因此,在圣经中,”遵行真理”意味着以这样的方式行事,就是践行良善。这就是约翰福音3:21中”行真理”的意思。还有路加福音6:46中”照主所说的行”,约翰福音14:21中”遵守祂的命令”,马太福音7:24中”去行祂的话”,路加福音8:21中”遵行神的道”,以及利未记18:5中 “遵行律例和典章”。
这也是”行良善”和 “结果子”的意思,因为所行的是”良善”,是”结果子”。
40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良善爱真理并期盼合一的事实:想一想食物和水或面包和酒。两者我们都需要。离开了水或酒,单靠食物或面包就不可能滋养身体,所以两者都寻求并渴望对方。此外在圣经的灵义层面上,食物和面包意味着良善,而水和酒意味着真理。
41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我们因其为罪而摈弃邪恶,那么我们就会热爱真理,渴望真理。我们越坚决地摈弃邪恶,就越热爱和渴望真理,因为我们就越以良善为本。这样我们就达成了属天的婚姻,即良善与真理的婚姻。这婚姻既主导天堂,也应主导教会。
18 难道有人不知道或者不能知道,我们的邪恶阻碍了主进入我们吗?邪恶是地狱,主是天堂,地狱和天堂是对立的。因此,只要我们在一方,就不能在另一方。这两方互相对抗,毁坏对方。
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处于地狱和天堂之间—地狱在我们下面,天堂在我们上面。在此期间,我们一直具有自由,或者转向地狱或者走向天堂。如果我们转向地狱,就是远离天堂;而如果我们走向天堂,就是远离地狱。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被置于主和魔鬼之间,并一直处于自由状态,可以转向一个或另一个。如果我们转向魔鬼,就背对着主;而如果我们转向主,就背对着魔鬼。
或者换一种说法,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处于邪恶和良善之间,并被保留在自由之中,能够转向一方或另一方。如果我们转向邪恶,我们就背弃了善良;而如果我们转向善良,我们就在摈弃邪恶。
20 我已经说过,我们被保留在自由中,能转向任何一方。这种自由从来不是出于我们,而是来自主,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说,我们被保留在自由中。
关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平衡,我们处于这种平衡之中,因此我们处于自由之中,参见《天堂与地狱》589-596和597-603节。至于每个人都被置于自由中,没有人的自由被剥夺,将在关于此主题的章节讨论[101-102节]。
21 这就非常清楚地表明,随着我们背弃恶行,我们就与主同在,位于主内;随着我们位于主内,我们所行的良善就不是出于我们自己,而是出于主。这就产生了以下的普遍法则:随着我们背弃恶行,我们就会行良善。
22 不过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我们需要背弃恶行,因为它们是罪!也就是说,因为它们是属地狱的邪恶,因此与主和神性律法相悖。第二,我们需要因其是罪而背弃恶行,这似乎是我们自己在做,但我们需要知道并相信这来自于主。这两项要件将在其他标题下讨论[62-66节和101-107节]。
23 关于这方面有三个推论。
1. 如果我们打算并做善事,却没有摈弃恶行,因恶行是罪,我们的善行就不是善行。
2. 如果我们虔诚地思考和说话,却不摈弃恶行,因恶行是罪,我们的思想和言语就不是虔诚的。
3. 即使我们有很好的知识并洞察深刻,如果我们不摈弃恶行,因为它们是罪,我们就没有智慧。
24 如果我们打算并做善事,却没有摈弃恶行,因恶行是罪,我们的善行就不是善行。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在主里,正如上面(第21节)指出的那样。例如,如果我们向穷人施舍,帮助有需要的人,捐赠教堂和安养院,支持教会、国家和同胞,传授福音,使人皈依,在审判时落实公正,在商业上行为诚实,待人处事践行公义,但仍然对欺诈、通奸、仇恨、亵渎之类实在是罪的恶事不以为然,那么我们所做的善事其内在实际上是恶。我们是出于自己去做这些事的,也就是说,不是出于主。这意味着这善行里只有我们,而没有主。任何善行,若我们自己位于其中,就会被我们的邪恶玷污,因为我们关注的是自己和世界。
然而,如果我们因其是罪而远离邪恶,如欺诈、通奸、仇恨、亵渎之类的邪恶,那麽刚才列举的同样行为其内在就是良善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所做所为来自于主,被称为在上帝里面做事(约翰福音3:19-21)。
25 如果我们虔诚地思考和说话,却不摈弃恶行,因恶行是罪,我们的思想和言语就不是虔诚的。这是因为我们不在主里。例如,如果我们定期去教堂,虔诚地听布道,阅读圣经和宗教文献,吃圣餐,每天祈祷,并尽量努力思考上帝和救赎,但却完全不思考作为罪的恶行—例如欺诈,通奸、仇恨、亵渎等,那么我们所能够做的虔诚思想和言语其内在根本就不是虔诚的,因为那里面是我们自己和我们所有的邪恶。当这些行为发生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们的邪恶仍然在其中,并隐藏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这就像一个泉水,它的水从源头就不纯净。
每当此时,我们的虔诚行为只不过是已成习惯的例行公事而已。我们或者自视甚高,或者虚伪矫饰。是的,这些确实会朝向天堂升起,但却沿途折返,像空气中的一缕轻烟一样飘落下来。
26 我有机会看到和听到许多人在死后列举他们的善行和虔诚作为,就像刚才在第24和25节中提到的那样,以及其他种种。我还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灯但没有油,当问他们是否因其为罪而摈弃恶行时,结果发现他们并没有。所以他们被告知他们是邪恶的。后来我看到他们进入山洞,那里有和他们同类的邪恶者。
