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光明与黑暗

这里还有两个词,我们每天都在借用它们原初的尘世含义,不是用来描述外在世界,而是描述人们心灵的状态。请同学们提出一些短语,在这些短语和类似的词语中,每个人都能理解它们指的是心灵状态。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问题上我完全在”黑暗里(蒙在鼓里)”,而他也许正站在阳光下或灯火旁。这则新闻给这个问题“带来亮光”。”黑暗时代”—那是没有阳光的年代吗?一个处于 “暗昧”的地方—是那里太阳已经落山了吗?一个 “开明”的国家是一个天空明亮的国家吗?我们说人们根据自己的”光照”生活,”把它放到黑暗里”,做游戏时”丢光(认输)”

我们在”黑暗里”,或者 “获得了光明”,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对某事物一无所知时,或者当我们被误导时,我们在“黑暗里”。当我们获得了这件事的知识,变得聪明,最终变得有智慧时,我们得了光明。(《圣爱与圣智》96;《天国的奥秘》4403-4420)再看看上面提到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短语,就明白不是它们原本所指的光明和黑暗了。

最严重的黑暗是对主、天堂和良善生命的无知和谬误信仰;而最珍贵的光明是关于这些方面的知识、智识和智慧。天使为人心中的如此黑暗而悲叹,为能看到这光明而欢欣。圣经的属灵含义将这光明与黑暗告知我们(《诠释启示录》526-527)。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出现黑暗、光明、白昼、黑夜和其他类似词语的经文,也许你们就能容易地说出它们的属灵含义。

预言主降临时说:“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以赛亚书60:2)。这是指自然界的黑暗,还是指无知和谬误信仰的黑暗?关于主的降临,我们读到:“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耶和华的荣耀升起照耀你。。。外邦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升起的光辉。”(以赛亚书60:1,3)这是指眼睛所见的亮光,还是主给人心灵带来的属天智慧之光?(《天国的奥秘》10574)又说:“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一个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以赛亚书9:2; 《天国的奥秘》3863)。福音书也说到主的降临: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领受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来到世上的人”(约翰福音1:5,9)。这一章也告诉我们,人心性的无知和虚谬,而主的智慧是完美的;还告诉我们,我们所有的光照,我们理解任何真理的所有能力,都是主赐给我们的(《诠释启示录》294)。”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篇 36:9; 《诠释启示录》483; 《天国的奥秘》353)。主自己说:”我是世界的光”(约翰福音8:12;《诠释启示录》864)。主还对祂所教导并差遣出去教导他人的人说:“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马太福音5:14、16)。门徒们,或者更抽象地说,他们所携带的真理信息,要把主的光传遍世界(《诠释启示录》223)。

除了通过祂自己的亲临和祂门徒的介绍,主还以其他什么方式向我们传递天堂事物的知识、智慧和聪明之光呢?就是通过祂的圣经!我们确实可以说:“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光,使愚人聪明。”(诗篇119:109,130;《诠释启示录》274)。先知下面这句警告是甚麽意思呢?“祸哉!那些自以为有智慧,自看为精明的人。”(以赛亚书5:20; 《天国的奥秘》1839)。

还要记住,我们在福音书或圣经的其他部分读到在黑夜或黑暗中发生的事情时,那不仅讲述一个尘世的事实,也代表了属灵的黑暗。“埃及遍地漆黑了三天。。。唯有以色列孩子们的住处都有亮光”(出埃及记10:22-23)。与所有的埃及瘟疫一样,这代表了埃及人的心灵状态,也代表每一个沉溺于世俗和邪恶生活、拒绝顺从主的心灵状态。以色列人有光,因为他们象征那些寻求从世俗与邪恶生活的束缚中解救出来的人。这些人在属灵的事情上是聪明的,但其他人却是愚钝的(《天国的奥秘》7712,7719)。 “埃及的黑暗 “已成为一个常用语,指完全没有智识的状态。

