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生命》所摘引的瑞登堡著作

译者引言

朋友:我知道许多人对我介绍的这些东西不感兴趣,甚至反感。但是当我们离开今生后,这都是实实在在将要发生的事情。如果今生有机会对此有所认识,却坚决拒绝认识,我不得不说,这将是一个无可追悔的遗憾。即使你认为这些东西是胡说八道,也请你耐住性子,把它认真读完。即使读完后你依然认为这是胡说八道,了解这些也决不会有害于你。人生常见如此现象:面对与我们的定见相左的信息时,我们或者无视,或者反感,嗤之以鼻。但是在将来的某个时日,若有机会回味它时,你也许会有不同的感悟,也许会愿意认真思考:咦,我咋没有早点儿认识呢?

雷蒙德-A-穆迪博士是美国研究学者、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医生和国际畅销书作家。他的研究旨在探索人死后会发生什么,“临终体验”一词是他在其畅销书《身后生命》中首创。他关于来世和临终体验的著作广为人知,是该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

作为一个不可知论者和怀疑论者,他虽历经数十年探索,研究涉及临终、死亡和悲伤等现象,却仍然对来世的实境将信将疑。但后来,在临终体验意识论坛上,一些有过惊人的临终体验,或伴同临终经历的医生,提供证据并分享其观点,穆迪终于被自己听到的内容所折服。此后他便以极大的热情,一边收集令人信服的证据,一边向世人讲述身后生命的真相。

注:伴同临终经历(Shared Death Experience SDE):一些临终病人的亲人和照料者经历的一种临终生命现象,人们感到自己参与了临终者向身后生命的过渡。

以马内利-瑞登堡的临终体验

雷蒙德·穆迪—《身后生命》所摘引的瑞登堡著作

刘广斌 译

以马内利-瑞登堡的来世经历和临终体验之间的相似之处是相当显著的。事实上,在雷蒙德-穆迪博士关于临终体验的开创性著作《身后生命》中,他用一章专门讨论了这些相似之处。在这个网页上,你将了解这些相似之处,并阅读他对瑞公最著名著作《天堂与地狱》的节选,该节选章被冠名为《觉醒》。下面就是这一部分的内容。

瑞登堡和临终体验

生活在1688年至1772年的瑞登堡,出生在斯德哥尔摩。他在那个时代相当有名,并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做出了令人尊敬的贡献。他的著作,起初的朝向为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获得了相当广泛的认可。然而,在他生命的后期,他经历了一场重大的信仰风暴,从而开始讲述他所领悟的,与来自上界灵性实体沟通的经历。

他后来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身后生命的生动描述。同样,他所写的一些灵界经历与那些从死亡边缘回来之人的报告之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例如,瑞登堡描述了当肉体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停止时发生了什么:

“这人仍然没有死,只是与他在今生世上所利用的肉体分离.人的死亡,只是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而已”。

他声称自己经历了死亡的早期过程,并有过出离肉体的经历。

“我被带入了肉体感官无知觉的状态,因此几乎进入了临终的状态,但内在生命与思维仍然完整,因此我能察觉所发生的事情并保留在记忆中,包括那些从死里复活之人所发生的事情。特别使我察觉到的是,有一种心灵上的,即我的灵魂和肉体之间的牵引和拉扯。”

在这次经历中,他遇到了他认为是天使的人。他们问他,是否实际上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那些天使首先询问我的想法是什么,是否像那些离世之人,通常想的都是有关永生的事。他们希望使我保持在这样的想法里。”

然而,发生在瑞登堡和灵之间的交流不是尘世上人的交流。区别在于这几乎是思想的直接传递。因此,不存在误解的可能性。

“灵之间的交流使用的是通用语言。每个人死后都会立即进入这种通用语言,这适合于他的灵。

“天使或灵与人的交谈,听起来就像人与人的交谈一样有声音,但周围的人却听不到,只有他自己能听到。原因是,天使或灵的话语全然流入人的思维。”

刚死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死了,因为他还有身体,这个身体在一些方面与他的肉体很相似。

“人死后的第一种状态与他在世时的状态相似,因为那时他以同样的方式身处外部环境中。因此,他除了认为自己还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别的想法。于是,当他惊奇地发现自己仍在身体里,而且具有在世时的所有感觉时,他就会有愿望,想知道何为天堂,何为地狱。”

然而,灵性状态的限制较少。感知、思维和记忆都更加完美,时间和空间不再像尘世生活中那样构成障碍。

“灵的所有能力,都处于更完美的状态,他们的感觉以及他们的思维和认知也是如此。”

刚去世的人可能会遇到生前认识的其他已过世的灵。他们对他进入来世提供协助:

“最近离世之人的灵魂,被他的朋友和他在世上认识的人认出。于是,这些人指导他有关永生的事情。”

他过去的生活可能通过异象显示给他。他记得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且他不可能撒谎或隐瞒任何事情。

“内在记忆是这样的,这里面刻蚀着人在任何时候所想的、所说的和所做的事,从他最早的婴儿期到极老迈时的所有详细事情。当人进入来生时,他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有记载,对所有这些事情的回忆也都会相继显现出来。他说过的和做过的一切,都在天使面前显露出来,如在光天化日之下一般清晰。而且,世上没有什么事情能隐蔽至深,以至于死后显露不出来。当在天堂之光中观看灵时,就像看到肖像一样。”

瑞登堡还描述了来世充盈着 “主的光”。这是一种无以言喻的光明,他声称自己曾亲眼见过,那是一道真理和领悟之光。

穆迪博士就此得出结论:瑞登堡的描述与当代临终体验事件的报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瑞登堡的临终体验给出的启示

在瑞登堡的几次临终体验中,他目睹了人的死亡,并看到来世里他们遇见了什么。他说,人死后立即进入自我显露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在尘世上戴着的社会面具会消失,真正的自我会显现出来。然后每个人形成永恒里的自己,以符合他们真实的内在本相。有些人变得失去理性,被恐惧和贪婪驱使。瑞登堡称这类人所处的灵性状态为地狱。地狱是一种心理状态,对应于我们在尘世上时,让自己被自我的盲目贪婪所驱使,所经历的痛苦。地狱里无需魔鬼施加惩罚,因为在地狱的灵性状态中,每个人都通过折磨别人来展现自己的恶意。

死后,许多人的内在心性呈现出瑞登堡称之为天堂的状态。这是一种快乐的状态,也是一种觉悟发展的状态,能越来越充分地察觉到创造的宏伟设计。与瑞登堡见证的天堂相配的是行为,而不是信条。因此,组成天堂社群的人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瑞登堡经常提到,这些社群,即主的教会,无处不在。

根据其属灵生命,所有在尘世上生活在爱之良善中的人组成了主的教会。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到瑞登堡所经历的天堂和地狱。

瑞登堡的来世之旅不仅仅使我们瞥见等待我们所有人的激动人心的旅程样貌,还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画面。以下只是一些摘录。

人的真实欲望在死亡时得揭示

人死后保持着他的”最强欲望(主导爱)”,并且在永恒的整个过程中不再改变。每个人都有相当数量的欲望,但它们都会归向一个最强欲望,并与之合为一体—或者说,它们全部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个主导爱。

所有与最强欲望相和谐的意志要素都被称为欲望,因为人期待它们。这些欲望有的比较内向,有的比较外向;有的直接结合;有的比较接近,有的比较远离;也有各种不同的从属关系。

它们的总体构成了一个王国。它们实际上是在人的内在组织起来的,尽管人们对这个组织一无所知。然而,人到了来生就会对此有一定程度的知晓,那时人的认知和感情的拓展取决于这个组织。如果其最强欲望是由天堂的欲望组成的,就会参与充实天堂社区;但如果其最强欲望是由地狱的欲望组成,则会强化地狱社区。

