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

心闻 

“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

(一)

量子力学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了,哪怕是真正懂得其中奥秘的人并不多,但这门科学却越来越深入人心,如此没有听过“量子”这两个字的人,恐怕越来越少了。

有关量子力学的科学知识,不管是在专业的理论层面,还是在其科普的层面,你都可以从网站上搜索到大量的资讯,这里就不提及了。本文的重点,是想从汉字的角度,看看对“量子”这两个字该如何理解。

“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

首先,我们来看“量子”中的第一个字——“量”。

中国解释汉字的经典之作《说文》一书,对“量”字的解释是“量,称轻重也”。从这里,我们就看到“轻”和“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却被放在同一个字之中。

“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

什么叫作“轻”,什么叫作“重”?我们知道物理的力学原理,是从众所周知的大科学家牛顿开始的,他不就是因为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而得到了灵感,才有了后来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吗?由此,如果我们把传统的所谓经典力学比作“重”,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么,与“重”相对的乃是“轻”,它就是指着量子力学而言了。现在已经有一些科学家在探讨和研究灵魂的存在,并指出所谓的灵魂,就是轻得不能再轻了的“超弦”。所以,把“轻”与微观的量子力学连在一起,是再恰当不过的事了。

“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

如果你再仔细地观察一下的话,可以发现“量”字的上面是个“日”字,下面是个“里”字,而上、下之间有一道横,相当于是个“一”字。换句话说,你可以把“重”的概念和“日”的形象;把“轻”的概念和“里”的内涵连在一起去理解。

好了,如果我们把这一横当作是分界线的话,就可以看到上面的“日”代表宏观世界,还有什么比人一抬头就看得见的光芒万丈之太阳,更能表达宏观的自然界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呢?

而这一横下面的“里”字,则代表人看不见的微观世界。虽然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有着彼此不能分割的关系,但毕竟“里”才是“量”字的部首,所以量子力学的核心毫无疑问是着眼于微观世界的,看不清楚这一点,其它的都不必谈了。

“量”字的部首——“里”,其繁体字是“裏”。它虽然带有“里面、在内”的意思,但重点却在于其点出,套在身体外面的“衣”,才是人应该留意的地方。

现在不少人都知道,在人体的外围,罩着一层由不同颜色组成的“光圈”,甚至于可以用一种叫“克里安(Kirlian)”的特殊照相机,把这些人体光晕——无形的能量场给拍下来,一下子就让无形的“光”,变成有形的“像”。

“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

也就是说,拿量子力学的术语来说,这些所谓的“光晕”,是与量子的“光波”理论有关的。尽管人现在可以不相信这些人体“光圈”或所谓“脉轮”的存在,但人们迟早会发现,这些无非是量子力学所涉及及必须研究的一部分。

量子力学之所以玄秘,就是因为人一旦跨进了微观世界这道门,就必须从微观的角度入手,才能摸索和领悟到形而上学的精华。

(二)

下面,我们来看“量子”中的第二个字——“子”。

在中国文化中,出现了一大堆的“子”:从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朱子,到老子、庄子、墨子…… 凡是带“子”字辈的,都意味着是一些颇有经历和来头的人。

“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

也许,我们也可以人格化地把这个“子”用到量子的身上。自从量子力学问世之后,在现代物理学的微观世界里,也来了一大堆的“子”:从起初的分子、原子,到后来的电子、中子,以至再后来的粒子、质子、轻子、夸克等等。对于许多门外汉来说,除了知道这些名词是怎么读之外,对于它们里面的来龙去脉,几乎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当看着这么多的“子”挤在一起的时候,笔者不禁啧啧称奇,为什么中国人在翻译这些专用名词术语时,大多在后面加个“子”呢?而不像“夸克”一样,就照英文Quark的发音直接翻译而成呢?

“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

后来,笔者好奇地查了《汉典》才恍然大悟。原来,汉字的“子”字,虽然看起来十分简单,不过就是个“了”字,中间加上了一横而已。但是,它们中间的联系却不简单。

“了”这一个字,可以有两种发音:读le的时候,表示肯定的语气,与当下的状况有关,比方说:好了; 读liǎo的时候,表示结束的意思。比方说:完了。

而“子”中间的那“一”横,排在所有的汉字最前面,代表“一”是天地万物的源头。由此而来,“子”字乃是在告诉我们,微观世界中所有的“子”,不管是科学家已经下了定论、结束了研究调查的“子”;还是正在摸索过程中的“子”,它们都和“一”连在一起。

科学家们在和各式各样的“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无非是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来自“一”的智慧启示。人若能深刻地认识这一点,就能更多、更快地揭开宇宙中许许多多与“子”有关的奥秘。

想不到,冥冥之中一切都有“一”的手在介入,竟然连一个专业术语的翻译也不放过。

“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

笔者从来无意把人引入牵强附会的文字游戏之中。这里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心灵意识和科学物质是彼此相通,又是彼此分开的。所以,该结合的时候就结合,该分开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分开。一切都有老天爷的手在介入,不要天真的以为什么都是人说了算。

爱因斯坦说得好:“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今天量子力学大行其道决不是偶然的。因为微观世界是“玄”的,又是“实”的,我们只有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摸准时代的脉搏。

(三)

值得一提的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郎克和爱因斯坦都属于物理力学中的经典派,他们对于量子力学中的“生力军”,也就是目前大家所公认的量子力学的主流派,所持的一些观点并不认同,从而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两大阵营。

有意思的是,这两大阵营的科学家原来都注目于同一个“量子”,后来却演变成为量子家族的“掌门人”,与把量子力学发扬光大的“接班人”不是同路人。

这种令人实在难以理解的事,如果照《说文》所解释的,“量,称轻重也”,就一点也不难理解了。因为,科学家们在探索和观察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中,作为工具使用的“称”——天平,也必须不一样。若用了错误的工具,相当于思考的路线,努力的方向都弄错了,那么,就不管起初人的出发点是如何的好,最后还是无法取得圆满的结果。

汉字的“量”字,早就暗示我们,“轻”和“重”这两个因素是互相对立的,虽然它们有合一的一面,但微观世界不同于宏观世界,这才是量子力学要告诉我们的关键要点。

人类进入了智能时代,必须明白量子力学之所以在当前走红,就是为了让人类能够逐渐地脱离以往传统、固执的观念,轻松自由地活在让微观世界当主角的新时代。

“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

在未来多姿多彩的大同世界里,当每个人都在微观世界中扮演好自己的那一份“子”的角色,可以预见,整个宏观世界也将变得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我们在从汉字去窥探“量子”奥秘的过程中,实在惊叹几千年前的汉字,怎么能够如此天衣无缝地与现代科学最前沿的量子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见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定数;定数之中又有不定数,这正是“量子”的魅力。

它从物质层面为科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必将从灵魂意识的层面,刷洗一切人文、哲理和宗教的旧观念,让人类进入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更新。

“量子”的名听多了,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量子”原来是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