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象牙和珍珠

象牙和珍珠似乎属于宝石和珠宝,但它们都来自动物界。象牙来自大象的牙,珍珠则出自牡蛎的贝壳。我们应该思考出产它们的动物。

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最强壮的动物。它还有其他明显的身体特征,你能想到一个吗?那就是奇特的象鼻,它如同大象的手。但严格来说,象鼻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大象的鼻子,发展得非常奇特。你还想到其他特征了吗?那就是象牙!这又是什么?它们是大象上颚的两颗牙齿,长得如此巨大且坚固,成为非常可怕的武器。我们还发现,大象极其聪明,它们的快速感知能力不亚于任何动物,而且它们很容易被训练去做有用的工作。它们有时也会耐心耗尽,然后就变得暴怒,几乎无法控制。它们似乎对自己受到的虐待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有许多关于它们因受虐待而复仇的故事。

作为一个类别的动物对应于什么?它们对应于我们自己内心热烈而敏感的情感,有些是善良的,有些是不良的。那么大象所对应的显然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既有用处又容易被激动,以至于愤怒。这种情感可能是什么呢?大象鼻子和牙齿的奇特发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

鼻子对应何种属灵能力呢?对人的品性和事物的快速感知!(《天国的奥秘》4403, 4624, 4633)那么牙齿呢?牙齿咀嚼食物对应的是,批判性的核查我们将要相信和接受的东西,以了解其真正的内在实质,并发现其中可能隐藏的任何问题。我们进行这种批判性核查的牙齿,是我们已经确立的正确和公正原则,我们据以进行判断。(见本书第六章)大象的象牙就代表这种对公正的认识;这种认识远不止是为了核查我们自己要接受的灵性食粮,还为了探索我们周围的生活事件,认识它们的真正品质。因此,大象对应于一种情感,对人和事物的品性具有非凡感知力,对正确和公正有着坚实确立的知识,据以揭开和探索人与事的品性。这些品质不正符合大象对正义的敏锐感觉和对被虐待的愤慨吗?

我们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大象对应着对正义的强烈热爱,它能迅速发现和揭露欺诈行为,并且很容易激起愤慨。象牙是对公正和正义的认识,通过象牙可以做出判断,揭露不义。坚固洁白的象牙完美地描绘了这种对正义和公正的坚定认识。它几乎像石头所对应的事实那样坚定不移。但是,象牙是动物的一部分,其核心包含有敏感的神经。因此,这种对正义的认识是有生命之物,它不仅知道,而且还强烈感受到何为不公不义。(《诠释启示录》253,1146;《揭秘启示录》774;《天国的奥秘》1172,6188)

我们读到所罗门时代有这样的记载:“他施船队与希兰的船队一同航海,三年一次,装载金银、象牙、猿猴、孔雀回来。”(《列王记上》10:22)“王又用象牙制造一个宝座,用精金包裹。。。在列国中没有这样做的。”(10:18-20)毫无疑问,这宝座的工艺如同希腊的金银象牙工艺,金子装饰了象牙但并未完全遮掩它。金子也起到了将象牙片拼接在一起的作用。这宝座显然是国王统治的象征。那么象牙和金子代表了国王统治的哪些要素或品质呢?

象牙象征着正义的坚定原则,而金子则象征着仁慈,既装饰这些原则,又将它们团结在一起,共同以爱为基础进行判断。但我们期待下一章讨论这些内容。再进一步思考:在一切荣耀中的所罗门,是“比所罗门更伟大者”的预像,他的宝座代表着主的神性治理。那么金子就是主治理中的慈爱,而象牙则是主治理的正义。(《揭秘启示录》229; 《诠释启示录》253, 514)诗篇的这些话也教导我们同样的道理:“公平和审判是你宝座的所在;怜悯和真理行在你的面前。”(诗篇89:14, 97:2;《诠释启示录》298)

珍珠来自牡蛎。牡蛎属于哪一界?动物界。那么它对应某种情感。是好的还是坏的情感呢?好的!它是无害且有用的。但它不是高度有机的生物,并且生活在海里。这表明牡蛎所对应的情感不是非常内在和灵性的,而是相对较低和外在的,与心灵的鱼类类似,心灵的鱼类是指对世俗生活和获取尘世知识的情感。(见本书第19章)因此,它是某种尘世的情感,而且是比较低级的情感,这就是灵性意义上的牡蛎。

是喜欢做一些积极的功用吗?牡蛎喜欢做什么?静静地躺在坚固的壳里,感受安全。它似乎体现了在轻松和安全中的被动享受。外物入侵又无法被排除的情况下导致珍珠的生成,是这种特性的另一个显著例证,表明牡蛎极度关心舒适。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刺激和烦扰。

我们内心是否也有这样的享受?在各种活动的乐趣中,静静地躺着并感到安全是否也是一种乐趣呢?这难道不有点像在暴风雨之夜我们围坐在炉火旁,享受屋顶牢固带来的安全感吗?我们还知道一种更高级的满足感:通过主的力量,免受邪恶困扰的平静安宁感!这就是最佳意义上的牡蛎。珍珠是主拯救大能的事实或知识,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增长,变得更加坚固和美丽。(《揭秘启示录》727, 916;《诠释启示录》1044, 1325;《天堂与地狱》307;《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1)

这知识难道不值得被列为最高贵的智慧之一,就像珍珠在珠宝中的地位一样吗?“珊瑚和珍珠不值一提,因为智慧的价值胜过红宝石。”(约伯记28:18,《诠释启示录》717)然而,这种知识还有一种柔和的特质,不同于闪耀的宝石。它是生活的产物,是在意识到邪恶的痛苦以及试探的煎熬中学会的。在珍珠的中心,是其所保护的有害物质。因此,在我们认识邪恶的过程中,日复一日地形成了我们对主拯救能力的认识,这就是灵性的珍珠。

主在一个比喻中说:“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马太福音13:45-46)这是一系列比喻中的一个,这些比喻将天国比作许多不同的事物。每个比喻都指出了天国的某种特殊品质。那么这个比喻揭示了天国的什么特质呢?那就是远离诸恶事而获得的平安保障,意识到我们自身的软弱,也意识到主拯救的大能。这无疑是天国之福的一个要素。(《揭秘启示录》727, 916; 《诠释启示录》444, 840, 863, 1044, 1325)

对圣城的描述中提到:“十二个城门是十二颗珍珠,每个城门是一颗珍珠。”(启示录21:21)十二个城门代表以不同方式获得的对主拯救大能的认识。门是颗珍珠,是因为这知识涵盖万事,是所有知识的总和。在遵守主的诫命时,我们感受并认识到祂拯救的大能。我们穿过珍珠之门:“那些遵行祂诫命的有福了,他们有权去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城外有那些犬类、行邪术的、淫乱的、杀人的、拜偶像的,并一切喜好说谎、编造谎言的。”(启示录22:14-15;《揭秘启示录》727, 916;《诠释启示录》1325)

我们是否会滥用对于安全和舒适的认识?这认识是否可能助长懒惰和自我放纵的心灵?这难道不就是为何禁止把珍珠丢给猪吗?(马太福音7:6;《诠释启示录》1044;《诠释启示录》727)是的,即使有主的拯救使人安全的事实,但如果轻蔑地拒绝天堂之门的珍贵珍珠,或者使其成为邪恶放纵生活的借口,这珍珠也会被猪践踏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