(1) 死后的人,展现出的就是其欲望或冲动。

(2) 在整个永恒中,人们保持着他们的冲动或最强欲望。

(3) 有属天和属灵欲望的人进入天堂;有肉体和世俗欲望却没有属天和属灵欲望的人则进入地狱。

(4) 人的信仰如果不是出自于属天的欲望,这信仰就不会保持。

(5) 欲望在行动中才会持续,所以这就是人的生命。

死后,人就是他的欲望或意志(冲动)。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观察经验我明白了这一点。整个天堂被划分为不同的社区,划分的依据是基于欲望的良善差异。每一个被提升到天堂成为天使的灵魂都被带到符合他或她的欲望的社区,一旦到了那里,他们就属于那里。可以说,这就像回到他们的家,他们出生的地方。天使明白这一点,并与像他们一样的人结成亲密的朋友。

当他们离开去到另一个社区时,会有某种持续的抗拒。这是一种效应,出于渴望回到和自己一样的人身边,也就是回归自己的最强欲望。这就是在天堂形成亲密友谊的方式。在地狱里也是如此,那里的人们形成友谊的基础,是与天堂相对立的欲望。

我们可以确定,在死后,人就是他的欲望。有一个事实也可以为之作证,那就是死后会清除那些与他的最强欲望不一致的成分。如果人是良善的,那么所有与他的真实欲望不和谐、或不一致的东西,都会被清除,也可以说被驱离。通过这种方式,人就被设置在自己的欲望中。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邪恶之人身上(不同的是,真实的东西从恶者身内被驱离,而虚假的东西从善者身内被驱离),直到最后所有人都成为他们自己真实的内在欲望。这发生在一个灵被引入下述第三种状态时。这种状态一旦形成,人就会一直面向他的内在欲望,无论他转向哪里,这欲望都在眼前。

在这个世上的人也是如此:他们自己的欲望引导着他们,也出于自己的欲望而接受别人的引导。当他们成为灵时,情况就更真实了,因为那时他们不得呈现任何其他虚假的欲望,或伪装出一个不真正属于他们的欲望。

在来生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即人们的灵性反映着他们的最强欲望:事实上,每当某人的举止言谈符合周围人的欲望时,这个人看起来是完整的,面部表情丰富、愉快、活泼。但是,每当某人的言谈举止与周围人的欲望相反时,此人的脸就开始改变,变得朦胧,并从视野中退隐,最终整个人都消失了,好像他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我经常对这种情形感到惊讶,因为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我被告知,类似的事情确实发生在人的灵里,当人的灵性疏远他人时,就不再呈现在那人的视线之内。

有几次,我看到善良、简单之人想用有关真理和良善的道理教导邪恶之人,而这些人又是如何逃避这种教导的。当他们见到自己的同类时,就会攫取适合他们欲望的虚假成分而呈现强烈的快乐。我还看到善灵互相谈论关乎真理的事情,在场的良善之人都热切地听着,而同样在场的邪恶之人却毫不关心,就像什么都没听到一样。

灵性世界中的道路是可见的。有些通向天堂,有些通向地狱。一条通向一个社区,一条通向另一个社区。善灵只会沿着通向天堂的道路前行,他们看不到通往其他方向的道路,所走向社区的具体之善符合他们的自身欲望。恶灵只会走通向地狱的路,所进入的特定群体之邪恶也符合他们自身的欲望。他们看不到通往其他方向的道路,即使看到了,也不愿意跟随。

于是,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结束后,这两类人被分开,以至于他们不再见到或认得对方。每个人都成为他们自己的欲望,不仅在他们心性的更多内在层面,而且在他们的面容、身体和语言等诸多外在方面都适应一致。因为所有人都成为他们欲望的形象,甚至在外在事物上。

陷入肉体欲望的人完全没有能力生活在天堂的温情中,因为天堂的温情就是天堂的欲望。然而,他们能够生活在地狱的激烈中,这也是一种欲望,对不支持他们的人残忍的欲望。这种欲望之乐是对他人的各种蔑视,是敌意、仇恨和报复。当他们陷入这种状态时,就被自己的生命所困,完全无视基于良善和出于良善本身而对他人行善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基于邪恶之事和为了邪恶的目的而行动。

陷入肉体欲望的人在天堂无法呼吸。如果一个邪恶之人被带到那里,他的每一次呼吸都像因受压迫而挣扎一样。但是,处身天堂欲望的人在天堂位处越高远,呼吸就越自由,活得越完满。

死后的第一个阶段

人们在死后到达天堂或地狱之前会经历三种状态(或三个阶段)。第一种状态关联着他们更外在的方面,第二种状态涉及他们更内在的方面,第三种是准备状态。人在灵性世界中会经历这些状态。

第一种状态关联着人的外在特性,人们在死后立即进入这种状态。

所有人的灵性都有更内在和更外在层面。人的更外在层面是指他在物质世界里相应的身体(尤其是他的面容、言谈和举止),是用来与其他人交往的手段。但灵性更内在的层面是属于人的意志及其导致的认知,这些很少体现在面容、语言和举止中。从婴儿期开始,人们就习惯于表现出友好、善良和真诚,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因此,作为一种习惯,他们向外表现出一种道德和公民的生活,而无论他们的内心是什么样子。

这种习惯导致人们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几乎一无所知,也使他们对这些事情毫不介意。

每个人死后的第一种状态都很像他们在物质世界中的状态,因为那时他们也同样参与到外在事务中。他们有同样的面孔、语言和灵性,因此有同样的道德和公民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全然不知此时自己已经离开物质世界,除非他们留心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以及天使唤醒他们时告知的真相—即他们现在已经是灵了。

于是,生命从一个形态延续到了另一个形态,而死亡只是一个跨越点。

每当灵性世界里的人想到灵性世界的其他人时,在他们的思想中此人的面容就会呈现眼前,同时还会想到此人生命中的许多其他特征。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那个人就会像被呼唤和召唤一样出现。

这种事情发生在灵性世界,因为在那里思想可以交流,同时那里的距离没有物质世界的属性。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一到灵界就会被朋友、亲戚和这样那样的熟人认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经过互相交流,然后按照物质世界里彼此的友情之路继续交往。

所以他们被朋友们教导关于永生的状态,并被带到不同的地方,进入不同的社区。有些人被带到城市,有些人被带到花园和公园;但大多数人被带到富丽堂皇的地方,因为这种地方能够愉悦他们仍然具有的外在性状。然后他们断断续续地得到引导,回顾他们在尘世生活时对死后灵魂状态、天堂和地狱的看法,直到他们开始抱怨自己以前对这类事情竟然完全无知,并反感社会对此的无知。

[编者注:姑且把身后第一阶段称为处于幽冥界(Earthbound Realm),在这个阶段人们可以在世上的任何地方旅行,看到他们从未见过的地方。另外,灵性思维的能力也可以在幽冥界初步呈现。其他人也可以来到这里引导人。瑞登堡对第一阶段的描述也类似于临终体验对幽冥界的描述]。

几乎所有的人都急于知道他们是否能进入天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能,因为他们在物质世界中过着有道德的公民生活,却未曾考虑到恶人和善人生活的外在表现是相似的,他们以相似的方式为他人做善事,以相似的方式去教堂、听讲道、并祈祷。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外在的行为和外在的敬拜并不能成就什么,而真正重要的是外在所依据的内在要素。