27 即使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和洞察力,如果我们不因为它们是罪而摈弃邪恶的行为,我们就没有智慧。这也是出于刚才所说的原因(见21, 24-25节),即我们的智慧出于自己,而不是来自于主。例如,如果我们通晓教会的神学,直至其细枝末节,并知道如何在圣经和理性的基础上支持它;如果我们知道历代所有教会的神学,以及所有议会的法令;如果我们知道真理,也能看到和理解它们,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关怀,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悔改和赦罪,什么是重生,什么是洗礼和圣餐,主是谁,什么是赎罪和救赎,然而除非我们因其是罪而摈弃邪恶,我们就仍然没有智慧。因为这些都是没有生命的信息,它们只联系着我们的理解能力,而没有同时进入我们的意志。像这样的东西会随着时间消亡,上面第15节讲了其原因。实际上,我们自己死后就摈弃了它们,因为它们不符合属于我们意志的爱。
同样,这些信息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它们告诉我们要如何行事。当我们如此行时,它们就将生命带给我们,但之前没有。
28 到目前为止所说的一切都可以在圣经的许多地方找到。我可以简单列举以下几处:
圣经告诉我们,没有人可以同时专注于行善和作恶,或者说—这等同于—就我们的灵魂而言,我们不能同时位于天堂和地狱。对此,圣经这样告诉我们说:
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恨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马太福音6:24)
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马太福音12:34-35)
好树不会结坏果子,坏树也不会结好果子。凡树看果子,就可以认出他来。因为人不会从荆棘中摘无花果,也不会从蒺藜中摘葡萄。(路加福音6:43-44)
29 圣经告诉我们,我们没有人能够靠自己做善事。只有当我们的行为来自于主时,所行的才是善事。
耶稣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在我里面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你们要住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住在葡萄树里,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住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住在我里面的,我也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人若不住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约翰福音15:1-6)
30 下面这段圣经的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没有从罪中洁净出来,我们做的任何善事都不是良善,任何虔诚的行为都并非虔诚,我们也没有智慧。但如果我们被洁净了,情况就相反了。
30 你们这假冒伪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纵。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你们这假冒伪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确实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这样,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伪善和罪恶。(马太福音23:25-28)
下面的话出自以赛亚书:
你们这所多玛的官长啊,要听耶和华的话!你们这蛾摩拉的百姓啊,要听我们神的律法。你们丰富的祭物对我有什么用呢?不要老拿无用的祭物来。你们的新月和安息日,香对我是可憎的。我不能容忍不义的事。我的灵魂厌恶你们的新月和规定的节期,所以当你们伸出手来,我就掩目不看。你们的祷告虽多,我却不听,你们的手满了血。你们要洗净自己! 洁净你们自己! 把你们的恶行从我眼前除掉! 不要再作恶了! 你们的罪虽像大红,也必变白如雪;虽是红色,也必变作羊毛。(以赛亚书1:10-18)
简而言之,这是说除非我们摈弃恶行,否则我们的崇拜都没有良善。我们所做的一切也是如此,因为圣经说:”我不能容忍不义,你们要洁净自己,去掉你们的恶行,停止作恶。” 耶利米书中说:“你们都要回头,离开恶道,改正你们的行为。”(耶利米书35:15)
这些人也没有智慧。请看以赛亚书:“祸哉!那些自以为有智慧,自看为精明的人。”(以赛亚书5:21)
再者:
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灭,精明人的精明必然隐藏。祸哉!那些向耶和华深藏谋略又在暗中行事的人。(以赛亚书29:14-15)
还有:
那些下到埃及寻求帮助,依靠马匹,信赖丰富的战车和骑手的力量,却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不寻求耶和华的人有祸了。祂要起来反对恶人的家,反对行不义之人的援助,因为埃及是人不是神,它的马是肉身,不是灵。(以赛亚书31:1-3)