在主降生的时候,“在伯利恒有牧羊人露宿野地,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路加福音2:8)。这说明主降生时世界处于怎样的状况呢?那时很少有人关注纯真,那些人在愚昧和谬误信仰的黑暗里守望。“门徒们劳累了一夜,却什么也没有抓到”(路加福音5:5)。“耶稣看见他们因风不顺,划桨甚苦。夜里约有四更天,就在海面上走,往他们那里去,要走过他们去”(马可福音6:48)。黑夜的劳苦是指门徒的徒劳,也是指我们自己,当我们的思想因远离主而处于黑暗之中时。到了四更,也就是黎明,是我们察觉到主临近的时候(《诠释启示录》514)。“一夜虽然有哭泣,但早晨便有喜乐来到”(诗篇 30:5;《天国的奥秘》10134)。

主在世上的一生中,是否有过属灵黑暗的时刻?祂”整夜祷告”(路加福音6:12);主在夜里被出卖,被门徒抛弃,被否认;当祂对门徒说:”今夜你们因我的缘故,都要跌倒了”(马可福音14:27);对那些抓祂的人说:”这是你们的时辰,黑暗掌权了”(路加福音22:53),此时,祂指的仅仅是尘世的黑夜吗?难道指的不是人心中否认的暗昧吗?(《天国的奥秘》6000)。“犹大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约翰福音13:30),这告诉我们最后的晚餐上犹大的心思,难道不也是我们自己背叛主时的心灵状态吗?当主被钉在十字架上时,”遍地都黑暗了”,这难道只是自然界的事,难道不更是灵性的真实吗?(路加福音23:44;《诠释启示录》401)。

在圣城里 “不再有黑夜;他们也不用灯光、日光,因为主神要光照他们”(启示录22:5)。这里描述的是一个没有谬误信仰的教会,在那里人们不再被自己的聪明所引导,而要沐浴在来自主的灵性之光中(《揭秘启示录》940;《诠释启示录》1343)。在天堂,虽然表象上没有黑夜,但也确有黄昏和静息;因为在灵界,表象的光明与内在的光明是不可分的。天使的心灵虽然从最强烈的活动中静息下来,但却永远不会黑暗(《天堂与地狱》126-132,155)。

我们说,那面孔”闪烁”着善良的光芒,或者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天堂里,内在的智慧或对真理的爱使天使的脸庞闪闪发光(《天堂与地狱》347;《诠释启示录》401)。人在尘世上也会看到这种脸部的发光,圣经中也有记载。“摩西手里拿着两块法版下西奈山的时候,他的面孔就发光。。。摩西与他们说完了话就用帕子蒙上脸”(出埃及记34:29-33)。这是因为摩西是耶和华圣言文字的代表。他的面容闪闪发光,象征着圣言的内在智慧透过字面闪耀出来,因为人们无法领受,所以必须蒙上面纱。(《天国的奥秘》6752,10691; 《诠释启示录》937)。

请记得主在变像的山上被使徒看见:“祂的脸发光如同太阳,衣服洁白如光。”(马太福音17:2;《天堂与地狱》129;《诠释启示录》412)也请记得,天使们看见主披着天堂太阳的荣耀(《天堂与地狱》118;《圣爱与圣智》97)。诗篇中说:“披上亮光,如披外袍”(诗篇104:2;《诠释启示录》283;《天国的奥秘》9433)。在属灵的视野中,是什么神圣的品质呈现为环绕主的明亮光芒呢?那就是祂的神性智慧。古人知道主的智慧在属灵的视野中表现为从祂身上发出的光,因此,画家们至今仍然习惯用光芒环绕主头顶来表现这一古老的认知。(《圣爱与圣智》94)

热和光常常一同存在,这是偶然的吗,还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些真实的关系呢?加热锻炉中的一块铁,或者加热吹管中的一点石灰,或者燃烧气体中的碳粒子,或者是白炽灯真空灯泡中的碳丝,结果是什么?明亮的光!爱—即心灵的温暖,和智慧—即心灵的光,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类似的关系呢?对一个主题的浓厚兴趣会使理解变得容易,爱使我们迅速感知。对于天国的智慧,不是单靠高深的学问就能获得的,而是要忠实地努力去做正确的事,也就是要有一颗恳切的心。“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他诫命的是聪明人”(诗篇111:10;《揭秘启示录》527;《诠释启示录》696)。在没有仁爱的地方,就没有真实的信仰(《真实的基督教》385)。

3.热与冷

有没有一种温暖,既不依赖于外面的阳光,也不依赖于炉火?您是否知道有的家庭即使在冬天也会受到 “热烈欢迎”?友谊会在夏天 “变冷”吗?人会在七月 “变得冷漠”吗?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阴凉处,我们都可能拥有一颗 “温暖的心 “或一颗 “冰冷的心”,因为这种温暖不是来自天空的太阳。