数千人中也难找出一人知道他自己的内在要素是什么,更不知道这些要素正是天堂和教会居于人内之要所。

然后,所有从物质世界来的人都得到安置,完全依据他们的更内在要素,或者与特定天堂社区联结,或者与特定地狱社区联结。然而,当灵参与更多的外在事务时,这些更内在要素就不会被人看到,因为外在事务被用来掩盖和隐藏内在状态,特别是那些在更深内在层面上涉入邪恶事物的人。后来,当他们进入第二个阶段时,更内在要素就会变得非常明显,因为那时他们的更内在状态被展开,而更外在事物则退隐。

死后的第二个阶段

死后的第二个阶段被称为更内在元素阶段,因为此时人被领入他们心性的更内在层面,涉入他们的意志(冲动)和认知。而他们在第一个状态下涉及的更外在事物则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当人们处于这种状态时,他们会身处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命里。出于自身情感去自由思考就反映出人的真实生命,展现他真实的人。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在他们自己意志的基础上思考的,这意味着他们的思考是基于自己的感情或欲望。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思考与他们的意志统一。事实上,达成这样的统一,他们似乎根本就无需思考,只要意愿即可。当他们交流时,也几乎是同样的。但有一个区别,就是他们交流时会有某种担忧,恐怕他们的意志涉及之事会曝露出来。这是因为,在物质世界里按照公民生活的要求,他们的担忧已经成为他们意志的一部分。

每个人死后都绝对会被引入这种状态,因为这是灵的真实状态。先前的状态是与他人相处时人们的灵性状态,那不是他们应有的状态。

一旦人们所处的状态符合其更内在的关注,他们在物质世界里的本性如何就显而易见了。到了这一阶段,他们的行为基础就真正属于他们。如果在物质世界中,他们参与的善举是出于其内在,此时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理性和睿智—事实上,比他们在物质世界中的行为更睿智,因为他们已经从肉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也就是从那些使事情变得暗昧,或者说从蒙蔽的翳云里解脱出来。

另一方面,如果人们在物质世界曾涉身某些邪恶之事,此时他们就会表现得愚蠢和疯狂—事实上,比他们在物质世界中更疯狂。因为他们已处于自由之中,没有了限制。当他们生活在今生世界上时,他们在外在事务上是理智的,他们以此伪装成一个理性之人。而一旦这些外在表象被移除,他们的疯狂就显露出来。

在物质世界中生活时,所有承认神性事物和热爱神性真理的人,尤其是那些将其应用于生活的人,都会涉身良善,并基于良知行事。对所有这些人来说,当他们被引入与其更内在关切和谐的状态时,他们就好像从睡眠中被唤醒,或者从黑暗中进入了光明。

他们是在天堂之光的基础上思考,因此是出于更深的智慧;他们是在良善的基础上行动,因此是出于更深的感情。天堂正在以他们前所未知的极深祝福和愉悦输注他们的认知和情感。

他们与天堂天使有了交流。当此时,他们也认识了主,并出于他们的真实生命敬拜祂。如前所述,当他们处于更内在状态时,就是处于本具的生命状态。此外,他们基于自身的自由认识并敬拜祂,因为这自由是他们更深层情感的一部分。

于是,他们也以此方式退离外在的圣洁,进入内在的圣洁,那是实际的、真正的敬拜发生之处。

除非人沉迷自身的邪恶以及迎合其邪恶的谬误,否则他不会沉入地狱。这是因为那个世界里的人不得怀有分裂的心灵—所思所讲是一回事但同时所做又是另一回事。那里所有的恶人都会因其邪恶而认知谬误,并会因其邪恶而言谈虚伪。他们的思维和言语都出于他们的意志,因而迎合着他们自身的欲望及喜乐,就像他们今生依据其灵性而思考的方式一样—那就是,他们根据自己内心情感而采用的思维方式。

所有的灵都会到达一个特定社区,该社区与他们在尘世生活时的灵性状态一致。事实上,每个人都连接着一个特定的天堂或地狱社区—邪恶之人去到地狱社区,良善之人则到达天堂社区。去天堂的人会先得到逐步引导,最终才获准进入。

邪恶之人所处的状态与他们的更内在构成一致,他们也逐步走向自己的社区。在完成这种状态之前的最后阶段,他们会径直走向那里。而一旦这种状态完成,他们就会自己投入地狱,那里有他们的同类。

[编者注:这里描述的是虚空体验。在虚空中,除了我们自己真实的内在本性,一无所有。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要使我们能反思和了解,在刚刚度过的尘世生活中我们成为了怎样的人。如果内里有爱,会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是天堂式的。于是我们内里的爱就会吸引自己出离虚空,走向光明。但如果我们内心的构成大多是非灵性的,那么就可能暂时停留在虚空中,直到心灵最终得到改变;或转回幽冥界,对于沉沦者来说就是走入地狱。]

在第二个阶段发生了恶灵与善灵的分离,而在第一阶段他们是在一起的。原因是,只要人们身处其外在关注中,就和尘世中的状态一样—那里恶人与善人共处,善人与恶人共处。当他们被引入以更内在关注为基础的状态,从而展现本性或意志时,情况就不同了。

善者与恶人的分离以各种方式发生。大体上,这是通过把恶人带到他们在第一状态时所接触的,具有善念和良善情感的社区。这样,他们被带到的那些社区曾由于他们的外表,而以为他们并非邪恶。然而当看到他们时,善灵会转身离开。随着他们转身离开,被带往各处的恶灵也会转身离开善灵,转向地狱社区的领域,那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死后的第三阶段

死后灵魂的第三个阶段是教导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为将要进入天堂、正在成为天使的人准备的,但却不是为将要进入地狱的人准备的,因为他们不能被教导。因此,第二阶段也是进入地狱之人的第三阶段,结果是他们完全转向自己的欲望,因此转向地狱的社区,那里的人们都沉迷于类似的欲望。

当这一切完成后,他们就根据这欲望去意愿和思考。由于这欲望是地狱式的,他们的意志无不邪恶,思考无不虚伪。他们对自己的意志和认知感到满意,因其符合这地狱式的欲望。于是,他们唾弃任何先前接受的良善和真实的事物,因为那只是他们用于达成欲望的工具。

然而,善良之人通过第二阶段后被带入第三阶段,这是他们接受指导准备进入天堂的阶段。

除非通过指导,获得对真和善的领悟,否则无人能够为天堂做好准备。这是因为人们无法知道在灵性层面上何为善与真,何为恶和假,除非他们得到教导。在物质世界中,有可能知道在公民和道德层面上何为善与真,何为公正和诚实,因为有民法教导何为假与恶。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在其中学会按照道德法律生活,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何为诚实和正确。但是,在灵性层面上何为良善和真实,就不是在物质世界能学到的,而要在天堂里学。

除非人们意识到并承认这些事实,否则就无法进行灵性上的思考。如果没有对这些事物的思考,人就不能期待这些事物。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某件事情,就不可能思考它;如果不思考它,就不能期待它。

当一个人确实期待这样的事物,那麽天堂就会流入。也就是说,主的生命通过天堂流入这个人的生命。神性本质流入意志,通过意志流入认知,经由这些流入生命,这两者(意志与认知)是人灵性生命的根本。

从这些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在物质世界中不能学到灵性层面上的良善和真理,只能从天堂学习。我们还可以看到,除非接受教导,否则没有人会为天堂做好准备。

行进至此,善灵在中间灵界完成第二阶段后,主引领他们接受教育。然而,这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因为人若在物质世界领受教导,就已经被主准备好进天堂了,他会通过另一途径进入。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死后立即被引入天堂。

[编者注:我相信瑞登堡这里描述的临终体验,是那些绕过幽冥界(第一阶段)和虚空界(第二阶段)而直接进入光明的人的经历。]

