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米勒牧师的讲道
经文:路加福音24:13-35
让我们看看耶路撒冷事件发生后,两个门徒走到一个叫以马忤斯的小村庄的故事,并根据他们的经历总结出一些要点,使我们更全面地深入复活之主的生命实在过程。我希望我们尽可能抛开这些事件的历史层面,更多地从我们如何过属灵生活的角度探讨其中的教导。
“复活”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关于灵性生命的意义。事实上,这个词描述的就是这种更高层次的生命,并直接与之关联。在希腊语中,它的字面意思是 “重新站立起来”,所以对我们就意味着”站立起来”。因此,今天当我们根据圣经来到这个故事时,让我们看看是什么 “站了起来”,或者说我们如何从字面意义来到从灵性上理解这些事件,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走向以马忤斯之路”。对我们来说,字面意义的作用就像一座墓室,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座”纪念碑”,能够提醒我们在其中寻找活生生的灵性,以滋养我们的属灵生命。
每当我们从圣经或属天教义中获得对我们生命的新的真正启示时,我们就来到复活故事的意义之中。我们的某些方面已经改变了—低级的内容已经转变了,从而能够服务高级的事物—这种转变就是复活。
我想提出的第一点与我们今天的故事直接相关,那就是在我们追求属灵生活中他人的重要性。在耶稣所举的属灵生活的例子中,很少见到鼓励远离他人的生活。灵性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在群体中与他人共同经历。但这种群体的性质不是建立在世俗友谊的关系上,而是建立在与彼此灵性成长和发展直接相关的灵性关系上。这个群体的成员有意识地共同追求以圣经和从中撷取的教导为中心的属灵生活。
从根本上说,那些以此为生活重心的人就是从耶路撒冷通往以马忤斯路上的人,他们是组成教会的人,主可以在其中彰显祂自己。走在从耶路撒冷到以马忤斯的路上,就是走在这样的路上—就是每天有意识地过属灵生活。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心念所系,就会经常提升自己的意识,努力提醒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只是达到目的的一个途径,其本身并不是目的。于是就要记住,生活不断为我们提供机会,让我们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自我省察,而这样的功课会产生永恒的影响。
这个故事显明,在这项功课里我们需要他人。我们读到有两个人从耶路撒冷去以马忤斯,然后又回到耶路撒冷。“以马忤斯”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它的意思是 “温泉”或 “温水浴”。一位评论家强调了矿泉的治疗作用,并将这层含义纳入这个名字中。确实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场康复,主的复活使两个门徒从失去主的悲伤中被提升进入喜悦。然而,我们通过这个名字看到在灵性上两个极为重要元素的结合:在 “温泉”这个词中,我们领受的理念是热或火与水的结合。
所有城镇和城市都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在灵性意义上代表着我们对舒适生活的思想和情感。因此,耶路撒冷代表着属灵的教义或学说,在不同的背景下,这些教义或属谬误或是真理。在这次旅途中,你两次看到耶路撒冷,第一次是作为出发地,第二次是作为目的地。作为出发地,它是我们要离开的地方;作为目的地,它是我们要前往的地方。它代表了我们自己在领悟灵性事理上的心路历程。如果我们走在灵性的道路上,我们对属灵教导的领悟会不断更新,因为我们不断地寻求汲取新的体验,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灵性法则在我们生命中的运作。
可以认为,作为出发地的耶路撒冷代表我们对事物的旧认识,而作为目的地的耶路撒冷则是我们对属灵事物的新认识。当我们的旧认识通过将属灵真理带入生活而发生转变时,耶路撒冷就是我们对属灵教导或教义的认识。在理解属灵事物上,我们的这个转变本身就是对主复活的深刻体验,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是敞开的。
从耶路撒冷出发到以马忤斯的旅途说的是我们需要从知识走向行动。将水元素所代表的真理知识与火元素所代表的爱的热量或行动结合起来。没有行动的知识最终会导致良善的泯灭,因为它倾向于苛刻和评责。耶路撒冷是这两个门徒要离开的地方,作为良善本体的主在那里的遭遇也证明了这一点。
著作一再教导我们,仅仅注重知识对真正的属灵生命具有破坏性,只注重知识而不付诸行动必然会导致与他人的隔离和分裂,因为这会培养优越感和对自己才智的骄傲。将知识付诸行动,努力促进真正的灵性或爱,可以增进与他人的联结;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主的话语培养与主更紧密的联结,从而引导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如何在日常与周围人的联系中过属灵生活。
属灵生活不能与他人隔离,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我们需要和他人一起走这条路,主为自己的事工召集一群门徒的行动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今天的故事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两个门徒一起踏上了这段旅途,他们复活了对耶稣是谁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彼此的团契中体验耶稣。这两个人一起踏上前往以马忤斯的旅途告诉我们,真正的灵性之旅发生在与他人共同分享生活与经历的过程之中,当我们的本初动机是共同渴望从知识(出发点耶路撒冷)走向行动(以马忤斯村)时,主就会以新的方式向我们显现。
