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到法国、巴西、中国、非洲这些国家的名字时,除了这些国家的山脉、平原、河流和其他地理特征之外,我们还会想到什么吗?植物学家想到的是那里的花卉,昆虫学家想到那里的昆虫,而我们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那里的人民,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样貌。假设各国都以天使的名字命名,他们的思绪会聚焦于什么呢?是那里人民对上帝的信仰,是那里的生活如何美好。(《天国的奥秘》10568)因此,当我们阅读圣经以学习其中的属灵内容时,国家的名称会暗示这些国家人民所特有的属灵品质。(《天国的奥秘》7278;《诠释启示录》21;《揭秘启示录》11)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看到圣经中那些地域的自然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以至于可以代表其居民的状态。(《天国的奥秘》1585)
假如我们在圣经时代的国家中选择一个,作为真正属灵、属天生活的典范,那会是哪个国家呢?那只能是圣地!在那片土地上的黄金和白银时代,曾生活着纯真的人们,先知们在那里传讲耶和华的话语,主自己也曾在那里生活过。每个人都认为那片土地象征天堂生命的状态,并谈论前往天国迦南的旅途。(《天国的奥秘》1413, 3686, 4447)关于圣地及其代表性特征,有太多有趣的内容值得我们了解,我们将留到下一章再讨论。我们应该了解到,靠近巴勒斯坦的其他国家代表着并非属天的生命状态和能力。有些与属天生命敌对,有些则是对属天生命有益的仆人。让我们特别思考埃及、亚述和巴比伦。
你了解古埃及人的特征吗?他们的国家是伟大的知识宝库,尤其是构成象形文字基础的对应知识。埃及人并非具备属灵认知能力者,但他们就像一个世界的巨大记忆库,储存着从智慧时代传承下来的知识。在圣经中,埃及特别象征着对属灵事物的知识,但不是智识上的认知,而是作为储存起来的记忆。(《天国的奥秘》4964,10437;《诠释启示录》650,654;《揭秘启示录》503)
申命记中一节熟悉的经文指出了埃及这一特质,也表明这个国家的属世特征如何具有代表性:“你要进去得为业的那地,本不像你出来的埃及地;在那里你撒种,用脚浇灌,像浇灌菜园一样。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从天上浇灌的地。”(申命记11:10-11;本书第28章)这些话对比了两种心灵状态:一种是从记忆的水库和传统的溪流中汲取生命真理的属世状态;另一种是对天国敞开,并从主获得对真理领悟的灵性状态。埃及人没有这领悟力,而是从传统汲取知识。在他们保存至今的一本最古老的书中,提到了“古人的智慧”。因此,他们的国家没有天堂的雨水,而是依赖于来自遥远未知源头的溪流。(《天国的奥秘》2702、5196;《诠释启示录》644)
你还记得,埃及是巴勒斯坦在饥荒时期的粮仓。当巴勒斯坦饥荒严重时,亚伯拉罕下到埃及(创世纪12:10)。后来,“天下的饥荒甚大,所以各地的人都往埃及去,到约瑟那里买粮。”(创世纪41:57)。因此,在灵性干旱和饥荒时期,当我们对真理知之甚少,对良善生命也缺乏满足感时,我们必须依靠所学到的知识和贮存在记忆中的内容。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当灵性感知力尚未进一步发展时,我们会热衷于学习和记忆各种属世知识。
儿童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他们对所看到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不断提出许多急切的问题,并且很容易从字面上学习圣经的章节。亚伯拉罕的故事描述的就是这个人生阶段。而童年对属世知识的渴求,其象征正是指引他来到埃及的严重饥荒。在最深层的意义上,这次饥荒和亚伯拉罕进入埃及的经历,代表了主在童年时期对教导的渴求,尤其是圣经字义的教导。(《天国的奥秘》1460-1462, 5376)
这个生命阶段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尤其是我们主的生活中。这也在以下经文中提到:“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西阿书11:1;《先知书和诗篇内义》;《天国的奥秘》1462, 4964;《诠释启示录》654)而我们主的童年期在埃及寄居也象征着同样的状态。正如福音书所讲:“这应验了主通过先知所说的话: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马太福音2:15;《天国的奥秘》1462;《诠释启示录》654;《揭秘启示录》503)
在圣经的许多地方,我们看到埃及的含义并不太好。埃及的学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偶像崇拜和魔法,并助长了各种世俗邪恶的放纵。因此,埃及常常代表一种纯粹的世俗状态和各种世俗的邪恶。(《天国的奥秘》6692,10407,10437;《诠释启示录》654;《揭秘启示录》503)这就是奴役我们所有人的埃及,我们需要主的拯救才能脱离。当我们听到这句话时,就会想到这样的埃及: “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出埃及记20:2;《天国的奥秘》8866,6666)“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帮助的,是因仗赖马匹,信靠很多的车辆,并倚靠强壮的马兵,却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也不寻求耶和华。。。埃及人不过是人,并不是神。”(赛31:1、3,36:6)在试探面前,学问和人的世俗智慧是何等脆弱!(《教义之生命篇》30;《天国的奥秘》9818;《诠释启示录》355, 654;《揭秘启示录》298)。
“你从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树,赶出外邦人,把这树栽上。”(诗篇80:8)这句诗文回顾了出埃及的故事,同时也讲述了我们的拯救。它还提醒我们,不仅我们,甚至主在祂的尘世生活中,都必须从尘世知识进步到属灵的智慧。(《揭秘启示录》503;《天国的奥秘》1462, 3142, 5113;《诠释启示录》405, 654)