一旦灵体通过上述各处教导为上天堂做好准备(这仅需很短时间,因为灵体具有灵性容量,可以同时汲取众多内容),他们就会穿上天使的衣服,其中大部分是白色的,就像亚麻布做的。着装好后,他们被带到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上,并被交给那里的守护天使。然后他们受到一些其他天使的欢迎,并被引入社区,在那里众福常伴,其乐无穷。

走向天堂路并不难

有些人认为,要过天堂的生活(也就是所谓的灵性生活)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听说人必须脱离俗世,放弃与尘世肉体有关的欲望,像灵性之人那样生活。他们认为这仅仅意味着要拒绝世俗的事物—尤其是财富和名望—一直行进在虔诚地默想上帝、救赎和永生的路上,终生祈祷、阅读圣言和灵修文献。他们认为这就是脱离俗世,靠灵性而不是靠肉体生活。

但大量经历以及与天使的讨论使我明白,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以这种方式退避尘世去追求灵性生活的人,为自己培养的却是一种悲哀的生命,一种无法接受天堂快乐的生命。因为每个人进入灵性世界后都保留着他们在尘世的生命状态。相反,如果人们要领受天堂的生命,今生无论如何都必须以各种方式积极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和事务。于是通过道德的公民生活,他们将获得灵性生命。这是在人内形成灵性生命的不二法门,是使其灵性为天堂做准备的途径。

生活中只有内向生命却没有外向生命,就像住在没有地基的房子里,会逐渐沉陷,或出现裂缝和豁口,摇摇欲坠,直至倒塌。

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界审视人的生活,会发现它有三个方面:有灵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公民生活。我们发现这些生活彼此不同。有的人过着公民生活,但没有道德或灵性生活。还有一些人既有公民生活,又有道德生活,还过着灵性生活。这些人其实过的是天堂的生活—其他人过的是与天堂分离的尘世生活。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灵性生活与物质生活或尘世生活是不能分离的。相反,它们是结合在一起的,就像灵魂与肉体一样,如果它们分离,就像刚才说到的那样,就会像住在没有地基的房子里。

下面的思考将使我们能够看到,过天堂般的生活并不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困难。

谁不能过公民和道德的生活呢?每个人从摇篮开始就得到相关的教导,并在尘世生活中对其更加熟悉。每个人,无论善恶,也都会遵守,谁不希望被认为是诚实和公正的呢?

几乎每个人都在外在事务上展现诚实和公正,甚至在心里看起来也是诚实和公正的,或者说似乎其行为是出于真正的诚实和公正。属灵之人同样需要以此方式生活,他们可以像世人一样轻松地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区别是,属灵之人相信神性事物,他们的行为诚实公正,不仅仅是因为这符合公民和道德法则,更是因为这符合神性法则。

言谈举止不忘神性事务的人,就与天堂天使有了联系。他们越是这样做,与天使的联结就越牢固。以此方式,他们的内在之人被打开,就其本质来看,就成了属灵之人。

当人达成如此状态,就在不知不觉中被主培育和引导。于是他们在道德和公民生活中所做的任何诚实和公正之事,都出自于灵性的源头。从灵性的源头做诚实和公正之事,是真正的诚实和公正,是发自内心做的。

灵性生活的法则、公民生活的法则和道德生活的法则都在十诫的戒律中赐给了我们。首先是灵性生活的法则,其次是公民生活的法则,最后是道德生活的法则。

从外表上看,纯粹属世之人遵守这些戒律的方式与属灵之人一样。他们以同样的方式敬拜上帝,去教堂,听讲道,摆出虔诚的面孔,不杀生,不通奸,不偷盗,不做假证,不骗取同伴的财产。但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自己和世界,或者说只是为了表现。

而那些在内心认识到何为圣洁,在其生活行为中专注于神性律法,并按照十诫的戒律生活的人,情况就不同了。当他们进入自己的内在状态时,就像从黑暗进入光明,从无知进入智慧,从悲哀的处境进入蒙福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处身圣洁,因此就身居天堂。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照天堂的方式去生活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难。人们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诚实和不公正的,当面临这些事情时,依照灵性的觉悟,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即不应该这样做,因为这违反了神性律法。如果人们习惯于这样做,并在这习惯的过程中形成品性,于是他们就会一步一步地与天堂联结。当达到这种状态后,他们心性的高层就打开了。随着高层打开,人就看清哪些事情是不诚实和不公正的。当人看清这些时,就可以与之断绝。任何邪恶都是在看清之后才可以断绝的。

人们能够自由地来到这个阶段。谁不想具有能够如此行的自由呢?一旦这个过程开始,主就会将诸般良善赐予他们。按照主的安排,他们不仅能看清各种邪恶,而且厌恶它们,并最终远离它们。这就是主所说的 “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的意思。

天堂的生活不是退隐世界的生活,而是参与世界的生活。“虔诚”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却没有爱的生命,就无法通向天堂。相反,有爱的生活,就要在每项任务、每项交易、每项工作中都表现得诚实公正,这出自一个更内在的,通往天堂的源泉。当人表现得诚实且公正时,这源泉就在其生命中,因为这符合神性律法。这样的生活并不难!

再次使用这张卓越的图,展现瑞登堡所描述的天堂和地狱境界。

瑞登堡和临终研究

作者:詹姆斯F. 劳伦斯

刘广斌 译

长期以来人们在祈祷时,来自灵性世界的灵性支持及其影响,或有意识或下意识地运行在祈祷者的认知中。以马内利-瑞登堡以其丰富的灵界经历和深刻领悟,使得这种认知不但得以大大扩展并且细化,且从根本上使得天使在我们灵性生命中的性质和作用成为实在的图景。这一幅对灵魂施以协助的宏景,揭示出人类生命的物质特性与灵性实相,人的内在和外在品性与身后生命在永恒里的归宿,远远超出尘世各个世代属灵精英的领悟与陈述。

在十八世纪,瑞登堡写的关于天使的文章比当时任何其他作家都多,知名作家和学者们都注意到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人们对天使的兴趣急剧上升,关于天使的书籍充斥着灵性市场。虽然这些书有一些是瑞登堡的,但更多书籍的作者虽然不是瑞登堡却涵盖了瑞登堡的教导。在19世纪,瑞登堡的作品,特别是《天堂与地狱》,在彻底改变人们对肉体死亡后,来世灵魂状态的看法方面起了主导作用。由此产生的文化转变形成了一种新的、相当激动人心的意识,即那些在 “死亡”另一边的人离我们有多近。

利-埃里克-施密特(哈佛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和凯瑟琳-阿尔巴尼斯(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是两位重要的当代学者,他们认为瑞登堡是改变19世纪美国人相信灵性世界与我们密切相伴的主导力量。阿瑟-柯南-道尔爵士(1859-1930),这位著名的英国作家和医生,写了一本关于灵性世界的虚拟百科全书,描述这个世界与我们何等临近,以及如何与那些已经去世的人接触。他也认为瑞登堡是推广新的构造理念以深入理解灵性世界临近性的最重要先驱。H.W. 詹森(1913-82),纽约大学美术学院的资深学者和主席,发表了一篇关于十九世纪美国墓园艺术所含意义的研究,发现其关联着我们对来世的理解。詹森阐明这一时期的墓园如何反映着美国人对死者去向看法的演变,墓碑艺术品反映了一种新兴的信念,即灵魂在死亡后立即觉醒,进入灵性生活。他引述瑞登堡的观点,指出这是导致人们对进入来世后立即觉醒的信念演变的首要因素。