这里描述的是我们自己的聪明。埃及代表所知之事;马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理解;战车是基于这些事实的宗教教义;而骑手是我们因此发展出来的智识。关于这些品质,我们读到:”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不寻求耶和华的人有祸了。” “祂要起来反对恶人的家,反对行不义之人的援助”,意为这些品质被邪恶毁灭。”埃及是人不是神,它的马是肉体,不是灵”,意思是这种认识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自我感觉,因此,其中没有生命。”人” 和 “肉体” 指的是我们的自我感觉,而 “神”和 “灵” 指的是来自主的生命。埃及的马是我们宣称的自己的智慧。
圣经中有许多类似的经文,只有从属灵的含义上,才能看出它们讲述的是出自我们的聪明以及来自主的智慧。
从下面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任何人可以通过自己所做的善事得救,因为它们不是良善。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1-23)
还有另一处经文说:
你们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那时,你们要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导过人。但祂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5-27)
他们其实就像那个法利赛人一样,站在圣殿里祈祷,说他不像其他人那样贪婪、不义、邪淫;而是每周禁食两次,把自己所有的十分之一奉献出来(路加福音18:11-14)。他们也是被称为 “无用的仆人 “的人(路加福音17:10)。
31 事实是,我们没有人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做任何真正的善事。但是,利用这个原则来诋毁那些因为邪恶是罪而远离邪恶的人,他们所行的良善和关爱,就实在太过分了。这样使用这一原则实际上是与圣经教导截然相反的,圣经规定我们要做的是行良善。这也与爱主和爱邻的诫命相悖,而这两条诫命是所有律法和众先知的总纲(马太福音22:40)。这是在贬低和颠覆一切与宗教信仰相关的事。每个人都知道,宗教信仰就意味着行为良善,我们都将根据自己的行为受到审判。
每个人都是这样被造的,如果他祈求主的力量,就能靠主的力量克制邪恶,就像他自己做的一样。于是他所行的良善也是来自主的良善。
我们中几乎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善行是出于自己还是来自于上帝,原因是教会将信仰与关怀分离开来,而善行来自于关怀。我们向穷人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人,捐赠教堂和慈善堂,体贴我们的教会、国家和同胞;定期去教堂,并在那里虔诚地做礼拜和祷告,阅读圣经和宗教文献,思考我们的救赎—却不知道所有这些行为是出于自己还是来自上帝。这同样的行为可以出于我们自己,也可以来自上帝。如果这些行为来自上帝,那就是良善的;如果来自我们自己,就不是良善的。事实上,有些行为本身看似良善,但显然是恶的—例如,虚伪的善行,是欺骗性的,故意误导人。
10 来自上帝的善行和出于自己的善行可以用黄金做比喻。除了金子并无他物的称为非合金黄金,是好金子。与银杂合的金子也是黄金,但其价值取决于合金,而与铜杂合的金子则价值较低。
而人造黄金和被赋予黄金颜色的物品都不是良品,它们里面没有真正的金子。
还有镀金。有镀金的银、铜、铁、锡和铅,也有镀金的木头和镀金的石头。它们表面上可能看起来像黄金,但由于它们不是黄金,它们的价值取决于它们的艺术价值或镀金的成本,或取决于从其剥离黄金的成本。这种价值不等于黄金的价值,就像衣服的价值不等于穿衣服之人的价值一样。
这样看来,你可以用黄金覆盖腐朽的木头或废渣,甚至是排泄物。这是可以与法利赛人的”善行”相提并论的“金子”。
11 科学可以告诉我们,一块金子的质地是不是好的,是不是合金或假货,或者只是镀金。但科学不能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善事在本质上是不是良善。我们所知道的是,来自上帝的善行是良善的,来自我们自己的善行不是良善的。因此,对于我们的救赎来说,知道我们所做的善事是否来自上帝是很重要的,这需要揭示。不过在揭示之前,需要先说说善行。
12 有公民的善行,有道德的善行,有灵性的善行。公民的善行是指我们遵守民法去做的事情。只要我们落实公民的良善,我们就是这个尘世的公民。道德上的善行是我们遵循理性的法则去做的事情。只要我们践行道德的良善,我们就是人。灵性的善行是我们遵照灵性的律法去做的事情。只要我们施行灵性的良善,我们就是灵性世界的公民。
这些类型的良善按下述顺序排列:灵性的良善是最高的,道德的良善是中间的,公民的良善是最低的。
13 如果我们有灵性的良善,我们就也是有道德和够公民的人;但如果我们没有灵性的良善,我们可能看起来是有道德和像公民的人,但实际我们不是。
如果我们有灵性的良善,我们就会有道德并且够公民,原因是灵性的良善内具良善的本质,是道德和公民良善的根源。真正良善本质的唯一可能来源是良善本体。把你思维的大网撒得越宽越好,并集中注意力,问问是什么使良善成为良善?你会看到是它的本体!如果一个善行之内有良善的本体,它就是良善。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行为起源于良善本体—即上帝,它就是良善。因此,如果一些善行不是起源于上帝,而是起源于我们自己,它就不是良善。
14 你可以从《教义之圣经篇》第27、28和38节的内容中看到,何为首先的,何为中间的,何为最后的。这些构成一个单一实体,就像目的、手段和结果一样。由于它们确实构成一个单一实体,目的本身被称为首要目的,手段是中间目的,结果是最终目的。所以你必须看到,对我们来说,如果我们有灵性的良善,我们的道德良善就是灵性的,位于中间层级,而我们的公民良善也是灵性的,位于最低层级。
如前所述,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我们有灵性上的良善,我们就也是有道德的和够公民的个人;但如果我们没有灵性的良善,我们既不是道德的也不够公民,而只是看起来好像是的。这对我们自己和他人同样适用。
