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奥德纳牧师
圣经的读者大多数都注意到许多关于上帝愤怒的记载。从其中一些经文来看,至少上帝有时似乎会过度愤怒。祂说:”在我的怒中有火烧起,直烧到极深的阴间”(申命记32:22)。”我要在怒气、烈怒,和大恼恨中,用伸出来的手,并大能的膀臂,亲自攻击你们”(耶利米书21:5)。似乎祂的愤怒是恶毒的,超出冒犯所应得的报应。有一次,以色列的百姓们发怨言,”耶和华就不喜悦;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耶和华的火在他们中间焚烧,直烧到营的边界”(民数记11:1),烧了其中一些人。在某些情况下,祂的愤怒似乎甚至伤害了无辜的人:”我要发烈怒,用刀杀你们,使你们的妻子们成为寡妇,孩子们成为无父的孤儿。”(出埃及记22:24)
上帝是仁慈的
与有关上帝愤怒的教导相对应的是有关祂的仁慈的教导。我们被告知,”上帝是爱”(约翰一书4:8)。祂”有怜悯、有恩惠、有恒久忍耐、满有良善和真理”(出埃及记34:6)。”祂本为良善,乐意宽恕,有丰盛的怜悯……满有怜悯和恩典,有恒久忍耐” (诗篇86:5,15)。”耶和华有丰盛的怜悯,赦免罪孽和过犯”(民数记14:18)。”祂不按我们的罪报应我们……天离地何等的高,祂的怜悯也是何等的大” (诗篇103:10,11)。
这幅上帝仁慈和怜爱的画面与祂报复和凶狠的图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这些是我们得到的所有教导,就可能会认为祂在愤怒和仁慈这对立的两面之间交替出现:一会儿是问罪,一会儿是救赎。”我曾愤怒击打你,现在却施恩怜悯你”(以赛亚书60:10)。”祂撕裂我们,也必医治;祂击打我们,也会包扎” (何西阿书6:1)。”屡次消祂的怒气,不发尽祂的愤怒”(诗篇78:38)。
不变的仁慈
认为上帝是起伏不定的,甚至是反复无常的,这样的看法并没有全面思考关于祂的仁慈的所有教导。因为有几十处经文说上帝的仁慈是持久的、恒定的、永不停息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历代志下5:13,诗篇100:5,118:29,135:3)。”神的慈爱是常存的”(诗篇52:1)。”我必不将我的慈爱全然收回,也必不叫我的信实废弃。我必不背弃我的约,也不改变我口中所出的” (诗篇89:33-34)。主承诺祂永远不会有不爱你和不怜悯你的时候:”我怎样起誓不再使挪亚的洪水漫过遍地,我也照样起誓不再向你发怒,也不斥责你。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仁慈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悯你的耶和华说的”(以赛亚书54:9-10).
现在有些人试图解释这明显的矛盾,说主一直对好人仁慈,但祂会报复那些反叛祂的人。但事实是,主对每个人都是仁慈的,在祂所做的每件事上一直都是如此。”祂恩待那不知道感恩的和作恶的人”(路加福音6:35)。”祂叫太阳照好人,也照恶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马太福音5:45)。”耶和华善待万民;祂的温柔怜悯覆庇祂所造的一切” (诗篇145:7)。
我们如何看待上帝
如果主对每个人都是仁慈的,那么祂就不可能是愤怒和报复的。上帝本身”没有变化,也没有转动的影子”(雅各书1:17)。然而,根据每个人的灵性状态,祂显现出不同的样貌。”仁慈的人,你显出你的仁慈;正直的人,你显出你的正直;纯洁的人,你显出你的纯洁;弯曲的人,你显出你的弯曲” (撒母耳记下22:26-27;诗篇18:25-26)
几乎可以说,上帝对我们每个人的作为取决于我们对上帝和他人的行为。如果你原谅别人,祂就会原谅你;如果你不原谅别人,祂就不会原谅你 (马太福音6:15;18:35)。如果你亲近上帝,祂就会亲近你 (雅各书4:8)。如果你忘记祂,祂也会忘记你(何西阿书4:6)。你若离弃祂,祂就会离弃你(历代志下15:2)。显然,当人们带着复仇之心行事时,他们所能期待的就是上帝的报复(以西结书25:15-16)。
这就好像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上帝。一个戴着蓝色眼镜的人,会看到一切都是蓝色的。”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思想和良心也都污秽了”(提多书1:15)。一个人自己如果是恶毒和报复性的,就会倾向于把别人,包括上帝,看成是恶毒和报复性的。”你百姓的儿女说:’主的路不公平’。其实他们的路才是不公平的!” (以西结书33:17; 18:25)
上帝如何沟通
上帝运用我们对祂的观念与我们交流,即使这些观念被扭曲。在耶稣的一个比喻中,一个人对他(象征着上帝)的主人说:”我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主人对他说:你这恶仆,我要凭你的口审判你。你既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路加福音19:21-22)。主人对自己的描述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直接从他的仆人口中得知的。主以同样的方式对我们说话,使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想法,即使是不准确的。
这样做的结果是,对上帝的描述经常含有不完美的人类品质—不是因为祂实际上有这些品质,而是因为某些不完美的人认为祂有。
例如,圣经说 “上帝安息了”(创世纪2:2,3,出20:11;31:17;申命记5:14;希伯来书4:4,10)和 “从睡眠中醒来”(诗篇44:23;78:65),实际上主”不疲乏,也不困倦”(以赛亚书40:28),祂 “不打盹,也不睡觉” (诗篇121:4)。