过去,基督教文化相信双重审判系统,或者相信在坟墓中存在未被唤醒的无意识状态。直到第二次降临,所有的灵魂都会从坟墓中醒来,前往他们永恒的目的地。然而,随着瑞公所启示观点的出现,信念的正态曲线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在死亡后紧接着发生了觉醒,进入下一个生命状态,无关即时审判。事实上,盖洛普每年都会对美国人关于来世的信念进行民意调查,年复一年的民意调查表明,大多数相信来世的人都认为来世在肉体死亡时立即开始,而且来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有爱的经历。
瑞登堡学者认为,灵性世界紧密围绕并交织着我们的尘世,其中的灵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活生生的灵性网络,这为理解我们如何通过天使群体随时与上帝联结奠定了基础。这样一种世界观,让我们充满爱意地投身一个复杂的灵性关怀系统,这个系统中的神性存在与天使群体交织在一起,指引有意的灵性修为,努力提供欢迎并开启指引和帮助。我们可以把这称为 “与天使交流”。

临终研究的兴起与瑞登堡

与大多数宗教群体相比,瑞登堡学者对新兴的临终研究领域更感兴趣。这并不是因为瑞登堡学者必须首先要相信有来世,而是因为关于我们在肉体死亡时灵魂会如何进展的景象符合瑞登堡的神学,比其他基督教运动的神学更加一致。事实上,当精神病学家对声称在临床死亡时经历异常生动异象的人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研究时,也看到了临终体验和瑞登堡关于肉体死亡时,个人意识变化的讲述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雷蒙德-穆迪(1944-)在他1975年的畅销书《身后生命》中报告了这项研究,他创造了 “临终体验”(NDE)一词,这将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研究领域,对宣称到过死亡之门甚至在身体功能停止后有过非凡经历的人进行临床研究。在随后的四十五年里,临终研究领域已经积累了许多书籍和网站,探索现代经历者的大量见证(见临终体验研究基金会)。在《身后生命》的最后一章,穆迪指出世上与他的灵性领域初步研究切合的四个文献来源。其中一个是瑞登堡。

关于死亡时具体会发生什么,瑞登堡最集中的描述可以在他的畅销书《天堂与地狱》中找到,此书中 “中间灵界与我们的死后状态”的部分,不妨被称为 “瑞登堡生死书”。

瑞登堡和临终研究之间的交集

瑞登堡在其著作中描述的内容与当代临终体验有四个共同特点:

1.经历无缝过渡,成为一个保留自我身份的灵性觉识,拥有视觉、听觉、触觉和语言。这种现象是临终体验的根本基础。在这一点上,数以千计的证词报告了在看似死亡的那一刻发生的强烈的灵性世界体验,甚至常常是在临床死亡之后。

瑞登堡写道:

多年来的日常经历向我证明,人类的灵在脱离肉体后仍是一个形态相似的人。我成千上万次看到过、听到过这样的灵,我甚至和他们谈论过这样的事实:尘世的人不相信他们是人,学者们认为相信的人是傻瓜。灵人们为世上,特别是在教会中仍然普遍存在这样的无知感到痛心。《天堂与地狱》456:1

2.遇见并融入一道灿烂的光—不是刺眼的光,这光赋有不同于物质世界的活力和气度感。这是临终体验最常见的特征,瑞登堡对这光有很多论述。

天堂之光其内蕴含智识与智慧。主所赐的智识本质是真理,所赐的智慧本质是良善。在天使的眼里这些呈现为光,在实际经历中我得以认识这一事实。我被提升到如同钻石般闪耀的光中。当我被保持在此光中时,我似乎被带离肉体的意念进入灵性的意念。于是,我被带入领悟真理和良善的智识状态。(《属天的奥秘》4413)

在以上见证中,伴随着光有一种非语言的交流,使得我们对事物的感知超越了在尘世所能达到的渊博与丰满。

3.受到之使者的迎接。临终经历的见证经常描述说,遇到了天使般的人物。有时这些生命并非呈现为具体的形态,而是感觉到一种与更高存在相联系的强烈感受。瑞登堡写道:”首次被带出肉体的经历是这样的。我们被引入一种特殊的状态,它介于睡眠和清醒之间。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时,看起来就像我们醒着一样:我们所有的感官都像身体完全清醒时一样灵敏—视觉、听觉,更为奇怪的是,触觉比身体清醒时更加敏锐。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看到活生生的灵和天使,甚至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奇怪的是还能触摸到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实质的阻碍。这种状态称为被带离肉体,本人并不清楚自己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天堂与地狱》440) 

4 闪现出过往的人生。临终经历者经常描述,他们截至当下的人生旅程曾闪现出来,其特别的结果,是对那段尘世生命旅程中的关键教训产生了深刻的认知。有些人描述这种经历时说,他们几乎是在瞬间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全部内容,同时还有一个充满爱的实在帮助他们看到了一些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东西。瑞登堡非常肯定地指出,在灵界觉醒后最重要的经历就是规整自己的灵性重心。他写道:“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圣经中提到的,我们的生命册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我们所有的行为和思想都写在我们整个人内,当从我们的记忆中把它们唤出时,就像从一本书中读出来一样。当在天堂之光中观察我们的灵时,它们就以图像的形式显现。”(《天堂与地狱》463)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临终体验证词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之一是,在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宗教信仰(或无宗教信仰)的人群中,相似之处的发生率非常高。这种相似性的大量出现支持了这样一个命题:即这些经历所指向的客观事实与他们所描述的主观解释等量齐观。瑞登堡给自己的畅销书起了个副标题:”源自所闻所见之事”。

与天使交流是一种正常现象

在我早年对世上的灵性现象进行研究的时候,我觉得祖先崇拜似乎很怪异。然而,现在的我已经活过了我生命中的许多重要人物,我开始欣赏那些个人经历,我想知道这类经历是否导致了祖先崇拜的演变,成为人们在尘世生活时的一种积极的灵性关怀行为(即一种与前人沟通的形式)。

在瑞登堡描述的灵性世界,相互联结的神性能量系统贯穿于存在的每一个层级和序列,类似于统一场理论:每一个意念和感觉都是活生生的,与共同的生命群体有无穷的联系,且都有神性的来源(《天堂和地狱》168)。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个世上成为彼此间积极(或消极)的能量通道,关键是还可以与灵性世界中那些正与我们共同参与统一灵性场的人建立联系。

瑞登堡确认,我们每个人都有灵的伴随(《属天的奥秘》904)。当我们向那些具有更高觉悟的灵开放并邀请他们与我们同在时,我们就有可能被提升到更高的神性之光和爱里。事实上,”我们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行善或转向主,是天使的力量帮助了我们”(《属天的奥秘》233)。不断且有意地与天使保持联系,能增进对我们的激励,与神性意志保持一致和融合,这反过来又增强了我们的意志,选择重生的生活(《属天的奥秘》99)。

我们越能感受到神性鼓励,加之天使又在促进这鼓励,我们就越能更好地辨别和选择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生活,而这正是在进入灵性修为。注意力、开放性和愿望的功能是我们进入更深层次意识状态的能量通道,无论是在清醒时还是在沉睡中。我们告诉上帝,我们愿意开放自己,接受天使的协助,他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什么才是重要的,我们希望意识到那些需要我们注意的事情,希望有勇气选择并意愿达成对他人和自己都是爱的结果。正是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在灵性上加强自己,就像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可以增强我们的身体一样。

与天使交流是在我们联通终极神性道路上的一个中间环节。我们可以相信,我们不仅被上帝和这个世上的一些人所爱,而且还受到灵性世界中许多高级灵人的爱护。瑞登堡向我们确认,天使的能力是巨大的(《天堂与地狱》229)。而那正是我们当下可以借用的。

作者简介:詹姆斯-F-劳伦斯博士牧师是位于加州伯克利研究院神学联盟的瑞登堡研究中心院长。他的教学领域包括瑞登堡研究、基督教灵性和新信仰运动。

瑞登堡说死后生命

-无法逃避的事实

出生后我们的生命将在某个未来时刻让位于死亡和离世。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很令人苦恼的,因为有一些明显无法回答的问题,例如:

  • 肉体病痛的肇因
  • 与亲人分离的痛苦
  • 难以接受的消逝
  • 是否可能愉快或不愉快地永远生活在一个未知的世界

世上所有的主流宗教和灵性运动都有关于生命在灵性世界或灵性维度里持续存在的信念。种类繁多的死亡仪式—超度仪式—可以直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时代。关于死亡过程的非物质特性和死后经历,宗教和灵性运动提供的信息大多很笼统。且其大部分只是象征性地表达我们身后将面对之事,而不是基本的事实。现代人的思维倾向于要用 “事实”来说话。值得庆幸的是,有些人能够持守简单的信念,即现在做正确的事情必然会有将来的报应,为什么要担心呢?