请同学们提出其他熟悉的词语和短语,来指代这种属灵的冷热。我们 “热衷于我们的工作”;我们 “被热情或激情点燃”,或者我们 “不冷不热”。某人可能会以“冰冷”对待我们的”热情”,给我们 “泼冷水”。我们可能会 “怒火中烧或报复”;讨论可能会变得 “热烈”。我们可能正处于 “热血澎湃”中,而朋友的 “冷静”可能会使我们焕然一新。

如何理解这种灵性的温暖?它甚至能使心跳加快,直到以物理的温暖散播身体?善良的情感和热情会温暖灵性,凶猛的激情会吞噬灵性。爱,无论善恶,都是内在的火焰。(《圣爱与圣智》95; 《天国的奥秘》934, 5215; 《天堂与地狱》134)

我们从哪里获取属天之火,即对良善的爱呢?当我们顺从地行正道时,主就会赐给我们。所以施洗约翰这样说主:“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 . .祂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马太福音》3:11;《天国的奥秘》9818;《诠释启示录》374、504) 在犹太教的象征性崇拜中,我们是否看到有任何事物描绘了当我们侍奉主时,主所降下的神性之爱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爱呢?祭坛上焚烧祭品的火就代表了这一点—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看到火从天上降下。(利未记9:24;列王记上18:38) 这意味着,当我们把自己良善的志趣和能力献给主时,祂会赐下新的、更神圣的爱使我们行良善之事。唯有主才会赐予我们良善的爱。”那借着火回应的神,祂就是神”。(王上 18:24; 《天国的奥秘》10055;《揭秘启示录》395)

摩西、众先知和约翰所看到的耶和华或祂使者显现的火焰是什么意思呢?”耶和华的天使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出埃及记3:2) “。。。亘古常在者坐着。。。祂的宝座如火焰,其轮如烈火。”(但以理书3:2) 在约翰看来:“祂的眼目如同火焰;祂的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启示录1:14-15)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火岂不是表达了从主而来的神性之爱吗?(《天国的奥秘》5313;《诠释启示录》68-69,504)

还有另一种热—邪恶之爱的燃烧。这些燃烧的邪恶激情就是地狱之火。“唯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份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示录 21:8;马太福音 13:42,5:22;《天国的奥秘》5071; 《揭秘启示录》599; 《诠释启示录》825; 《天堂与地狱》566-575) 地狱里的财主说:“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说的就是这火。(路加福音16:24;《天国的奥秘》1861, 6832;《天堂与地狱》570;《揭秘启示录》282;《诠释启示录》455)如果我们活在世上时,邪恶的激情之火得到了滋养和鼓励,到了来生我们就不愿意让它熄灭。“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马可福音9:44;《天国的奥秘》8481) “祂要用不灭的火烧尽糠秕。”(马太福音3:12;《诠释启示录》504)

但请看神的应许:“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趟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以赛亚书43:2) “我们经过水火,你却带我们到丰富之地。”(诗篇66:12) 这是主保护我们的应许,使我们能够安然度过世间的谬误和邪恶的诱惑。从而保证在我们心中燃起的谬误意念和邪恶激情可以被主的权能战胜,使我们的灵魂安然无恙。(《天国的奥秘》739;《诠释启示录》355) 但以理书第三章是一幅宏伟的画面,描绘了尽管邪恶的激情竭尽全力要吞噬我们,但主的同在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三个忠于主的人被扔进了 “灼热的火炉,比平时的温度高七倍”。然而在他们身上,”火没有能力,他们的一根头发也没有烧焦,他们的外衣也没有改变,火的气味也没有传到他们身上”。魔鬼常常把孩子 “丢在火里,水里,要把他毁灭”,但主把牠赶了出去。(马可福音9:22)

事实上,如果我们在试探中保持忠诚,我们心中邪恶激情的火焰与主爱的火焰之间的冲突就会净化我们的邪恶。“看哪,我熬炼你,却不像熬炼银子;你在苦难的炉中,我拣选你。”(以赛亚书48:10)“我要使这三分之一从火中经过,熬炼他们,如熬炼银子;试炼他们,如试炼金子”。(撒迦利亚书13:9;《天国的奥秘》1846;《诠释启示录》532) 主在人心中引入的良善之爱与他们属世的邪恶之爱之间将发生冲突,主对此说到:“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吗?”(路加福音12:49;《诠释启示录》504)