15 即使我们自己不属灵,我们仍然可以像属灵的人一样理性地思考,因此也可以理性地交谈。原因是我们的理解可以被提升到天堂之光里,即达到真理,并能在此基础上看问题。然而,我们的意志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被提升到天堂之热里,天堂之热是爱,在此基础上产生行动。
这就是为什么除非我们是属灵的,否则真理和爱就不会在我们身上结合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拥有说话的能力。这实际上是我们与动物的区别所在。当我们的意志尚未提升时,我们的理解就能被提升到天堂,正因如此我们才能被改造,才能变得属灵。不过,在我们的意志被提升之前,我们尚未得到改造,也没有变得属灵。
由于我们理解上的这种能力超出我们的意志力,所以无论我们的本性如何,即使我们是邪恶的,都能像属灵之人那样理性地思考并交谈。然而,我们尚未达到理性的原因是,我们的理解未能指导我们的意志。相反,我们的意志领导了我们的理解,正如《教义之圣经篇》115节所指出的。理解力所做的一切是教导我们,为我们指明方向。只要我们的意志未能与我们升达天堂的理解合一,我们就不是属灵的,因而不是理性的。看吧,当我们被滞留在自己的意志或爱中时,我们就抛弃了关于上帝、天堂和永生的理性思考,拾起所有与我们的意志或爱相一致的东西,并称它们为 “理性”。这将在关于天使智慧的部分进一步讨论。
16 下面将讲述,依据自己去行良善的人将被称为”属世之人”,因为他们的道德和公民行为在本质上是属世的;而依从主去行良善的人将被称为”属灵之人”,因为他们的道德和公民行为在本质上是属灵的。
17 主在约翰福音中告诉我们,没有人能够靠自己的力量真正行良善。
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约翰福音3:27)
又说
住在我里面的,我也住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翰福音15:5)
“住在我里面的,我也住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意思是一切良善的事物都从主而来—”果子”是指良善的事物。”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甚麽”,意思是我们没有人能够靠自己行良善。
相信主并依据祂而行良善的人被称为 “光明之子”(约翰福音12:36;路加福音16:8),”婚礼的宾客”(马可福音2:19),”复活的孩子”(路加福音20:36),”上帝的孩子”(路加福音20:36;约翰福音1:12),以及那些 “从上帝生的”(约翰福音1:13)。还说 “他们必得见上帝”(马太福音5:8),”主要与他们同住”(约翰福音14:23),他们 “对上帝有信心”(马可福音11:22),以及 “他所行的是在上帝里面行的”(约翰福音3:21)。
这些讲述被总结为以下的话: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子。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肉体的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的意愿生的,而是从上帝生的。(约翰福音1:12-13)
相信上帝之子的名,就是相信圣经,并按圣经生活。肉体的情欲是我们自己的意愿,其本身是邪恶的;人的意愿出于我们自己的认知,其本质作为邪恶的结果,是虚假的。从这些东西而生的人是那些按照自己的本性去意愿和行动、思考和说话的人。从上帝而生的人是指遵从主去意愿、行动、思考和说话的人。
简而言之,出于我们的没有良善。从主来的才是良善的。
1 每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都知道并承认,过良善生活的人得救赎,过邪恶生活的人被诅咒。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并承认,如果我们过良善的生活,那麽我们就不仅对上帝而且对邻舍都思想良善;而如果我们过邪恶的生活,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我们的生命就是我们的爱。凡我们所爱的,就不仅会自由地去做,也自由地去想。所以我们说,生命就是行良善,因为行为良善与思想良善是分不开的。如果这样的行为和思想没有在我们这里携手同行,它们就不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过,这需要在下面加以解释。
2 关于宗教信仰涉及我们如何生活,而信仰的生活方式就是行为良善,每个读圣经的人都能看到并在阅读中认可这一点。我们在圣经中读到以下内容:。
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导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导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马太福音5:19-20)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你们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7:19-20)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马太福音7:21)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
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一块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愚拙的人,把房子盖在沙上。(马太福音7:24,26)