死后生命的证明?

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明。对濒死体验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关于灵魂离开肉体并达到超验境界的信息集合,这可能被看作是证据,但科学也确实提供了其他合理的解释。所以也许永远不会有科学证据。显然,肉体死亡后的任何存在都必然是非物质的,是科学无法企及的,因为这两个领域是分隔的。另外,如果能以某种方式毫无疑问地证明死后生命及其性质,我们将被迫相信,这会剥夺我们的自由意志在灵性生命上的选择,这选择导致信仰及所需的盼望之感,而这感觉是强烈的、宽广的、直观的。

我们有什么证据

如果是真的,濒死体验确实能给人一些有用的启示,但它们非常有限,只限于初浅层面。研究这些经历的人在早前的哲学著作中寻找,发现了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著作,如《西藏生死书》和以马内利-瑞登堡的属灵著作。还有一些人记录了他们在其他境域的经历,包括星际旅行和与那里的灵人会面。不过,这些描述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还有,圣经也给出了一些有用的启示,例如路加福音第16章。

瑞登堡的独特之处

在50岁中期以前,瑞登堡基本上是一个科学家,他在所有的研究和工作上采取非常有条理的分析方法。而另一个世界的异象是 “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对这些异象他并没有刻意追求过,反而是有些不情愿地接受了基督教先知的角色,却一直保持着他的科学素养。瑞登堡在27年的两界意识期间所记录的内容—在这个世界进行日常生活的同时又能体验灵性世界—并不是旅行见闻的简单事件日记。他能够将自己的肉体和灵性感受融汇入以上帝为中心的宏伟宇宙之中,其中每个单独侧面都属于一个更宏大的、有目的的整体。瑞登堡对灵界生活的描述非常引人入胜,但其真正目的是提供一个便于理解的架构。

  • 神圣的创造过程
  • 物质和灵性之间的相互关联
  • 人类的灵性进展
  • 掌管我们灵性生命的法则
  • 我们存在的原因
  • 如何实现我们至高的、永恒的潜能

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使我们在肉体停止功能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更为明确且恰当地树立我们的目标和动机。

提出的基本原则

  • 我们是有灵性的人,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意识到我们鲜活的灵性。
  • 生活在确定的环境中,我们才可以自由选择我们的目标和动机。
  • 我们此生做出的基本选择决定了我们在灵性世界的生命走向。
  • 灵性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丰盛的境域。
  • 天堂和地狱的本质是存在的状态,反映我们今生对生活所做反应的实际经历。那里没有我们所知的固定时间和空间。
  • 存在着吸引力法则。
  • 灵性世界的每个人以前都曾生活在物质世界,但现在以灵性身体生活在那里。
  •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在那里生活时想要的状态。

虽然这里的某些原则与其他教义中的原则差别不大,但总的来说,它们提供了关于来世的新概念。

生死过渡的新概念

总的来说,我们死亡的时间和性质是无法预测的。但无论何时、无论何种境遇,都有以下特征:

  • 没有痛苦或不舒服的感觉。
  • 我们在肉体死亡后不久就会经历一个温和的觉醒过程,受到特定天使的迎接。
  • 死后最初的环境折射着我们最后的尘世生活,感觉上的变化被屏蔽了。
  • 随之而来的是对尘世生活的回顾,使我们能够理清我们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并确定我们生命中的真实快乐:要么以他人为中心(”天堂”),要么以自我为中心(”地狱”)。
  • 于是我们可以选择想要如何在永恒里生活。没有其他审判发生。
  • 如果我们渴望与那些以他人为中心(天堂)的人在一起,就要经历一段预备性的指引和对真理的体验。

关于天堂的新理念

  • 一个真实的世界,有社区、街道、住宅、树木、河流、海洋、政府等。
  • 在灵性世界里,我们都有一个独特的角色,或功用。
  • 那里有娱乐和休闲的时候。
  • 与其他具有类似功用的人一起生活在社区中,会增强整体的幸福感。
  • 正是社区的集体活动使天堂变得完美,因为身体的健康取决于其细胞和器官的健康。
  • 天堂的进步不是通过向上提升,而是最充分地发挥我们的潜能,这是永无止境的。
  • 伙伴、朋友等如果愿意就会见面。持续相伴取决于内在的爱。
  • 天堂里只有真正的婚姻。世上的夫妻若能共同成长则其婚姻将持续,否则将友好地分开,寻找他们永恒的伴侣。
  • 死去的孩子会直接进入天堂,特别指定的天使会照顾他们的福祉和成长。

关于地狱的新理念

  • 对于那些喜欢按照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去生活的人,确实有地狱。在那里的社区中他们与志趣相同的人相伴。 
  • 他们的欲望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永远无法满足。而且所有人都在寻求同样的效果(这就是”火和硫磺”所象征的意义)。
  • 仁慈的上帝允许这种状态存在,但这不是祂的报应或惩罚。那里的人被迫为他人服务。
  • 对于那些在地狱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的天堂,是不断向自私自利屈服的自由选择。

“一旦人的肺呼吸和心脏跳动停止运行,肉体不能在这个世界上发挥作用,以对应他的灵在灵性世界里的想法和情感时,我们就说他死亡了。然而,这个人并没有死,只是离开了在世上服务他的肉体而已。他依然活着,因为他现在是灵的状态,从一个世界跨入了另一个世界。”

——瑞登堡:《天堂与地狱》445

(本文原载于:Swedenborg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关于死后生命的一些问题

  • 我们死后还能生存吗?

世界上的许多教义和各种亲身体验(如濒死状态的亲身经历),确切地指出肉体死后,我们还会继续活着。

  • 为什么我们无法确认?

可能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物质世界和灵性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维度”,每个人死后都会进入灵性世界,但这两个世界是隔离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在今生有信仰的自由,这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 有人提供过信息吗?

圣经确实讲到天堂与地狱,天使与魔鬼,复活与永生。比如路加福音16章。此外还有灵媒和通灵者的讲述,还有众多古代文献。大约250年前,以马内利.史威登堡声称自己经历了死后生命,并与许多灵体和死后的人交谈。他在一本名为《天堂与地狱》的书中写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 这对他来说怎么可能呢?

在 “双重意识 “的状态下,他的心性被打开进入灵性世界,而同时他又在这个世界过着忙碌的正常生活。也有许多时候通过冥想实现。

  • 史威登堡说了些甚麽?

许许多多事情。人今生的任务是为永恒里的生命归属做准备。来生每个人都活在永恒里,是在一个与自己的心性喜好相匹配的环境里(即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天堂和地狱其实是心性的归宿,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吸引到适合自己心性之处。

说得更具体一点,还有…..

灵性世界是真实的。它不是虚无缥缈的毫无意义的幻想! 那个世界里的人仍然有身体,甚至有男、有女。但人的外貌和形态都取决于人的内在状态,且周围的环境也是如此,随着活在其中之人的状态而变化。

  • 人们在那里还能彼此相见吗?