邪火和善火彼此是对立的。善火对状态邪恶的人冷酷无情,邪火对处身良善的人冷酷无情。(《天国的奥秘》4175;《天堂与地狱》572) 主曾预言“只因罪恶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才渐渐冷淡了。”(马太福音24:12;《最后的审判》35) 还记得主被带到祭司和文士面前的那个晚上吗?“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约翰福音18:18)”冷”这一事实是否也说明了彼得和其他人心中对主的感情?以及我们所有否认和离弃主的人心中的状态呢?(《诠释启示录》820)读一读启示录3章15节:“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

“因为你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这是对我们的警告,当我们学会爱主和爱良善时,不要陷入邪恶的生活,因为邪恶会冷却对主的爱。这样的冷淡比从未认识过良善更危险,会使我们与良善作对而更加无望。(《揭秘启示录》202;《诠释启示录》233)  

2.高与低

高和低这两个词提示着我们熟悉的自然观念,但几乎同时也迅速提示着属灵观念。当听到这两个词时,我们是否总能分辨出它们是指自然特性还是属灵特性呢?我说:”城市的地势很低”。显然我是说自然界。”城市的道德格调低下” 显然我说的是灵性层面。 “山很高”,”他的盼望很高”,”他的目标太高”:这时我就必须告诉你,我指的是他的枪还是他的野心。”他的起点很低,但他一步步向上爬,直到他达到了理想的高度。他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俯视着那些不如他成功的人”—你真的不知道我指的是物理上的攀登还是心灵上的攀登。无论如何,很明显,自然界的提升才是我们对高度的概念,而思想和词语是从外在世界借来的,用来描述我们认为与自然界类似的属灵关系。

当我们把 “高”这个字用于自然事物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含义。那么,当我们把 “高”字用于属灵事物时,它又是什么意思呢?让全班同学尽力说出这个耳熟能详的词的意思!毫无疑问,他们会得出结论,我们所说的 “高”是指超越肉体和世俗的事物,更接近天堂和神性的事物。低并不一定意味着坏,但确实意味着外在的和远离神性的东西。(《属天的奥秘》4210) 喜欢研究天文学和喜欢吃,哪个更高?关于天堂和主的想法与关于我的新衣服的想法哪个更高?我们常说,行为的动机有高有低。我们去做事可能出于侍奉主的愿望,或出于对邻舍有用的愿望,或出于对金钱的欲望,或是为了个人的荣耀。在这些动机里,最直接关联主的是最高的,对他人有用的愿望较低,而获得利益的欲望是低级的。

当我们说天比地更高,我们是在说自然界,还是指的灵性世界呢?如果我们说的不是天空,而是天使居住的天堂,那么我们的意思是,在灵性意义上天堂更高,而无关自然界的位置;天使生活的方式比世俗的方式更高尚,他们更接近主。”天怎样高过地,我的道路也怎样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也怎样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9,《属天的奥秘》2148,450) 如果可能的话,让我们回顾圣经中的其他经文,在全体同学的参与下,我们或许可以从自然高度的形象中看到属灵提升的篇章。

我们经常读到去耶路撒冷敬拜的故事。“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所看到,论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话。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邦都要流归这山。必有许多的民前往,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去雅各神的殿。主必将他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他的路,因为律法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话必出于耶路撒冷。”(以赛亚书2:2-3)

耶稣十二岁时,”他们按照节期的规矩上耶路撒冷去。”(路加福音2:42) 我们还记得,在高处敬拜是古人的习惯。(创12:8,22:2;《属天的奥秘》796,6435) 这是否说明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状态来到主的面前呢?(《诠释启示录》405;《属天的奥秘》795;《揭秘启示录》336) 还记得主如何进山祷告吗?(马太福音14:23,《属天的奥秘》2708末段) 当我们从敬拜转向日常事务,从主日的决断转向周日的劳作时,我们也会下山。主“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路加福音2:51) 当我们试图把良善的决心付诸日常实践时,是否会遇到困难和危险?请记住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路加福音10:30;《诠释启示录》444,458;见第39章)

