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查宾牧师的布道
当那日,人在房上,器具在屋里,不要下来拿;人在田里,也不要回家。要想想罗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 31-32)
跌倒是整个基督教界的一个常用词。它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基督徒生活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后来却恢复了邪恶的习惯或生活作风。在新教会的圈子里不常听到跌倒,也不常一般性的谈论恢复以前生活作风的问题。然而,我们决不能被带入错误的安全感。无论我们在灵性成长方面取得了多大的进步,都很有可能重新退回我们以前的生活方式。对于这种非常真实的可能性,主在经文中向我们发出警告:”要想想罗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32)
主所讲的是《创世纪》中非常有名的事件。在这个故事中,罗得和他的家人正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中逃出来。他们被明确地警告不要回头看城市被烧毁的状况。然而,在他们逃亡的时候,罗得的妻子回头看了一眼,结果变成了盐柱。
史公著作解释说,罗得妻子往后看,展示的是一个人只关注真理,不关注良善。 这样的人专注于教义,而不是良善本身。因此,这样的人更多地处于顺从的状态,而不是处于爱的状态。其重点不在生命的品质上,而主要在信仰的教义上,这是一种跌倒。不是出于对主和他人的爱而过慈善的生活,而主要是为了顺服自己信仰的教义教规。
这样的人就会成为 “盐柱”。 在希伯来语中,”柱子”这个词的意思是停滞或静止。描述人对真理仅仅是空洞的理解,不会向前进展。说空洞是因为他里面没有真正的爱,没有与主联结的愿望或意图,也不愿意真正服务他人。对真理的理解仅限于知道事实而已,遵守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自我利益或害怕后果。
著作解释说,我们可以通过放下自我和尘世的一切,特别是通过爱主高于一切来防止这种灵性退缩。如果对什么东西的爱比爱主更多,那么在理解真理方面就会出现生命膨胀或空虚。这就是主曾经说过的意思:”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马太5:13)如果真理中没有良善的爱,表现出来就是这样。
新教会的教义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灵性上的成长有两种方式。 第一,通过顺从真理。 第二,通过热爱良善而行良善。 第一种方式的顺从,是为了使人进入出于情感而喜欢仁爱的生活。起初,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正确的事。然而,我们需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们行良善是出于服务和造福他人的真诚愿望,这是第二种方式,也是贯穿永恒的常久状态。
一旦我们的灵性成长达到某个程度,就喜欢真理的教导,而不会退回到仅仅服从真理的状态。相反,我们必会更加殷切地渴望去行良善和做益用的事情,并越来越少地觉得是被迫去做这些事情。著作解释说,在灵性发展中不倒退的关键是始终厌恶邪恶事物。我们越感觉到厌恶邪恶的欲望和做法,我们就越不需要强迫自己不做这些事。一旦我们厌恶某个邪恶,就必须小心不再去感觉它的诱惑。
著作还给出了另一个重要教导,即当我们摈弃邪恶的情感和欲望时,它们会怎么样?它们呈现出与我们分离的状态。我们似乎不再受它们的折磨了,它们不再与我们有任何交流了。但我们被清楚地告知,我们过去的邪恶依然与我们相连。当我们因为邪恶的情感是对主犯罪而拒绝放纵时,它们就被排斥到了我们心性的边缘。当它们被排斥到边缘时,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静。随着它们变得越来越不活跃,在我们看来,它们不再伴随我们了。然而,我们必须警醒自己,尽管外表如此,其实这些过去的邪恶状态仍然粘附着我们。
值得庆幸的是,著作也给了我们一些教导,以确保我们此前的邪恶保持静止,不会再次活跃起来。著作中有一处告诉我们,当邪恶之爱处于我们生命的外围时,它们也一定是向下沉降的。如果它们沉渣泛起,就会活跃起来,试图恢复其在我们生命中心的位置。著作解释说,当我们有了欲望,觉得仍然可以按照我们以前的作风去生活时,那么我们的不良习气就会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这是它们的警讯,说明我们仍然对其持有欲望。
但当我们发现它们可恶,并认识到它们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它们就会成为我们灵性外围的脚垫。于是当我们因为良善而喜爱良善时,主就把良知灌输给我们。 每当我们意欲恢复旧习气时,我们的良知会产生内疚的悔意。然而,如果我们无视这悔愧的感觉,坚持这样的旧习,内疚的感觉就会减少,终将发现自己又回归旧习气了。这就是为什么有必要看到,旧日的邪恶确实仍存在我们里面,而且我们可能为其创造机会,使之重新回到我们内心,成为有活力的生命,这一点极其重要。
保持我们免遭旧日邪恶挟持的一个关键,是努力使自己始终渴望良善。著作明白指出,渴望背后的能量是爱。如果我们想一想,当我们爱某事或某人时,通常会被渴望推动和激励。这渴望是保持爱的愉悦和振奋的力量。然而,如果我们对良善的爱失去了憧憬,那么行善的热情就会逐渐消退。如果这发生在婚姻中,我们会不再渴望使配偶快乐,从而婚姻中的快乐很快就会消散。如果发生在工作中,我们就不再渴望成为一个诚恳、富有成效的员工,很快就会对工作不满意。同样地,在我们的灵性成长中,如果不再持久地向往要出于对良善的爱去行事,我们行善的乐趣就会衰减,因此就易于回归旧日的生活作风。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完全清楚,我们遵从教义的规定,是出于顺从还是出于爱。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个关键步骤,努力确保我们过慈善的生活是出于爱,那就是不去推论真理是否必要。如果我们的灵性生命达到了某个境界,从而对他人行良善全然出于自觉帮助他人的愿望,那就绝无退缩之理,也无需去思考和推理: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否在行正道?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正在犹豫,是否应该继续努力为周围的人做善事,那就要想想罗得的妻子。我们必须努力坚持,决心真诚地敬拜主并保持永远成长,以真正慈善对待每一个接触到的人。如果我们面临旧日的恶行死灰复燃,就必须记住:如果我们涉足其中,结果将会导致不义和无情。这提醒我们要始终确保仰望天堂的心态,而不可低头看尘世。
顺服和自我约束的状态在每个人的灵性成长中确实占据重要的地位。每个人都必须首先经历一个顺服主的诫命的自我约束期,然后才会发展出对主的教诲的热爱。然而,我们要从被迫的状态中走出来,过一种仁爱的生活。我们不能始终不变地保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必须逐渐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我们做善事、展现尊贵的行为,首要目的是给他人带来福祉和利益。著作中指出,要使我们超越被迫行良善的状态,一个方法就是不为自己的善行寻求回报。在过仁爱生活的过程中,求个人回报的因素越少,我们的善行和努力就越是真诚。我们越是发现求回报的想法正悄悄地成为行善的条件,就越要记住罗得的妻子。
在出现跌倒,或真理被破坏的背景下说到盐时,它是一个负面的象征。然而,在为良善的缘故而生活良善的背景下,盐也可以象征良善。盐以其连结能力而闻名。于是,这里表达的是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当这种结合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在灵性上就会强大并有效益。我们不能回过头来把两者分开,这样主的话语就会变得空洞,我们的属灵生命就会成为盐柱。相反,当行善的愿望融入我们对真理的理解,我们就会得到医治。圣经对医治的一个定义是个人生活中良善与真理的结合。
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坚定不移地不走回头路,而是不断地在生命中走向与主更紧密的结合,那么我们就能够宣告诗篇中的这些话:“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要向耶和华歌唱,称颂祂的名。天天传扬祂的救恩。在外邦中述说祂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祂的奇事。”(诗96:1-3)