那个世界里没有固定的距离。你位于自己喜欢的地方,和最喜欢的人在一起。如果两个人彼此深爱,就会相遇。这是另一世界里称为吸引力的基本定律。

  • 那里的人们永远呆在一起吗?

确实如此,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谁也不会使谁分开。导致分离的唯一原因是,人们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使他们继续相处了。

  • 那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维持在表面现象上,甚至把自己隐藏起来。在灵性世界里,这渐渐地变得不可能了,因为 “自己的本相 “很快就会公开地展现出来。史威登堡说,我们选择了自己的生命之爱,这种爱要么是对他人的爱,要么是自私的爱。这最终决定了我们的一切。

  • 宗教信仰起作用吗?

并非某些宗教信仰能使我们进天堂!如果那样就太荒谬了。但每个生活在天堂的人都承认,上帝是所有生命的唯一源头。与爱相关的实相是,我们属于一个伟大的本体,祂爱我们所有人。

  • 在那里每个人都做甚麽呢?

他们服务,因为他们爱。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特定的目的和技能。有些人是天生的老师,可以帮助人们清除从这个世上带去的谬误观念。另一些人是天然的关怀者,能带给人们安慰,修复受伤的感情。还有一些人现在就和我们相伴在一起,通过深层的启示,鼓励我们忠于自己的信仰。

  • 那里能感到时间吗?

那里的一个特点是没有钟表所示的时间。人们更多是在一个一个接续不断地活动之中,享受着每一瞬间的学习带来的乐趣。”永恒 “无关时间,而是做自己最爱之事。

  • 那里是否有不断的提高?

如果你的意思是走向越来越高之处,就不对了。我们被造是为了服务于一个特定的价值。当我们找到这一点,就找到了永恒的 “家”,找到我们的价值。但是很显然,从实现价值的角度来看,我们将永远在学习和进步之中。

  • 那些死了的孩子们怎么样了?

很简单,所有的孩子都会直接去天堂,因为他们是完全纯真的。他们被天使照顾。

  • 天使是什么,他们是否另类?

不,天使和我们一样,经历过尘世的生活,选择了天堂。假以时日,我们也可以成为天使。

  • 地狱是怎么回事?

地狱也是真实的,但我们要抛弃那是惩罚的观念。它其实是一种心性,是人生前选择以自我为中心,日积月累建立起来的心性,直到它根深蒂固,人全然渴望如此的状态。

  • 地狱之人要永远留在那里吗?

不要在时间的限制里思考。引导灵魂从黑暗走向光明是上帝的盼望,也是天堂努力的目的。但人必须有走向天堂的良善意愿。地狱的真相是,那些在地狱里的人虽然肮脏,污秽,互相迫害,但却相信自己是在天堂,因为那里适合他们的心性。

  • 天使能看到我们在做什么吗?

不能,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对他们来说物质的东西是看不见的,就像我们这里的人看不见灵性世界的事物一样。这是因为两个世界里,各自都有必需的自由。

  • 那么天使如何能帮助我们?

通过将积极的事物引入我们的心性(心性是非物质的!),通过激起那些深刻的记忆和联想,以及我们生命中珍惜的东西。他们能感知我们的状态或感应场。

  • 我们死后要被审判吗?

上帝和天使都不审判我们,但我们要在真理之光里审判自己。

百年之后

仰望天外的天

“唉!渴死我了。” 我叹息道。明明预报今天是多云,居然太阳火辣辣的,更惨的是忘记带饮水了。于是索性把送快递的破旧车子停在马路边,自己躲在树下休息了。沮丧地望着对面建筑工地,几位工人身上粘满泥土,脸颊在太阳的暴晒下黑得发紫,其中一位老人应该有六十多岁了,吃力地拌着灰泥,真是风蚀残年不能胜任了。看着他艰难的动作心中一酸,真想跑过去把他拉过来休息一会。但理智还是阻止了内心的冲动。望着遥远的天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期那混乱的玩耍场面:没完没了的追逐,飞扬的尘土,满身是泥巴,在上课铃响到最后的那一刻才匆匆跑回教室,总能听到那位语文老师像孔夫子般唠叨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过境迁,人生如梦,一闪就是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一切正如那位老师所言,为自己荒废的光阴懊悔不已。是啊,同样走过岁月,那些努力的同学有当官的,有作老板的,还有作教师的,搞文艺的,剩下就是我们这些不努力学习的了,落魄到只能卖苦力为生,哪怕年事已高也得没完没了地卖体力维持生计。长大后才知道知识何等重要啊!明知是老生常谈,还是要像那位唠叨的老师一样劝诫,因为还是有许多人坐失良机。没文化自然不能胜任更有价值的工作,对社会的贡献也就非常小。“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 (箴24:5) 不但羡慕他们优越的生活条件,更佩服他们工作的能力与贡献。只有生活在极其艰辛环境中的人们才能有这种“切肤之痛”。

回家后,我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再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爸爸不会只把上大学作为目标,博士后也不会是终点!如果你不知道知识能带给你什么,可以看看我每天无休无止的劳苦,就知道无知带给我们的苦难何等深重啊!所以不但要努力学知识,更要对知识有感情,因为知识不但能救人,更是生命中的财富。只有对知识有感情的人,才能乐意主动获取更多知识,并且与知识结合为一,最终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比珍珠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她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她的道是安乐,她的路全是平安。她与持守她的作生命树,持定她的俱各有福。”(箴2:10 ,3:13-18)

孩子用稚气的眼睛盯着我问:应该没有比知识更大的了吧?我坚定的回答说:有!但永远不可轻看知识。你来看几句圣经:

“你们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2:31,13:2-13)

她说:这些圣经我熟习,都是讲爱。爱不就是“对别人好”吗?怎么会是最大的呢?

于是我带她出去进入繁华的街道,身边高楼林立,霓虹灯闪烁着,我问她,这里好吗?她高兴地叫道:太棒了!这楼好高哇,全是玻璃的。是啊,这一切都是智慧的结晶,由知识建造起来的。  你看!她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见一堆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地躺在人行道上。她气愤地说:太不文明了!于是我们动手一辆一辆地扶起来,排列得整整齐齐,完成任务后,相视而笑。我说,是不是很开心啊? 现在你明白了吧,知识可以创造辉煌,若没有爱心世界也不美好。知识和爱心就像鸟儿的两个翅膀,缺一个也不能自由地翱翔在蓝天上。爸爸错过了年轻时学习的好机会,如今生活得又累又苦。那个时候觉得学习太没意思,整天背不完的书,写不完的作业,如今每一天风里来雨里去,用最原始的办法送去每一件快递,仿佛每一次的风雨炎热和饥渴都是对以往不爱知识的惩罚。若是学了丰富的知识,即便同样是送快递,却可能使用上更高效的交通工具,各样智能设备。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少年时没有好好学习知识,到了今天就只能活在贫穷与苦难的状态中;百年之后,决不能让苦难重演!今生缺乏知识,肉身满有苦难。来生若缺少爱心,灵魂堕入地狱岂不更加可悲?