诫命是在西奈山上颁布的,同时也规定了人们不得靠近或触摸西奈山的边界。(出埃及记19) 这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事实,即诫命所包含的、属天的神性真理远远超出了犹太人的理解能力,也超出了所有邪恶和属世思维之人的理解能力,他们无法靠近它。(《属天的奥秘》8797, 9422) 但是,当主耶稣要向祂的门徒们开启古时赐给他们的律法,并揭示其中一些属天神性之爱时,祂走上山,并召集众人在祂周围。(马太福音5) 这是否标志着犹太教会和基督教会在灵性上的不同?是否告诉我们主希望引导祂的门徒和我们进入的状态?祂努力要使我们的心灵和思维超越一切世俗的挂念,进入某种仁爱并与祂自己亲近的属天境界。达此境界时,我们可以在严格的诫命中看到属天真理。

主带领三个门徒(马可福音9:2)“来到一座高山上,祂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象,脸像太阳般照耀,衣服放光极其洁白”。所以,祂是要提升我们进入属天状态,像天使一样感知祂的爱和智慧。(《诠释启示录》405)

我们通过上面几个例子在头脑中确立了灵性提升的概念。于是当我们阅读圣经时,上山总是暗示我们进入灵魂的内室,更靠近主和天堂。主嘱咐我们在患难的时候逃到山上去,不要从房顶下来(马太福音24:16-17),这就表明安全在于靠近主,在于做正确的事。那对瞎子说的:”起来,祂叫你啦”(马可福音 10:49),也是对我们说的。我们必须从谬误的思想和邪恶的行为中抬头仰望。我们必须像浪子一样说:“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路加福音15:18;《属天的奥秘》2401, 4881)

毫无疑问,我们会想到一些段落,在这些段落中,”高处”或 “山”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在一般话语中,当我们说一个人 “傲慢”或 “高高在上”时,并没有什么好的意思。我们指的是他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凌驾于邻舍之上。因此,”高升”在高尚的意义上指的是一种亲近主和爱主的状态,但也可能表达的是相反的,强烈的自爱状态。你是否在这节经文中发现了这两种提升?“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谦卑自己的,必升为高。”(路加福音14:11;《属天的奥秘》6393)在这句为主的来临做准备的呼召中,指的是何种山谷,何种高山和丘陵?“一切山谷都要升高,大小山冈都要降低….主的荣耀必显现出来。”(以赛亚书40:4-5;路加福音3:5) 显然,骄傲和自爱的高山必须谦卑下来;我们生命中卑微、不配的东西应当被提升,达成良善。被升高的山谷也暗示着那些能得到主祝福的谦卑状态。(《属天的奥秘》1691,4715;《揭秘启示录》336;《诠释启示录》405)

主所应许的 “你们若对这山说,挪开此地,要投在海里,也必成就”,说的是天堂之山还是自大的高山?(马太福音21:21;《诠释启示录》405,510) 下面这段话是否意味着主进入了内在平安和圣爱充盈的状态,还是说一时间所有遗传的自爱倾向都被激发出来了?“魔鬼又带祂上了一座极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耀都指给祂看,对祂说:你若俯伏敬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给你。”(马太福音4:8-9;《揭秘启示录》405末段;《属天的奥秘》1691)在灵界,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居民状态的表达。在那个世界里,谁会住在高山上,谁会住在深洞里?我们得到的教导是,至圣的天使住在高山上,地狱的恶灵住在岩洞里,而中间的灵界则呈现为山谷。(《属天的奥秘》10438,10608;《婚姻之爱》75;《天堂与地狱》582-586)

当我们读到 “大山小山都要因公义使民得享平安”时,我们应该想到的是自然界的高低起伏,还是想到天堂的爱主和彼此相爱的状态?(诗篇72:3; 《诠释启示录》365) 而 “大山踊跃如公羊;小山跳舞如羊羔。”这句话所描述的是自然界大山和小山的移动,还是同样的天国情感的喜悦表达?(诗114:4;《诠释启示录》405)

1. 对应

对应的知识是打开圣言属灵篇章的钥匙。在它的帮助下,圣言中的比喻、历史和奇怪的预言被打开,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属天和神圣的真理。当然,最重要的莫过于让我们自己,也让我们的学者,对这门学问有一个清晰、合理的理解和实际的认识,这将使我们在阅读圣言时,处处都能看到各篇章的属天智慧。