圣经还说到上帝 “降临”(创世纪11:5;18:21;民数记11:25;出埃及记3:8)和 “上去”(创世纪35:13)或 “离开”(创世纪18:33)。实际上,祂不去也不来,因为祂始终无处不在(诗篇139:7;列王纪上8:27),祂”充满天地”(耶利米书23:24),”我们生活、行动、存留,都在祂里面”(使徒行传17:28)。
圣经还说,主 “忘记”了人们(耶利米书23:39;何西阿书4:6;诗篇13:1;42:9),后来又 “记起”了他们(创世记9:16;19:29;出埃及记2:24;6:5;以赛亚书43:25;等等)。实际上,上帝永远不忘记(阿摩司书8:7;诗篇111:5)。圣经所说祂的忘记,是因为我们不耐烦且对祂计划的无知,让我们觉得祂已经忘记了。”锡安说: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妇人怎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悯她胎中所出的儿子?是的,她们可能忘记,我却不忘记你。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以赛亚书49:14-16)。
上帝按照我们自己的特质向我们揭示祂自己的另一个例子,是经常提到的主的 “后悔”或改变主意(创世纪6:6;出埃及记32:14;士师记2:18;撒母耳记上15:35;撒母耳记下24:16;历代志上21:15;诗篇106:45;耶利米书26:19;阿摩司7:3;约拿书3:10)。从我们有限的视角来看,似乎上帝会改变主意,但实际上,祂从未改变。”祂并非人,决不后悔”(撒母耳记上15:29;民数记23:19;罗马书11:29)。”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祂心中的思念存到万代”(诗篇33:11,箴言19:21)。”我是耶和华,我不改变”(玛拉基书3:6;另见诗篇132:11;约伯记23:13;传道书3:14)。
主说祂自己睡觉、醒来、忘记、记起、来、去、后悔等等,以便我们对祂更有认同感。但祂明确指出,祂的真实本性与我们从表面上看到的不同。主说:”因为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你们的道路也非同我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8)。
邪恶的真正源头
上帝并不希望惩罚任何人。”我断不喜悦恶人的死”(以西结书33:11)。当祂容忍邪恶的时候,是因为看到邪恶可以带来的益处。正如约瑟在他的兄弟们背叛他之后所说的那样,”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是好的”(创世纪50:20)。
于是,在人类看来是证明上帝愤怒的事物,通常根本不是出于上帝,而是来自地狱的残酷影响。例如,我们在约伯的故事中看到,撒旦急切地想折磨约伯,上帝才不情愿地允许撒旦给约伯带来灾难。然而,因为约伯不知道他的灾难的真正来源是撒旦,却以为是来自上帝(约伯记1:6-21,2:1-10,30:21)。
在类似的情况下,按照字面上圣经说:”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祂就激动大卫攻击他们说:去数点以色列人和犹大人”(撒母耳记下24:1);而另一段话却显示了麻烦的真正来源:”撒旦起来攻击以色列,激动大卫数点以色列”(历代志上21:1)。上帝自己永远不会向任何人行邪恶:”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耶利米书29:11)。
在另一个事件中我们读到,上帝要亚伯拉罕把他的儿子献祭,以此来试探他。但事实是,”上帝不试探人,但各人被试探,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雅各书1:13-14)。虽然试探可能看起来像是来自上帝(马太福音6:13),其真实来源是地狱(马太福音4:1,马可福音1:13,路加福音4:2,哥林多前书7:5,帖撒罗尼迦前书3:5)。
其他经文提到主发泄祂的怒气时,会差遣邪灵给人们造成麻烦(撒母耳记上16:14-23,士师记9:23,诗篇78:49)。但主明确表示,“祂不愿意折磨人们或使他们悲伤”(哀歌3:22-23、31-32),而且祂不可能与撒旦合作(马太福音12:27,路加福音11:19)。因此,地狱才是麻烦的真正源头,上帝为了我们的自由而不得不对其容忍。然而,因为我们设想上帝是源头,所以圣经的描述好像上帝才是发怒的人。但这是人的观点,所以保罗在谈到上帝的复仇时说:”我从人的角度说话”(罗马书3:5)。
谁能清楚地看见主?
上帝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各种不同的人面前,有时祂真正爱和仁慈的特性被掩盖在愤怒的外表之下。”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撒母耳记上16:7)。事实上,保罗说,那些专注于字面意思,只注重施行死亡和定罪的人,无法看清楚上帝的话语。每当他们阅读旧约时,就好像他们的 “心被蒙蔽”,”有面纱遮住他们的心”一样。(哥林多后书3:6-15)。
然而,认识上帝的真实相貌是可能的。对于那些转向主的人,面纱就被揭开了,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主(哥林多后书3:12-4:1)。善良和智慧的人可以真正了解祂仁慈的本相:”仁慈的人,我以慈爱待他”(撒母耳记下22:26)。”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马太福音5:8)。”凡有智慧的,必在这些事上留心,也必明白耶和华的慈爱” (诗篇1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