知识须一点一滴长年累月积累而得,马虎、懒惰的人都不可能拥有;同理,爱是灵魂的生命,必须在所遇见的一切人事物中进行操练,不断省察、悔改、调整,努力把爱的情感倾注进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因为主说过: “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太10:42)  也得留意对别人说过的话,诚实守信,因为每一个意念,每一句话都写进灵里成为生命中的品质。 “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 (太12:37)

想获取知识,需要认真作好每道题;同样,盼望具备天使般美好灵性的人,也需要认真对待生命中每一件小事。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路16:10)

人生在罪孽中,其秉性中的邪恶、虚假远远超过自己所能测度的,若不更新重生,进入天堂是决不可能的。 “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5:29) 只有恒心行善才是获得美好灵性的途径。 “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 (罗2:7) 永生的福乐就是对一生行善的回报。好好学习的孩子,想到未来,眼前总会展现出美好的愿景。照样,努力行善的人们想到百年之后,也该充满美好的期待。小时候学到的知识,长大后就会转变成有形的高铁,飞机,宇宙飞船,美好的住宅,各样的用具,甚至是想所未想见所未见的新产品。知识是无限的,能够带来的生活也是无穷无尽的精彩。爱里面同样包含着无限丰富、美好的事物,只要在今生尽心、尽意、尽力活在爱里,百年之后进入灵界,爱在灵性中的结晶就会以无以伦比的美好形式呈现于眼前。想到将来,今生的苦楚算得了什么呢? “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8)

“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必开花繁盛,乐上加乐,而且欢呼。黎巴嫩的荣耀,并迦密与沙仑的华美,必赐给它。人必看见耶和华的荣耀,我们 神的华美。。。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赛35:1-2;51:11)

“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 (诗16:6)。想到这一切的应许必然应验在恒心行善之人的生命中,那喜乐何等大呢。 “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加6:9)

虽然已经失去了许多学习知识的机会,但行善的机遇常在,百年之后必然结出累累硕果。

为什么极乐世界会跑到西方?那东方又算是什么?

心闻 

为什么极乐世界会跑到西方?那东方又算是什么?

(一)

哪怕是大字认不了几个的老一辈中国人,对《西游记》中的故事人物,没有一个是陌生的。从一本正经的唐三藏,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以及挺着一个大肚子的猪八戒,和那位一路风尘仆仆负责挑行李的沙和尚,都逐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取经人是从大唐东土出发,向着西方的方向而去的。尽管那个所谓叫“西方”的地方,今天的人都知道它本是在亚洲的印度,还是实际上属于“东方”的地盘,但因为那里是佛祖极乐世界的所在地,所以极乐世界就同西方紧紧地挂上了钩。《西游记》也就理所当然地与西方结下了不可磨灭的缘分 。

无独有偶,在一般人的头脑里,都把所谓的天堂与极乐世界划上了等号。所以,西方的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过去和现在都被有些人当作人间的天堂。由此而来,我们不禁要问:这“西方”到底有什么特别,以致值得人们如此的青睐呢?

为什么极乐世界会跑到西方?那东方又算是什么?

(二)

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而言,西方是属金的,而金生于土,也就是说,被埋藏于地下的金是具有贵重价值的,这是不必多讲许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人却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到金矿的。曾几何时,美国加州的淘金热,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前来碰运气。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人淘挖到了黄金,那从其中得到的欢乐该多大。

当今每一个活在世界上的人,不管你是如何不想身染红尘,不屑吃人间烟火,但现实的社会生活已经把人身不由己地推上了风起云涌的浪口。你不看见连过去与世无争的和尚尼姑,这些年来也纷纷下海,办起了各式各样的“连锁店”吗?

你也不要轻易以一种贬义的眼光,把这些都视为人向“钱”看的简单信号,以为其无非是人“变质”的代名词。实际上,它牵连到人类对于所谓价值观认识的改变。因为,每个人都想在这个世界上,活出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无一例外。

在过去缺衣少食的年代,要人们去面对今天许多人都喜欢提到的三观,无非像海市蜃楼一样,对不少人来说也是不现实的。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就算你不想去碰三观中的任何一“关”,但它却会自动找上门来问你:“你活得快乐吗”?看看,西方极乐世界的观念跳出来了,就直接出现在东方人的屋前敲你的门了。

为什么极乐世界会跑到西方?那东方又算是什么?

西方近数百年来的文明,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所发生的一浪浪巨大变化,一直领军走在世界的前面,这无非是表明土中的“金”源源不断地被挖掘出来的客观事实,也是“金”的价值被运用到科学、医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结果。从物质财富的层面而言,极乐世界所要表达的快乐、欢乐和喜乐,就都一一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了。

由此而来,西方从土而出的“金”文化,也就成了世界上其它落后的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人,争先学习、效法、复制的样本。

从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人类近代史来看,每当西方的国家在物质文明占上风的时候,世界上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向西方看齐和学习的焦点,无非就是站在物质的立场,集中在西方世界耀眼的科学、技术、工艺、财富等等之上。

但是,随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当前,整个世界越来越进入地球村的一体化状况,西方极乐世界的火种,也借着人工智能的春风,把人类的物质生活带进了一个空前繁荣丰富的状态。

并且,毫无疑问,接下来又会进一步提升人类的生命品质,把人类文明带进一个崭新的阶段。让未来的极乐世界,不仅是展现在物质的层面,而且还要落实到精神的层面——那才是人的灵魂体,都全面进入极乐的时刻。

(三)

在圣经中,常常用金比喻上帝公义、光明、慈爱的特性,这是人类进入智能的时代之后,得以把精神意识层面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看得见的物质能量的源泉。

任何向西方学习、效法的个人或民族,如果看不到这一点的话,就难免本末倒置地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潜力,看不清前面努力的方向,更不必说如何一步步地攀登上成功之巅峰了。

我们不应当把“西方”当作一种地域的概念去理解,而应该把之视为一种人与上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恰当。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认识东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而言,东方属木,而木又生于水。“東”字的部首出于“木”,东方是日头升起的地方。所有植物的成长都离不开水和阳光,所以东方的内涵,与大自然的气息休戚相关。

为什么极乐世界会跑到西方?那东方又算是什么?

从人文伦理的角度来看,如果说,西方的文化特点是与所谓的神学连在一起的话,那么东方的文化特点就跟自然规律走得特别近。所以,上天、道、自然等等,无形之中都成了东方人心目中的神明,相当于西方人眼中上帝的代名词。

因为东方比西方与大自然走得更近,所以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医系统和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就形成了中国文化和中医独具一格的风采。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人体器官替换技术的推广,未来人类的保健问题必将得到越来越完善的解决。

但是,单从身体的角度去考虑,并不能真正解决人类“极乐”的问题,只有当人的灵魂体三个层面,同时被提升到一个生龙活虎的崭新水平,才能迎来人类真正进入“极乐世界”高品质的永生时刻。

在犹太文化中,十分重视从圣经而来的所谓“镜像数”,比方说,13和31就是一对镜像数。它的用意在于提醒我们,人必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当一个人站在镜子面前自己看自己的时候,本身的左边会成为镜中人的右边,反之亦然。这就是“镜像”的含义了:同样的人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看清楚其中或正或反的不同对应关系。

为什么极乐世界会跑到西方?那东方又算是什么?

这正是当前世界的真实状况。现今活在地球村中的人,已经无法分辩自己到底是身处西方还是东方,因为一个贯通天地上下左右的数字“大网”,已经把每一个人都包含在其中。什么科学、哲学、神学也都分分合合、彼此错综复杂地交接在一起。

照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东方的木是被西方的金所克的,所以中国近代史上才有了一段受西方列强欺负的羞辱记载。

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看到中国的科技力量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有的项目已经超越了西方的水平,这实际上并非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问题。而是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量子力学的时代,东西两方处于“镜像”的纠缠状态,难以分清摆在人们面前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原来东方偏重自然和人文道德;西方偏重科学和物质财富,而现在两者已经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了。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的自我意识就像一滴水一样,正在无法避免地被带进江河,被溶入大海。而此时人若还固执于要在东、西方之间,找出一条黑白是非、喜乐悲哀的分界线,能办得到吗?唯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活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为什么极乐世界会跑到西方?那东方又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