如果我们生活在天堂,这种学习将是多么容易、多么生动和令人愉快!如果孩子们与老师一起漫步在天堂的旷野,只需要老师的一句话,就能向他们解释千百个美丽的真理,这些真理似乎就是从阳光、花朵、鸟儿和珍贵的宝石中闪耀出来的!他们会感受到周围万物与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这些物体将向他们展现并诠释内在的智慧。

或者,假设我们是地球上古老的黄金时代或白银时代的孩子。那时,我们走在这世上的美景中,几乎就像天使儿童们走在天堂里一样,会发现到处都充盈、满溢着灵性的生命。我们能够从发自花朵娇嫩褶皱的璀璨美丽中看到花朵的信息。我们应该从鸟儿轻柔的鸣唱中感受到天堂的爱意。在我们眼里,尘世的一切不过是一层纱罩,在掩盖的同时又揭示着上帝和天堂的存在。我们会相互兴奋地指点彼此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在彼此交谈中,我们会兴奋地把周围的美丽事物用作一种语言,来表达我们的领悟到的,它们蕴含着的更高深的内涵。那么,当主亲自向我们这些远古时代的孩子们传达天国和神性真理的信息时,我们会乐于以比喻的形式来领受—这正是我们喜欢说的语言,我们用这语言阅读周围既美丽且有用的事物。到那时,学习对应将成为我们的最大乐趣,成为一种真实而鲜活的体验。

幸运的是,对内在事物与外在事物之间关系的感知尚未在尘世上完全消失,尽管与古代或天堂的感知相比,这种感知是朦胧和不完整的。人们对自然事物与灵性事物之间关系的感知仍然存在,这为研究对应关系提供了活生生的基础。我们必须唤醒孩子们的这种近乎本能的感知,并使之发展和更加清晰。这样,他们也就能读懂自然界的信息和圣言中的灵性篇章。如果我们从这里开始,就会立刻产生一种兴趣,而且这种兴趣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乐趣。然而,如果我们以一种武断的、词典式的方式开始说:“这对应于真理,那对应于爱。。。”,使之仅仅成为一个依赖权威和记忆的领域,那么我们就会对其完全失去兴趣。

为了说明我们必须建立在什么样的感知基础上,我们看一看脸部表情和手部动作的变化。难道还需要告诉孩子们这些身体活动,都是属灵性的情感和思想的表现、表达和对应吗?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出以微笑表达的愉悦之情,或导致流泪的悲伤之情。还有声音的音调:是否需要一个翻译来告诉我们,一种哭声表达的是痛苦,另一种哭声表达的是快乐吗? 用温和、舒缓的语调说的话是出于善意,而严厉的语调则是出于愤怒?是否需要告诉孩子,手的一个动作是请他过来,而另一个动作是命令他离开?总之,孩子们能感知到面部表情、手势和声调与心灵的感受和想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人的身体和心灵的关系中引出的对应作为第一个例子,有一个特殊的好处,因为在这里,灵性和身体双方都在我们自身之内,而且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这里很明显,灵性是身体活动的原因,而不是相反—这种关系始终存在于对应中,重要的是要从一开始就清楚地记住这一点。是悲伤的情绪导致了声音中的悲伤语调,或流泪的眼睛。欢乐的情绪则表现在欢快的声音和笑容中。即使没有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达,孩子们也能从这些例子中学到把对应关系看作是因果关系。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我们自身以外的事物,因为一个人的特性会影响到他周围的所有事物,并按其能力所及安排与塑造这些事物,使之与他本人相一致。

每个人都能从别人的房子、房间的秩序和装饰中读出他的品性。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并不像天使及其天国环境之间的对应那么完美。在天国环境中,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天使的感觉和思想状态的展现和确切表达,但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足以让我们想象出那种更完美的对应关系。