耶稣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烤,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们窒息了;又有落在好土地里的,就结出果子,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说了这些,耶稣又大声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马太福音13:3-9,23)
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他的众天使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马太福音16:27)
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国民。(马太福音21:43)
当人子在祂的荣耀里降临时,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向那右手边的绵羊说:你们这蒙我父祝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望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他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这样了?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王又向那左手边的山羊说类似的话,因为它们没有做过同样的事。所以祂要说,“你们这些被咒诅的人,离开我,到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刑之地去吧。” (马太福音25:31-46)
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相称。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路加福音3:8-9)
耶稣说:“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照我所说的行呢?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就像人盖房子,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听见却不去行的,就像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路加福音6:46-49)
耶稣说:“听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路加福音8:21)
你们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就回答你们说: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5-27)
光来到世界,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在神里面行的。(约翰福音3:19-21)
行善的,复活得生命;作恶的,复活被定罪。(约翰福音5:29)
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唯有敬拜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约翰福音9:31)
你们既知道这些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翰福音13:17)
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并且我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约翰福音14:15, 21-24)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在我里面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约翰福音15:1-2)
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就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5:8)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约翰福音15:14, 16)
主对约翰说: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你把起初的爱离弃了。你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不然我就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示录2:1-2, 4-5)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启示录2:8-9)
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要悔改。”(启示录2:12,13,16)
对推雅推喇教会的天使写道:”我知道你的行为和爱,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工作,比起初所行的更多。”。(启示录2:18-19)
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因我见你的行为,在神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你要悔改。”(启示录3:1-3)