另一个经常与埃及和以色列一起提到的国家是亚述,其首都是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尼尼微。在亚述鼎盛时期,它征服并统治了西亚的大片地区。我们被告知,亚述象征着理性的认知。(《天国的奥秘》1186;《诠释启示录》654;《揭秘启示录》444)
从历史中我们对亚述人的性格知之甚少,不足以看出他们如何能够象征理性认知,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治理方式中找到一些线索。他们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总督和专职政府部门的系统,统治着广阔而分散的领土。据说亚述是第一个将各省合并为一个帝国的国家。这是理性能力的一种表现。它乐于看到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和逻辑联系。毫无疑问,随着我们对亚述人的了解增多,我们会发现更多理性发展的证据。
你是否还记得黎巴嫩香柏树的象征意义?(见第27章)如果记得,你就会明白这个比喻的含义:“看哪,亚述人曾如黎巴嫩中的香柏树,枝条荣美,影密如林,极其高大,树尖在茂密的树枝当中。。。我使他因枝条繁多,成为荣美,以致神伊甸园中所有的树都嫉妒他。”(以西结书31:3-9;《天国的奥秘》119, 9489)
黎巴嫩的香柏树在圣经中通常象征着属灵的理性和理解力。亚述被比作一棵在黎巴嫩的香柏树,这强调了亚述象征着理性理解的能力。这个比喻描绘了亚述在理性和理解力方面的卓越,以及它在属灵层面上的重要性。
但我们并不惊讶地发现,亚述有时是上帝子民的敌人,它最终掳掠了北国以色列。因为理性能力可能变得过度自信,并利用其理性使虚假显得真实。此时,它便成为以色列所代表的属灵智慧的特殊敌人。(列王纪下17:6;《天国的奥秘》1189)“主说:我必罚亚述王自大的心所结的果子和他高傲眼目的荣耀。因为他说:我所成就的事是靠我手的能力和我的智慧,因为我精明。”(以赛亚书10:12-13;《天国的奥秘》1186, 5044, 10227)
我们看到埃及和亚述都在预言中恢复了他们有序的地位:“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亚述去的大道。亚述人要进入埃及,埃及人也进入亚述;埃及人要与亚述人一起侍奉。当那日,以色列作为三国之一,必与埃及、亚述一起,成为地上的祝福;因为万军之耶和华祝福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以赛亚书19:23-25)知识和理性将服务于属灵的智慧,而属灵的智慧将以祝福充满二者。(《天国的奥秘》119, 1186, 2588, 6047;《天堂与地狱》307;《真实的基督教》200;《先知书和诗篇内义》;《诠释启示录》313, 340, 585)
巴比伦(或巴别)在创世纪第十章中很早就被提到,尼尼微(Nineveh)和亚述(Asshur)以及埃及的古名麦西(Mizraim)也在这里出现。更早的时候,在对伊甸园的描述中,我们读到了古实(埃塞俄比亚)和亚述。(创二2:13-14)启示录也提到了巴比伦(十八章)和埃及(十一章)。这些名字在非字面历史而是神性比喻的章节中出现,表明无论在圣经的何处使用这些名字,都代表着人类性格的要素,在这里显然也是如此。(《天国的奥秘》118, 1185; 《揭秘启示录》503;《诠释启示录》654;《最后的审判》54)
巴比伦代表人类怎样的性格要素?我们可以从先知但以理对巴比伦的描述中得到一些启示。尼布甲尼撒王 “行走在巴比伦国的王宫里。他说: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国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吗?”(但以理书4:29-30)后来,大流士王颁布法令,凡在三十天内向任何神或人祈求者,除了向王祈求外,都要被丢在狮子坑里。(但以理书6:7)
这些描述显示了极端的傲慢自爱,以及统治他人身体和心灵的欲望。但以理书第五章描述了伯沙撒的宴会,并进一步揭示了滥用圣物来满足自私欲望的行为。一段“针对巴比伦王的格言”写道:“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的众星以上。。。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像至高者一样。”(以赛亚书14:13-14)所有这些都使我们明白,巴比伦在圣经中被用来象征极端的自爱,以及利用教会的圣物统治他人的欲望。(《天国的奥秘》1326;《最后的审判》54;《诠释启示录》1029;《揭秘启示录》717)
我们在创世纪中读到:“他们彼此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这城被称为巴别”。(创世记11:4,9)这些话告诉我们自爱的开始,它的野心是在地上和天上都成为伟大的。正是自爱使人们的利益相互冲突,观点产生分歧,这就是“变乱语言”的含义。(《天国的奥秘》1307、1326;《揭秘启示录》717)
巴比伦是掳掠犹大为奴的敌人,正如亚述曾掳走以色列。(列王纪下25:1-7)当我们明白了以色列代表属灵的智慧,犹大代表属天生命中的属天情感时,是否能明白这个事件的含义?(本书39章)正如扭曲的理性是智识的敌人,自爱及其对主宰和放纵的欲望也是敌人。如果它能够的话,就会压倒属天的情感。(《诠释启示录》811,1029)当你读到流亡者的悲怆诗篇时,要想到这种灵性上的束缚,这与主希望我们享受的生命状态相去甚远:“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诗篇137篇;《诠释启示录》518,411;《天国的奥秘》3024)
最后翻开启示录,读到巴比伦的覆灭:“大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启示录18章)这里的巴比伦指的是同样的自爱和主宰欲望,尤其是在罗马天主教会中日益强大的那种爱。在灵性世界中它的势力已经被推翻,在教会和人心中也将永远无法拥有同样的权势。(《最后的审判》53-64;《揭秘启示录》753-802;《诠释启示录》1090-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