对于自然事物与灵性之间关系的普通认识,也并不局限于那些被我们的手直接拨弄的物体。我们在柔美的春日里放眼望去,万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甜美的空气、阳光、明媚的色彩和欢快的歌声触动了我们心中的共鸣之弦,唤醒了一种宁静的喜悦。这春日之美与人的幸福感之间有着某种联系。我们会说,我们与春日共享安祥,色彩和歌声样样欢快。同样,当我们看到暴风雨和毁灭性的洪水,就会说它们是凶猛和残酷的。总之,我们会发现,这些并没有被我们的双手直接拨弄过,也没有印刻着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似乎与我们毫无关连的自然事物,却与我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这个事实很奇怪,我们该如何解释呢?我们来到这个自然世界,发现人类存在的证据就在我们面前。就好像我们在一片荒芜人迹罕至的树林里发现了人类居住的痕迹。这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舒适和幸福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我们发现所有的尘世之物都能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而且它们的特性也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共鸣。这种充满人性的特质并非偶然,而是有目的的。它就是造物主神性之手的烙印,通过天堂和地狱的渠道,灵性力量到达这个物质世界,将其或多或少地调适成完美的形态,甚至扭曲成邪恶的形态。

自然界的每一个物体、每一种现象,就像自然界脸上的一个微笑、一滴眼泪,或是自然界的一种语调,向我们传达着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它们每一个都是一种效应,让我们追溯它在人类心灵世界中的起因,而其源头就是上帝本体。

有一个普通认知,即我们周围自然界的事物与我们内心的灵性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认为它们实在是生命在不同层面上的同一事物,这种认识导致我们每天都用同样的名称来称呼自然事物和灵性事物,用同样的词语来描述它们的品性。例如,我们说崇高的山峰,或崇高的志向;低下的位置,或低下的动机。因此,我们使用 “强硬”这个词—或者是强硬的岩石,或者是强硬的话语;或者是柔弱的叶子,或者是柔弱的感情;或者是粗野的地域,或者是粗野的人;或者是温暖的日子,或者是温暖的心;或者是寒冷的冬天,或者是寒冷的接待。于是,我们说植物和思想都会生长,都会开花结果。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这些词首先用于自然事物和自然品性;它从我们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中获得清晰明确的含义,然后被借用来描述我们认为与自然事物类似的灵性事物和品性。事实上,所有用于灵性事物的词汇都是在应用于自然对象时获得其明确含义,然后被借用到更高的用途上。这就等于说,我们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印象,给了我们关于特定灵性事物的独特观念。如果我们不能看到和感受到自然界的高度和深度,我们就无法想象灵性事物的高妙和深奥。灵性品性的概念源于自然界,描述灵性品性的术语也借用于自然界。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这些词语,就会发现许多词语的本义来源于自然,但现在却失去或完全失去了这种联系,而只用于灵性和心灵方面。启发(inspire)就是一个处于过渡状态词的例子。罗马男孩可能启发了脚球,甚至教皇和莎士比亚也启发了他们的乐器;但我们主要启发的是感觉和思想。在一般话语中,”灵性”(spirit)一词已经从 “呼吸”或 “风”的概念转变为 “具有心灵能力和现象的内在世界”的概念。因此,尽管我们谈论基本原则,却很难谈论基石(奠基的石头)。今天,我们不会从高山上藐视远景,尽管我们会俯视它。一个表面上只具有灵性意义的词,其实也不例外,它的词根总是从自然中获得意义,并被借用来描述灵性的东西。

研究对应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只要我们能够学会从自然现象中看到其灵性原因和意义,我们就会乐于阅读圣言中的比喻—因为圣言的所有内容都是比喻—从而用同样的语言模式拜读天堂和造物主。

我们用对应知识解释圣言的指南和权威,是主通过以马内利-瑞登堡的著作对圣言灵性内涵的启示。在这些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圣言中某些书卷和许多零散段落的灵性含义的明确指示,以及对许多事物的对应关系的直接说明,这些说明是圣言中所有提到这些事物的段落之灵性内义的指南。然而,在研究对应关系时,最合理的做法是:要学会看到相互对应的自然事物和属灵事物之间活生生的关系,从而避免错误地认为对应关系是人为的和武断的。

因此,我们首先求助于一种几乎是本能的感知,即我们正在探讨的事物或现象与心灵的某种状态或活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普通语言中经常会有例证。我们将以瑞登堡关于自然事物对应关系的论述为指导,努力使这种认识更加全面和准确。然后,我们转向圣言来说明新发现的象征关系的用法,并在其帮助下尽可能多地绘制出美丽且益用的灵性篇章。(《天堂与地狱》89-91,103-115;《诠释启示录》 1080-1082;《真实的基督教》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