写给非拉铁非教会的天使:”我知道你的行为”。(启示录3:7-8)
写给老底嘉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要悔改”。(启示录3:14-15,19)
我听见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他们的工作也随着他们。” (启示录14:13)
有一本书被打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这些书卷中所记载的,照他们的行为受审判。(启示录20:12-13)
看哪,我必快来,带着奖赏,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示录22:12)
也见于旧约:
我也必照他们的行为,按他们手所做的报应他们。(耶利米书25:14)
(耶和华)注目观看世人一切的举动,为要照各人所做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耶利米书32:19)
我必因他们所行的惩罚他们,照他们所做的报应他们。(何西阿书4:9)
耶和华定意按我们的所作所为对待我们。(撒加利亚书1:6)
也有很多经文说我们要遵行法规、诫命和律法,例如下面这些:
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利未记18:5)
你们要谨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利未记19:37,20:8,22:31)
以色列人得到应许,如果他们遵守这些戒律就会得到祝福,如果不遵守就会受到诅咒(利未记26:3-46)。他们得到指示要在衣服的下摆做一个流苏,以提醒自己留心耶和华的所有戒律,从而遵守这些戒律(民数记15:38-39)—还有许多这样的经文。
同时主也用比喻教导我们,使我们成为教会一员的是行为,我们的救赎取决于行为。祂的许多比喻讲的都是行善的人被接受,作恶的人被拒斥。例如,葡萄园工人的比喻(马太福音21:33-44),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的比喻(路加福音13:6及其后),分配不同分量的银两给仆人去做生意的比喻(马太福音25:14-31;路加福音19:12-25),撒玛利亚人为被强盗打伤的人包扎伤口的比喻(路加福音10:30-37),富人和拉撒路的比喻(路加福音16:19-31),以及十个童女的比喻(马太福音25:1-12)。
3 每个有宗教信仰的人都知道并承认,那些过良善生活的人得拯救,那些过邪恶生活的人遭诅咒。他们得知这些是因为,凡与天堂联结的人,都从圣经得知有上帝,有天堂和地狱,以及有死后的生命。与天堂这样的联结导致如此广泛的认知。
因此,在基督教世界普遍接受的《亚他那修信经》关于三位一体的教义中,其结尾处的下述声明也被普遍接受,即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赎受难,后升到天上,坐在全能天父的右边。祂将从那里再来审判活人和死人。于是那些行为良善的人将进入永生,那些行为邪恶的人将堕入永远的烈火。
4 即便如此,基督教会中仍有许多人教导说,唯独靠信仰才能得救,过良善生活或做良善事情与此无关。他们甚至还教导说,由于唯独因信称义,那些过邪恶生活或做邪恶之事的人,并不会受到诅咒,因为他们在上帝和恩典之内。虽然他们有这样看来很奇怪的教导,但由于天堂赐下广布的良知,人们仍然认信,如果人过良善的生活就会被拯救,如果过邪恶的生活就会被诅咒。我们可以在英国、德国、瑞典和丹麦的教堂里,向领圣餐的人宣读的祷告词中看到这种认信。众所周知,在这些国家有一些人教导唯信称义。下面是英国为参加圣餐礼的人宣读的祷告词:
5&6 被接纳为有资格参加圣餐的方法和途径是,首先,以上帝的诫命为准则,省察你的生活和(与他人打交道时的)言谈,无论你发现自己在意志、言语或行为上有什么过犯,都要痛悔自己的罪过,并向全能的上帝忏悔,以求完全改正生命。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罪行不仅是针对上帝的,也是针对你的邻舍的,那么你就应该与他们和解,尽最大的努力诚恳地,为你对任何他人的伤害和错误进行补救和赔偿,同样也准备原谅冒犯你的其他人,就像你希望得到上帝原谅你的罪行一样。若非如此,则领受圣餐只会增加你的诅咒。因此,如果你们中有人亵渎上帝,阻挡或诽谤了祂的话语,或通奸,或怀有恶意与嫉妒,或有任何其他严重的罪行,要悔改你的罪,否则不要来到圣桌前。以免在领圣餐后,魔鬼进入你,就像牠进入犹大一样,用各种不义充满你,并使你的身体和灵魂毁灭。
7 我在灵性世界曾有一个机会,向一些来自英国的长老提问,他们相信并宣扬唯信称义。我问他们,当他们在教堂里读到这个未提及信心的祷告时,他们是否真的相信,如果人们做了坏事而不悔改,魔鬼就会进入他们的身体,就像牠进入犹大一样,并会摧毁身体和灵魂。他们说,当他们处于阅读祈祷文的状态时,他们只是知道并认为这是他们宗教的本质,但当他们在撰写和修改自己的演讲或布道时,并没有按照同样的思路思考。这是因为他们的重点在信仰上,认为信仰是得救赎的唯一途径,把过良善生活仅仅看作有益于公共福祉的道德副产品。
他们也同样持有这样的信念,这也是他们的常识,即生活良善的人得救,生活邪恶的人被诅咒。只要他们不把自己禁锢起来,就会感到是这样的。
8 宗教关乎的全然是我们如何生命。其原因是,身后我们呈现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对我们来说,这生命和在世时一样,并不会改变。一个邪恶的生命无法改变成善良的,而一个善良的生命也不可能改变成邪恶的,因为它们是对立的,而改变成相反的东西就是灭亡。正因为它们是对立的,所以良善的生命被称为生命,而邪恶的生命被称为死亡。
这就是为什么宗教关注的是我们如何生活,以及为什么生活的方式就是践行良善。关于我们死后的品性取决于我们在世的生活,参见《天堂与地狱》47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