这种转向更集体的属灵生活的基础,建立在共同分享我们对圣经和属天教义的生活体验上。我们可以从这些门徒在一起所做之事中看到这一点—他们在交谈所发生的事情。这告诉我们,在这个旅途中与他人分享我们的领悟,是我们集体属灵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并挑战自己:我们花了多少时间进行这种分享?如果我们不花时间去阅读、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圣经和教会的教导,那么就很难使其成为我们共同属灵团契的基础。说这些门徒在交谈,其实这是对希腊文的一个有欠缺的翻译。“交谈”一词的实际意思是 “与人结伴,或交流思想”。
这个”相伴”的概念不仅仅是与他人共处,实际上是彼此完全同在。这样的”同在”只有在圣经和属天的教义进入我们生命的经络时才会产生。这会提升我们的灵性敏感度,或者说从主获得能力,能从属灵的角度看待我们彼此间的关系。这意味着当我们彼此交往时,会意识到属灵的价值观和原则,意识到交往的灵性目的。在这个层面上达到相互陪伴是可行的,但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只有当我们有意识地在彼此交往中努力仰望主,才能成为我们彼此联结的基础。这努力将建造所需的生命条件,使我们敞开心扉,领受洞悟,明白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主为我们的共同生活所设定的属灵目标和宗旨。
有意识地寻找如何能从对方身上汲取真善美的东西,这就是灵性交流的意义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习惯是希望在彼此相处中占主导地位。只有我们选择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做到这一点–即我们必须创造条件使悟性流畅。
但是,如果我们真心实意地彼此陪伴,如果我们的互动是基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圣经的理解,那么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我们读到:“耶稣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这里的”同行”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 “聚集”,于是字面上可读为”耶稣亲自靠近以聚集他们”。这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建立起人的群体使之成为一股集体向善的属灵力量。对于整个教会来说,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景象!
“耶稣就近我们”描述的是,当我们在沟通中分享彼此获得的领悟以提升自己的灵性觉悟时,圣经与我们的生命如何变得更加相关。如果我们试图从生活中实际应用圣经的角度来理解,那么这种努力就必然导致重新评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根据发展出的新认知,我们的旧认知会受到质疑,因为新认知在实践中更注重生命。这就是在前往以马忤斯途中耶稣和这两个门徒对话的意义所在。我不打算详述这段对话的细节,但希望你们能花时间自己默想一下。
这里我想强调几点。在每一次向更深理解属灵生命的过渡中,都会存在一些不信的状态,这些状态会阻碍我们看清主的真样貌。于是在我们继续迈进之前,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那些门徒把耶稣描述为人和先知,就说明了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我们得到的教导说圣经就是主。就像这些门徒对耶稣的身份有了新的认识一样,我们也必须走完这段旅程—我们必须看到圣经和属天教义是神圣的,因为除非我们能够看到主在其中全然临在,否则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会缺乏权威。当它们不够神圣时,就仍然只是人的东西,一个受制于人类推理或有趣教导的人,不过是先知一词所代表的众多教义中的一套教义而已。
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领悟获得开启,就必须准备好把圣经和教义作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基础。我们看到,门徒的领悟只有在他们共同参与对圣经(耶路撒冷事件)的理解时才会被开启。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一种新的领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他们开始经历一场转变、一场复活:领悟到圣经本身就鲜活实在地在他们之中。当他们根据经历的光照来领悟圣经时,这场觉醒就发生了。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因为它对我们自己的生命意义重大。除非我们把自己所知道的应用到生活中去,并准备好在此基础上分享彼此的生活,否则我们就会辜负自己的潜力。但是,如果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这些原则并付诸实施,那么主就会靠近我们,祂就会祝福我们。在擘饼的过程中,在分享祂在我们生命中所做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祂就会在我们中间以祂复活的大能显明出来。
《诠释<启示录>》617
[21] 由于饼象征主的属天良善,而吃饼象征拥有与联结,因此,当主死后向门徒显现,并掰开饼分给他们时,”他们的眼睛就开了,这才认出祂来”(路加福音24:30-31)。从这一事实也可以看出,吃主赐予的饼,意味着与主的联结。因此,门徒们得到启迪,认识祂了。因为在圣经中,眼睛对应并象征认知力。而被启迪的就是认知力,因此说他们的眼睛被打开了。在圣经中,”擘饼”象征将自己的良善传递给他人。
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